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行业、公司的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ppt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53
广告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现状近几年来,中国的广告业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时期,无论是广告公司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广告营业额,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在广告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看到目前国内广告公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中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广告市场犹如一块大蛋糕,众多广告公司前来分割而食,使广告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急速增加,人员良莠不齐,懂经营管理的少,小本经营的多.作为行业重要力量的专业广告公司,平均每家人数不足20人.广告公司的规模化经营已成为行业正常发展的“瓶颈”,已有的广告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广告公司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制约了广告公司的发展前景,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广告行业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2017年广告经营单位112.31万户,同比增长28.3%,其中私营企业80.32万户,同比增长32.4%.这是中国广告行业经营单位首次突破了百万户关口,并且同比增速高达28.3%,增长十分迅速.2013-2017年中国广告经营单位户数及同比增速走势2017年广告业从业人数438.18万人,同比增长12.3%,广告经营单位户均吸纳从业人员3.9人.纵观近五年来,广告业从业人数逐年增长,从2013年的262.21万人增至2017年的438.18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7%.2013-2017年中国广告经营单位户数及同比增速走势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6896.41亿元,相比2016年的6489亿元小幅增长6.3%.其中户均广告经营额61.41万元;纳税559.58亿元,同比增长50.2%;户均纳税4.98万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广告业营业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4%,与同期GDP增长率6.9%基本持平,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5%和发达国家水平2%.2017年广告经营额较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食品、房地产、化妆品和卫生用品、汽车、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从各省的分布来看,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个省的广告份额占据全国前五位.2012-2017年中国广告业年营业额及同比增速走势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广告市场媒体目前已形成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生活圈媒体三大阵营格局.2017年中国传统媒体(主要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期刊社)的广告经营额没能持续上一年的增长态势,出现了小幅下滑.纵观历年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四大传统平台广告营业额从2013年的1834.2亿元到2017年的1784.65亿元,整体处于下滑趋势.2014年传统广告媒体营业额上升至1994.63亿元,达到近五年最高点后,开始了连续三年下滑.其中,电视广告的下滑是绝对的“核心”.2013-2017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营业额走势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四大传统媒体中,仍然以电视广告为主,2017年电视广告营业额为1234.39亿元;广播电台广告额为136.68亿元;报社广告营业额为348.63亿元,期刊社广告64.9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三类的广告营业额在2017年均出现了负增长,只有期刊社的广告经营额增长了7.69%.其中,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的广告营业额增长幅度分别为-0.37%、-20.83%、-2.96%.2013-2017年中国传统广告分平台营业数据走势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中国互联网广告经营额合计为2975.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9.06%,占广告总经营额的43.14%.从互联网广告分类来看,互联网服务类广告占比93.67%,其中电子商务广告302万条次,其他互联网服务广告646.95万条次.2013-2017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营业额走势公开资料整理广告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同时又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到处都充满商机,中国已成为全球广告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经历了萌芽期和高速发展期两个阶段的中国广告业,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广告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外资广告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外向型企业影响巨大,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做内销,而做内销就要重新建立品牌,因此,对广告公司的需求,尤其是以品牌建设为主的广告公司需求巨大,这种种形式必将促使中国广告行业迅速做大做强,以面对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二、2018广告行业发展趋势1、新内容生态“广告,即广而告之之意.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虽然广告的功能并没有变化,广告赖以表现的媒体已经沧海桑田.移动互联的崛起.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6亿,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45%,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88.8%;每人日均查看手机超过150次.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超过电视,甚至超过电视加PC的时间.广告媒体的结构变革,已经悄然进行,甚至已经初步实现.比如,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广告传播内容的价值就出现了质的变革.强制接受模式的衰落,不仅使品牌内容日益宽广与复杂,还在促成广告内容评价标准的进化:从强调到达率到注重点击率、搜索率与被传播率等相关性指数.近几年来,4A广告公司中正在出现一个新的热门岗位:CCO——首席内容官,专门来应对这种内容变革的趋势与新需求.广告“边界模糊化”与“结构性丧失”,也意味着广告的新内容生态.2、广告→窄告曾经品牌以在央视和卫视打广告为荣,因为这些广告投放面对的是众多的大众.现在在多屏时代,电视只是大家其中的一个选择之一.在互联网碎片化时期,出现了无数依据性格、思维方式等特征细分的粉丝人群.这些人群为品牌提供了针对性的选择,也慢慢改变了广告的传播方式.同时,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个人即媒体的趋势已经确认.媒体的经济基础从广告的模式开始转变为窄告方向.以前只有1%的企业能打得起广告,占总数的99.8%的中小企业打不起广告.自媒体使99%的企业也可以打得起零创意、零设计、一对一营销的第三代广告. 网红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窄告式传播.现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与大众传播时代大不相同,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网红,他/她未必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跟消费者相像或者趣味相投的普通人.由于媒体的碎片化,出现了无数根据心理和性格特征来细分的粉丝群体,在为广告主提供受众选择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广告的表达方式.今后,将像存在代沟一样,有些广告某群人看得懂,其他人群看不懂,或者某群人很喜欢,其他人群则非常讨厌.广告将向窄告发展.3、“原生”营销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安装广告截屏软件,数字广告行业本身又充满了数据欺诈,内容营销又重新被广告主重视起来.当中国大多数媒体还停留在软文、图片和视频的时候,美国媒体们做出了原有平台之外更多的探索.BuzzFeed去年成立了一个产品实验室,推出了类似“乡愁蜡烛”这样的商品,目标是那些生活在异乡的年轻人,很个人化,也很有“社交媒体”感.针对喜欢在社交媒体上晒DIY美食的年轻人,Buzzfeed还推出了一个美食品牌Tasty.除了产品收入之外,推出一年不到的Tasty品牌已经吸引了许多食品公司和零售商做内容植入.尤其是自媒体领域,硬广的投放效果逐渐降低,粉丝的意见和想法对自媒体影响比较大,粉丝对硬广的排斥也越来越强.所以原生广告发展的空间更大.因为原生广告可以不在打扰粉丝的情况下,为粉丝提供有价值的分享,通过优质分享快速提高品牌好感并转化粉丝.2016年底薛之谦2个月没写段子,结果憋了个大招的H5传播腾讯动漫,就是原生广告的很好展现.今年随着短视频的大热,视频信息流广告这种“形式原生”和“内容原生”的广告,也受到业界关注.4、短视频广告最早引领短视频广告潮流的是谷歌,2016年4月份以来,谷歌在YouTube上尝试6秒广告——短小精悍、信息集中,让人来不及选择“跳过”就播完了.根据谷歌公布的数据,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YouTube上使用6秒视频广告的广告主的数量季度同比增长了70%.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广告主会在YouTube上使用6秒广告.如今,营销者们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视频将会是网络上最主流的内容形式.可想而知,在社交媒体中,人们更愿意观看和分享时长短、脑洞大的视频.六秒钟广告的真正吸引力在于,它们有助于推动消费者深入到购买通道.这类快速提醒广告可以让消费者采取行动.但对品牌主而言,如何能在6秒内让观众对品牌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是其将要面对的挑战.5、价值观营销CMO们相信谈论价值观,是最能唤起广泛关注和情感共鸣的一种宣传.于是能看到,两性平权、种族和移民问题、LGBTQ……越来越多的社会议题开始在商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中呈现.但是,在社会政治思潮动荡的当下世界,品牌在处理价值观问题上如果不够谨慎,常常会被挑剔的大众揪出来批评.不够严谨的价值观宣传,也能品牌带来反噬——谈论价值观很必要,也很危险.6、广告目的行动化在以电视为传播主体的大众传播阶段,每条广告的销售转化是无法衡量的.但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每个手机背后对应的都是一个真实的个体,广告在数字渠道传播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可监测的,他的行为轨迹都有踪可循.移动支付和现代物流更使得“所思即所得”成为可能.广告的可监测和可量化,促使了广告目的的行动化.大众传播时代,广告传播链条是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互联网出现之后,传播链条出现革命性的变化: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access(接入)→communication(沟通)→action(行动).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驱动消费者的行动,让消费者一看到广告就激发起购买欲,并且还要把大众传播时代各环割裂的链条缩短,使其以最快速度进入“购买”.传播链条的日益紧凑和一体化,使如今的广告策划更像下围棋,需要未雨绸缪,预测消费者好几步的反应,如果只为了广告而广告,将虎头蛇尾,功败垂成.7、广告话题化幽默一向是广告创作者的常规武器,但它的作用却始终备受争议.广告大师约翰•卡普莱斯就说过:“你可以让上百万人捧腹大笑,但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购买你的产品.”他建议广告作者不要玩幽默.不过,他的建议在今天恐怕行不通,因为今天的消费者习惯了海量的交流沟通,他们会自动转向最有趣的信息.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广告往消费者谈资的方向去尝试,帮助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赢得话语权和幽默感.8、自媒体营销过去的一年是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一年.以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现在的软文价格已经涨到了头条65万,二条是35万,其背后的大流量让投入者的话题性和传播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来看,咪蒙的广告价格是省级卫视黄金时段15秒广告均价的七倍左右.这说明品牌开始关注并且重视自媒体广告,它们的投放预算在传统广告比例逐渐下降,自媒体广告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形成显著的趋势,不可改变.就像互联网广告取代大部分报纸广告一样,自媒体广告也会取代大部分传统广告.瑞士顶级腕表品牌积家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跟papi酱合作的视频广告,大品牌投放开始转向自媒体初见端倪.在自媒体投放选择上,品牌越来越倾向把预算投放在中高端自媒体上,就是强IP上.因为这些强IP聚集了大量粉丝,即便它们报价很高,品牌也乐于去投放.以后这种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强IP不缺广告,大量的长尾小自媒体,会竞争越来越大,同质化严重、相对价值比较低等等原因造成品牌投放比较少.在以后,这些小自媒体可能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竞争法则,它们会集合在一个强大的代理平台,按转化率来为品牌提供广告服务.9、品牌联合渠道、内容、品牌,他们越来越多的跳出自己的立场,打通自己的资源.根据六大视频网站的7月份的广告统计情况会发现在整个品牌广告里面88%是品牌广告,电商联合广告,电商和品牌合着一起去做的广告占到了11%,另外1%是电商自身去做的广告.这意味着,当渠道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更多的和它的参与者结合在了一起.当然,也有和节目内容一起做的营销.未来的营销里面,各方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比如平台与实体的联合(天猫×德国精品超市ALDI、天猫×德芙、天猫×奥利奥、天猫双11×N品牌);生活服务平台(阴阳师×肯德基、饿了么×杜蕾斯、ofo小黄车×魅族、摩拜×奥妙;平台与平台的联合(饿了么×网易新闻、天猫×苏宁易购、天天P图×QQ空间小学生证件照、网易新闻×探探空巢青年画像);实体与实体的联合(KENZO×H&M、LouisVuitton×Supreme);多品牌抱团(知乎×N品牌微博、乐视视频“新宅节”×N品牌、腾讯互动娱乐×N品牌).在供过于求的品牌营销大战中,其实品牌的定位、做法、投入在某个时间段会碰到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营销是品牌宣传效果最大化的最好选择.品牌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联合对象,创意呈现就能打出一出很好的组合牌.10、不可跳过广告随着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抵抗力不断增强,广告主不得不思考通过“不可跳过广告”来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剧中广告”就是一种“不可跳过广告”.不同于谷歌的剧前六秒钟广告,Facebook把重点放在了“剧中广告”上,也就是影片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插播广告.这种剧中广告为什么可以行得通呢?因为播放剧前广告可能会导致某些没有耐性的人关闭视频,而播放剧中广告的时候消费者已经开始观看视频.插播广告导致视频中断,由此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的定位来减轻,因为如果你正打算到专卖店购买一台新的洗衣机,你真的不介意看一个洗衣机广告.这种“不可跳过广告”的内容也非常贴合用户当下的阅读内容,毫无违和感,用户甚至都感觉不到这是一条广告.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广告拦截器屏蔽剧前广告,许多品牌企业都将剧中广告视为接触消费者的重要媒介.由于此时消费者已经开始看剧,他们更有可能坐着看完广告,然后继续看剧.2017年即将翻篇,营销人过去惯用的策略当然可以继续使用,无奈用户为此买单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2018年无论是营销内容的生产,还是营销渠道的迭代,只有深谙未来趋势的营销人才有机会突出重围.2018年,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得力于内容营销,可以直接建立受众,并对整个组织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但与此同时,营销人也需要承受变革所带来的解构重构的痛苦和挑战.。
广告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广告行业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广告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如今,广告已经成为了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创造销售业绩以及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广告行业在技术和媒介方面的创新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告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媒体广告逐渐淡出市场,而在互联网上的广告越来越受到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数字广告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广告,预计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行业的创新将得到更大的空间。
其次,消费者对广告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广告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广告主要以传递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为主,而现在的广告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品牌文化。
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降低了,他们更关注广告的创意和内容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公司需要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用更具创意和有价值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再者,广告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助于提升行业发展的边际效益。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企业纷纷进入全球市场,对广告需求也增加了。
同时,各国间的广告公司也在争相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以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化的发展为广告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展望未来,广告行业的前景依旧光明。
首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将继续迎来技术创新的浪潮。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将改变广告创意的制作方式,提供更个性化的广告体验。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市场对广告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再者,数字广告的快速发展将催生出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广告行业带来更多潜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广告行业在技术、需求和国际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展望未来依旧充满希望。
广告公司和从业人员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创意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广告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广告市场增速与GDP保持同向波动.由于广告市场的投放主要来自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广告主,因此广告市场的整体增速与GDP增速有着较强的同步性.而随着经济企稳,中国广告市场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广告格局内部结构的变化,由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带动和国内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不同广告主投放意愿和方向的变化.中国2016年广告市场规模6020亿,其中互联网广告占比最大,达48%,电视广告占比27%,户外广告占比20%.从中美广告市场结构上可以看到,由于美国有线电视产业历史悠久、成熟度高,美国电视广告仍占较大比重,而中国由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广告已经成为主要广告形式,并保持着高增长.用户消耗时长的变化标志着未来广告收入变化方向.随着用户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消耗时长增加,美国用户移动媒体消耗时长从13%上升至27%,中国用户移动媒体消耗时长从21%上升至36%,互联网移动端成为发展最快的广告媒介(占广告市场份额48%).其中电商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凭借其高效性,引领互联网广告市场,至2019年将分别达31%、22%,成为最大互联网广告细分市场.美国媒体消耗时长占比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媒体消耗时长占比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各媒体广告市场(单位:十亿)公开资料整理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拆分公开资料整理二、广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广告仍是全球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变现手段.根据统计,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广告仍是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2016年广告收入占整体分别的48%,39%,因多元化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可以看出在互联网产业中,广告仍然是主流的变现模式.在全球广告市场格局上,Facebook和Google构成全球在线广告收入的主要增量,BAT构成全球广告第二梯队.从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上看(2017共计2020亿美元),其中google和facebook合计占66%,构成第一梯队;BAT合计占16%,成为第二梯队,整体集中度上行BAT成为全球互联网广告第二梯队公开资料整理从BAT广告发展,可以看到移动化、内容化代表互联网目前变化趋势.根据整理测算,2016年BAT广告收入占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的62%,而在移动端BAT 占比高达82%,BAT广告业务在移动端集中度显著高于PC端.接下来将从百度发展,浅析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变化,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广告市场中寻找新增长.2014-2018年中国PC端广告BAT占比公开资料整理2014-2018年中国移动端广告BAT占比公开资料整理中国移动广告市场预测公开资料整理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预测公开资料整理国内搜索市场规模增速20%、视频网站市场规模5年复合增速23%.2013-2019年中国搜索广告市场规模增速(单%)公开资料整理2012-2022中国视频网站市场规模(单位:十亿)。
广告行业的发展与趋势第一章: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广告行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广告行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日益增多。
本篇文章将就广告行业的发展与趋势进行介绍。
第二章:广告行业的现状目前,广告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产业之一,其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涉及到广告制作、广告媒介运营、广告投放等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是广告行业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当前,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不断追求,广告行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高智能化的时代。
第三章: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1. 移动互联网广告化的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设备、应用、服务与购物都转移到了手机上,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广告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技术的逐步成熟,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特征进行定向投放广告。
2. 内容营销的潮流“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广告制作公司和广告主们开始关注内容的策划和制作,以及内容与品牌的结合。
不同于传统广告的信息单一、简况明确,内容营销更加注重营销的艺术性和可传播性。
在内容营销的背景下,广告行业需要加强创意、策划和故事讲述的能力。
3. 区块链技术在广告行业中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其原本设计用途是用于比特币交易的技术,然而近年来它的好处被广泛认识并被各个行业所接纳。
在广告行业,《AdChain》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产品,该技术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可以让广告质量的管控更加高效,从而更好的打击广告欺诈现象。
第四章:广告行业面临的挑战1. 广告主在选择广告媒介时的迷茫在广告媒介的选择上,广告主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适应性问题,如何挑选一个最适合目标用户的广告媒介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2. 广告市场的竞争加剧由于各个媒体渠道、品牌越来越多,以及用户有ZADD等工具可以自主地清理广告等因素,广告市场的竞争形势加剧。
广告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广告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当今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广告行业扮演着推动商品销售、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广告行业一直在迅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球广告行业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全球广告行业现状广告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广告创意、媒体购买、市场研究等各个环节。
按行业规模划分,全球广告行业分为传统广告和数字广告两大类。
传统广告主要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进行传播的广告形式。
尽管受到数字广告的冲击和变革,传统广告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定市场需求。
数字广告则是指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数字平台上进行的广告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广告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广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等更倾向于数字广告,投资巨大的科技公司已经逐渐占据了广告行业的主导地位。
二、全球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的决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广告行业越来越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广告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目标受众,投放针对性更强的广告。
数据驱动的决策使得广告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广告投资回报率。
2. 基于用户体验的策略用户体验已成为广告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广告商需要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提供有趣、创新和互动的广告内容来吸引用户的关注。
同时,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和侵入性广告也成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3. 移动广告的崛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广告成为了广告行业的重要一环。
移动广告便于用户随时随地接受,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因此,广告商正纷纷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移动广告市场。
4. 视频广告的繁荣视频广告在过去几年里蓬勃发展,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将继续增长。
随着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平台的兴起,用户对视频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加。
广告市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广告市场作为商业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了一项全球化、多元化的产业。
本文将对广告市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供对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有帮助的信息。
一、发展现状:1.1 技术驱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广告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为广告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媒体相关的技术,如搜索引擎优化(SEO)、程序化广告购买、人工智能等,使广告营销更加准确、定向和高效。
1.2 媒体多样性传统媒体仍然是广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媒体崛起,媒体多样性成为了现代广告市场的常态。
从电视、广播到互联网、社交媒体、流媒体等,广告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态,而是寻找跨媒体的广告传播机会,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1.3 用户体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用户体验成为了广告市场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打断式广告受到用户的抵制,而品牌整合营销、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形式更受欢迎。
广告商也更加注重创意和情感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互动式广告提升用户体验。
二、未来趋势:2.1 数据驱动数据驱动将成为广告市场的基石。
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广告商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并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定向广告。
智能化广告系统将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和喜好投放个性化广告,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2.2 移动化移动设备的普及带来了广告市场的重大变革。
未来,更多的人将通过移动设备获得信息和娱乐,移动广告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同时,随着5G技术的发展,移动广告将更加丰富多样,具备更高的互动性和个性化。
2.3 跨界整合未来广告市场的发展将趋向于跨界整合。
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将会增多,如娱乐产业与广告市场的合作,电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等。
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创意和资源的共享,提供更综合的广告服务,增强品牌的营销效果。
广告行业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广告行业现状近几年,中国广告业进入空前活跃时期,无论是广告公司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广告营业额均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广告市场.2014年相比2011年,中国市场广告支出增幅将达55.49%,远超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广告业在全球广告业中的贡献与地位正在迅速增强.2015年中国广告支出增长达到9.3%,是美国市场增速的2.4倍,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广告市场支出仍将保持在8%以上,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中国广告支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广告市场增长75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25%,而美国将贡献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24%.全球广告市场增长前十大贡献国相关数据分析,互联网广告2015年支出增幅达19%,占全球广告市场的29.5%,2015年至2018年将保持13%的平均增速,预计到2017年超过电视广告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媒介,2018年将占全球广告市场的37.6%.2015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093.7亿元,同比增长36.0%,预计至2018年整体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和消费的良好表现也反映了广告行业的整体向好趋势.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6,896.41亿元,同比增长6.3%.2014-2017年中国广告业年营业额CAGR为7.15%,广告市场规模占GDP比重约为0.9%.预计2018年中国广告业年营业额将超过7千亿.2014-2018年中国广告业年营业额及年增速走势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消费市场地位的日渐提升,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广告投放力度都将进一步加大,未来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中国广告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中国五大媒体广告收入规模从2010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600亿元,五年之内复合增长率达到16%,远超GDP增速,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524亿元.五大媒体广告收入规模及预测公开资料整理近几年,数字媒体和无线终端技术的运用在广告市场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商务楼宇广告、地铁大屏幕等形式的数字媒体广告的效用已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认可.精准传播、互动营销等依托数字媒体和无线终端技术的新型传播形式,逐渐成为未来广告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降后,由于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结束,中国广告市场出现了低位反弹,传统媒体的止跌回升给予广告市场整体增长更大推动力.2017年广告刊例费实现4.3%的正增长,2018年一季度中国广告刊例费增幅继续扩大,增速达14.6%.2014-2018年中国广告刊例费增速走势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传统媒体板块广告投放的整体下降趋势有所缓和.电视广告明显止跌回升,从2016年下降3.7%逆转为2017年增长1.7%,2018年一季度增速达16.5%,对广告市场增长的影响力从拖后腿,变成了积极拉升.广播广告的增幅进一步扩大,自2015年下降探底后,连续两年增速加快,截止2018年一季度,增速已达15.8%.而报纸、杂志、传统户外和交通类视频广告的降幅均有所收窄.2017-2018一季度传统媒体板块广告下降趋势有所缓解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互联网广告花费同比上涨12.4%,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回调至5.4%.2014-2018年互联网广告增速走势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全媒体广告投放排名前20位的广告主,全部选择以传统电视媒体作为最主要广告媒介,18位广告主投放了户外广告媒体,有七成投放了二个以上的户外生活圈媒体类型.二、广告行业发展趋势2017年中国整个广告市场的主旋律是“稳定”,整体规模稳定,媒体发展放缓.广告市场主流参与者的主流趋势是“稳定”和“谨慎”:传统媒体预算降幅减缓,新媒体预算升幅也在趋缓.广告主的媒介分配预算没有太大变化,在各个媒体上虽然有流动,但是整体来说流动较少.2017年中国广告行业经营额将达到6,989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23%,2021年经营额将达到9,239亿元.2017-2021年中国广告行业经营额预测公开资料整理一、新内容生态广告“边界模糊化”与“结构性丧失”.“广告,即广而告之之意.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虽然广告的功能并没有变化,广告赖以表现的媒体已经沧海桑田.移动互联的崛起.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6亿,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45%,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88.8%;每人日均查看手机超过150次.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超过电视,甚至超过电视加PC的时间.广告媒体的结构变革,已经悄然进行,甚至已经初步实现.广告“边界模糊化”与“结构性丧失”,也意味着广告的新内容生态.二、广告→窄告大众变为细分,广告向“窄告”发展.曾经品牌以在央视和卫视打广告为荣,因为这些广告投放面对的是众多的大众.现在在多屏时代,电视只是大家其中的一个选择之一.在互联网碎片化时期,出现了无数依据性格、思维方式等特征细分的粉丝人群.这些人群为品牌提供了针对性的选择,也慢慢改变了广告的传播方式.同时,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个人即媒体的趋势已经确认.媒体的经济基础从广告的模式开始转变为窄告方向.以前只有1%的企业能打得起广告,占总数的99.8%的中小企业打不起广告.自媒体使99%的企业也可以打得起零创意、零设计、一对一营销的第三代广告. 网红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窄告式传播.现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与大众传播时代大不相同,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网红,他/她未必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跟消费者相像或者趣味相投的普通人.由于媒体的碎片化,出现了无数根据心理和性格特征来细分的粉丝群体,在为广告主提供受众选择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广告的表达方式.今后,将像存在代沟一样,有些广告某群人看得懂,其他人群看不懂,或者某群人很喜欢,其他人群则非常讨厌.广告将向窄告发展.三、“原生”营销“形式原生”和“内容原生”的广告将吸引越来越多预算.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安装广告截屏软件,数字广告行业本身又充满了数据欺诈,内容营销又重新被广告主重视起来.当中国大多数媒体还停留在软文、图片和视频的时候,美国媒体们做出了原有平台之外更多的探索.BuzzFeed去年成立了一个产品实验室,推出了类似“乡愁蜡烛”这样的商品,目标是那些生活在异乡的年轻人,很个人化,也很有“社交媒体”感.针对喜欢在社交媒体上晒DIY美食的年轻人,Buzzfeed还推出了一个美食品牌Tasty.除了产品收入之外,推出一年不到的Tasty品牌已经吸引了许多食品公司和零售商做内容植入.尤其是自媒体领域,硬广的投放效果逐渐降低,粉丝的意见和想法对自媒体影响比较大,粉丝对硬广的排斥也越来越强.所以原生广告发展的空间更大.因为原生广告可以不在打扰粉丝的情况下,为粉丝提供有价值的分享,通过优质分享快速提高品牌好感并转化粉丝.2016年底薛之谦2个月没写段子,结果憋了个大招的H5传播腾讯动漫,就是原生广告的很好展现.2017年随着短视频的大热,视频信息流广告这种“形式原生”和“内容原生”的广告,也受到业界关注.四、短视频广告未来网络上最主流的内容营销形式.最早引领短视频广告潮流的是谷歌,2016年4月份以来,谷歌在YouTube上尝试6秒广告——短小精悍、信息集中,让人来不及选择“跳过”就播完了.根据相关数据,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YouTube上使用6秒视频广告的广告主的数量季度同比增长了70%.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广告主会在YouTube上使用6秒广告.如今,营销者们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视频将会是网络上最主流的内容形式.可想而知,在社交媒体中,人们更愿意观看和分享时长短、脑洞大的视频.六秒钟广告的真正吸引力在于,它们有助于推动消费者深入到购买通道.这类快速提醒广告可以让消费者采取行动.但对品牌主而言,如何能在6秒内让观众对品牌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是其将要面对的挑战.五、价值观营销谈论价值观很必要,也很危险.CMO们相信谈论价值观,是最能唤起广泛关注和情感共鸣的一种宣传.于是能看到,两性平权、种族和移民问题、LGBTQ……越来越多的社会议题开始在商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中呈现.不够严谨的价值观宣传,也能品牌带来反噬——谈论价值观很必要,也很危险.六、广告目的行动化一切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都是耍流氓.在以电视为传播主体的大众传播阶段,每条广告的销售转化是无法衡量的.但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每个手机背后对应的都是一个真实的个体,广告在数字渠道传播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可监测的,他的行为轨迹都有踪可循.移动支付和现代物流更使得“所思即所得”成为可能.广告的可监测和可量化,促使了广告目的的行动化.大众传播时代,广告传播链条是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互联网出现之后,传播链条出现革命性的变化: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access(接入)→communication(沟通)→action(行动).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驱动消费者的行动,让消费者一看到广告就激发起购买欲,并且还要把大众传播时代各环割裂的链条缩短,使其以最快速度进入“购买”.传播链条的日益紧凑和一体化,使如今的广告策划更像下围棋,需要未雨绸缪,预测消费者好几步的反应,如果只为了广告而广告,将虎头蛇尾,功败垂成.七、广告话题化幽默是最佳谈资,但和品牌结合的难度很高.幽默一向是广告创作者的常规武器,但它的作用却始终备受争议.广告大师约翰·卡普莱斯就说过:“你可以让上百万人捧腹大笑,但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购买你的产品.”他建议广告作者不要玩幽默.不过,他的建议在今天恐怕行不通,因为今天的消费者习惯了海量的交流沟通,他们会自动转向最有趣的信息.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广告往消费者谈资的方向去尝试,帮助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赢得话语权和幽默感.八、自媒体营销自媒体开始主流化,营销也开始两极分化.过去的一年是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一年.以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现在的软文价格已经涨到了头条65万,二条是35万,其背后的大流量让投入者的话题性和传播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来看,咪蒙的广告价格是省级卫视黄金时段15秒广告均价的七倍左右.这说明品牌开始关注并且重视自媒体广告,它们的投放预算在传统广告比例逐渐下降,自媒体广告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形成显著的趋势,不可改变.就像互联网广告取代大部分报纸广告一样,自媒体广告也会取代大部分传统广告.瑞士顶级腕表品牌积家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跟papi酱合作的视频广告,大品牌投放开始转向自媒体初见端倪.在自媒体投放选择上,品牌越来越倾向把预算投放在中高端自媒体上,就是强IP上.因为这些强IP聚集了大量粉丝,即便它们报价很高,品牌也乐于去投放.以后这种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强IP不缺广告,大量的长尾小自媒体,会竞争越来越大,同质化严重、相对价值比较低等等原因造成品牌投放比较少.在以后,这些小自媒体可能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竞争法则,它们会集合在一个强大的代理平台,按转化率来为品牌提供广告服务.九、品牌联合联合营销就像谈恋爱,合适的才能修成正果.渠道、内容、品牌,他们越来越多的跳出自己的立场,打通自己的资源.根据统计,会发现在整个品牌广告里面88%是品牌广告,电商联合广告,电商和品牌合着一起去做的广告占到了11%,另外1%是电商自身去做的广告.这意味着,当渠道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更多的和它的参与者结合在了一起.当然,也有和节目内容一起做的营销.未来的营销里面,各方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在供过于求的品牌营销大战中,其实品牌的定位、做法、投入在某个时间段会碰到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营销是品牌宣传效果最大化的最好选择.品牌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联合对象,创意呈现就能打出一出很好的组合牌.十、不可跳过广告最高境界是“让用户都感觉不到这是一条广告”随着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抵抗力不断增强,广告主不得不思考通过“不可跳过广告”来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剧中广告”就是一种“不可跳过广告”.不同于谷歌的剧前六秒钟广告,Facebook把重点放在了“剧中广告”上,也就是影片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插播广告.这种剧中广告为什么可以行得通呢?因为播放剧前广告可能会导致某些没有耐性的人关闭视频,而播放剧中广告的时候消费者已经开始观看视频.插播广告导致视频中断,由此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的定位来减轻,因为如果你正打算到专卖店购买一台新的洗衣机,你真的不介意看一个洗衣机广告.这种“不可跳过广告”的内容也非常贴合用户当下的阅读内容,毫无违和感,用户甚至都感觉不到这是一条广告.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广告拦截器屏蔽剧前广告,许多品牌企业都将剧中广告视为接触消费者的重要媒介.由于此时消费者已经开始看剧,他们更有可能坐着看完广告,然后继续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