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生命可以永恒吗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19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的使命。
道德修养: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法治观念: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健全人格: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难点:生命有接续、寻找生命的意义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本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水火有气息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没有道义,人却兼而有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可贵的。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生命不能永恒。
一、生命有时尽探究与分享:一天,两个女孩谈起她们对生命故事的感悟。
我有过四次“蒙难”呢:第一次,是我出生时体重太轻了,家里人都以为我活不了,还是奶奶把我养活了;第二次,是我小时候得了一种怪病,我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我输血,好不容易才救活了我;第三次,是我吃饭时不小心把鱼刺卡在喉咙里了,是我大姑姑想办法弄出鱼刺救了我;第四次,是我走路不注意,差点儿掉进一个深坑,幸亏我妈妈一把抓住了我,才没掉下去。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太婆去背伤员,身上的水壶被一颗子弹打穿了,水都流光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可能对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逐步拓宽对生命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理解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2.教学内容:生命的有限性、珍惜生命3.教学过程: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生命可以永恒吗》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三单元,讲述的是生命的特性和生命的起源。
本单元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同时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性和生命的起源。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生命的特性解释生物体的生存、生长和繁殖等生命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尊重和保护生命的观念,并关注身边的生命。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1.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组织结构、代谢活动、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等。
2.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理论、生命起源的步骤和条件等。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透彻讲解生命的特征和起源,使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
2.听取讲解:通过听取班级里的一些学生对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重要性的看法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看法、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保护生命的方法。
4.教学游戏:通过生命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见案例来设计相关游戏,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堂引入:通过对生命的表述以及寓言故事的描述来引起学生的启示与思考。
1.听取学生的回答:调查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对生命的定义。
2.讲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物质基础、组织结构、代谢活动、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等。
3.教学游戏:设计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线回答有关生命的原理、特性和生命周期的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生命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并就保护生命问题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1.讲解生命起源的理论:生命的起源理论,生命起源的步骤和条件等。
2.听取学生的回答:针对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进行记述与回答。
3.教学游戏:设计关于生命的起源的知识竞赛,辅助学生掌握生命的步骤和条件。
4.小组讨论:通过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探讨保护生命的具体措施。
第三课时1.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关于生命的封面图片或对生命的描述。
课题名称: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
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热爱生命。
2.理解生命是有接续的,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命有接续。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
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
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怎样认识生命有接续?
4、巩固记忆。
(10分钟)
知识点一:
怎样认识生命有接续?
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
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能力目标形成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
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二、教学重难点生命可以永恒吗。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哲学命题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受阅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学生的理解会有其局限性或片面性。
人的生命是以生物存在形式为基础,受精神支配、社会化了的存在方式。
它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种形式,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
生命可以永恒吗?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肉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文明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思考: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点明课题。
【新课讲授】【板书】一、生命有时尽学生活动:回忆“我的成长经历”──一件最令我难忘的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板书】1.生命来之不易学生活动:发掘“我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名人名言: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板书】2.生命是独特的学生活动:请你在数轴上找到你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点。
(一个单位表示一岁。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吗?(时间不可逆,生命不可逆)名人名言: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传承弘扬精神文明。
2.能力目标:能辩证看待生命问题,能在自己生命里找到位置,在自己的每个角色中担当起相应的使命。
3.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知道生命具有接续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有接续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三、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导入——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师小结:到底生命可不可以永恒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生命,通过她的生命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展示黄文秀相关材料(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回答,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兴趣一起探讨)环节一生命有时尽探究一:生命的特点1.看材料,找观点:材料:文秀书记遇难情况的描述及他人的惋惜的文字材料提问: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体现了生命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小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独特的、短暂的、不可逆的(通过直接给出材料,让学生总结观点,提升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探究二:如何看待“生命有时尽”?2.提问:文秀书记因公意外牺牲,她父亲已肝癌晚期。
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讨论:生命是短暂的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才能不负自己的生命?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中去。
(通过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激发其珍爱生命、参与社会生活、为生命奋斗和奉献的积极性,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环节二:生命有接续探究三:如何看待“生命有接续”?4.材料:对黄文秀所驻的百坭村村民的采访视频,以及相关材料提问(1):文秀书记真的是村民的女儿吗?村民为什么会把她称为“女儿”?教师小结: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