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消防规范重大变动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15.11 MB
- 文档页数:88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新旧对比明细消防设施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而设置的一系列设施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消防设施的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下面将对新旧两个版本的消防设施通用规范进行对比,并列出明细。
1. 建筑物防火分区划分要求:旧规范:要求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高度和面积等因素划分为相应的防火分区,并且要求每个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
新规范:除了以上要求外,还要求防火分区设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且要求每个防火分区之间设立自动开启的独立排烟系统。
2. 建筑物室内疏散要求:旧规范:要求建筑物内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疏散楼梯和通道,并明确疏散距离和楼梯的宽度要求。
新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疏散通道的人均宽度要求,并要求高层建筑内设置疏散演练设施,培训人员的疏散能力。
3. 消防设备布置要求:旧规范:要求建筑物内设置相应数量和类型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并要求其布置位置明确、易于使用。
新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消防设备的确保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并要求在易燃易爆场所内增加气体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设备。
4. 建筑物外部消防设备要求:旧规范:要求建筑物外墙设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栓,并要求其位置明确、标识醒目。
新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部消防水泵和水源管道的要求,并要求消防水带和消防栓应与建筑物的防火分区相匹配,并在防火分区之外的地方增加消防水炮。
5. 建筑物消防电气设备要求:旧规范:要求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要求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隔离等设施不得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新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低压配电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并要求电气设备的布线和线路走向应避免与火警信号线路和防火隔离设施重合。
综上所述,新版消防设施通用规范在防火分区划分、室内疏散、消防设备布置、建筑物外部消防设备和消防电气设备等方面都增加了更严格的要求,以提高消防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的更新和完善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影响消防验收的10条变化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新规范GB50116—2013自2014年5月1日起执行,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在这期间很多消防验收中遇见的种种新问题导致验收不通过,同时也是我司售后中经常碰到的客户问题,以下总结了10条消防新规范中的变动,都是消防验收的重点:一、主机,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所带的探头,按钮及模块总数,不能超过3200点,超过此数,应增加主机。
火灾报警控制主机二、水泵,风机,都不允许用变频方式启动,都得是一步直接启动,其控制柜里面不允许加变频器。
消防风机、水泵三、回路,编码的最大号不允许超过200,超过此数,另加回路。
且在回路上应加隔离器,一个隔离器只能带32个点。
四、模块,不允许装在强电配电柜(箱)内,应装在专用模块盒里。
五、大楼,无论有多少个声光报警器,无论有多少个广播,在火灾时候都应全部启动,应让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角落都同时知道发生了火灾,以便快速撤离。
六、消防联动24V电源,无论距离有多远,在现场用万用表测量,电压不能低于22.8V,如低于此数,应在现场另加24V电源。
七、施工人员,以后穿24V电源线时,都应穿耐火型铜芯线,就是NH开头的线,截面不低于1.5平方,信号线可以降低要求,用阻燃型的,就是ZR开头的。
八、火灾时,普通动力电,自动扶梯,排污泵,康乐设施,厨房用电等应立即切断;而另外的正常照明,生活水泵,安防系统,客梯等,应延迟切断或者手动选择性切断,以利于人员疏散。
九、厂家编联动关系时候,不应再用一个探头来联动消防设施,应用该区域内的任两个探头或者任一个探头加任一个手报来联动启动。
十、以后的住宅楼,住户内入口处的1.3~1.5m处,都应装家用的独立报警系统,在卧室及厨房内应设置烟感探测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
1、术语解释中,取消区域、集中、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解释,增加联动控制、反馈、触发信号解释。
2、新版规范中对报警区域做了详细说明。
3、探测区域说明中,缆式感温头探测区域长度从200m缩减为100m.
4、去掉关于二级保护对象的说明。
5、一般规定中,多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的场所。
量化解释了火灾控制器的地址数和余量。
对自动报警系统的组件兼容性也有所要求。
一般规定中还对部分设备的配件总数及线路布置有所要求,水泵及风机控制装置不赢采用变频启动方式,火车上的消防系统还应能利用无线网络将火警信息传达给消控室。
6、系统形式选择及要求中,取消了对区域控制中心的操作空间要求和安装位置要求。
7、消防控制室内设备布置要求增加与其他弱电系统设备的布置要求。
8、消防控制室布置要原理强电磁干扰设备用房,且严禁穿过与消防无关的电线和管带。
9、新增消防控制室设置条件。
消控室内应配置用于报火警的外线电话。
10、。
2023年6月1日消防新规条文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促进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023年6月1日将正式实施新的消防新规。
本文将对该新规的主要条文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广大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遵守新的消防法规。
一、消防设施建设新规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设施的合理设置。
每栋建筑物都应设有消防通道、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基本消防设施,并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
消防通道的宽度和高度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和救援物资。
二、消防安全管理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新规要求各类场所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并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培训。
同时,建筑物的业主和使用单位都有义务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以确保消防安全的整体水平。
三、火灾风险防控新规明确了各类场所应采取的火灾风险防控措施。
例如,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可行使的防火楼梯和避难层,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同时,各类场所应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燃气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四、消防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新规要求加强相关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应组织定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和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媒体也应加大对消防事故案例的宣传报道,让公众深刻认识到火灾对生命和财产的巨大危害。
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新规规定了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的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建筑物的业主和使用单位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消防安全的有效落实。
六、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制度为了确保新规的有效执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
20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法规之一,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该规范进行了整合修订,增强了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提高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
整合修订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建筑结构的防火性能提出了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修订版规范规定了建筑结构、构件和材料在防火性能上的指标,包括耐火极限、防火分区、耐火封堵材料等。
这些要求的增加和细化,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安全性能,防止火势蔓延,降低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修订版对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隔和通道设计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范。
防火分隔和通道设计是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重要手段。
2024年修订版规范增加了关于防火门、防火门窗、隔烟楼梯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改进可以提高人员逃生的时间窗口,为消防人员的救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修订版规范强化了建筑物内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的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及早发现火灾的重要手段,灭火系统则是迅速控制和扑灭火灾的关键设施。
规范对这两个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安装位置、设备选择、布局等方面。
这些改进可以提高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速度和灭火效果,从而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最后,修订版规范增加了对建筑物外立面和建筑细部的防火要求。
外立面和建筑细部是建筑物最薄弱的部位,也是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修订版规范增加了对建筑物外墙、窗户、防风设施等的防火要求,包括防火等级、材料选用、防火隔离等方面。
这些改进可以避免外部火灾对建筑物的侵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体来说,2024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版的出台,对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火灾安全防范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增加和细化规范要求,加强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防火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火灾安全性,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新《消防法》带来五大变化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实施。
该法从消防工作的范围、任务、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完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新《消防法》带来了五大变化,将为消防工作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涉及领域更广新《消防法》将消防工作的范围从原来的“建筑、物品”的安全管理扩展到“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宣传教育”等领域,细化规定了各类场所的消防安全及应急预案的要求,使消防工作贯穿于社会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提升国民素质,保证公众安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二、责任更加明确新《消防法》规定,各级政府要建立并严格贯彻防火安全责任制,并明确各级政府消防责任部门、单位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明确了单位及其责任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要求,从而增强了各级政府、各类单位和责任人的防火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处罚更加严格新《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包括未经审查、审批擅自修改、拆改、扩建火灾危险性建筑物的,一旦发生火灾,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增强了对于各类单位和个人对防火安全的责任意识以及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措施。
四、科技应用更为普及新《消防法》规定了各类场所应当安装消防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等消防设施,促进了智能消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带动了智慧消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初期火灾的发现、报警、救援等环节提供了更加科技化的手段和措施。
五、民众参与更多新《消防法》规定了各类单位和个人应当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并配合开展防范性消防检查、参加消防演练等活动,引导人们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实现从“被动防范”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更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支持。
总之,新《消防法》的实施必将在各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优化消防监管体系,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推动智慧消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导广大民众加强消防安全知识,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为强有力的保障。
新《消防法》带来五大变化2020年1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消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消防法》带来的五大变化。
1. 消防安全责任制更加细化在新《消防法》中,规定了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更加细化,明确了各方责任。
比如,明确了各种场所和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单位制定了不同的消防安全要求,比如大型商场、酒店等场所必须设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这一变化的实施,将促使各单位进一步明确自身消防安全责任,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在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能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 消防安全设施要求更为严格新《消防法》进一步强化了消防安全设施建设要求,要求更严格。
新《消防法》增加了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和消防设施检测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新《消防法》针对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加具体、严格的要求。
例如,要求所有的建筑物、结构物都必须落实消防设施建设和使用规定,张贴有关的消防安全标志、提示、说明等。
这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
3. 消防执法更加规范新《消防法》明确了消防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和职责,完善了消防执法的规范化、程序化要求。
规定消防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调查消防案件、处罚违法行为等活动中,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不得滥用权力,不得强制进行检查,不得故意造成行政违法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这将加强消防执法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权威性。
4. 消防重大行政处罚权更加明确新《消防法》进一步明确了消防部门在消防领域内的重大行政处罚权力。
消防部门在处理违法行为或者不适当行为时,可以依据新《消防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限期整改等。
在新《消防法》明确规定的基础上,消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消防安全法制化的实施,推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保障力度更加完善。
新版防火规范的变更内容和难点分析新版防火规范的变更内容和难点分析附录AA.0.1.1 坡屋面的建筑高度: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2 术语、符号2.1.1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2.1.2裙房:高层主体投影之外2.1.3重要公共建筑:见条文说明3 厂房和仓库3.3.10 物流建筑:当以分拣、加工为主时,按厂房定性;当以仓储为主或难以区分主要功能时,按仓库定性。
储存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防火分区可增加3倍。
3.4.7 U形或山形厂房两翼间的防火间距(也应包括口字型):当占地面积小于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时,防火间距可为6m;否则,应按两栋间距计。
5 民用建筑5.1-5.4 建筑分类、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平面布置5.1.1 建筑分类住宅:27m以上二类,54m以上一类公建:24m以上任一层>1000㎡,高层的重要公共建筑,一类注2:宿舍、公寓防火按公建规定5.2.6 >100m的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不应减小5.3.1 防火分区:高层均1500㎡,地下设备用房1000㎡注2:裙房设防火墙分隔时,防火分区可按多层5.3.4 设有双自动的商店营业厅、展览厅的防火分区:在高层内,≤4000㎡,在多层内,≤5000㎡,在单层或仅在多层的首层内,≤10000㎡,在地下,≤2000㎡5.3.6 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具体详条文)5.4.7-9 剧场、电影院、礼堂、会议室、多功能厅在四层及以上时,应≤400㎡,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四层及以上时,应≤200㎡5.4.10 住宅与其他功能的合建建筑:当防火分隔完善时,住宅和非住宅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高度分别执行。
如多层商业和高层住宅。
但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室外消防等,应按总高度的公建来确定。
(看条文说明)5.4.11 商业服务网点:任一层≥200㎡,应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任一点到室外出口的距离应≤22m,室内楼梯,按1.5倍计。
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更新与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防火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和更新建筑防火规范。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更新与变化。
一、建筑防火材料的使用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阻燃材料和防火涂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防火材料不断涌现。
例如,阻燃涂料可以有效地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防火玻璃、防火门窗等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二、火灾报警系统的更新与改进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火灾报警系统具备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功能。
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并实时将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
此外,一些先进的系统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各区域的火灾情况,提高了火灾的检测和响应速度。
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设计与布置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对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设计和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范明确要求在建筑中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确保出口畅通无阻,易于人员疏散。
此外,应采用防火墙和防火门等措施,将疏散通道与消防设施隔离,以确保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四、建筑消防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建筑消防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也是最新建筑防火规范的重点。
规范要求建筑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和消防栓等基本消防设备。
此外,规范还强调对这些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建筑内应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以便人们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取用。
五、建筑消防演习的组织与开展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强调了建筑消防演习的重要性。
演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应急意识和火灾逃生的能力。
规范要求建筑管理方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并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
演习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疏散逃生、扑救初期火灾等。
通过反复演练,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减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六、建筑防火监管与责任划分最新的建筑防火规范明确了建筑防火的监管和责任划分。
最新版【建筑防火规范】;变动巨大【从事工程与设计的需要重新学习啦】内容提要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发布,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为方便地产联盟的设计同行,特邀请专家对新规范进行解读:新规范内容重要变化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1. 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2. 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3. 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4. 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取消消防给水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5. 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6. 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和展览厅的设计人员密度;7. 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8. 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相关专家解读专家对于新规范的解读如下:1、关于《建规》与《高规》的合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两本规范的某些条文规定不一致,条文规定的不一致,有的是合理的,因为《建规》强调“外救”,《高规》强调“自救”。
如: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水箱的设置高度,《建规》强调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量;《高规》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标准确定水箱容积。
《建规》规定水箱设在建筑物最高位置;《高规》强调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建规》强调设置;而《高规》对超过消防车供水能力的楼层不强调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消防应急新规范
消防应急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应对火灾和其他突发
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近期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消防应急规范。
本文将介绍这些新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流程优化
根据新规范,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包括火警报警、处置和救援、疏散逃生等环节。
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应急部门将迅速处置,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二、消防应急预案强化
新规范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责任和处置流程,提前
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消防应急预案将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在实际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三、应急装备设施更新
为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新规范还对应急装备和设施提出了更新要求。
消防设备
应保持完好,确保在火灾等情况下随时可用,各类设备设施应符合最新标准,提高应急处理水平。
四、人员培训加强
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新规范强调对消防应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进行消
防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五、宣传教育推进
为增强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新规范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
传递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总之,新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消防应急处置水平,加强火灾事故应对
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单位和个人应认真遵守规范要求,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防火规范》惊天改动!!所有户型要全废了的节奏!住宅户型设计请务必注意以下规定:2018年5月9号住建部公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搜建筑小编注意到,这次《防火规范》改的太狠了,其中规范的7.3.5条规定,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 2.4m,算是把之前户型的交通核给废了。
之前电梯前室短边一般控制在1.8m(满足无障碍设计),此次改动足足增加60厘米,将严重影响住宅户型设计。
此规定将在2018.10.1后开始执行,高层住宅交通核,每单元预计将增加4.3平米公摊详细条文如下:7.3.5 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 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2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 2.4m;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使用面积尚应符合本规范第 5.5.28 条和第 6.4.3 条的规定;3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 5.5.27 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4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条文说明】本条第 2~4 款为强制性条文。
在消防电梯间(井)前设置具有防烟性能的前室,对于保证消防电梯的安全运行和消防员的行动安全十分重要。
消防电梯为火灾时相对安全的竖向通道,其前室靠外墙设置既安全,又便于天然采光和自然排烟,电梯出口在首层也可直接通向室外。
一些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通向室外的电梯出口,可以采用受防火保护的通道,不经过任何其他房间通向室外。
该通道要具有防烟性能。
本条根据为满足一个消防战斗班配备装备后使用电梯以及救助老年人、病人等人员的需要,规定了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及尺寸。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注明:文字加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加下划线部分为新增内容5.1.1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应用国家规范即将增加一本针对消防水系统的新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拟执行日期为2014年10月01日(尚未正式公布)。
此规范对消防系统形式及消防配套设施,消防管材,消防控制均较原有规范有不同程度的更新和新的要求,是以后消防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设计部蒋凯敏,姚冠钰,毛振雄,唐兆平参加了相关规范的培训,由广州市设计院总工赵力军主讲。
根据讲座,对新老规范的不同之处做以下总结分析。
未尽之处,敬请指导。
--------------------2014.5.25一、 增加术语解释规范条文分析 对项目影响 建议采用系统2.1.4条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能始终保持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要的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无需消防水泵直接加压的系统。
始终保持火灾时不启动消防泵,即消防用水压力和流量需满足用水要求。
消防储水需高于用水设备。
根据深圳市消防局的消防意见稿(非正式)——“建筑高度超过250m 的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加强措施”5.1.1条提及采用相关供水方式。
在建筑顶部需设置满足灭火用量的高位消防水池。
高度在25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现有深圳湾春笋,南宁万象城二期的华润大厦,前海项目T1号楼等项目,均已按此实施。
2.1.5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火灾时能直接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水灭火设施所有的压力和流量的系统。
需设置满足消防水量及压力的消防水泵,在灭火时可根据管网中压力流量变化自动启动。
需设置消防加压泵组,配套消防自动启动控制 。
此为目前多数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做法高度在250m以下建筑的,消防系统。
(适用于深圳。
其它地区100~250m建筑是否需要加强措施,需咨询当地消防部门)2.1.6条低压消防给水系统:能满足消防车或手抬泵等取水所需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的压力和流量的系统。
水压仅满足消防车及手台泵等取水设备的要求。
新版防火规范变化汇报人:2023-12-24•新版防火规范概述•新版防火规范主要变化•新版防火规范实施影响目录•新版防火规范实施建议01新版防火规范概述03国际消防规范发展影响国际消防规范不断发展变化,对国内消防规范修订起到推动和借鉴作用。
01社会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02旧版规范不足旧版防火规范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消防安全的需求,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规范发布背景提高消防安全水平新版防火规范旨在提高建筑物和设施的消防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消防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完善规范体系新版防火规范是对原有规范的修订和完善,有助于完善消防安全规范体系,提高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调研和收集意见修订小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意见收集,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修订草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和意见反馈,修订小组制定了新版防火规范的修订草案。
专家评审和修改修订草案经过专家评审和修改,不断完善和优化。
发布实施新版防火规范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后,最终发布实施。
02新版防火规范主要变化新版防火规范提高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要求,特别是对易燃、可燃材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格。
总结词新规范要求建筑外墙、屋顶、内部装修等材料必须达到一定的燃烧性能等级,如A级不燃材料,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详细描述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提高新版防火规范扩大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面积,提高了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
新规范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楼层高度、楼层面积等因素,规定了更加合理的防火分区面积,有助于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火势蔓延。
建筑防火分区面积扩大详细描述总结词消防设施配置要求提高新版防火规范对消防设施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提高灭火效率。
详细描述新规范要求建筑物内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器、喷淋系统、消防栓等设施,并规定了相应的安装位置和维护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灭火。
2016年5月1日消防新规99处重大变动解读新版《防火规范》即将在5月1日执行。
与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特邀请消防专家解读新规范,教你:怎么遵守规范或进行适当突破,希望从事设计研发与报建的仔细阅读并收藏......解读专家: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王炯卷首部分:新规范专家整体解读第二章术语部分专家解读第二章术语部分专家解读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3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4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5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6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综合楼的最新界定商业服务网点的最新界定安全出口的最新界定楼梯间的最新界定避难通道的最新界定第三-四章没有变化,不再解读第五章民用建筑部分专家解读建筑分类、定性、名词问题3:平台上由建筑高度超过24米(超过10层的住宅)和未超过24米的多个建筑相连组成的建筑群体,是否应全部理解为高层建筑,还是可以按具体情况分别独立区分为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问题4:位于大平台上的建筑,某些建筑为高层,某些高度属于多层范围的建筑(从平台层计)是否可按多层建筑设计?问题7:怎样理解住宅建筑中跃层的概念?跃层是否理解为单独一层?问题8:住宅分类:连廊式、单元式、塔式如何定义?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部分平面布置专家解读安全疏散和避难专家解读问题3:如何理解两个安全出口的概念:第6章建筑构造专家解读建筑构造的设计是建筑防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防火构造设施是防止火灾蔓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所在。
新版《防火规范》即将在5月1日执行。
与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特邀请消防专家解读新规范,教你:怎么遵守规范或进行适当突破,希望从事设计研发与报建的仔细阅读并收藏......
第二章术语部分专家解读
第二章术语部分专家解读
1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2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3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4 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各自的建筑高度。
否则,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
5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6 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综合楼的最新界定
商业服务网点的最新界定
安全出口的最新界定
楼梯间的最新界定
避难通道的最新界定
第三-四章没有变化,不再解读
第五章民用建筑部分专家解读建筑分类、定性、名词
问题 3:
平台上由建筑高度超过24米(超过10层的住宅)和未超过24米的多个建筑相连组成的建筑群体,是否应全部理解为高层建筑,还是可以按具体情况分别独立区分为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
问题 4:
位于大平台上的建筑,某些建筑为高层,某些高度属于多层范围的建筑(从平台层计)是否可按多层建筑设计?
问题 7:
怎样理解住宅建筑中跃层的概念?跃层是否理解为单独一层?
问题 8:
住宅分类:连廊式、单元式、塔式如何定义?
总平面布局
防火分区部分
平面布置专家解读
安全疏散和避难专家解释
问题3:
如何理解两个安全出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