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及其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8.09 KB
- 文档页数:3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用途研究进展
马芳;黄学惠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09(17)9
【摘要】沙利度胺早期曾作为镇静药、止吐药使用,但因其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几年后又开始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一些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利度胺的临床适应证取得了重新认识.在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开展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可能对某些实体肿瘤也有一定作用,但确切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总页数】4页(P1799-1802)
【作者】马芳;黄学惠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J], 杨敏
2.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J], 汤小伟;刘增路;毛振民
3.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杜趁香;王焱
4.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J], 刘国珍;王春波;李光耀
5.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及其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J], 耿淑征;王晓菲;张玉文;黄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陈金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南宁 530023)[摘 要]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静药、镇痛药广泛用于临床,因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禁用。
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沙利度胺在免疫调节、抑制炎症、抗血管新生等的药理及临床治疗麻风性结节红斑、重症肝炎、肿瘤、风湿病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是一个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
[关键词] 沙利度胺;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 R9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0781(2004)0320176202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最先在德国上市,作为镇静药和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因其疗效显著,而迅速在全球广泛使用。
但是在短短的几年里,导致全球发生了极罕见的上万例海豹肢畸形儿,立即禁用沙利度胺。
然而,对沙利度胺其他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
近年来,沙利度胺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药理和一些疑难病症上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现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1.1 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2α(T NF2α)是一种在许多免疫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的前炎性因子,在艾滋病、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生理病理方面有其负面作用。
M oreira等[1]给7~9周雌鼠静脉注射脂多糖100~350μg后,测定T NF2α、白细胞介素(I L)21、I L26和I L210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而在注射脂多糖前,给予沙利度胺20mg・kg21,T NF2α的合成可以减少93%,T NF2αmRNA的合成可以减少70%,I L26水平降低50%,使用沙利度胺后脂多糖的半数致死量也明显提高。
沙利度胺抑制T NF2α合成的作用依细胞类型和诱导剂的不同,结果也有差异。
沙利度胺对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可减轻症状,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与降低T N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F)的水平有关。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10期2021年5月Vol. 12May. 2021沙利度胺对卵巢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影响韩大芬(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北安164092)摘要:探讨沙利度胺对卵巢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影响。
选取62例阿霉素耐药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顺铠组30例,沙利度胺组32例。
两组既往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阿霉素化疗治疗。
顺铠组患者改为紫杉醇联合顺钳化疗,沙利度胺组继续采用紫杉醇联合阿霉素化疗治疗,同时增加沙利度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沙利度胺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56. 25% )和疾病控制率(7& 13% )显著高于顺铠组(33. 33%、56. 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卵巢癌阿霉素耐药患者联用沙利度胺治疗,可有效改善阿霉素的化疗效果和耐药性,且不显著增加其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关键词:沙利度胺;卵巢癌;阿霉素;铠类药物;耐药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10-0044 -02Influence of Thalidomide on Adriamycin Resistance of Ovarian Carcinoma CellsHan Dafen(Heilongjiang Provincial Third Hospital , Bei 1 an 164092,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alidomide on Adriamycin resistance of ovarian carcinoma cells. 62patients with ovarian carcinoma under Adriamycin resistance , and they are divided into 30 patients in Cis-platinum group , and 32 patients in Thalidomide group ・ The two groups all receive TAX combined with Adriamycin chemotherapytreatment. Cis-platinum group then receive TAX combined with cis-platinum chemotherapy , and Thalidomide group continuously receive TAX combined with Adriamycin chemotherapy ancl Thalidomide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 The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alidomide group are56. 25% and 78.13% ,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3. 33% and 56. 67% in Cis-platinum group , w 让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V 0. 05 )・ The combined Thalidomid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rcinomaunder Adriamycine resista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emotherapy curative effect and drug resistance ofAdriamycin , and do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other medicines.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 Thalidomide ; Ovarian cancer ; Adriamycin ; Platinum drugs ; Drug resistance ; Safety阿霉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肿瘤药物,在卵巢癌治疗中应用较多,对于肿瘤进展的控制效果较好, 但是部分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性,严重影响其化疗效果。
沙利度胺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2单位是内蒙古林业总医院,022150【摘要】癌性疼痛(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癌痛为患者带来强烈不适,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活动以及自理能力。
阿片类药物是癌痛药物治疗的基石,但阿片类药物成瘾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辅助镇痛药物能够加强阿片类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1]。
沙利度胺为谷氨酸衍生物,于1954年在前西德合成并作为镇静、止吐药广泛使用, 但后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从而被禁用。
随着对沙利度胺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于1998年、2006年沙利度胺被FDA批准应用于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和多发性骨髓瘤[2、3]。
本文将对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在癌痛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
关键词:沙利度胺;癌痛;作用机制;应用;进展1.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1.1分子靶点CRBN沙利度胺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多靶点药物,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TNF-α产生减少、COX-2表达减少、VEGF和FGF下调、NF-κB抑制、前列腺素E2分泌抑制。
Ito等人将沙利度胺与磁珠固化后进行亲和纯化分析,将CRBN蛋白(cereblon)确定为与沙利度胺结合和致畸作用的直接靶点[4、5]。
CRBN蛋白是一类大脑相关蛋白,其具有离子蛋白酶活性,其基因位于染色体3p36.2区段。
CRBN蛋白参与细胞间信号传递、蛋白质修饰、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6]。
有研究证实,CRBN蛋白是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发挥抗骨髓瘤效应的作用的重要靶点[5]。
1.2抗血管生成作用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受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
在动物角膜血管生成实验中,发现沙利度胺可以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粘附,从而减少血管生成[7、8]。
【摘要】目的了解沙利度胺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沙利度胺在卵巢癌治疗中作用机制及基础、临床研究的文献资料。
结果沙利度胺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等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已作为抗肿瘤药,用于卵巢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结论大多数的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单用或联合其他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在卵巢癌的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沙利度胺;卵巢癌;抗血管形成;临床应用沙利度胺又称反应停,化学名称为酞咪哌啶酮(thalidomide,Thd。
在1954 年首先作为镇静止吐药出现,不久因该药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畸形被禁用。
随着现代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并研究证实:沙立度胺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能有效抑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因而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潜能。
沙立度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取得良好的疗效,FDA已经批准其用于该病的一线治疗,在对前列腺癌、恶性神经胶质瘤、小细胞肺癌、肾癌、肝癌等恶性实体瘤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就沙利度胺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沙利度胺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1.1 抗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卵巢癌是恶性的实体瘤,其发生、生长、浸润与转移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肿瘤血管形成(tumor angiogenesis 是指肿瘤细胞诱导微血管循环建立的过程。
Forkman发现,实体瘤的增殖、转移必须先有血管形成,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发生、生长、浸润与转移的重要条件[1]。
肿瘤血管形成依赖于许多相关因子的诱导和调节,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aFGF、CD105 (Endoglin,EDG、血小板源内皮生长因子(PDEC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摘要】目的:对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及结论:沙利度胺在治疗肿瘤、皮肤病以及炎性疾病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发高效低毒的沙利度胺衍生物将是一个颇有前景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沙利度胺;临床应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05-02New progress of amine gilad degre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Wang Wei. The Center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On the Sally amine summarizes the new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Search and review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ally degrees 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skin disease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etc.,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Sally degrees amine derivatives will be a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Key words】 Gilad degrees amine;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因其具有止吐、镇静作用,早期曾广泛应用于早孕反应,但后来因其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
晚期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卵巢肿瘤采用化学治疗已有多年历史,并在临床取得稳定的疗效。
但是,卵巢癌患者一般经确诊或手术治疗时,均已发展到ⅲ期或者ⅳ期,手术治疗相对局限,单纯术后化疗效果多不明显。
近年研究趋势,开始向术前预见性使用化疗药物转变,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为目的。
【关键词】卵巢肿瘤;晚期;化学治疗;术前;术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33-01巢癌的诊断一直成为临床医生的挑战性工作,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生殖系统肿瘤,临床主要治疗方式还是以手术为主。
但是,术后疗效一般及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成为临床医师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年研究报道发现,决定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有无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目前,处于热点研究方向的是化学治疗药物的使用组合与时机选择。
卵巢癌患者一经确诊,一般已发展至ⅲ期以后,具有手术适应症者,往往采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助化疗等治疗,收效局限。
最新辅助化疗技术多采用术前预见性化疗,化疗1-3个疗程后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疗效显著。
1化疗新方案的发展胡欣欣,张勤华等[1]人认为术前制定有效的化疗方案和疗程,可以减轻患者组织水肿程度,为手术做好准备,便于切除,减少残留和播散。
术前预见性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速度,灭活部分肿瘤生长因子,促使肿瘤提前进入休眠期,减少手术中的癌组织激惹状态。
同时,术前化疗还可有效减少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生长,控制肿瘤内的血流,减少术中出血量。
2新化疗方案人群筛选卵巢肿瘤患者确诊后,根据全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首先治疗内科疾病,待患者身体状况稳定后,再酌情制定化疗方案。
杨鑫磊,刘文等[2]人提出,实施术前化疗新方案的患者必须具有以下绝对的适应症:肿瘤分期为ⅳ期且有附近腹腔内转移者,病灶一般在1g以上。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在近些年的临床研究中,沙利度胺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肿瘤临床治疗领域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以下文章将对沙利度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1.1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沙利度胺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来抑制血管生成。
VEGFR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其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微管生成等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多个环节。
沙利度胺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VEGFR活性来阻止其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降低肿瘤生长的速度和扩散的程度。
1.2 影响肿瘤微环境沙利度胺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所需的因子,从而使肿瘤血管生成得到抑制。
一方面,沙利度胺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如IL-8、MCP-1等,减少肿瘤细胞释放的因子,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降低肿瘤血管生成的程度。
另一方面,沙利度胺还可以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和调节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2. 沙利度胺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2.1 肺癌沙利度胺在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一线治疗和后线治疗。
以大小为2 cm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化疗或保守治疗。
2.2 乳腺癌沙利度胺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实验中,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和依西美坦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处控制率。
沙利度胺还可以增强前列腺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2.3 胃肠道肿瘤沙利度胺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以结直肠肿瘤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此外,沙利度胺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放疗的灵敏度,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