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特殊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32
一、基本信息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
任务2.5:认识洪涝的危害、时空分布
任务2.6:认识台风的来源、时空分布、应对措施【讲解】
1、洪涝的危害
【提问】
1、洪涝与地形、降水的分布关系
【提问】
1、台风的来源
2、发生的时间
3、影响的范围
4、带来的危害
5、如何应对
【思考】
利用“洪涝灾害分布图”
与“中国地形图”,说出我
国洪涝灾害分布与地形
地势的关系。
【思考】
利用“中国台风移动路径
图”,说出我国台风的来
源地、影响的范围和时
间。
【观看视频】回答台风的
危害。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应
对台风灾害。
运用不同特殊天气分
布图与气温降水图,引
导学生读图认识各种
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理解气象灾害发生与
我国气温降水的关系。
板块三:感悟提升学以致用
任务3.1:梳理总结,学以致用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但中华民
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多难,兴邦。
只要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人们在面对灾害天
气时,就会更加从容。
感悟地理规律与生产生
活的关系
升华人地关系
五、板书设计。
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
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
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
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都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
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
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贵州高原“天无三日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1/2。
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
天山准静止锋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梅雨:我国雨带受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从五月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加强,使锋面雨带推进到华南沿海;六月份,副高北抬至南部沿海,锋面雨带北移到江淮地区,可是,北方的大陆气团还有一定势力影响雨带继续向北推进,使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形成较长时间的降水,谓之梅雨。
伏旱:七月,副高加强并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北方的大陆气团减弱,锋面雨带继续向北推进到华北和东北,而江淮七八月因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而形成伏旱。
台风:是西北太平洋的热带(不含赤道海区)、副热带海区形成的低压,形成气旋;后气旋加强,形在台风。
沙尘暴:沙尘暴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特殊天气标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类正在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天气现象,比如大雾、沙尘暴、降雪等等。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们的出行、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特殊天气标准,以便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有效的应对。
本文将从不同的天气类型入手,介绍一些特殊天气标准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大雾大雾是一种能够让人的能见度降低到50米以下的天气现象。
在大雾天气下,人们的出行、交通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各个国家都制定了大雾天气标准。
比如在中国,一般认为能见度小于200米就算是大雾了,此时就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降低车速、打开雾灯等等。
在一些重要的高速公路上,还会设置大雾天气警告标志,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
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下巨大的雨水,通常会造成水灾、泥石流等灾害。
为了应对暴雨天气,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标准。
比如在中国,国家水利部制定了暴雨洪水预报、预警标准,对不同的暴雨程度进行了分类。
根据标准,当降雨量达到50毫米时会发出黄色预警,当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时会发出橙色预警,而当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时会发出红色预警,此时需要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比如疏散人员、关闭交通等等。
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在干旱地区,由于大风天气而吹起的沙土灰尘,这种天气现象对人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沙尘暴天气,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标准和应急预案。
比如在中国,沙尘暴天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级,按照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在重度和特重度沙尘暴天气下,各个城市会暂停工作、关闭学校、中断交通等等,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降雪降雪是指在冬季由于天气原因而下雪。
对于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降雪天气已经成为了常态,因此各个城市都有着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标准。
比如在中国,当降雪量达到10毫米时,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加强交通管理、加强供暖等等。
在一些突发的大雪天气下,各个城市还会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比如疏导交通、安排防护措施等等,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多特殊天气【学习目标】1.通过Flash和图文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中理解中国主要特殊天气的含义、天气特征、多发季节、影响地区、主要影响。
2.学会分析某些特殊天气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培养防灾减灾意识、积极为家乡防治特殊天气献计献策。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42-441.中国有哪些主要的特殊天气?2.找出特殊天气的含义、天气特征、多发季节、影响地区、主要影响。
二、小组合作——结合图文资料,完成表格填写【第一组】寒潮材料一: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能够视为寒潮。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材料二:寒潮来袭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水准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但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耗损土壤肥力,还会掩埋田园。
特殊天气天气特征多发季节主要影响地区主要影响寒潮【第二组】梅雨材料一: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
因为这是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性称之为“梅雨”。
因为下雨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致使百物生霉,因而又有“霉雨”之名。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
材料二:梅雨一般在江淮流域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性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但是,梅雨假如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假如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特殊天气天气特征多发季节主要影响地区主要影响梅雨【第三组】台风材料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和水旱灾害》教学设计(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原因和危害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冬、夏气温特征及成因温度带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干湿地区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温度带〔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夏季虽然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也较高。
〔3〕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1〕降水地区分布规律: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中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中国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1〕中国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1〕多特殊天气寒潮:时间:冬半年,影响:寒潮南下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梅雨: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台风:时间:5-10月,影响: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台风登陆后,带来得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沙尘暴:时间:春季,范围:北方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地区。
〔2〕多旱涝灾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