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和对应典故1) 孟母三迁:比喻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
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用奇计谋取得胜利。
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 画龙点睛:比喻在作品或计划的关键点上做出精彩的补充或改进。
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4) 曹操托梦:比喻暗示或启示。
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5) 李代桃僵:比喻别人代替自己受到惩罚。
典故出自《淮南子·邓析问答》。
6) 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却因为本身条件不佳而效果适得其反。
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
7) 颜回拜师:比喻虚心好学,求知若渴。
典故出自《论语》。
8)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援助。
典故出自《史记·汉高祖本纪》。
9) 大公无私:形容做事公正无私,不图私利。
典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10) 虎口余生:比喻从危险的境地中幸运地活了下来。
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 张灯结彩:比喻做准备工作迎接重要人物的到来。
典故出自《汉书·张敞传》。
12) 刻舟求剑:比喻眼光狭窄,不懂得因时制宜。
典故出自《庄子·列离》。
13) 望洋兴叹:比喻力量或能力太小,对事情无可奈何。
典故出自《红楼梦》。
14) 闭门造车:比喻不虚心向他人学习,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解决问题。
典故出自《荀子·劝学》。
15) 弄瓦之喜:比喻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典故出自《庄子·田子方》。
16)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典故出自《后汉书·嵇康传》。
17) 胸有成竹:比喻事先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典故出自《后汉书·班固传》。
18) 心如铁石:形容人的心地坚定、不动摇。
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19) 辞旧迎新:比喻告别过去,迎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
典故出自《谷梁传》。
20) 草木皆兵:比喻因过度恐惧而感到无所适从。
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指鹿为马:(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三顾茅庐:(刘备)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1.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12.如鱼得水:(刘备)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13.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意思是曹刿作战的道理。
20.千金买骨:(郭隗)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
比喻求贤若渴。
21.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
113个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指鹿为马:(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三顾茅庐:(刘备)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1.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12.如鱼得水:(刘备)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13.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意思是曹刿作战的道理。
20.千金买骨:(郭隗)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
比喻求贤若渴。
21.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
这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历史人物的成语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大全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历史人物的'成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人物的成语篇1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历史人物的成语篇2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2、神机妙算(诸葛亮)3、笔下生花(李白)4、胯下之辱(韩信)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6、焚书坑儒(秦始皇)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9、路人皆知(司马昭)1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11、东施效颦(东施)12、老骥伏枥(曹操)13、有勇无谋(吕布)14、阮囊羞涩(阮孚)15、枕戈待旦(刘琨)16、奇货可居(吕不韦)17、拔山盖世(项羽)18、侧目而视(苏秦)19、庖丁解牛(庖丁)2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21、凿壁偷光(匡衡)22、刮目相看(吕蒙)23、围魏救赵(孙膑)24、一诺千金(季布)25、杀妻救将(吴起)26、前倨后恭(苏秦)27、不学无术(霍光)28、三令五申(孙武)29、呕心沥血(李贺)30、开卷有益(宋太宗)3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3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33、江郎才尽(江淹)34、七擒七纵(诸葛亮)35、毛遂自荐(毛遂)36、铁杵成针(李白)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大全】。
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20个 中国⽂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成语即是我国⽂化遗产中的⼀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是⼩编给⼤家收集的20个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希望⼤家能够喜欢。
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20个 1.⼀⿎作⽓ [释义]⼀⿎:第⼀次击⿎;作:振作;⽓:⼠⽓。
作战时第⼀次敲⿎可以⿎起战⼠的锐⽓。
⽐喻趁劲⾜时⼀下⼦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年》:“夫战;勇⽓也;⼀⿎作⽓;再⽽衰;三⽽竭。
” [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败如⽔⼀败涂地偃旗息⿎。
[⽤法]含褒义。
⼀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双⽅实⼒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关系。
曹刿既⾮武将,也⾮⽂⾂,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劝他:“国家⼤事,⾃有那些天天吃⾁的⼤官管着,你何必瞎操⼼?”曹刿说:“那些⼤官⽬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齐、鲁两军相遇。
双⽅列成阵势,战⽃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擂战⿎,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迎击。
曹刿阻⽌道:“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擂了⼀通⿎。
这样齐军擂⿎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响,下令冲杀,⼠兵们⼀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败,狼狈⽽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暸望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这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1、一鼓作气(曹刿)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3、一字之师(郑谷)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4、一饭千金(韩信)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5、东山再起(谢安)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 、风声鹤唳(苻坚)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1、 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 13、四面楚歌(项羽)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2、墨守成规(墨子) 20、手不释卷(刘秀、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8、泰山北斗(韩愈)31、程门立雪(杨时)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6、指鹿为马(赵高)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2、望梅止渴(曹操) 55、请君入瓮(周兴) 44、退避三舍(重耳)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50、多多益善(韩信)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6、举一反三(孔子) 45、乐不思蜀(刘禅)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51、秋毫无犯(岑彭) 54、约法三章(刘邦)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约法三章(刘邦) 背水一战(韩信) 手不释卷(刘秀) 暗渡陈仓(韩信) 投笔从戎(班超) 多多益善(韩信)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十面埋伏(项羽) 马革裹尸(马援) 老当益壮(马援)鞠躬尽瘁一诸曷兄庐一诸曷兄锦囊妙计诸曷冗虎踞龙盘一诸曷兄植如鱼侍水一刘备与诸曷冗二顾茅庐一刘备陈相因一司马迁髀肉复生一刘备得陇望蜀一一岑彭身是胆一赵N指鹿为马一赵高完璧归赵一蔺相如薪尝胆一勾践负荆请罪一廉颇兔死狗烹一勾践如嚼鸡肋一杨修不学无术霍光七步之才一曹植曾参杀人曾参闻鸡起舞一祖一子千金吕不韦人为镜一李世民忐在四方一毛遂怒发冲冠一蔺相如守陈规一墨翟双管齐下一张B目不窥园一董仲舒梁刺股一苏秦、孙敬背水一战一韩信乐不思蜀一刘禅叹为观止一季札围魏救赵一孙不知所云一诸葛亮初出茅集思广益一诸葛亮望才占八斗一曹后患无穷一刘备陈超群绝伦一关羽一图穷匕见一荆轲卧坚壁清野一荀或逖江郎才尽一江淹洛阳纸贵一左思以囊萤照读一车胤墨磨杵成针一李白悬膑凿壁偷光一匡衡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刮目相看—吕 蒙投笔从戎—班 超 出人头地—苏 轼 白驹过隙—宋太祖 车载斗量—赵咨 大器晚成—崔琰 庸人自扰—陆象先 怒发冲冠-- 蔺 相如 一饭千金 -- 韩信 赤膊上阵 -- 许褚 旁若无人 -- 荆轲 鸡犬升天 -- 刘安 大义灭亲 -- 卫大夫石 偃旗息鼓 -- 赵云 梦笔 生花 -- 纪 少瑜 司空见惯 -- 刘禹锡 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 高山流水 -- 俞伯牙与钟子期破釜沉舟—项 羽 木粪土—孔 子 相煎何急—曹 植 终不渝—魏 征 老马识途—管 仲 别三日—吕 蒙 方寸已乱—徐 庶 再起—谢 安 势如破竹—杜预 神速—郭嘉 出言不逊—张郃 相看—吕蒙 吴下阿蒙—吕蒙 渴-- 曹操 暴殄天物 -- 商 王 手不释卷 -- 吕蒙 孺 子 可 教 -- 张 良 纸上谈兵 -- 赵括 背 水 一 战 -- 韩 信 破釜沉舟 -- 项羽 宝刀未老 -- 黄忠 狡兔三窟 -- 冯煖 病入膏肓 -- 景公 投笔从戎 -- 班超三令五申 -- 孙武竹在胸 -- 苏轼 东山再起 -- 谢安 闻鸡起舞 -- 祖逖 风 声 鹤唳 -- 苻 坚 力透纸背 -- 颜真卿 泰山北斗 -- 韩愈 程门立雪 -- 杨时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人又折兵—周 瑜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Yj~* y[z 7^/-子 始紫气东来—老脱颖而出—毛 遂士下笔成章—曹 植东山断头将军—严颜兵贵负重致远—庞统刮目讳疾忌医—蔡桓公望梅止暗渡陈 仓 -- 韩 信嗟来之食-- 黔 敖 韦编三绝-- 孔 子 墨 守成规 -- 墨 翟 乐 不思蜀 -- 刘 禅东窗事发 -- 岳飞 成入木三分 -- 王羲之 口蜜 腹剑 -- 李林 甫 黄袍加身 -- 赵匡胤赔了夫。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如下:
1、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
2、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和《战国策·秦策一》。
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语。
3、四面楚歌
这个成语主要描述项羽四面楚歌的困境,为后人留下相应的道理。
凡是陷于四面楚歌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孟子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们要谨记教诲,历史上的每个昏君最后都被推翻。
如果一个人在平时没有扎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与身边的人相处得不融洽的话,也就不会得到身边的人欣赏和尊重。
4、指鹿为马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
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
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
5、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初出茅庐—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图穷匕见—荆轲卧薪尝胆—勾践
七步之才—曹植闻鸡起舞—祖逖江郎才尽—江淹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字千金—吕不韦毛遂自荐—毛遂志在四方—毛遂洛阳纸贵—左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曾参杀人—曾参陈陈相因—司马迁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发冲冠—蔺相如双管齐下—张璪囊萤照读—车胤墨守陈规—墨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背水一战—韩信纸上谈兵—赵括磨杵成针—李白
乐不思蜀—刘禅围魏救赵—孙膑暗渡陈仓—韩信凿壁偷光—匡衡
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黄袍加身—赵匡胤朽木粪土—孔子
相煎何急—曹植投笔从戎—班超紫气东来—老子始终不渝—魏征
老马识途—管仲出人头地—苏轼脱颖而出—毛遂士别三日—吕蒙
方寸已乱—徐庶白驹过隙—宋太祖下笔成章—曹植东山再起—谢安
髀肉复生—刘备叹为观止—季札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卧薪尝胆( 勾践) 负荆请罪( 廉颇) 望梅止渴( 曹操) 磨杵成针(李白)妙笔生花(李白) 指鹿为马(赵构)四面楚歌(项羽)负荆请罪(廉颇)
完壁归赵( 蔺相如)
鞠躬尽瘁诸葛亮锦囊妙计诸葛亮不知所云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得陇望蜀岑彭
卧薪尝胆勾践兔死狗烹勾践不学无术霍光髀肉复生刘备后患无穷刘备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虎踞龙盘诸葛亮集思广益诸葛亮望梅止渴曹操才占八斗曹植
七步之才曹植超群绝伦关羽一身是胆赵云坚壁清野荀彧如嚼鸡肋杨修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势如破竹杜预车载斗量赵咨断头将军严颜兵贵神速郭嘉
出言不逊张郃大器晚成崔琰负重致远庞统刮目相看吕蒙吴下阿蒙吕蒙毛遂自荐毛遂三顾茅庐刘备庸人自扰陆象先负荆请罪廉颇讳疾忌医蔡桓公
七步成诗曹植煮豆燃萁曹植文思泉涌曹植手不释卷曹丕司马昭之心,路
人皆见司马昭入木三分王羲之口蜜剑腹李林甫马革裹尸马援四面楚歌项羽闻鸡起舞祖逖
乐不思蜀刘禅孺子可教留侯周郎顾曲周渝图穷匕现荆轲横行无忌郭圯一挥而就苏轼一鼓作气曹刿偃旗息鼓赵云养虎为患项羽养精蓄锐孙权暗渡陈仓-刘邦孺子可教-张良与黄石公嗟来之食-黔敖怒发冲冠-蔺相如
一饭千金-韩信赤膊上阵-许褚韦编三绝-孔子宝刀未老-黄忠墨守成规-墨子病入膏肓-扁鹊与蔡桓公鸡犬升天-刘安投笔从戎-班超高山流水-俞伯牙
风声鹤唳-苻坚口蜜腹剑-李林甫泰山北斗-韩愈黄袍加身-赵匡胤成竹在胸-文与可
破釜沉舟-项羽洛阳纸贵-左思梦笔生花-李白力透纸背-颜真卿司空见惯-刘禹锡
鞠躬尽瘁(孔明) 煮豆燃萁(曹植) 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嘛) 三迁之教(孟母) 三过其门而不入--夏禹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马革裹尸--马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
坚壁清野--荀彧
赤膊上阵--许褚
三顾茅庐--刘备
欲擒故纵--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
刮骨去毒--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东山再起--谢安
击楫中流--祖逖
长风破浪--宗悫
尽忠报国--岳飞
暴殄天物-武丁
暗渡陈仓-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与黄石公嗟来之食-黔敖
怒发冲冠-蔺相如
手不释卷-吕蒙
一饭千金-韩信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宝刀未老-黄忠
墨守成规-墨子
病入膏肓-扁鹊与蔡桓公鸡犬升天-刘安
投笔从戎-班超
高山流水-俞伯牙
风声鹤唳-苻坚
口蜜腹剑-李林甫
泰山北斗-韩愈
黄袍加身-赵匡胤
成竹在胸-文与可
破釜沉舟-项羽
洛阳纸贵-左思
梦笔生花-李白
力透纸背-颜真卿
司空见惯-刘禹锡
程门立雪-杨时
东窗事发-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