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闰土》 说课稿(2篇)【六上部编语文】

《少年闰土》 说课稿(2篇)【六上部编语文】

《少年闰土》 说课稿(2篇)【六上部编语文】
《少年闰土》 说课稿(2篇)【六上部编语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2篇)

《少年闰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课文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从内容中体会中心思想,对体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为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扫清障碍。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难点

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五、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通过反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学习相识这一部分。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七、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七个单元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有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研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采用“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来实现。同时通过朗读、默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抓住重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三)说学法

教学时,采用“看、读、想、划、议”等步骤,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议”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设计自读,分角色读,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现课文中“我”与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同时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

八、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了解了“我”与闰土是怎样的人?说说。(学生自由说)

2、读课文“相处”一部分,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幻灯片出示)(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几件事,这些事让“我“感到怎样?

3、请同学们思考“我”对哪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并说出原因。

(三)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为进一步讨论交流做准备。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提出发现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①请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②引导学生理解“无穷无尽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用闰土的知识丰富来反衬“我”和城里的小伙伴见识少,生活能力较差,每天关在家里,只能看到有限的天空,而广阔的世界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表达了“我”对拥有丰富知识的闰土的钦佩,对外面广阔世界的无限向往)③练读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适时、适度地点拨,解放学生思路,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四)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1、请学生思考:在当时的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并试着找出充分的理由作为论据。

(这一引导争辩的设计,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现个性)

2、请双方陈述理由,自由辩论。

3、教师不予评定学生的选择,但建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以充分的了解文中的两人及当时的社会。(辩论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过程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五)学习“外貌描写”一部分。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分析外貌描写的好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深

化文章的中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六)总结课文。

课文《少年闰土》写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相别的经过,塑造了一个纯朴、机智的少年形象,表现了“我”与他之间纯真的友情,表达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九、说板书设计。

24.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热爱自然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简缩,既体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文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

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本课时,能不能放手呢?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三、说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感受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含有图片,重点句段及板书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我简要说说今天这节课的整体构思。

一、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

二、突破难点,化难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

三、回旋反复,紧扣文本,丰满闰土的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导入

1、

2、之后入题,并板书课题。

3、然后请学生谈谈上节课所了解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上台板书那四件有趣的希奇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这一环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的配乐朗诵牵引学生的思绪,将学生的思绪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入课堂中)

环节二:抓住对话,了解闰土

1、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自主阅读,进入“看瓜刺猹”片断。

2、在生汇报“读懂了什么”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体味当时的生活。

3、并齐读这些文字,加深理解。教师可在“管贼吗?”及“月亮地下……”“它不咬人吗?”以及动词“捏、走、看、刺”等处适时点拨。

4、通过观察让学生得知:闰土是怎样讲的,“我”是怎样听的,从而启发学生有动作有表情地练习“看瓜刺猹”的对话,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对话。

5

这一情境定格在学生脑中。

6、从词语“无穷无尽”过渡其它三件事的探究中去。通过学生的自读或合

作,小组和班级内交流、研讨、汇报,最后通过提示、引读并辅以形象的图片(

点:雪地捕鸟—体现—聪明能干;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体现—见多识广;看瓜刺猹—体现—机智勇敢

(这一环节的设计思想:围绕“我”和闰土的对话,引学生入境;接着又通过对话插图,让学生体会对话时的情景;最后通过学生的现场说法和教师的引读,达到认识闰土的目的。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让学生对闰土的认知由粗浅逐步过渡到深入。)

环节三:难点突破

1、师以“我听了闰土的这些生动有趣的讲述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过

渡第16

2、要求生自读后谈理解,生很可能质疑“四角的天空”。

3

对比思考: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想想“我”都在干些什么呢?生自由

4、师总结“四角的天空”的象征意义之后再次引读这段文字。

啊!闰土的心里……

(这一环节的设计思想:“四角的天空”一直是《少年闰土》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对比,进一步了解闰土。)

环节四:知识拓展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后,师故抖包袱并借助《故乡》的图片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对鲁迅的认识。

环节五:升华情感

师第三次引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牢记闰土的同时,也将鲁迅先生笔下那段非常美的情景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附: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见多识广看跳鱼儿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