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194.48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风机大型化的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风机大型化发展概况 (3)二、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现状 (4)1. 大型风机的研发与应用 (6)技术创新 (7)应用领域 (8)2. 市场规模与增长 (9)销售额与增长率 (10)主要参与者 (11)3.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12)相关政策 (13)标准化进程 (14)三、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 (15)1.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17)新型材料与制造技术 (18)智能控制与运维技术 (19)2. 市场需求驱动增长 (20)环保政策推动 (21)新兴市场的开拓 (22)3. 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24)出口市场 (25)国际合作项目 (27)四、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8)1. 技术难题与突破 (29)叶轮设计 (30)传动系统 (31)2. 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 (32)初始投资成本 (33)运营维护成本 (35)3. 知识产权与法规遵从 (36)专利保护 (38)行业法规 (39)五、结论与展望 (40)1. 发展现状总结 (41)2. 发展趋势预测 (41)3. 挑战与应对策略 (43)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正文部分将首先概述风机大型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能源危机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示当前风机大型化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技术成熟度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在发展趋势方面,文档将重点关注智能化、高效能、环保等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创新对风机大型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结合国内外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深入剖析风机大型化未来可能面临的技术瓶颈、市场风险及政策挑战。
在挑战分析部分,文档将从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接受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揭示风机大型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我国当前风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的风能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风能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我国当前风能发展现状1. 发展规模壮大:我国是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80GW,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近40%。
其中,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占比较大,但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已成为风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在风能技术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多种关键技术,例如可调桨叶、直驱发电机组等。
此外,我国还在海上风电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3. 政策支持措施:我国政府积极推动风能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风电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以及对风电行业的财税支持、上网电价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风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未来发展趋势1. 规模进一步扩大:未来,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将超过400GW。
随着进一步的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海上风电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预计到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GW以上。
2. 技术创新提速:我国将继续加大在风能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特别是在风电装备制造、运维维护、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将加强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新能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也将为风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 多能源协同发展:未来的能源发展将强调多能源协同发展和综合利用。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如太阳能、水能等进行协同发展。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一、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风力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早的风力发电综合利用风能的方式是风车,用来提供机械动力,比如磨面粉,抽水等。
而第一批商业风电机组、则出现在1870年左右。
直到今天,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新型能源,并且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
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风力发电的技术趋势1. 大型化、高效化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大,从最早的几十千瓦,到目前的数兆瓦级别,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型化的风力发电机组不仅可以更好的利用风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而且在降低单位能耗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设备也面临着智能化的趋势。
智能化技术可以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化技术还能帮助运维人员更好的进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
3. 海上风电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未来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速稳定,且对景观和环境影响较小。
相比陆地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较为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未来海上风电将会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并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1. 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点。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风力发电的研发和建设。
未来,风力发电将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将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与竞争格局。
2. 多元化利用未来风力发电将逐步实现多元化利用,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施,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能源形式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与太阳能、储能、地热能等形成混合能源,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未来风力发电还有望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加广泛的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风力发电成为了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中国风能行业的增长潜力与前景展望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能行业作为其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其风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风能行业的增长潜力与前景展望。
一、中国风能发电能力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风能领域。
按照2020年《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GW,届时预计占全国装机容量的比例将近35%。
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风能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并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风能市场。
二、政策环境的支持与优惠政策的出台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风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政府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加大在风能领域的投资。
其次,中国政府通过发放补贴和资助,降低了风能项目的投资风险,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风能市场。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风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了中国风能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的日益凸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在风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方面。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风力发电设备的成本不断降低,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同时,风能发电技术的创新也提高了发电效率,进一步增强了风能行业的竞争力。
四、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下,绿色发展成为了各国的共同追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战略,风能行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尽管中国风能行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风能发电的不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的限制,使得风能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考验。
其次,风能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评、土地问题、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发电国家。
截至2023年,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跨越。
本文将对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概况中国风电产业从19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风电领域的领军者。
2023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到500GW以上,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40%。
同时,中国在风电研发、制造、安装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二、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和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上,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提供土地资源、优惠的贷款利率和强制购电等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风电领域。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严格的限电政策,以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风电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受到青睐。
三、技术创新中国风电产业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
近年来,风力发电机组单位容量产能大幅提升,风机叶片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电控制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
此外,中国在风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维和管理经验,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发电效率和风电系统的可靠性。
四、混合能源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积极探索混合能源系统的建设。
风电与太阳能、水力能等形成互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在光伏和风电的联合开发中,中国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光伏-风电混合电站,解决了电力波动性等问题。
五、国际合作中国风电产业在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国风电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开拓,拓展了海外业务,建立了一批海外风电项目。
同时,中国在风电技术方面的崛起也带动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全球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六、面临的挑战中国风电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风电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稳定的风力资源仍然集中在一些特定地区。
其次,风电上网电价补贴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风电的技术研发和成本降低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行业概况2024年,风电行业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风电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增长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
二、市场情况分析1.发电容量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XXX万千瓦。
其中,陆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XXX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了XXX万千瓦。
这种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技术的进步。
2.装机分布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其中,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区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地区。
另外,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3.发电效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风电发电效益逐渐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风电的利用小时数逐年增加,达到了XXX小时。
这意味着风电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对于替代传统能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政策环境1.国家政策2024年,国家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其中,对于风电行业而言,鼓励新建风电场并降低上网电价。
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支持,提高了设备购置补贴。
2.地方政策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例如,一些地方将风电项目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并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领域。
四、技术进步1.装机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风电行业中,使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不断提高。
新一代的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可以达到XMW以上的装机容量,提高了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和发电效果。
2.储能技术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也开始关注风电发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储能技术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储能设备的使用,可以解决风电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标题:风电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引言: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对当前风电行业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结论与建议。
一、现状分析
1.1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猛
1.2中国风电行业的崛起
1.3风电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1.4供应链与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二、发展趋势
2.1风电装机容量继续扩大
2.2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
2.3风电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2.4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
三、挑战与机遇
3.1环保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3.2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3新兴市场与新的竞争力
3.4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搭配
四、结论与建议
4.1风电行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4.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4.3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
4.4提高风电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结论:
风电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放、政策支持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风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注:以上内容为简化版,实际撰写时需要细化每一个部分,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实例和引用文献来支持观点。
风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国家,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风能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风能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风能发展现状1. 现有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风能装机容量已达到300多吉瓦,位居全球首位。
特别是在东部地区,风能装机容量占比较高,如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拥有大规模的风电场。
2. 政府支持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风能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电力购买政策以及优惠税收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风能产业的增长。
3. 技术进步中国在风能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已经成为风能设备制造和技术创新的领军国家。
同时,中国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也不断提升,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风能未来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中国风能产业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未来,风能设备的制造工艺将不断改进,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使得风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中国风能产业将继续进行自主创新,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风能技术的发展。
2. 区域布局优化目前,中国风电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对西部等资源丰富的地区的开发力度。
同时,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和远程输电技术的应用,增加风电的供应稳定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储能技术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将成为风能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加强对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这将使得风能发电在供应侧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4. 产业链完善中国风能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从风电设备制造到运维服务,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同时,将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风能与电力、能源储存等领域的融合,推动新能源综合利用。
5. 国际合作加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风能发展。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2024年,风力发电行业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对其发展趋势及分析的详细讨论。
首先,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推动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风机设计、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
预计在2024年,这些新技术将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降低风电成本,并增加风力发电的竞争力。
其次,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在2024年达到600吉瓦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新建风电场的建设和现有风电场的扩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特别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地区,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将获得显著推动。
再次,风力发电与其他新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一的能源形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提倡不同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2024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采用多能源供应方式,以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
最后,风力发电行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将继续发生变化。
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各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
此外,风力发电市场也将面临来自传统能源行业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风力发电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4-2030年中国大型风电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报告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大型风电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分析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第1章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111.1 主要国家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11.1.1 德国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11.1.2 美国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11.1.3 丹麦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21.1.4 西班牙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31.1.5 英国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141.2 风电产业发展规模及区域结构分析 141.2.1 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41.2.2 风电装机区域结构分析 151.2.3 风电产业发展特点总结 181.3 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91.3.1 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191.3.2 重点区域风电发展展望 20(1)亚洲风电发展展望 21(2)欧洲风电发展展望 22(3)北美洲风电发展展望 22(4)拉丁美洲风电发展展望 23(5)非洲和中东地区风电发展展望 23(6)大洋洲风电发展展望 231.3.3 风电国际合作与竞争趋势 23第2章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52.1 中国风电发展政策和措施分析 252.1.1 风电产业管理政策分析 252.1.2 风电产业技术标准分析 292.1.3 风电产业课题研究分析 302.2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规模及特点分析 312.2.1 风能资源储量分析 312.2.2 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332.2.4 风电产业发展特点总结 352.3 中国风电产业核心问题评析 372.3.1 速度与效益问题评析 372.3.2 政策与机制问题评析 392.3.3 技术与质量问题评析 412.3.4 “弃风”与电网问题评析 432.4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442.4.1 中国风电转型发展趋势分析 442.4.2 中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目标分析 45第3章中国风电场建设配套行业发展分析 47 3.1 中国风机整机制造业发展分析 473.1.1 风机整机制造业发展分析 47(1)风机整机制造商竞争格局分析 47 (2)风机整机制造技术趋势分析 503.1.2 中国风机整机制造业发展分析 51 (1)中国风机整机制造商竞争格局分析 51 (2)中国风机整机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53 3.2 中国风电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分析 543.2.1 风电叶片市场分析 54(1)叶片市场供需分析 54(2)叶片市场竞争情况 553.2.2 其他风电零部件供应分析 563.2.3 风电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58 3.3 中国风电服务业发展分析 593.3.1 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能力建设分析 59 3.3.2 风电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603.3.3 风电检测及认证能力建设分析 613.3.4 风电保险服务业发展分析 62第4章中国风电场开发及运营现状分析 63 4.1 风电场开发及运营政策分析 634.1.1 风电场开发及运营管理政策分析 63 4.1.2 风电场开发及运营规划目标分析 64 4.2 风电场建设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644.2.1 风电场建设规模分析 644.2.2 风电场开发商竞争格局分析 644.3 重点区域风电场建设分析 684.3.1 风电场建设区域格局分析 684.3.2 内蒙古风电场建设分析 694.3.3 河北风电场建设分析 704.3.4 甘肃风电场建设分析 704.3.5 辽宁风电场建设分析 714.3.7 黑龙江风电场建设分析 724.3.8 吉林风电场建设分析 734.3.9 宁夏风电场建设分析 734.3.10 新疆风电场建设分析 734.3.11 江苏风电场建设分析 744.4 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744.4.1 风电场运营特点分析 744.4.2 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75第5章中国风电场开发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775.1 风电场规划设计核心环节分析 775.1.1 风电场规划选址分析 775.1.2 风电场风机选型分析 785.1.3 风电机组布置分析 815.2 风电场设计水平评价指标建议 815.2.1 常用风电场设计评价指标分析 815.2.2 风电场设计评价参考指标建议 825.3 风电场开发建设注意事项 835.3.1 风电场规划选址注意事项 835.3.2 风电场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845.3.3 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855.3.4 升压站设计注意事项 855.3.5 风电场建设管理注意事项 865.4 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865.4.1 风力发电的运行特性分析 865.4.2 风力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分析 87(1)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87(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87(3)对调峰调频能力的影响 885.4.3 改善风力发电并网性能的措施和建议 88 5.5 风电场无功补偿技术分析 905.5.1 无功补偿装置在风电场的应用分析 90 (1)风电场中无功补偿装置的作用分析 90 (2)不同类型风机的无功补偿应用分析 905.5.2 无功补偿方式和装置比较分析 915.5.3 风电场中无功补偿的要点分析 92第6章中国风电场运营式及策略分析 946.1 风电场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946.1.1 运、维合一的业主管理模式分析 946.1.2 运营业主管理、维护外委管理模式分析 94 6.1.3 维护业主管理、运营外委管理模式分析 95 6.1.4 运营、维护全部外委管理模式分析 956.2.1 风电场安全管理内容分析 966.2.2 风电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96 6.2.3 风电场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976.3 风电场设备管理策略分析 986.3.1 风电场设备管理内容 986.3.2 风电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98 6.3.3 风电场设备管理措施建议 986.4 风电场人员管理策略分析 996.4.1 风电场人员管理内容 996.4.2 风电场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99 6.4.3 风电场人员管理措施建议 1006.5 风电场对标管理指标建议 1006.5.1 风电场对标管理指标分类 1006.5.2 风电场对标管理指标选择建议 101 (1)分级指标选择 101(2)设备能效指标选择 101(3)生产管理指标选择 101第7章中国主要风电场开发商经营分析 103 7.1 风电场开发商总体状况分析 1037.2 主要风电场开发商经营分析 1047.2.1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4(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104(2)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05(3)企业风电场项目分析 105(4)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106(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8(6)企业风电业务动向分析 1097.2.2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09(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109(2)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10(3)企业风电场项目分析 110(4)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110(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3(6)企业风电业务动向分析 1137.2.3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3(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114(2)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14(3)企业风电场项目分析 116(4)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116(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8(6)企业风电业务动向分析 1187.2.4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9(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119(2)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19(3)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120(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22(5)企业风电业务动向分析 1227.2.5 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23(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123(2)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24(3)企业风电场项目分析 124(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25(5)企业风电业务动向分析 125第8章中国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688.1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688.1.1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分析 1688.1.2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68(1)酒泉风能资源环境分析 168(2)酒泉风电基地投资规划 168(3)酒泉风电场项目建设分析 1688.1.3 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69(1)哈密风能资源环境分析 169(2)哈密风电基地投资规划 169(3)哈密风电场项目建设分析 1698.1.4 内蒙古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69(1)内蒙古风能资源环境分析 169(2)内蒙古风电基地投资规划 169(3)内蒙古风电场项目建设分析 1698.2 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08.2.1 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分析 1708.2.2 开鲁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08.2.3 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0 8.2.4 包头达茂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08.2.5 河北张北一期、二期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1 8.2.6 河北承德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18.2.7 其他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场建设分析 171第9章中国风电场投资成本及效益分析 1729.1 风电场投资运营成本分析 1729.1.1 风电场生产成本分析 172(1)风电场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172(2)风电设备故障对发电成本的影响分析 1749.1.2 降低风电场运营成本的措施建议 1759.2 风电场投资效益分析 1779.2.1 风电场经济效益分析 1779.2.2 风电场低碳效益分析 1789.3 海上风电场投资分析 1789.3.1 海上风电场与陆上风电场投资比较 178 9.3.2 海上风电场投资成本分析 1799.3.3 海上风电场经济性分析 1809.3.4 海上风电场投资风险分析 1819.3.5 海上风电场投资前景分析 1819.4 风电场投资前景分析 1839.4.1 风电场投资环境分析 1839.4.2 风电场开发商关注点分析 184(1)“弃风限电”应对策略 184(2)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出台 185(3)生态风电场建设 1859.4.3 风电场投资前景分析 186 略••••完整报告请咨询客服。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风电产业风电制造风电设备年会纵观中国风电产业技术现实和前沿技术的发展,目前全国风电制造技术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产业集中是总的趋势2012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前十名制造商的容量比例之和已经达到83.2%,新增装机容量前十名制造商的容量比例之和已经达到81.2%。
全国排名前十五位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占据了全国新增装机94.2%的市场份额。
2012年,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国电联合动力、广东明阳和湘电风能这前5家企业,就占据了国内新增装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可以看出:全国风电设备市场由十多家大型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控制或垄断的局面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近几年,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收购愈演愈烈。
例如:金风科技收购了德国Vensys公司;湘电股份1000万欧元收购荷兰达尔文公司;中复连众收购了德国NOI公司;中航惠腾2009年收购了CTC叶片公司。
此外,上海电气与西门子实现战略合作,大唐集团与华创风能实现战略重组,华创风能正式并入大唐集团序列。
国内各大风电制造公司完成了产业布局,在主要市场集中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一个大公司相当于多个公司的集成。
2、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仍然是主流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因其具有风能转换效率高、转轴较短,在大型风电机组上更显出经济性等优点,使水平轴风电机组仍然是国内大型风电机组发展的主流机型,并占到10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近期发展的大型垂直轴风电机组因具有全风向对风、变速装置及发电机可以置于风轮下方或地面等优点,近年来,相关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一定进展,单机试验示范正在进行,但是还没有机组产品在风电场批量应用。
3、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近年来,国内风电市场中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随着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和利用效率提高,国内主流机型已经从2005年的750kW-850kW增加到2013年的1.5-2.5MW。
同样,国内风电市场中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也持续增大。
2012年新安装的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了1.65MW,而2013年新安装的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73MW。
2013年我国风电场安装的最大风电机组为6MW。
近年来,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发展,我国华锐风电的3MW 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在海上风电场批量应用。
3.6MW, 4MW、5MW, 5.5MW和6MW海上风电机组已经陆续下线并投入试运行。
目前,华锐、金风、上海电气、联合动力、湖南湘电、重庆海装、东方汽轮机、广东明阳和太原重工等公司都已经研制出5MW至6MW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产品,为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积极做好准备。
4、变桨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广泛采用由于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近年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了广泛采用。
结合变桨距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风电机组制造厂商采用了变速恒频技术,并开发出了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在风能转换效率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012年,在全国安装的风电机组全部采用了变桨变速恒频技术。
2MW以上的风电机组大多采用三个独立的电控调桨机构,通过三组变速电机和减速箱对桨叶分别进行闭环控制。
5、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丹麦Vestas公司、西班牙Gamesa公司、美国GE风能公司、印度Suzlon公司以及Nordex公司等都在生产双馈异步发电型变速风电机组。
我国内资企业华锐风电、东方气轮机、国电联合动力、广东明阳、上海电气和重庆海装等企业也在生产双馈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电机组。
2013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中,双馈异步发电型变速风电机组约占69%的比例。
目前,我国华锐风电研发的3MW的双馈异步发电型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已经在海上风电场批量投入应用,6MW的双馈异步发电型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已经试运行。
国电联合动力6MW的双馈异步发电型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已经安装试验。
6、直驱式风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无齿轮箱的直驱方式能有效地减少由于齿轮箱问题而造成的机组故障,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减少风电场维护成本,因而逐步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我国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Vensys公司合作研制的1.5MW直驱式风电机组,已有上千台安装在风电场。
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2.5MW直驱式风电机组已经批量投放国内外市场。
金风科技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成为我国风电市场的第一大供应商。
同时,我国湘电公司的2MW直驱风电机组也已大批量进入市场,5MW直驱风电机组也已安装运行。
其他如:华创风能、广西银河艾迈迪、航天万源、潍坊瑞其能等制造企业也开发研制了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2013年新增大型风电机组中,永磁直驱式风电机组约占31%。
7、各种全功率变流风电机组得到应用伴随着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的增多以及高速齿轮箱配高速永磁风电机组的出现,全功率变流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
应用全功率变流的并网技术,使风轮和发电机的调速范围扩展到0至150%的额定转速,全功率变流技术对低电压穿越有简单先进的解决方案,可提高机组的风能利用范围。
近年由于全功率变流技术的成熟,部分企业选择了同步发电机或鼠笼发电机搭配齿轮箱和全功率变流器的传动链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1000kW以下的机组中,采用了电励磁同步电机搭配全功率变流器的形式,如海装、长星风电和久和能源的850kW机组和航天万源的900kW的机组,另外一类为永磁同步电机或鼠笼电机搭配齿轮箱和全功率变流器,主要应用在2.5MW及以上机型中,一些企业选择了永磁同步电机或鼠笼电机搭配齿转箱和全功率变流器的传动链形式,比如金风的3MW机组、明阳的3MW超紧凑机组和南车的2.5MW机组,国际厂商的机型如Vestas的V112、西门子的SWT-3.6-120和Gamesa 的G10X-4.5等机组;上述全功率变流风电机组也代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8、低风速地区风电设备研发取得进展针对我国大多数地区处于低风速区的实际情况,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针对性的风电机组产品及解决方案,最为明显的特征为风轮叶片更长、塔架更高,捕获的风能资源更多。
以1.5MW风电机组为例,2012年新增机组中,60%以上为风轮直径86米及以上的风电机组,有的1.5MW机组甚至采用了直径93米以上的风轮。
国内提供1.5MW风电机组的30余家企业之中,已有10多家具备了直径90米以上风轮机型的供应能力。
2MW低速风电机组的风轮直径达到115米以上,金风公司2.5MW低速风电机组的风轮直径甚至达到了121米。
这些低速风电机组在我国南部省份的分散式风电场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9、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的性能日益提高我国在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方面也取得明显进步,如南京高速齿轮箱厂、重庆齿轮箱厂、大连重工减速机厂、杭州前进齿轮箱厂和德阳二重等主要齿轮箱制造企业生产的大型风电机组齿轮箱,供货能力充足,质量已有明显提高;中材科技、中复连众、保定惠腾、等叶片制造企业供货能力充足,质量已有明显提高,国内已能生产长达48.8m,与3兆瓦风电机组配套的大尺寸叶片,与6MW风电机组配套的叶片也已经下线;永济电机厂、湘潭电机、南车电机等生产的发电机等产品批量大,质量有很大提高。
从2013年上海第八届风能展的情况看,我国风电设备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我国在某些基础结构件、铸锻件等领域已经具有优势,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已经向国际市场供货。
北京科诺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禾旺电气、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天津瑞能电气、金风天诚科创、龙源电气等10多家企业已具备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流器研发、生产和供货能力。
10、叶片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风电机组尺寸的增大,叶片的长度也变得更长,为了使叶片的尖部不与塔架相碰,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增加叶片的刚度。
为了减少重力和保持频率,则需要降低叶片的重量。
好的疲劳特性和好的减振结构有助于保证叶片长期的工作寿命。
额外的叶片状况检测设备将被开发出来并安装在风电机组上,以便在叶片结构中的裂纹发展成致命损坏之前或风电机组整机损坏之前警示操作者。
对于陆上风电机组来说,不久这种检测设备就会成为必备品。
为了增加叶片的个刚度并防止它由于弯曲而碰到塔架,在长度大于50米的叶片上将广泛使用强化碳纤维材料。
为了方便兆瓦级叶片的道路运输,某些公司已经研究把叶片制作成两段的技术。
例如使叶片由内、外两段叶片组成,靠近叶根的内段由钢制造,外包玻璃钢壳体形成气动形状表面。
13、海上风电技术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在我国,随着海上风电场规划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主要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厂都积极投入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
华锐率先推出3MW海上风电机组,并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批量投入并网运行。
华锐公司江苏盐城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基地制造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已于2011年10月在江苏射阳县临港产业区完成首台机组的吊装。
金风公司在江苏大丰县建设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基地研制的6MW直驱式海上风电机组已经下线。
湖南湘电收购了荷兰达尔文公司,合作研发的5MW海上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
重庆海装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成立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全套产业链的整合,完成了5MW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
国电联合动力研制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安装试运行。
明阳风电、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南车株洲电力、浙江华仪等都在全力研制大型海上风电机组。
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建设总容量达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
未来风能技术更新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蓬勃崛起的近海风电场建设,这一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内容选自《2014全国大型风能设备行业年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