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 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及形式师:什么是降水?生: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归纳。
大家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能够解释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降水的概念及不同形式的降水,如雨水、雪水、雾凇等。
2.降水变化的因素–气候因素:介绍经纬度、季节、气候带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环境因素:讲解地形、海洋、湖泊、植被等对降水的影响。
–人类活动:探讨城市化、工业化、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3.降水分布的规律–全球降水分布图:展示全球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国内降水分布: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差异。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解释季风气候区域的特殊降水分布。
4.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环境影响:探讨降水变化对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影响:讲解干旱、洪涝等极端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的影响。
–生活影响:分析降水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交通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使用全球降水分布图、国内降水分布图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呈现降水变化和分布的规律。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影响降水的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报告和评估。
•实践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对降水变化的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课堂延伸•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气象学专家或地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降水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教辅图书和科普读物,增加对降水变化和分布的了解。
参考资料•Smith, J., & Johnson, L. (2018). Understandingprecipita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降水的概念和分类1.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降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学法指导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三、教具准备:1、丰收的图片2、雪灾、干旱、洪灾的图片3、降水类型图等。
四、课时安排:共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农田因缺水而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没,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或过少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让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它可以直观地反应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
【合作学习一】用铅笔绘制59页未完成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合作完成60页上边的活动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散布【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经过读图、画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点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散布规律。
【学习过程】一、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2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依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区分为、、、等不一样样级。
3.丈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4.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其他,并表现出不一样程度的季节变化。
往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
可分为整年多雨区、、、、。
二、降水的散布1.世界各地降水的多少差异很大,如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达10818 毫米,而阿塔卡玛荒漠以前400 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但降水的散布是有规律的。
(1)赤道地域降水两极地域降水(2)中纬地域:沿海地域一般降水内地地域一般降水(3)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和的影响,还受等要素的影响。
往常状况下,山地的降水多,降水少。
【达标检测】1.以下对于世界降水散布规律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 .赤道地域降水多B.两极地域降水少C.沿海地域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地域降水多1 / 2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2.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A .赤道邻近的地域B.南北回归线邻近C.两极地域D.温带大陆东岸3.以下地域中,属于冬天多雨地域的是()A .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B.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地域C.地中海沿岸D.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4.赤道邻近的整年的降水量一般在()A .1000 毫米左右B.2000 毫米左右C. 500 毫米左在D. 3000 毫米左右5.对于降水的时空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形雨都出此刻山地的南坡B.沿海地域降水必定丰富C.面向大海的山坡都是多雨区D.赤道地域高温多雨6.以下地域中,属于整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③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域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以部下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A .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雾8.读资料达成以下问题某地多年均匀降水量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 (毫米 ) 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1)该地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制作PPT。
相关资源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3.降水量的测量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怎么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
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
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
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教学过程】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介于50-100毫米之间,可以将该刻度进行2等分或者5等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中分外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进修这个主题,我们将了解到降水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
二、目标1. 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 精通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 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三、导入问题1. 什么是降水?它的分类有哪些?2. 降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降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4. 降水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有何特点?四、进修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液态或固态的水滴或晶体,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依据降水的形式和性质,降水可分为雨、雪、雹、霰等不同类型。
2. 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降水的主要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滴或冰晶,然后下落到地面。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温、湿度、气压等。
3. 降水的变化规律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季节、地域、气候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降水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热带和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大,而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
4. 降水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降水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受到地形、气候、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靠拢海洋的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
五、练习题目1. 请简要说明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 降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请列举至少两个影响降水的因素。
3. 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4. 请简要描述降水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
六、总结通过今日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定义和分类,精通了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了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中分外重要的一部分,期望大家能够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为环境保卫和人类生活做出贡献。
七、拓展1. 请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是哪里,其原因是什么?2. 请沉思一下,若果降水量突然增加或缩减会对环境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以上就是今日进修的内容,期望大家能够勤勉对待,加深对降水的理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