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教学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13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共设计了“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四个主题,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主动积极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心理上树立自觉性。
3.坚持自己的行为养成,从意志上学会控制和调节。
教材解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由第1 课《我们爱整洁》、第2 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分别对应整洁、精神、守时惜时和认真细心,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
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
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整理、收拾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健康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如何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校本化和班本化,与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具体问题结合进行,使之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发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作用。
课题 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3.学习使用交流、讨论等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服、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呢?(课件出示马小虎)向马小虎打个招呼吧!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保持它们的整洁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整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的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遇到各种情绪困扰,需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一个有精神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相互启发。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2.设计有趣的游戏,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孩子们在各种场景下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是美好的?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讲述一个孩子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从而成为一个有精神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孩子为什么能保持积极心态?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调整情绪的重要性。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感受:“你在游戏中是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有什么收获?”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品质、人际关系和规则意识等内容。
他们对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精神力量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精神力量的含义,认识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精神力量的含义和作用,认识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面对挑战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克服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案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的,让学生认识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的体验和感受。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精神力量的作用和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有精神样子的具体表现,知道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逐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2.道德修养:掌握保持天天有精神的方法和技巧,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3.责任意识:感受有精神对自我和集体的重要意义,体会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内而外自我完善的过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绘本故事,在不同情境的观察体验中知道“有精神”外在和内在的具体表现,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重点)2.通过观察和讨论,感知有精神的样子,并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做,激发树立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任务卡和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什么样才有精神1小问候,有精神(1)讲述:刚才同学们和老师问好时,一个个站得可真直,问好的声音又响亮又干脆,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送给大家两个字。
(板书:精神)(2)提问:同学们,我们能精神饱满地上完这节课吗?……真棒!我们的声音太有精神啦!(板书:我们)2.小绘本,谁精神(1)讲述:快乐城堡开展一场活动,请大家起参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出示教材第6-9页绘本《谁精神?》o(3)提问:这些小动物认为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1:孔雀认为长得漂亮有精神。
预设2:猴子认为眼睛明亮有精神。
预设3:黄莺认为唱歌响亮有精神。
预设4:大白鹅认为姿势美有精神。
预设5:猫头鹰认为夜里工作不睡觉有精神。
预设6:大公鸡认为姿势好、起得早有精神。
(4)追问:你们能想想办法,帮这些小动物变得更精神吗?预设1:有精神不只是长得漂亮,还要自信大方。
预设2:有精神不只是眼睛大又明,还要有神采。
预设3:有精神不只是声音很响亮,还要姿势标准。
预设4:有精神不只是姿势优美,还要面带微笑。
预设5:有精神不只是可以熬夜,还要及时把觉补。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们应该具备的良好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可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认识到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良好的精神风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榜样示范法:以优秀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课件、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奖状、奖品等。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的积极向上的表现。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我们有精神》,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精神风貌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每组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坐、立、行”姿势要正确,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及情景操练,能在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活动一:教室里,桌椅围成圈,中间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做客,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告诉你们,他们有的时候像“钟”,有的时候像“松”,有的时候像“风”,你能猜猜他们是谁吗?(边说边出示钟、松、风的图片)(学生猜猜,说说理由)2.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我们的客人进来吧。
(放音乐,三位旗手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啊,欢迎你们,请坐。
(旗手就坐)3.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你觉得他们坐、立、走的时候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讨论)4.对呀,因为他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显得特别有精神,所以从全校的学生中被挑选出来,成为光荣的旗手。
(揭题,并出示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图片)5.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坐、立、走这样有精神的人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出示一些图片或录像。
如:解放军、运动员、礼仪小姐等坐、立、走的姿势。
)活动二1.小朋友,我告诉你,我们的客人还带来了三句秘诀,只要你学会了,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精神的坐、立、走。
(旗手分别动作示范并讲解秘诀)坐抬头挺胸眼平视,两膝并拢坐如钟。
立头正身直手放下,两脚并拢像棵松。
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2.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纠正。
3.我们请大家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出示“礼仪果”)活动三: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礼仪果”,只要你完成“礼仪果”上写的要求,你就能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