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5章)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238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招聘成本主要包括____招聘费用___、___重置费用__和___损失费用___。
2、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有___推荐法___、__布告法___和___档案法___。
3、招聘工具设计的原则主要有__简明扼要___、__信息全面__和_从应聘者的角度考虑问题__。
4、能力测试主要有_普通能力测试_、_特殊职业测试_和__心理运动机能测试__。
5、可能会引起员工的短期行为而忽视长期行为的考评方法是__生产能力衡量法___。
6、考评标准的三要素是指标准的__等级__、__要求__和_单位_。
7、外部的考评者主要有_客户__和__专家___。
8、影响员工绩效的内因主要是__技能___和___激励___。
9、考评反馈时须注意的艺术技巧包括__对事不对人_、__谈具体避一般__和__保持双向沟通__。
10、内部招募对象的主要来源有__提升___、___工作调换___、_工作轮换__和_内部人员重新聘用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绩效标准的特点是(BCD )。
A、定量性B、完整性C、协调性D、比例性2、企业内部考评者主要有( ABC )。
A、直接上级B、直接下级C、考评委员会D、专家E、客户3、招聘间接成本包括( BDE )。
A、招聘费用B、提升费用C、安置费用D、损失费用E、流动费用4、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是( C )。
A、招募-计划-评估-录用-甑选B、招募-评估-计划-甑选-录用C、计划-招募-甑选-录用-评估D、计划-招募-评估-甑选-录用5、按( B )分类,可将考评分为德、智、能、绩等。
A、手段B、内容C、评价主体D、时间6、绩效管理中,一般以( A )为主,其考评分数对被考评者的结果影响很大,约占60%~70%。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件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1)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
P3ANS: 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与。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与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人口总量及其在生产状况,这是首要取决因素(2)人口的年龄构成,他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量(3)人口迁移☆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1)遗传与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因素(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
P11-12ANS: 人力资源管理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从人事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与其说是研究领域的转变,不如说是组织关于“人”的认识的转变。
从以往的把人看作“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的进展演变,表达出理论界与业界已经认识到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具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加注重员工能力的开发,并深层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对人力资本理论认识的深入,把人看着负债或者成本转变为把人看作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组织越来越将人力资源视为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也越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匹配,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特征。
P12-13ANS:一、战略性。
战略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征,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活动的开展皆“聚焦”于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二、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要紧表达为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系统性,也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全局思想与整体观念,继而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地熟悉组织内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以制造一种协同效果,依更好地为组织战略战略全局服务。
三、匹配性。
匹配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含外部匹配与内部匹配。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9-06-15 23:59:59当前页有9题,你已做9题,已提交9题,其中答对9题.1。
人力资源的实质是()。
A。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B.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C。
生产中最活跃的能动资源D.形成财富的源泉参考答案:B2。
下列有关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开发性投资形成的结果B。
人力资源是一个存量概念C。
人力资本兼有流量和存量的概念D。
人力资源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参考答案:D3。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不包括( )。
A。
吸纳 B。
维持 C。
激励 D.安置参考答案:D4。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适性观点强调( )。
A.力图寻找能使组织绩效最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B。
采取不同战略的组织应该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C.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D.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组织绩效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参考答案:C5。
人力资源的概念由()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A。
约翰?康芒斯 B。
彼得?德鲁克C。
西奥多?舒尔茨 D.加里?贝克尔参考答案:B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B。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C。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D。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参考答案:A7。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劳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一观点体现了人力资源的().A。
能动性 B。
时效性 C。
社会性 D.可变性参考答案:A8。
下列有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战略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B。
系统性强调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C。
匹配性包括横向匹配和纵向匹配两个方面D。
动态性要求组织文化必须具备创新求变的活力参考答案:C9。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性的两方面内容: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心理属性或心理现象总括为四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
2.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1)人性具有能动性2)人性具有社会性3)人性具有整体性4)人性具有两面性5)人性具有可变性6)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3.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四种人性假设,有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2)“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管理。
4)“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
4。
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5.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6。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第二,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
第三,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这是其成为资本之根本所在。
第四,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7。
人力资本的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4)人力资本肯有收益性。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的创造性。
6)人力资本肯人累积性。
7)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054)1-6章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基础1.人力资源的涵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劳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人所具有的知识、智力、技能和体能的总和。
准确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劳动能力。
从劳动能力的构成看,应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体力等四部分。
知识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掌握的各种经验和理论。
智力是人们运用知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具体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等。
技能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经验并经由练习而习惯化了的动作体系,或者说是人们人们合理化、规范化、系列化、熟练化的一种动作能力。
体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灵敏度等人体运动的功能状态,以及对一定劳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和消除疲劳的能力。
(2)人力资源的物质载体是人。
(3)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创造财富。
2.人力资源的特征时效性和连续性、再生性与能动性、无形性与有形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社会性和增值性3.人力资源理论的演进:早期萌芽、推广过渡、突破发展、新的研究趋向4.人力资源的构成(1)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数量反映着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规模,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
人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某一空间与时间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总和。
是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实力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则表明相对于其他比较对象而言,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拥有量的水平。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
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
三是人口流动。
(2)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质量即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体素质水平。
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个体因素通常有五个方面:一是体质,即劳动力的身体素质。
二是智质,即劳动力的智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