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爬行》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
x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用“画出你手里的小动物——爬行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爬行者的一些特征,并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具体的实物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动物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活动设计
首先,通过介绍爬行者的外形,以及其生活环境等,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
接着,给学生出一个任务,让他们在桌前准备一件玩具/鞋子等,并请学生用笔画出它们的形状,完成相应的书面表达。
最后,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增加合作活动。
2.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爬行者的外形,以及它的生
活习性等特征,这需要学生熟悉和理解爬行者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爬行者的外形,以及它的生活习性等特征,这表明,通过实物和口头指导,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爬行者的基本特征。
此外,学生能够熟练地把经过观察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写出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总结
本次教学是通过实物和口头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熟悉和理解爬行者的一些特征,此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融入实物,运用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更多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奇妙的爬行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A4白纸。
学生准备: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猜动物,细观察,学表现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群会爬行的小客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都在干什么?(播放视频)2、在视频中你发现了哪些会爬行的小动物?师:这些动物们每天忙忙碌碌的爬行,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为了生存而奋斗,多么奇妙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板书——奇妙的爬行。
二、新课讲授:1、找特征,观动态(1)除了视频中我们看到的这只小爬虫,你还知道哪些爬行动物?(2)课件出示其他爬行小动物,描述他们的外形特征。
(3)请学生模仿爬行动物的爬行动态,看谁模仿的最像。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大家所说的动物们的形状、色彩、花纹、爬行动态,就是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我们在画动物时,只要表现出它们的特征,这些动物就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2、添花纹,学表现给瓢虫小姐选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师示范,概括画出瓢虫的的身体形状,添画简单的背景)3、赏作品、学方法,敢实践欣赏学生作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4、发挥想象你想成为一只什么爬行动物?你会爬到哪儿?正在干什么?三、课堂实践请同学们把奇妙的爬行故事画下来,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是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教材,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欣赏不同动物的爬行姿态的摄影照片,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爬行的奇妙性,,感受到它们在日常活动中独特的爬行艺术效果。
然而,整节课欣赏的、谈论的、画的都奇妙的爬行,针对学生会不会对此感觉到枯燥乏味的问题,我在“看图作赏”这一步中的图片欣赏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节奏,具体如下:1、生活中还有哪些的爬行?首先我通过赏析爬行视频,来导入爬行这一独特行走方式,在播放视频时,出了点小小意外,屏幕画面效果灰暗,于是导入环节变成由于天黑了,小伙伴们姗姗来迟,请同学猜一猜哪些动物收到邀请了,待学生回答好后,出示鳄鱼、蛇、螃蟹教具,启发学生关注他们的行走方式,进而出示课题——奇妙的爬行。
在完成激趣导入任务后,针对低段学生的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强的特点,我快速而富戏剧性地将教学设计拉进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生活中有哪些会爬行的动物的问题,欣赏爬行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来表演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怎么爬行的,在同学们活灵活现的表演中,课堂气氛热烈起来。
2、爬行奇妙在哪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词汇的认知还不够深入,我首先请同学说说他们对奇妙的理解,学生说奇妙就是特别、特殊等,请同学看图找奇妙,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奇妙的爬行图片,我首先提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们奇妙在哪里?启发学生从爬行的姿态、方向来寻找奇妙:有的是竖着爬,有的是爬的地方特殊,蜘蛛在网上等等。
赏析完这些奇妙的图片,提问学生,怎样爬的更生动呢,提示学生可以向我们同学学习,请生站起来示范一下自己如何走的神气的动作,昂首挺胸,手脚摆起来,让爬行动物来学一学,这时出示可动四肢的乌龟教具,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可以通过变动动物的四肢来表现生动的爬行。
同时,本课宗旨不仅仅在于让同学认识会爬行的动物,还要激发学生的大胆地想象,让最终的作业效果呈现出趣味性,在这要点的指导下,我利用教具设计了蜘蛛追捕毛毛虫小故事,既展示了爬行的奇妙性,有能富有儿童的趣味性。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 (2)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 (2)精选4篇(一)教案课题:《奇妙的爬行》教学内容:中班健康详案教学活动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对动物爬行方式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动物行为特点的观察能力。
3. 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1. 图片、卡片或实物展示各种爬行动物,如蛇、蜗牛、蜥蜴等。
2. 外出观察、体验爬行动物的机会,如到动物园或宠物店等。
3. 健康生活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健康食品、锻炼器材等。
4. 书籍、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讲述爬行动物以及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爬行动物,向幼儿提问:“这些动物是怎么爬行的呢?”引导幼儿展示一些爬行的动作。
2. 游戏活动:组织幼儿模仿爬行动物的动作,如像蛇一样在地上蠕动、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等。
3. 观察体验:如果有机会,带领幼儿外出观察、体验爬行动物,观察它们的爬行方式和习性,并引导幼儿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比较。
4. 教学知识传递:通过阅读绘本、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爬行动物的特点,并讲述幼儿容易理解的健康生活知识,如“健康食品对身体好”,“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身体”。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观察、体验和知识传递的方式,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爬行方式的认知能力。
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模仿动物的爬行动作,培养了幼儿对动物行为特点的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知识的传递,让幼儿了解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对健康生活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如图书、音频、视频等,让幼儿多样化地接触和学习相关知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引言爬行是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爬行,婴儿可以加强肌肉力量、促进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并为后续的行走打下基础。
在早期幼儿教育中,注重爬行教学设计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关幼儿爬行教学的启示。
部分一: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爬行教学的目标应该明确并与幼儿的发展阶段相一致。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目标,例如:提高肌肉力量、加强核心肌肉的发展、提升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等。
2. 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爬行环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个柔软的垫子,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在垫子的周围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探索。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幼儿在爬行过程中面对挑战,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
3. 游戏化教学幼儿对于学习的需求是通过游戏来满足的。
我们可以将爬行教学设计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款迷宫游戏,让幼儿在迷宫中寻找目标。
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爬行技能。
4. 多种爬行形式的结合幼儿在爬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趴爬、匍匐前进、侧爬等。
我们可以在爬行教学中结合多种形式,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爬行动作,让幼儿逐步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爬行技巧。
部分二:反思1. 爬行教学的时机在设计爬行教学时,我们应该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
不同的婴幼儿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时机。
如果过早开始爬行教学可能会给幼儿带来压力和不适;如果过晚开始则可能错过了敏感期,影响了幼儿身体发展的机会。
2. 让幼儿保持兴趣和动力在长时间的爬行教学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无聊。
为了让幼儿保持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段距离的爬行,或者设立一些小奖励来激励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开拓现代儿童绘画的“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者”西泽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不教学生怎样画的,让他们自己去注意、自己去画、自己去创造,儿童的思想是很宝贵的,我们不要把成人的见解注入到他们的脑海里,什么希腊雕刻,什么罗马名画,都不应该给孩子看。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行,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不仅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反思同样重要。
只有做好每一堂课的反思工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
《奇妙的爬行》一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程。
本课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整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联系。
现在的美术课已经不在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画画,要让学生乐学、好学,通过美术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痕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表现创造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授课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反思一、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应充分体现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因此我运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教态,贴近学生,引领学生来到一个奇妙的爬行世界。
并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使用使用,吸引学生。
同时做好课堂秩序的把握,活而不乱,有张有弛,有玩儿有学。
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
课堂教学提倡“童言无忌”,给学生充分享受自由和充分展示潜能的空间。
彻底摒弃那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学知识的局面。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奇妙的爬行》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行对身体的磨练作用;2.感受身体的协调性;3.学习如何排队和合作,培育团队意识;4.提高语言表达本领,加强自我表达本领。
二、教学准备1.健康教育课教案;2.获得材料;3.老师教育课件;4.音乐.三、教学过程1.初始动作站在位子上,伸展上躯干,跳动操。
(20分钟)在音乐的节奏下,老师带领孩子们渐渐地转圈蹦跳,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让孩子们感受身体的协调性。
2.课堂教育健康教育课教案。
(20分钟)老师准备了一些瑜伽垫子和大卡车轮胎作为拐杖,让孩子们可以扶着,在同伴的帮忙下,一起做一些爬行的动作。
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爬行,了解爬行对身体的磨练作用,并感受身体的协调性。
3.习惯养成排队。
(20分钟)老师布置了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孩子们相互帮忙,默契搭配,学习如何排队和合作,培育团队意识。
4.综合进展最后反思。
(2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这次教学活动的感受,并促进语言表达提高,加强自我表达本领。
四、反思这次的健康教育课是以爬行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爬行来感受身体的协调性和了解身体的磨练作用。
整个活动环节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爱好。
在本次教学中,老师准备了一些瑜伽垫子和拐杖,让孩子们进行爬行的动作。
这些道具让孩子们更加有趣味,并且这些道具也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性,让他们更加放心地进行爬行运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布置了小组活动,培育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帮忙,默契搭配。
这些习惯的养成特别紧要,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特别大的帮忙意义。
最后,老师让孩子们进行反思,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语言表达和提高自我表达本领。
这个反思活动特别有意义,是本次教学的一个紧要构成部分。
总之,这次幼儿园中班的健康教育课特别成功。
孩子们既有趣味又认真地参加了活动,深刻地受益于此,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1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
大自然界当中的爬行动物各式各样,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对此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回忆,来再现爬行动物的“奇妙”之处,难点是如何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爬行。
教学对象是刚刚从一年级升上来的学生,他们对于爬行的动物了解的不是很多,本课我准备了充足的欣赏材料包括网络资源里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有了一个充足的空间去了解和欣赏“爬行”的世界,并且从爬行的世界当中去感受其中的奇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创设了情景,播放音乐,通过引导,并让学生自己扮演一只一个爬行的动物,感受爬行,并且寻找自己的爬行路线,想象自己的爬行环境。
在此项活动中,让学生与昆虫换位,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动物的爬行的感觉,为下一步作画进行了一定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动物的爬行,我用媒体展示了各种动物的爬行图片,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去观察,如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是很多,在观察中不时产生了惊讶,并在窃窃私语,相互讨论着。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学生思维灵活,发言踊跃积极,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2本课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
这一节课,我感受很深。
以前,每当看到孩子们出色地完成绘画内容时,我都觉得很欣慰,觉得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可细想来,课改后,自己的课还不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在一节课上,我先用录像片将孩子们带入昆虫的世界,让他们认识、观察各种各样美丽的昆虫,再让他们表演各种昆虫的姿态,然后欣赏范图,最后把自己的认识进行夸张想象之后画下来。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是小学美术第三册第2课“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教学内容。
现在学生的思维更广更活跃,而且欢迎更新颖、更有趣的美术活动形式。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根据教学内容对低年级学生采取“解救两只小羊”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同学们急于救出两只小羊的心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找哪些会爬行的小动物来帮忙?”同学们积极思考,在活动中畅所欲言,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
“这些会爬行的小动物具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可以救出两只小羊……”,在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的同时,我出示了新颖有趣的的课题——《奇妙的爬行》——再次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导入新课。
“爬行动物们知道两只小羊被施了魔法,非常着急,都想早点救出两只小羊。
你们看,它们来了……”在小组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利用课件播放爬行动物的图片及爬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爬行动物的特征、形态及爬行特点,并让同学大胆模仿不同动物的爬行动作,层层递进,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
“小瓢虫急着要救出两只小羊,它已经迫不及待地爬来了。
”通过我的范画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画,抓住特点大胆自由的进行想象创作,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落实了奇妙的爬行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乐于学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把一节原本很复杂的技能课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把知识与技能灵活掌握。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过去相比更活跃更自由,不是羞涩的“小绵羊”,而是活泼灵动的“小精灵”,他们乐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展示评价环节中,我努力营造出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能自信、大胆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在此环节中,我的评价用语也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我利用范画把两只小羊带回了羊村,通过两只小羊在羊村里幸福生活的画面,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也表达出要关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奇妙的爬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体能发展和协调性;2.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水平;4.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以“下棋盘”为主题,让幼儿以“马走日”方式模拟“满天星”行走;2.以“爬行”为主题,让幼儿模仿昆虫爬行方式,提高幼儿的体能和协调性;3.以“大象过河”为主题,让幼儿自己设计方式过河,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1.游戏和竞技;2.认识和比较;3.可视化和实物模拟;4.实践与体验。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整体活动1.单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性状选择适合自己的行走方式,进行模仿或自己发挥;2.初步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满天星”行走的“下棋盘”,让幼儿自己探索和体验;3.主题活动:让幼儿设计各种昆虫爬行方式,提高幼儿的体能和协调性;4.结束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己的“大象过河”方案,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行走方式与满天星1.课题引入:教师先让幼儿自己打开身体,然后通过观看教师演示“马走日”方式行走方式,提出适合自己的行走方式;2.教学内容①:以“马走日”方式为基础,进行“满天星”的行走模拟;3.教学内容②:让幼儿自己制作和设计一个“下棋盘”,进行自主探索和体验;4.教学方式:游戏和竞技。
第二节课:昆虫爬行与行走方案1.课题引入:教师以昆虫爬行方式为主题,让幼儿观看教师示范,提高幼儿协调性和体能;2.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设计和模仿各种昆虫的爬行方式;3.教学方式:认识和比较,可视化和实物模拟。
第三节课:大象过河与行走规划1.课题引入:教师以大象过河为主题,让幼儿观看教师展示,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2.教学内容:让幼儿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己的行走方案,提高幼儿的想象丰富性和行走创造力;3.教学方式:实践与体验。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幼儿进行爬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得到了如下启示:1. 爬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体能和协调性; 2. 教学方法既要注重集体教学,也要注重个别发展;3. 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案和课堂活动; 4.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开拓现代儿童绘画的“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者”西泽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不教学生怎样画的,让他们自己去注意、自己去画、自己去创造,儿童的思想是很宝贵的,我们不要把成人的见解注入到他们的脑海里,什么希腊雕刻,什么罗马名画,都不应该给孩子看。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行,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不仅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反思同样重要。
只有做好每一堂课的反思工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
《奇妙的爬行》一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程。
本课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整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联系。
现在的美术课已经不在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画画,要让学生
乐学、好学,通过美术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痕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表现创造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授课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反思一、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应充分体现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因此我运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教态,贴近学生,引领学生来到一个奇妙的爬行世界。
并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使用使用,吸引学生。
同时做好课堂秩序的把握,活而不乱,有张有弛,有玩儿有学。
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
课堂教学提倡“童言无忌”,给学生充分享受自由和充分展示潜能的空间。
彻底摒弃那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学知识的局面。
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任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维纵横。
我还打破以往单一的作业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突出学生自身特点,发展个性。
学生能否快乐、
积极的参与本次学习活动是最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体会快乐、成功才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这样才体现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反思二、达到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学生都思维活跃,表现的积极热情,参与意识强。
通过爬行实物展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观看影片、知识竞赛、分辨爬行动物这几个环节,学生的对陌生事物的认知从感性到具体,由远及近的切身体会,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并且使学生通过对小动物的关爱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自己收集到了许多资料,在课上展示,既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使学生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与自然学科的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还开阔学生视野。
最后学生创作的作品体现个性、富有创意,能够从生活中去发掘材料进行表现,潜意识的教育了学生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
同学之间互相参观、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三、存在不足、改进方案
1、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谦让性
每名学生的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学生已经养成“独来独往”的习惯了,所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时,难免遇到都喜欢同一种材料的情况。
教师应在平时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树立学生良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大胆、不怕困难
学生在分辨爬行动物时,对于一些不认识或说不准的动物,有个别同学就不敢尝试说了。
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多鼓励胆小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使我发现要想贯彻好新课改,还应注重儿童心理分析、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发展的课程。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的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知活动。
学生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感情才会兴奋、愉快;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厌恶、痛苦、烦闷等消极的对立情绪。
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兴趣的前提才能成功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所耕耘的是一片净土。
教师工作之所以圣洁,是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群纯洁的孩子,有爱心;做一名教师要能解读儿童绘画,善与儿童沟通,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儿童做朋友;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周围的一切,是新世纪人的发展特征。
社会在发展,人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不断发展!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
《奇妙的爬行》
教学反思设计
沈阳市回族小学
王岩
2004年沈河区教育学会论文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