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八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3
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人物、作品、作家(即人物出处)8分、名词解释4个16分,简答题四个,论述题2个(全,共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一、名词解释1.问题小说指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出现在五四运动前后二三年间兴盛的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主要作家是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卢隐、许地山等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们围绕着“什么是人生”这个总主题,面向现实,关注人生,形成了一股“题材热”,因而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超人》何彬《去国》英士许地山:《命命鸟》敏明、嘉陵2.自叙小说自叙小说即创造社作家的所谓“身边小说”,这类小说以作者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所写大多是作家亲身经历,强调自我表现,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灵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其主要作家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等。
3.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陆续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东北籍青年作家,较著名的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李辉英)等人。
他们因身受日寇侵略之苦,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家乡的怀念,(在作品中)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品有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
4.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产生并繁荣于20世纪末30年代初的上海,代表作家为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他们借鉴日本新感觉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内容主要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及都市人精神上的倦怠和心理上的堕落。
其创作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部分作品存在着颓废、色情的倾向。
5.社会分析小说指三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小说,以茅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为代表,这类小说注重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表现重大的时代主题,人物形象的阶级性比较鲜明,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能使读者对一些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2020年8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37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一主张的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B.《历史的文学观念论》C.《易卜生主义》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正确答案:D2、以针砭时弊、文风幽默泼辣著称的新文学社团是()A.南国社B.语丝社C.弥洒社D.浅草一沉钟社正确答案:B3、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部分,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是()A.赖和的《斗闹热》B.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C.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D.云萍生的《月下》正确答案:B4、1928年初郭沫若撰文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将是“无产阶级文艺”,发表该文的期刊是()A.《创造月刊》B.《太阳月刊》C.《海风周刊》D.《流沙》正确答案:A5、为了澄清“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在与“国防文学”口号论争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抱病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的作家是()A.周扬B.茅盾C.鲁迅D.郭沫若正确答案:C6、巴金、老舍、曹禺为193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属于()A.革命作家B.民主主义作家C.自由主义作家D.民族主义作家正确答案:B7、下列著名作家中,行伍出身的是()A.沈从文B.曹禺C.艾羌D.田汉正确答案:A8、《咆哮了的土地》反映了党领导的早期农民武装斗争,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其作者是()A.萧军B.柔石C.叶紫D.蒋光慈正确答案:D9、1930年代,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以现代形式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神韵的小说流派是()A.左翼作家群B.新感觉派C.京派作家群D.东北作家群正确答案:B10、下列作家中,受鲁迅杂文熏陶而崭露头角的杂文新秀是()A.梁实秋B.何其芳C.梁遇春D.唐強正确答案:D11、下列作家中,发表《论主观》一文而导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性问题论争的是()A.邵荃麟B.冯雪峰C.胡风D.舒芜正确答案:D12、抗战前期的著名诗人中,被闻一多称赞为“时代的鼓手”的是()A.田间B.艾青C.郭沫若D.臧克家正确答案:A13、关于《财主底儿女们》里三少爷蒋纯祖,下列表述中最为贴切的是()A.性格懦弱、无所作为B.从热情的“新派”走向复古主义的老路C.叛逆孤傲而饱尝精神苦刑D.缺乏理想、不讲气节正确答案:C1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1940年代解放区“歌谣体新诗”的是()A.《王贵与李香香》B.《漳河水》C.《赞美》D.《王九诉苦》正确答案:C15、1960年代由白先勇、欧阳子等人创办,推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走向繁荣的重要期刊是()A.《现代文学》B.《文学杂志》D.《创世纪》正确答案:A16、19S9年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刊物是()A.《人民文学》B.《作家》C.《上海文学》D.《钟山》正确答案:D17、汪曾祺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他笔下的人物主要生活在()A.苏北水乡B.燕赵之地C.四川农村D.湘西世界正确答案:A18、徐迟反映数学家陈景润非凡事迹的报告文学名作是()A.《地质之光》B.《祖国高于一切》C.《哥德巴赫猜想》D.《大雁情》正确答案:C19、高行健剧作中,戏剧结构和故事类型接近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是()A.《车站》B.《绝对信号》D.《彼岸》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一月)1月1日1914年1月1日,《中华小说界》(月刊)在上海创刊。
32开本,中华书局印行,主编为沈瓶庵。
1915年1月1日,《小说海》(月刊)由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在上海创刊,黄山民编辑。
1915年1月1日,《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1期发表梁启超《告小说家》。
作者秉其一贯“新小说”理论,对小说家提出了很多忠告。
1917年1月1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19年1月1日,《新潮》(月刊)在北京创刊。
北京大学新潮社创办,由傅斯年、罗家伦先后主编。
1923年1月1日,胡适与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等人共同创办了《国学季刊》杂志。
由胡适执笔,19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共同签名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明确指出了“整理国故”运动的任务。
1923年1月1日,冰心第一部诗集《繁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诗8首。
1924年1月1日,蒋光慈的《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发表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署名“光赤”。
1928年1月1日,周作人的《谈虎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929年1月1日,太阳社刊物《海风周报》在上海创刊,蒋光慈主编,上海泰东图书局发行。
1929年1月1日,《金屋月刊》在上海创刊,邵洵美、章克标编辑,上海金屋书店出版。
1930年1月1日,鲁迅与冯雪峰等人合编的《萌芽》月刊在上海创刊。
刊物封面由鲁迅绘制。
光华书局发行。
自第1卷第3期起,《萌芽》月刊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之一。
1933年1月1日,何丹仁(冯雪峰)在《现代》第2卷第3期发表《并非浪费的论争》、《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秋原、苏汶展开论辩。
1934年1月1日,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在北平创刊,郑振铎、靳以主编。
1934年1月1日,吴组缃的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
1934年1月1日,臧克家的长诗《罪恶的黑手》在《文学》第2卷第1号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学》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1.思想的转变,由百音竞赛转变一种声音 2.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模式3.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3.文学模式建立,文学进入体制化阶段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繁荣创作背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学艺术内部的改革。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到8月13日。
背景: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备战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贤妻“反修”斗争。
4..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社论宣告《武训传》三重罪:1.狂热宣传封建文化,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改良主义。
2.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以农民斗争的失败为反寸,歌颂武训精神3.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丧失了判断能力。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评,其中以山东大学毕业的两位文学青年_李希凡_、_蓝翎_发表的《关于〈红楼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两文最具代表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二月)2月1日1917年2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还发表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分别为《朋友》、《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等。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干涉。
大会代表冲破军警阻拦,宣布总工会成立。
提出了“争人权、争自由”的口号。
1928年2月1日,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该文大力鼓吹革命文学,但在论证提倡革命文学是符合新文学发展规律的同时,却把鲁迅当作了革命文学的障碍而大加挞伐。
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发表于《太阳月刊》的2月号,继续把批判矛头指向鲁迅。
1933年2月1日,杨邨人在《现代》第2卷第4期发表《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声称“无产阶级已经树起无产阶级文学之旗,而且已经有了巩固的营垒……我们是小资产阶级的作家,我们也就来作拥护着目前小资产阶级的小市民和农民的群众的利益而斗争”,号召“以为是‘第三种人’而愿意从事革命文学的作家和青年们,高揭我们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
该文表达了杨邨人要“扎住我们的阵营”,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垒的决心。
1936年2月1日,《新文化》杂志在上海创刊。
创刊号发表署名“新文化社同人”的《新文化需要统一战线——代发刊词》。
同时发表王明在共产国际作的报告《论反帝统一战线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
1940年2月1日,延安各界3万余人举行民众“讨汪”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演说。
1950年2月1日,孙犁的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发表在《小说》杂志3卷4期上。
1951年2月1日,为庆祝北京市解放二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上演了老舍的话剧《龙须沟》,由焦菊隐导演,于是之主演,深受观众欢迎。
萧也牧的短篇小说《母亲的意志》、魏巍的散文《朝鲜人》和丁玲的电影剧本《战斗的人们》发表在《人民文学》3卷4期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及答案(一)一、填充题(20分,每空1分)1.“左联”成立于____________年。
2.闻一多的诗歌理论是主张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创造社前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后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
5.《薄奠》通过“我”与人力车夫的交往,寄寓了__________对劳动者的同情。
6.《牧羊哀话》是__________的第一篇小说。
7.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抒写了__________之情,真切感人。
8.《孤独者》中的知识分子是____________。
9.__________的《乌蓬船》抒写了怀乡情趣。
10.《青春》是__________的杂感。
11.《斯人独憔悴》是__________的问题小说之一。
1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__________年,文学主张____________创作方法______13.郭沫若讨伐蒋介石的战斗檄文是______________。
14.《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雷峰塔是____________的象征符号。
15.《朝花夕拾》共收____________篇回忆性散文。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1分)1.鲁迅创作的唯一一篇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A.《离婚》B.《祝福》C.《伤逝》D.《药》2.胡适以自由恋爱为题材的话剧是____________。
A.《获虎之夜》B.《终身大事》C.《压迫》D.《一只马蜂》3.茅盾的__________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罪行。
A.《腐蚀》B.《蚀》C.《林家铺子》D.《清明前后》4.《子夜》中的打手形象是指____________。
A.杜竹斋B.屠维岳C.冯云卿D.张素素5.王鲁彦的早期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八月)8月1日1915年8月1日,《小说大观》(季刊)由文明书局在上海创刊,共出15集。
包天笑主编。
由文明书局、中华书局共同发行。
1916年8月1日,田汉跟随在日本任湖南留日学生经理员的舅父易象离开长沙,启程前往日本。
1932年8月1日,散文家、翻译家韦素园在北平病逝,终年30岁。
1932年8月1日,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现代》第1卷第4期开始连载。
1940年8月1日,《诗与散文》(月刊)在昆明创刊,并同时成产诗与散文社。
闻一多为月刊题词,巴金、楚图南等人对社团给予很大支持。
1954年8月1日,黄钢的特写《革命母亲夏娘娘》发表在《新观察》第15期。
1958年8月1日,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发表在《火花》第8期。
1958年8月1日,茅盾的《关于浪漫主义》刊登在《处女地》第8期。
1982年8月1日,《上海文学》第8期在“关于‘现代派’的通信”专栏里刊登冯骥才、李陀、刘心武之间对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一书的评价意见,由此引起关于“现代派”问题的争鸣。
1987年8月1日,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发表在《上海文学》第8期。
1992年8月1日,《文艺报》开始开展“文学价值论”讨论。
1996年8月1日,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发表在《作家》第8期。
该篇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
8月2日1920年8月2日,鲁迅被北京大学聘为讲师。
1958年8月2日,李季在中国作协兰州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主席,闻捷当选为副主席。
1962年8月2日,中国作协邀请赵树理、周立波、马烽、康濯、李凖、刘澍德、束为等十余位以农村题材创作为主的作家,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1966年8月2日,文艺理论家以群逝世,终年55岁。
1967年8月2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0周年,军队文艺工作者集体创作的大型话剧《夜海战歌》在京公演。
1982年8月2日,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在哈尔滨举行年会,会议主要讨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问题。
1989年8月2日,舒群在京病逝,享年76岁。
8月3日1915年8月3日,鲁迅被教育总长汤化龙指定为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
1968年8月3日,丽尼(原名郭安仁)病逝于广州,终年59岁。
1968年8月3日,杨朔自杀,终年55岁。
1982年8月3日,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该奖项每三年评选颁发一次。
8月4日1927年8月4日,郭沫若由九江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宣传委员会主席。
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形势及我们的任务》的重要决议。
1930年8月4日,中国文艺社主办的《文艺月刊》在南京创刊。
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在香港病逝,终年48岁。
1963年8月4日,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传》发表在《民间文学》第4期。
这部蒙古族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
1965年8月4日,西虹的报告文学《大庆“王铁人”》发表在《北京文艺》8月号。
1990年8月4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在京召开卞之琳创作及译作60周年学术讨论会,就卞之琳对我国新诗发展及译作事业的贡献等问题展开讨论。
8月5日1921年8月5日,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由上海泰东书局初版发行,这是“五四”以后第一部影响最大的新诗集,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22年8月5日,郁达夫在上海一品香旅社如期举行了“《女神》会”,纪念郭沫若的《女神》出版一周年。
应邀到会的有创造社作家,还有文学研究会郑振铎、沈雁冰、谢六逸、庐隐等。
1946年8月5日,由张家口鲁迅学会主编的《鲁迅学刊》创刊,附刊于《晋察冀日报》。
1961年8月5日,巴金的短篇小说《团圆》在《上海文学》第8期发表。
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上映。
1980年8月5日,中国作协、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纪念台湾爱国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
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主持会议并讲话。
1990年8月5日,周克芹在成都病逝,终年53岁。
8月6日1935年8月6日,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礼堂上演《雷雨》,这是该剧在国内首次上演。
1935年8月6日,巴金自日本回国,参加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任总编辑。
1935年8月6日,萧军(田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
鲁迅作序。
1945年8月6日,茅盾的五幕剧《清明前后》连载于重庆的《大公晚报》。
1960年8月6日,方志敏的散文遗著《清贫》发表在《旅大日报》。
1994年8月6日,上海文学界举行辛笛诗歌创作60年研讨会。
1995年8月6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和《文艺报》在北戴河联合举办儿童文学座谈会。
1999年8月6日,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在沈阳举行,15个剧目获“曹禺戏剧奖”。
8月7日1926年8月7日,上海军阀政府警察厅查封创造社出版部,并逮捕叶灵凤、周毓英、成绍宗、柯仲平等四人。
1927年8月7日,胡适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27年8月7日,朱湘诗集《草莽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37年8月7日,话剧《保卫卢沟桥》正式公演。
这是“七·七事变”后,上海戏剧界为宣传抗日救国而推举于伶、夏衍、洪深、陈白尘、宋之的、阿英等16人集体创作的优秀抗敌剧目,演出后获得空前强烈的反响。
1953年8月7日,《人民文学》编辑部改组,邵荃麟任主编,严文井任副主编,邵荃麟、何其芳、沙汀、张天翼、胡风、严文井、袁水拍、葛洛等8人任编委。
1953年8月7日,中南作协机关刊物《长江文艺》在武汉正式出版创刊。
1991年8月7日,《文学评论》《文艺报》《人民日报》文艺部、江西省文联等单位,在江西庐山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讨论会。
1992年8月7日,海男的小说《疯狂的石榴树》发表在《天津文学》第8期。
8月8日1945年8月8日,散文学、教育家、学者谢六逸逝世,终年47岁。
1948年8月8日,晋察冀边区文联与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文艺工作者会议。
会议决定两个边区文联合并,成立华北文艺界协会。
周扬、沙可夫、赵树理等21人当选理事,萧三、李伯钊分任理事会正副主任。
1954年8月8日,峻青的短篇小说《党员登记表》发表在《解放日报》。
1971年8月8日,文艺评论家侯金镜在湖北威宁含冤逝世,终年51岁。
1999年8月8日,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延边大学联合举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中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8月9日1983年8月9日,余华的小说《“威尼斯”牙齿店》发表在《西湖》第8期。
2000年8月9日,由中国作协和中国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8月10日1915年8月10日,苏曼殊的小说《焚剑记》发表在《甲寅杂志》第1卷第8号。
1925年8月10日,为纪念丹麦童话家安徒生逝世50周年,《小说月报》第16卷第8号出《安徒生号》(上)。
1925年8月10日,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由作者自费出版,上海中华书局代印。
1936年8月10日,《文学界》第1卷第3号推出“国防文学特辑”,发表茅盾《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和周扬《与茅盾先生论国防文学的口号》等文章,就“两个口号”及其关系进行讨论。
1938年8月10日,《新中华报》副刊《动员》刊载陕甘宁边区文协战歌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联合发表的《街头诗歌运动宣言》。
1938年8月10日,因武汉沦陷,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由武汉迁至陪都重庆。
1938年8月10日,罗淑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生人妻》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59年8月10日,电影文学剧本《红旗谱》发表在《电影创作》8月号。
1961年8月10日,《剧本》第7、8期合刊发表田汉的京剧剧本《谢瑶环》,孟超的昆曲剧本《李慧娘》、丁西林的历史剧《孟丽君》、宋之的话剧遗作《群猴》。
1979年8月10日,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在长春举行。
会议围绕现实主义的发展问题,就建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文学的成就和不足、斗争和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讨论。
1982年8月10日,吴伯箫在京病逝,终年76岁。
1986年8月10日,莫言的小说《高梁殡》发表在《北京文学》第8期。
2000年8月10日,《诗刊》第8期出版“青春诗会20周年纪念专号”、刊登“第十六届青春诗会专辑”和“中国新诗选刊——历届青春诗会诗人作品选”,并附“历届青春诗会与会青年诗人名单”。
8月11日1912年8月11日,张资平赴日留学。
1920年8月11日,胡适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白话文法》一文。
1920年8月11日,许德邻编辑的《分类白话诗选》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
收胡适、玄庐、康白情、沈尹默、刘半农、郭沫若、田汉、黄仲苏、鲁迅、俞平伯、罗家伦、季陶、刘大白、傅斯年(以收诗多少为序)等74人及未署名者的诗共235首。
阿英称“此集为初期新诗之最完备的选集”(引自《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
1920年8月11日,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第一种”在上海出版。
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这篇小说当时在社会上及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伤痕文学”由此得名。
1985年8月11日,贾平凹的小说《商州世事》(五篇)发表在《中国作家》第4期。
8月12日1941年8月12日,为纪念鲁迅诞辰60周年,周扬作论鲁迅初期思想和文学观的论文《精神界之战士》,开始在《解放日报》连载。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平病逝,享年50岁。
1959年8月12日,龙飞虎的革命回忆录《跟随周副主席十一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8月号。
1961年8月12日,曹禺、梅阡、于是之合著的历史话剧《胆剑篇》发表在《人民文学》7、8月号合刊。
1968年8月12日,周瘦鹃在苏州投井自杀,终年73岁。
1999年8月12日,郭小川诞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丰宁召开。
8月13日1937年8月13日,老舍由青岛反回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42年8月13日,诗人蒲风病逝于苏皖边区根据地的安徽天长县,终年31岁。
1984年8月13日,《十月》编辑部组织召开评论座谈会,讨论贾平凹以农村变革为题材的三部中篇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
8月14日1917年8月14日,陈独秀因受聘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由沪赴京。
《新青年》杂志停刊约4个月。
1917年8月14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劳工神圣,并作《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
1958年8月14日,中国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赵树理当选为中国曲协主席。
1991年8月14日,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文艺部在京共同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