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教什么_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_李冲锋
- 格式:pdf
- 大小:193.93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五篇)第一篇: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
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
”小说真的只要教这些和这么教吗?不。
王教授所言正是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构、创生小说教学内容。
答案二:从小说的文体教学的内容来看,其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知识层次、理解层次、欣赏层次和探究层次:从一篇课文来看,在常规的教学中,小说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理解层次、赏析层次和扩展层次。
这一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归纳,有助于我们明晰小说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
但如何将小说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呈现特定学习内容的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读小说的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这需要基于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困惑和需求,根据小说文体(文本)的特点选择合宜的知识,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和落实。
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在重构、创生、规划小说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是什么、小说教学内容是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这三个问题。
过去,《语文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由专门机构和专家说了算,语文教师普遍持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心态,因此,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缺少应有的关注。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取代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赋予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崭新的内涵,显示了语文教育整体研究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
《语文课程标准》把注意力上移,主要规定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是什么”。
小说教案详细内容小说教案详细内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不仅拥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如何制定一份详细的小说教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小说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小说的阅读技巧、小说的结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
能力目标则是指学生在学习小说过程中要培养的能力,例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
二、确定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小说。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小说。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小说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以便于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三、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方面。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内容。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阅读问答、角色扮演、作文写作等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尽量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以便于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学生作业、测试、口头表现等方面。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详细的小说教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只有把这些方面都考虑好,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说教学的内容与⽅法确定2019-03-20⼩说以其⼈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完整性、环境的典型性备受阅读者青睐。
学⽣喜爱⼩说,但不⼀定喜欢我们的⼩说教学,因为长久以来的⼩说教学贴标签、程序化的倾向⽐较严重。
⼩说教学该怎样教才能教出味道呢?笔者以曾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浅谈拙见。
【教学现场1】课题导⼊,展⽰质疑,同桌交流今天我们⼀起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说《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师收集了同学在预习中提出的部分问题,请以较快的速度浏览这些问题,看看哪些也是你存在的疑问,与同桌进⾏交流,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问题。
(问题略)【现场剖析】课前已经要求学⽣预习,预习包括熟悉字词,要求质疑,要求学⽣初步分析⼈物,所以,直接导⼊的⽅法,可以⼲净利落地快速进⼊⽂本。
质疑是⼀种能⼒,要在阅读中加以培养,预习中质疑是很好的途径。
课堂上教师对学⽣初始阅读中的⼀些问题进⾏收集并展⽰,⼀⽅⾯是尊重学⽣的初始阅读,强化学⽣质疑的阅读习惯,另⼀⽅⾯也是发挥问题导向,让学⽣在问题中进⼊⽂本阅读的状态。
从这⼀意义上来说,同桌交流尽管时间不长,但更⼤的意义不在是否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在唤醒阅读初始体验的过程,有了这⼀阅读⼼理做基础,深⼊探讨才有可能。
【教学现场2】师⽣合作,交流研讨(⼀)课件出⽰:以于勒⾃⼰的⼝吻,讲述于勒的⼈⽣。
学⽣准备,交流。
【现场剖析】传统教学的复述较多的是情节的客观陈述,是概括。
这⾥,我让学⽣“以于勒⾃⼰的⼝吻讲述⼈⽣”,之所以要作细微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梳理于勒⼈⽣由“贫――富――贫”的思路,换之以⽤第⼀⼈称来⾃述,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第⼀⼈称的⾃述不仅能讲清遭遇,更能陈述⼼迹,⽽要陈述⼼迹,必须有细读⽂本的习惯,根据⽂本提供的语⾔信息好好琢磨,⽽琢磨之后于勒的“后悔、⽆奈、痛苦”更能激起读者对于勒的同情,更能衬托出兄嫂只认钱不认情的冷酷。
同时,这⾥的⾃述也为学⽣理解⼩说为什么以“我”为叙事视⾓提供了⼀个形象的⽐较。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在小说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管教几年级的学生,都从小说“三要素”教起,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四种描写人物方法的概念指认,情节结构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分辨划分。
如此缺少新意的课堂教学,学生势必会对小说学习失去兴趣。
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象、最具穿透力的文学语言、最具感染力的审美体验,对学生来说,没有感受与体验,那么,小说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呢?一、教“这一类”:从语言运用看怎么写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
”小说教学就是如此,它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提供了许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小说一旦选入教材,就由读者文本变成了教学文本,除了其原生价值外,又增加了教学价值,教师和学生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读者。
学习小说不仅为了获取信息价值,更要捕捉文本的教学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那就是“言语智慧”;不仅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形式,文本表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知道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更重要的是明白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小说教学,不是认识几个人物形象,归纳他们的性格特征,然后总结出小说的主题就完成任务了,因为这只是单纯对内容的理解,对文本表达形式没有涉及。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审视文本,抓住文本语言及细节看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的,这些语言揭示了文本怎样的主题,这个细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是简单的概念指认,不是让学生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而是沉入词语,细细品味,让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文字自然站立起来,让作者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自然流淌出来。
让语言文字说话,让语言文字显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塑造,就是通过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揭示出性格特征:于勒原是一个浪荡子,是全家的“恐怖”,是“坏蛋”、“流氓”、“无赖”;但于勒的一封信成了“福音书”,成为了炫耀的资本,“分文不值”的于勒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而且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当发现于勒不是什么富翁,而是一个潦倒的、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的水手时,于勒又成了“贼”、“讨饭的”、“流氓”。
小说教学该教什么李海林“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
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
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小说教学,不仅要教“故事”,更要教“叙述”。
教“故事”,具体内容包括:情节教学、人物教学、环境教学。
传统的小说教学都是这样教的。
教“叙述”,具体内容包括:1.叙述者。
我们读小说,总是要读到一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总是由一个具体的的人说给我们听的。
这个叙述者不是作者,作者是创造叙述者的人。
例如鲁迅是《孔乙己》的作者,《孔乙己》里的“我”(即咸亨酒店里的那个小伙计)才是叙述者。
不同的人,叙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会因为每一个人的角度、立场、情感、认识而关注不同的方面,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说,会对所说的东西有不同的态度,会说成不同的样式,一句话,不同的叙述者,会给我们不同的叙述,也会让我们遭遇到不同的文学世界。
我们读小说,确定这个叙述者,从而获得叙述者的角度、立场、情感、认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有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被叙述者(人物)、叙述者、看叙述者(读者)和创造叙述者(作者)之间的张力性的结构,从而打开小说的内部隐喻系统,走进小说的内部世界。
2.叙述方式。
这里所说的叙述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叙事方法,比如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这一类,而是指叙述者在述说人物和事件时的基本立足点和整体风格。
在当代,小说叙述方式使用比较多的有写实、写意、心理、荒诞、象征、反讽等。
迄今为止,小说大致上可以分为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两大类。
传统小说以三要素为主要构成,教这类小说,抓住了人物、情节、环境就抓住了根本。
当然主题也很重要,但主题是我们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中探究出来的。
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面对一篇具体的小说,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其“可以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和“实际教什么”。
然而小说一般篇幅较长,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带了一定的困难。
老师在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每一篇小说得要讲的东西都很多,而在实际讲解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就必然面对一个取舍的问题。
有的小说是节选,牵涉到前后情节的关联问题,给学生理解带一定的难度,也要求老师的备要更有深度。
作家创作背景的复杂性,思想状况的多重性,写作意图的理解多样性,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一、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角度看,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可能起点(“学生可能知道什么”),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差异,准确断定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和将要达到的更高目标,即“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将需要什么”。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链接,更要建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链接。
在执教《变色龙》这一篇小说时,我根据“关注差异,以学定教”的理念。
在备前,布置预习作业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确定教学目标。
在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发现,学生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小说主题的把握不明确。
而对于小说情节的梳理也仅限于警官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两个人物,由此我设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在预习作业的表格中,丰富警官的判案的过程,设置了这样的表格,以期望帮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
分角色朗读,完成表格内容。
判案的过程对待赫留金的态度和称呼对待小狗的态度和称呼判案发生变化的原因警官独特的动作看客的表现第一次你疯狗,好好教训不知道主人庄严的说很快聚一群人……第二次鬼东西那么小将军家的狗脱掉军大衣第三次你下贱胚子不是第四次你这混蛋名贵的狗是穿上大衣第五次野狗弄死它不是第六次早晚要收拾你挺伶俐的将军哥哥家的狗含笑的温情,裹紧大衣哈哈大笑��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相机创设“去北京旅行”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初中语文小说内容的教学指导分析一、小说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小说是至关重要的。
小说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小说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至于过于艰深晦涩。
小说的题材和情节应当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在选择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小说,或者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小说,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2. 通过小说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通过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习惯,为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小说内容时,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课堂讲授结合阅读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作者、背景、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了解。
鼓励学生阅读小说的原著文本,结合课下阅读感想进行交流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组织小组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课外拓展与实践除了课堂内的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和实践活动,比如观影、实地考察、创作小说相关的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学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四、评价方式在教学小说内容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冲锋:⼩说教学教什么?——例说⼩说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的提出传统的⼩说教学,⼀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物形象、揭⽰⼩说主题等内容展开的,往往是告诉学⽣这篇⼩说塑造了什么样的⼈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例如,学习《祝福》后,学⽣知道了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旧式中国妇⼥形象,是⼀个被冷漠的社会和封建愚昧思想推向死亡的悲剧⼈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作品深刻地揭⽰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的摧残和迫害,从⽽揭⽰了旧中国劳动妇⼥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学习《项链》后,学⽣知道了玛蒂尔德是⼀个不⾃量⼒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性的典型形象,作品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在教给学⽣这些时,教学内容的落点落在了“故事情节”、“⼈物形象”、“环境描写”、“⼩说主题”上,即落点落在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上。
⼩说教学最后是要教给学⽣这样⼀些东西吗?故事情节、⼈物形象、⼩说主题等,对⼩说教学来说是应该有的,但是最后还不应该教到这个地⽅。
如果作为⼀般的⽇常阅读,我想这是⽆可厚⾮的,作为⼩说教学的阅读,把落点落在这些内容上似乎就有些问题了。
⼩说教学的最终的落点,不应该落在⼀个⼀个的⼈物形象上,⼀个⼀个的主题上,这些只是学⽣⼩说学习的例⼦。
⼩说教学要通过⼀个个例⼦的剖析,让学⽣学会怎么进⼊到⼩说所呈现的世界⾥⾯去。
⼩说阅读的现状是学⽣很难进⼊⼩说世界,尤其是优秀的⼩说作品或有难度的⼩说作品。
⼩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进⼊”作者所描绘的⼩说世界,⽽不是考察学⽣⼩说阅读的“产出”。
学⽣不能很好地“进⼊”⼩说世界,很⼤程度上是“解读⽅式”的问题。
正确适当的解读⽅式是解决学⽣⼩说阅读阅读障碍和提升学⽣⼩说欣赏能⼒的关键,因此教给学⽣解读⽅式应该成为⼩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是教解读⽅式说的内容即⼩说所描写或反映的内容,对⼩说教学来说也是需要的,我们需要⽤它来拓展学⽣的视野、丰富学⽣的情感和⼈⽣体悟,甚⾄对学⽣进⾏思想品德的教育等。
李冲锋教授《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专题培训会心得体会在教科院的组织下我有幸能听到李冲锋教授的讲座,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像我的大学时的古代文学老师,都是一样的喜欢讲名著,分析名著,尤其是通过各种的评本来分析,让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学课堂。
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内容展开的,往往是告诉学生这篇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即落在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上。
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受益良多,确实是在想小说教学最后是要教给学生的真的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吗?李老师说让学生学会怎么进入到小说所呈现的世界里面去,才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小说世界,很大程度上是“解读方式”有问题。
正确适当的解读方式是解决学生小说阅读障碍和提升学生小说欣赏能力的关键,因此教给学生解读方式应该成为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不仅是学生,连我们其实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容易看到的是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显性的内容,比较不容易看到的是作者意图、作品主题,也比较不容易看到作者表达方式在小说叙述过程中的作用。
小说教学是否应该教那些学生不容易看到或看不到的东西呢?如果回答是,那么只答对了一半。
教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没有看到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是怎么知道的,而这就是解读方式。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三种解读方式:一是与表达方式直接相关的解读方式,比如,品味语词、解析句式、体会语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把握手法等等;二是作品的表达方式之外但却与作品本身相关的解读方式,比如,通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来进入文本、通过把握文体特征来进入文本等;三是完全外部于作品的解读方式,比如,整体感知、自我体悟、反复阅读、概括提炼、剧情表演、借助工具等,也是进入文本的方式。
这些方式同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解读不一样,同与作品相关的角度解读也不一样,却也是应该教给学生的。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学习体会今天满怀期待地到七中听李教授的讲座,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果然还是收获满满。
听李教授的讲座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只不过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老师,所以听讲座的心情就更不一样了。
李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而且他还写了很多关于教师教学的书,什么《语文教学范式研究》啦、《小说教学教什么》呀、《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呀等等,都是作为新老师应该学习的内容,这些书对于一个新生的语文老师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李教授还有针对于不同文体的文本的研究,这样我们就能够从不同的文体出发,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李教授的文本解读很厉害。
他给我们讲述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应该抓住什么,童话的特点是什么,都讲得很透彻。
以童话为例,它的特点是以儿童的易于理解的方式讲故事;情急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或者夸张来塑造形象等这些特点,而且将童话分类别给我们讲解,通过这样的梳理就更加容易理解童话文本,讲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在此基础之上李教书给老师们大量介绍了很有用的书《阅读教学教什么》、《写作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教什么》……分门别类。
你要学生得到一滴水,首先作为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这样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老师的知识够丰富、充实、扎实,那么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就更加能够紧扣文本。
李教授在讲到为什么自己文本解读那么厉害,给我们推荐了他自己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的评点家,说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很羞愧,作为文学专业却没有细细读过毛家父子的点评本。
四大名著也只是匆匆的翻过一遍,自认为有点功底,到实际的运用中才发现自己需要弥补的实在太多。
所以在听了李教授的讲座后决定开始读一读这些点评本,在多读一读李教授推荐的各种专业的书籍,相信这样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更加有帮助。
到此,我也始终坚信一句话“读过的书会在某一个时刻显现”。
所以抱着这样的心态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书。
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李冲锋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内容展开的,往往是告诉学生这篇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李冲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高中小说类别及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以200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 王莹
2.例说《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的确定——兼谈《墙上的斑点》《山羊兹拉特》文本解读策略 [J], 林文源
3.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J], 李冲锋
4.今天怎样教小说——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J], 黄群英
5.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能否重回三要素理论框架--基于小说形态学的批判与思考[J], 毋小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