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素描头像写生
- 格式:pdf
- 大小:194.44 KB
- 文档页数:2
描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择作画角度,预想构图和素描效果,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思考在写生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克服的方法、努力的方向等。
(2)打轮廓基本同于石膏像素描的方法。
为了捕捉最生动、最理想的动态,人物头像写生的轮廓线条要更加简练准确,尽量少依赖众多的辅助线约形。
画石膏像有充分的时间逐步画准,画人物形象则要提高作画效率,增强线条的表现力。
具体要点是:⑴确定头部动态。
在头像写生中,人物的头部形象可能呈现正面、侧面、歪头、仰头、低头等不同的动态,在打轮廓时,要画准动态趋势及其透视关系。
头部动态集中体现在头部的中线,即额间、眉间、鼻低中点、人中直到下颌中点的联线。
要确定定这条线在头部形象中所处的位置及或垂直或倾斜的关系,以及此中线与两眉、两眼等联线的交叉关系。
同时,头像的不同动态也直接反映在两耳孔在头部形象中相对位置的高低视觉变化上。
明确并画准以上两条线及耳孔的构成关系,是画准头部动态和透视关系的关键环节。
在打轮郭时,可以用较浅的虚线条首先找准其动态关系,即使不画这些虚线,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见下图:⑵确定主要骨点位置。
确定头部动态之后,要找准形象的额丘、眉弓、颧骨、下颌丘及下颌角等骨点的相互位置和起伏关系。
这些部位肌肉少,形成凸起的端点、决定着头部的基本体面造型和个性特点。
⑶确定中心和支点。
在石膏像写生中已谈到,两眉、两眼及鼻子构成的三角形(或称“干”字形)处于头像的视觉中心位置,在形体比例和造型关系上起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核心作用。
鼻梁则又处于这个中心的中心,鼻梁的高度往往又是头部形象的最高点,不少画家把鼻梁视为头像的支点是很有道理的。
在画面部轮廓时,必须首先画准支点和中心的比例位置及透视关系。
然后以鼻子的长度为标尺衡量并确定额头、下巴和耳朵的长度,以眼睛的宽度为标尺来衡量并确定形象的宽度。
一定要注意眼睛的大小和两眼之间的距离、透视关系是否正确,不要画宽或画窄。
如果画宽,脸的轮廓必然也会画宽;相反,脸也会跟着画窄。
《人物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职高美工专业《素描》第四章头像写生的第二节人物头像写生的第二课《人物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石膏头像的结构特点,掌握了石膏头像的结构画法及明暗画法,并临摹了几幅人物头像作品,为这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属于素描写生,主要以写生的方式研究人物头像写生的四个阶段:即构图阶段、轮廓阶段、塑造阶段和整理阶段。
教材对“轮廓阶段”和“塑造阶段”作了重点讲解,并用范例《佟安生人物头像写生步骤》说明写生的各个阶段,这对我们把握画面的整体性,进一步深入分析、理解形体结构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依据大纲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物头像写生的步骤,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技巧,懂得整体性作画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发现教学,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不懈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把“轮廓阶段”和“塑造阶段”定为本课的重点。
学生过去接触石膏头像的结构相对简单,到今天写生人物头像,并要从形体结构出发,在对象不是绝对静止的状态下把握头像的骨点位置和五官位置,实际上是一种质的转变。
即由静态物体向动态物体的转变。
其观察、认识、理解问题在方法上是与过去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我把“轮廓阶段”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职高生是由形象阶段向抽象阶段的过渡时期,主要还是停留在形象阶段,因此本课主要运用现场演示的直观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遵循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的原则。
化抽象为具象,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去,并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素描头像写生教学体会作者:高洋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2期素描头像写生是当代美术高考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已成为检验美术考生造型能力的主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几年来对素描写生教学,谈谈感想与体会:(一)素描真人头像是从静止造型转向生命描绘的主要课题。
素描头像写生要比素描石膏像写生作画因素多,也更难掌握,人物具有不同的肤色,如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等,还有不同人种和特征的区别。
人物是运动中的生命体,不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态。
素描人像以丰富、细微的变化组成黑白灰的各种调子,比石膏像的形体结构和明暗关系更为复杂,色调更为丰富。
人物造型千姿百态,人物的面部与五官、头发、眉额、衣服等也各不相同。
作为课堂教学的写实性素描应该强调对形体本质的深刻观察和认识,对不同年龄、性别、形体和文化差异的人物,应根据对象的特征和个性去观察、研究和反复比较,从中找出各自的形体和个性的特点,避免塑造的人物形象雷同,更不能让画出的人物成相似的“一家人”。
(二)认识、运用形体规律。
以人物写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认识和运用形体的规律,并要注意人物面貌的刻画。
要强调科学性,并能正确认识形象的造型特征和分析形体的结构关系,理解并揭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反复地对造型的特征深入研究。
这是写实性素描对形体认识理解的必然过程。
还要研究骨胳、肌肉结构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所表现的外部造型特征,并以几何形体去概括表现。
而头部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关系是理解头、颈、胸、五官比例及运动变化的重点,人物头像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对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头骨、头骨除下颌骨可移动外,其余的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有顶骨、枕骨、颞骨、额骨、颧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
在头骨外形上明显的突出点,在绘画上称为骨点。
如头部的顶骨点、额骨点、眉骨点、鼻骨点、颧骨点、下颌骨点、颏骨点、枕外结节、顶隆起等,如用线连接这些点则形成了头骨的基本形状和头部的基础造型。
人物头像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人物头像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
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
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
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教学过程:一、人物头像写生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
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
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
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