20287-2006生物菌肥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0.82 KB
- 文档页数:1
在此列出相关肥料标准,以供参考。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氨基酸含量,g/L ≥微量元素含量,g/L ≥水不溶物含量,g/L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表1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表2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技术指标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目前关于微生物肥料分类研究常见的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按照制品中特定微生物的种类分为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等,这种分类方法简单又容易理解,但很难从名称上熟悉其作用,因而不利于实际应用;第二种方法是以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划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外生菌根菌肥料等,这种分法功能明确,便于推广,目前较为普及使用。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将微生物菌剂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综合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剂。
NY/T1113—2006《微生物肥料术语》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三大类: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主要有: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孢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一、根瘤菌肥料根瘤菌是一类好气的革兰阴性细菌,它通过豆科植物的根毛,从土壤侵入根内,形成根瘤。
豆科植物为根瘤含菌组织,提供生活和固氮作用所必需的能量和矿物营养。
目前根瘤菌大面积作为肥料,还只在豆科作物上,其他作物还处在研究阶段。
我国的根瘤菌菌剂,要求每克菌肥含活菌3亿个,杂菌含量不超过1%。
根瘤菌制剂的出现已有100年的历史,它的普遍应用也有7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公认效果稳定、最好的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的应用原理是通过肥料拌种、土壤接种后在相应的豆科种子周围存活、繁殖;当豆科萌发出幼根后,肥料中的相应根瘤通过根部,在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后侵入,在较短的时间后即可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侵入的根瘤菌在根瘤内生存,依靠豆科植物提供的营养,可实现生物固氮。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前言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术语和定义(略)4 产品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5.1 菌种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5.3 产品技术指标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6 试验方法6.1 仪器设备(略)6.2 试剂(略)6.3 产品参数的检测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生物钾的品种与正确施用生物钾肥是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国家标准是GB20287-2006,有效菌含量≥2.0亿/克,有效期2年。
是从硅酸盐细菌中筛选的优良菌株,经过特殊工艺培养、发酵制成,也叫钾细菌。
一、作用机理1、钾细菌和矿物接触后产生一系列酶,破坏矿物质结晶结构,具有强大的活化土壤中钾、磷、镁、铁、硅等元素能力,从而释放养分。
2、钾细菌和岩石矿物质表面接触后,进行离子交换,将钾素释放出来,并能分泌有机酸,将难溶性钾、磷转化为水溶性钾、磷。
3、钾细菌还能分泌出刺激作物生长的生理活性物,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并对一些植物病害如锈病、菌核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特点1、生物钾为好气性肥料,菌株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对营养条件要求较低,在贫瘠土壤中能发挥作用。
2、生物钾是一种有生命的菌肥,存放和施用过程中,不能曝晒,要随配随用,不能与除草剂、杀菌剂如硫酸铜、多菌灵等接触或混用,也不能与强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接触或混用。
施用生物钾肥的田块仍然要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排灌、中耕松土,创造适合生物钾肥菌株生长繁殖的环境,以利发挥肥效。
三、使用方法生物钾可用作基肥、拌种、蘸根和追肥,基肥施用效果最好。
基肥或追肥均宜浅施,施后覆土,这与其好气性特点有关。
1、基肥:作基肥时,每亩用生物钾肥2~4公斤,拌上20~30公斤土杂肥,在犁后耙前撒施。
2、拌种:拌种时将生物钾肥加上3~5倍水拌入种子,或将种子喷湿再拌肥,随拌随播。
3、蘸秧:用于蘸秧根时,先将生物钾肥、泥土和水制成泥糊,蘸根后立即栽插。
追肥时,每亩用3~5公斤,穴施、条施在根部。
四、施用注意事项1、注意土壤条件:生物钾肥在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丰富的壤质土地上施用效果好,太瘠薄的沙土地和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不宜施用,在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mg/kg的缺钾土壤施用增产效果最好。
2、注意水利条件: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施用生物钾肥增产效果明显,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土地,生物钾肥中的细菌活体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它转化分解土壤钾、磷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效果不明显。
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安全性要求、微生物有效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的生产和施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32741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3034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NY/T1847-2010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NY/T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HJ/T415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NY/T1980-201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及评价要求GB/T39228-20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1736-2009微生物肥料菌种鉴定技术规范NY/T2066-2011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的鉴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NY/T398-2000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ISO4833-1991微生物学微生物计数通用指南GB/T19524.2-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GB/T19524.1-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NY/T1978-2022肥料汞、砷、镉、铅、铬、镍含量的测定NY/T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NY882-2004硅酸盐细菌菌种HJ704-201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3术语和定义GB/T6274、GB/T32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287-2006生物菌肥标准菌肥是一种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来提供有益的微生物和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料。
它能够改善土壤质地、提高作物生长并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制定生物菌肥标准的目的是确保菌肥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提供指导生产和使用菌肥的相关规定。
1. 菌肥基质要求:菌肥的基质应由有机物和肥料组成。
有机物可以来自动物粪便、藻类、植物秸秆等,肥料可以包括有机肥、矿质肥等。
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作物的需求。
2. 菌种选用:菌肥中的微生物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同时还应具有对作物有益的功能,如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免疫力、抗胁迫等。
3. 菌肥添加剂:菌肥中可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保湿剂、增效剂等,以提高菌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4. 菌肥生产:菌肥的生产应符合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规定。
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无有害物质的残留,并严格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分离。
5. 菌肥贮存和运输:菌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菌肥的稳定和安全,防止菌种的死亡或变异。
6. 菌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施用菌肥。
菌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充分发挥菌肥的效果,并避免过量使用引发问题。
7. 菌肥效果评价:菌肥的效果评价应结合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结果可反馈给生产和使用方,以指导菌肥的改进和优化。
8. 菌肥标签和说明书:菌肥的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并附上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产品的适用范围、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以上是关于2006年生物菌肥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涵盖了菌肥的基质要求、菌种选用、菌肥生产和贮存、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旨在规范菌肥的生产和使用,确保菌肥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前言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 术语和定义(略)4 产品分类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5.1 菌种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5.3 产品技术指标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5.3.2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6试验方法6.1仪器设备(略)6.2试剂(略)6.3产品参数的检测6.3.1外观(感官)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有效活菌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系列稀释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微生物肥料特性及施用条件我国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其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NY227—94《微生物肥料》是我国第一部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该标准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五大类: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微生物菌剂的定义为: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NY/T1113—2006《微生物肥料术语》中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为: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所含微生物的活动,增加植物的养分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注: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传统概念是接种剂,通常是指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出的含有特定有益微生物的液体活菌制剂,或该菌液经无菌载体吸附后而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
微生物肥料产品中必须含有活的特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并且这种效应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制品中的活性微生物。
合格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应该符合国家NY227—94行业标准,同时需要在农业部微生物肥料检验中心申报登记。
二、微生物肥料的特点与作用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施入土壤后,通过其特定菌株的快速繁殖,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释放土壤中固定态的磷、钾元素,使得环境的养分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为作物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环境,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集固氮、解磷、解钾和作物生长刺激素于一身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87-2006生物菌肥标准2006年发布的《20087生物菌肥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标准,它主要涉及生物菌肥的生产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生物菌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健康,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以下是《20087生物菌肥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生物菌肥生产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包括菌种的选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二、菌种的选用对生物菌肥产品而言,菌种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
标准要求生物菌肥产品所含菌种必须是已经被鉴定和认可的优良品种,并且要求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菌种鉴定证书,以确保其品质和效果。
三、生产工艺标准对生物菌肥的生产工艺也有详细要求。
其中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菌种的培养和发酵、菌肥的浓缩和干燥等过程。
标准还要求生产过程要符合卫生、安全和环保要求,确保生产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四、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对生物菌肥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评价也是该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标准规定了生物菌肥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包括菌种含量、生长活力、酶活性、有机质含量、营养元素含量等。
标准还要求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五、包装和标签要求为了保证生物菌肥产品的信息准确性和便于使用,标准对包装和标签也有相应的要求。
标准规定了包装材料的选用和规格,要求包装材料无毒、无异味,能够防止产品受潮、受热、受日光直射等。
标准还对标签上的信息要求有详细规定,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使用方法、储存条件等。
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和标签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价标准还对生物菌肥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生产企业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包括施用方法、用量、施用时间等。
标准还要求生产企业对产品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等。
195ECOLOGY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韩艳芬,生于1977年,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工业产品监督抽样。
探析化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 韩艳芬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产量。
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化肥质量也一直备受全国关注,化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食品安全。
因此,提高化肥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有社会高度重视化肥质量,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目前,化肥包装标识和内在实物质量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化肥外在包装标识和内在实物质量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的是使化肥市场得到净化,农民能够放心使用化肥。
关键词:化肥;现状;质量;建议中图分类号:TQ4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3-0195-0002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作物生长发育和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保障。
中国属于化肥生产、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化肥产能占世界31%,消费量占世界30%。
在近几年流通、生产领域抽检和日常委托检验中,发现,化肥标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给化肥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化肥包装标识违规、违法,养分含量不足乃至直接造假的情况频发(统称为“问题化肥”)。
一、问题化肥的主要表现(一)化肥包装标识不规范GB18382-2001《化肥标识内容和要求》标准中对化肥包装标识有明确的规定。
化肥名称、商标、添加物含量、养分含量、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规格、等级和净含量等内容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18382-2001《化肥标识内容和要求》要求。
一些化肥的包装标识明显不规范,有的故意钻标准空子,甚至公开造假,直接违反国家标准规定。
表现如下:(1)产品名称与执行标准名称不符。
如包装袋标注产品名称为微生物化肥,而标注执行标准为GB/T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名称与执行标准不符,这不符合GB18382-2001规定,按照标准要求应标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已经规定了的化肥名称。
生物菌肥的执行标准生物菌肥是一种以有益微生物为主要功能微生物的有机肥料,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抑制土壤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功能。
为了确保生物菌肥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以规范生产、使用和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菌肥的执行标准。
一、原材料要求。
生物菌肥的原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有机肥料的标准,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同时,原材料应当来源合法,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等。
二、生产工艺要求。
生物菌肥的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有机肥料生产的标准,包括发酵工艺、杀菌处理、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
特别是在发酵工艺中,应当控制好温度、湿度、通气等参数,确保微生物的良好生长和繁殖。
三、产品质量要求。
生物菌肥的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有机肥料的标准,包括外观要求、养分含量、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同时,产品应当标注清晰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
四、使用方法要求。
生物菌肥的使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有机肥料的标准,包括施用剂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等。
特别是在施用方法上,应当避免与化肥混施,避免与杀虫剂、除草剂混用,以免影响生物菌肥的效果。
五、管理要求。
生物菌肥的生产、销售、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有机肥料的管理规定,包括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使用登记证等。
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生物菌肥的执行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的重要保障,生产企业、销售单位和使用者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共同推动生物菌肥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标准的执行,能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1 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不少于1.5kg(1.5L),平均分成3份,2份作为检验样品,1份作为备用样品。
执行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检验项目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3 判定规则
3.1依据标准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3.2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
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
20287-2006生物菌肥标准
微生物菌剂对应的标准是《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包括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两大类产品。
农用微生物菌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有效活菌数(cfu),亿/g(mL) ≥2.0(颗粒≥1.0);其中复合菌剂,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g(mL);以单一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制成的粉剂产品中有效活菌数不少于1.2亿/g。
农用微生物菌剂有杂菌率的要求,液体≤10%,粉剂≤20%,颗粒≤30%。
粉剂的含水量要求≤35%,颗粒的含水量≤20%。
有机物料腐熟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有效活菌数(cfu),亿/g(mL) ≥0.5,(液体≥1.0);纤维素酶活(以农作物秸秆类为腐熟对象测定纤维素酶活),U/g(mL)≥30U,蛋白酶活(以畜禽粪便类为腐熟对象测定蛋白酶活),U/g(mL)≥15U。
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的保质期均为6个月(液体剂型的为≥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