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五章 总量目标和相对目标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33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其中一现象、事物或集合内部的表现、发展或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总量指标是以绝对数、总数或总量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常见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人口数、总销售额、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对整个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数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
相对指标是相对于一些标准或基准值而言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些现象、事物或集合相对于其他实体的表现或比较情况。
相对指标通常是用比率、百分比或指数的形式来描述的。
常见的相对指标包括增长率、占比、市场份额等。
相对指标能够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表现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整体的数量情况,对全面了解对象的规模、容量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统计总人口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而相对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对象的表现或比例。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格局的分布情况。
相对指标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差距以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以进行决策和分析。
相对指标相较于总量指标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对指标能够将数量化的数据转化为比率或指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相对指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辅助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量变化的情况。
总量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变化,而相对指标则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
第五章综合指标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学习知识点:前言: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
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五章是有关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讨论。
总量指标是用于衡量整体的数值,而相对指标则是用于比较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性能。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度量整个系统、组织或群体的指标。
它们通常是定量的,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到。
总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财务绩效、生产效率、销售额等方面。
例如,一个企业的年度销售额就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企业的整体业绩。
总量指标通常比较直观,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但它们不够详细和全面。
相对指标是用于比较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性能的指标。
相对指标通常需要将不同组织或单位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进行比较。
标准化是将不同单位的数据转化为相同的基准格式,以便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对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不同组织或单位之间的绩效差距,帮助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例如,市场份额是一个相对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其优点和限制。
总量指标比较直观,可以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但它们不够详细和全面。
相对指标可以提供详细的比较信息,帮助决策者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但它们可能受到数据的局限性和标准化的不准确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通常是结合使用的。
决策者可以首先使用总量指标来了解整体的趋势和概况,然后再使用相对指标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可以相辅相成,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组织或系统的性能和竞争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措施。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衡量系统、组织或群体性能的重要工具。
它们各有优势,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并注意指标的局限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统计学》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张俊霞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框架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要内容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意义(划分类型、研究结构、分析)、方法(品质分组、数量分组)数量分组: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分布数列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
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二)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
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
2.价值单位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
3.劳动量单位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三)作用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
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
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
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
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