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同捷汽车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2
同济同捷科技企业标准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同济同捷科技发布TJI/YJY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提出。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1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术语和定义3.1车门、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xxxx公司xxxxx开闭件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xxxx公司发布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开闭件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冲压件车身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 术语和定义3.1 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 x=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3.2 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 y=0 平面上的投影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内外倾角前后倾角3.3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 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 双曲率玻璃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4·17-2005 密封、车底涂料涂装工艺规则2005-10-10 发布 2005-10-16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 言为使本公司汽车设计技术规范化,参照国外汽车设计―制造的程序化模式,结合我国自行设计―开发汽车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标准。
以便在汽车设计―开发实践中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
本标准于2005年10月16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玉花目 录序号 名 称 页 次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 (4)4 密封胶的工艺··················································5 车底涂层涂装工艺··············································6 防声、防震材料装贴工艺········································7 其它涂层工艺··················································密封、车底涂料涂装工艺规则1范围主要因素。
车门铰链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以金杯换代车型车门铰链设计为基础,论述了车门铰链的设计流程,以及在车门铰链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车门;铰链车门铰链的设计是车门设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车门能否正常开启?在整车设计中铰链的设计也是相对的复杂,其要充分考虑门框的边界、人机工程、车门下垂的诸多问题。
1 车门铰链的位置布置1.1 基础定义(1)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的面上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内或内倾角不超过2°;一般没有外倾角。
(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前或后倾角不超过1.5°。
(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
(5)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一般与车门的自重、分缝线的曲率及固定立柱的外形等有关,中心距一般不小于350mm。
图1 车门铰链布置1.2 铰链轴线的设定铰链轴线的布置是整个开闭件后续结构设计的基础。
其具体原则如下:(1)铰链轴线应定成内倾或后倾,通常以内倾0~2度,后倾0~1.5度,以便有利于在保证铰链间距的条件下,增大轴线的外移程度。
同时车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合上。
但在设计设计过程中因各种条件限制,铰链轴线无法保证内倾或后倾,可能与z方向平行。
(2)铰链轴线布置应尽量靠近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因为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门完全打开后,前门与翼子板间隙以及前后门间隙就越大,有效避免干涉;轴线越靠近车门前端,门旋转时,其对A、B柱的侵入量越小。
1.3 铰链间距的设定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车门上下两铰链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因为距离越大,铰链X向受力越小,可以有效防止车门下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造型等各种原因限制,使得铰链间距离无法满足要求。
但应尽量保证前后门铰链中心距应不小于1/3 的车门宽度。
1.4 在车门铰链的布置设计中除上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能获得更好的链接刚度,应在车门本体和门柱上设置必要的加强板或采用增厚的内板焊接,因为车门与铰链和门柱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沉的主要原因。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2005-XX-XX发布 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 术语和定义3.1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白车身数模质量要求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白车身三维数模是汽车产品设计重要的技术文件,为提高三维数模设计质量,同时使数模层和目录设置规范化,便于管理和查阅,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车身数模质量要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负责设计的所有车型的白车身钣金零部件、焊接总成的三维数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曲面数模输出标准TJI / KG·1002 · A12.2 三维设计数模质量规范TJI / CZ0007· A1-20022.3 车身钣金件料厚方向设计的规定2.4 数模设计更改流程2.5 车身主断面标准2.6 车身装配检查规则2.7 开闭件设计规则2.8 车身包边结构设计要素2.9 车身铰链结构设计要素2.10 白车身三维数模焊接标注的规定TJI / YJY03.07.20053 术语和定义3.1 三维数模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简称,根据在技术设计各个阶段的用途,三维数模可分为初步数模、工艺数模及NC数模等。
3.2 初步数模根据造型要求或结构设计要求,初步建立的三维数字模型,它能满足控制点、线、面的尺寸,具有必须的结构要素。
主要用于设计构思和方案讨论。
3.3 工艺数模结构设计结束,型面倒角基本完成,没有进行过装配检查的数模。
工艺数模可以提供给模具供应商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和进行模具结构设计。
3.4 铸造数模型面倒角完成,已通过了装配检查,但没有最终数据冻结。
可以用于模具泡沫实型模的制作和加工,也可进行实型铸造。
3.5 NC数模即为冻结数模,可以用于模具的NC加工。
4.白车身数模的质量要求4.1 三维数模的基本要求4.1.1 坐标系:模型一律采用整车坐标系,按右手定则。
(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1、开闭件同车身间的间隙断面线的控制,开闭件各个总成断面线的绘制;通过N个断面检查零件的干涉性;2、开闭件总成铰链的安装位置、铰链中心距、铰链结构形式,前后门的铰链轴线确定、内倾角与后倾角的确定;前后门限位器结构形式、安装位置的确定;各个门或盖的开启度的确定;3、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后背门)锁或者锁扣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的确定;4、前后门玻璃升降器导轨位置的确定;前后门玻璃最大下降位置确定;5、后门锁的安装位置(以及侧围上锁扣的安装位置)的确定;锁运动机构布置;门锁相关各部分的运动空间的检查;6、密封条的安装位置确定;各个密封条的详细截面图的确定与绘制;7、内饰装配硬点的检查;8、检查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性;9、由于开闭件都会有大片的外覆盖面的存在,而这些地方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冲击,为了增强其刚性而不容易变形,减少相互振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除四周包边连接外,还必须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局部涂一层3mm~6mm左右的隔振胶粘接。
例如:发动机罩在锁加强板、内板中心附近,前后门在防撞梁与外板之间,因此,这些粘胶面都应该是由这些开闭件的外板偏置而来的。
(三)在设计开闭件结构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必须了解开闭件及开闭件周边一些总成的内部搭接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我们会做一些关键部位的断面,一来作为设计前的参考,从断面图上表示出密封条断面和安装位置、开闭件与周边相关件的间距硬点、大概的玻璃边界各钣金件之间的搭接关系、料厚,一些附件的安装位置还有密封条结构形式的确定等;二来作为设计后的校核硬点、零件的干涉性还有运动时的空间余量检查之用。
1、在开闭件设计开始必须按输入的外表面和分缝线数模及参考车型点云数模进行初步结构关键断面设计(含密封件等总成),此初步断面作为结构设计和开闭件附件采样(如密封条、门锁、内外把手和铰链等)的原始依据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如有修改,必须及时更改初步断面,在完成设计前冻结关键断面,以供参考(见表一)。
Q/LFQ 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FQ J07.011-2008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2008-09-04发布2008-09-14实施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Q/LFQ J07.011-2008目 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1)5 检验规则 (5)6 试验方法 (7)7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9)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规定了汽车用开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由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电气所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电气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人:陈雨康 王雨本标准批准人:王忠威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首次制定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开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除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以外的其它类型的汽车用开关(以下简称开关)。
本标准不适用于液晶屏幕上的触摸式虚拟开关。
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驱动式开关和液压式驱动开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23-1999 汽车电器接线标记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LFQ C01.005-2008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Q/LF J11.004-2007 力帆汽车零部件原包装技术规范ISO 7637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干扰3 术语和定义3.1 负载开关 load switch负载开关为功率型大电流开关,用于直接驱动负载的开关。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车身数模装配与密集断面检查规则2005-0X-XX批准2005-0X-XX发布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使本公司车身数模装配检查规范化,编制本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身数模装配检查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车身数模装配检查的员工有所依据,在检查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数模装配检查的效率。
本标准将在本公司车身数模装配检查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05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云目录序号名称页次1 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总则 (3)4 车身数模装配与密集性断面检查的时间和内容 (4)5 车身数模装配与密集性断面检查的程序及相关规定 (5)6 车身数模装配与密集性断面检查的基本要求 (6)6.1 逆向件与点云偏差检查 (6)6.2车身表面分缝间隙检查 (6)6.3车门密封间隙检查 (7)6.4 主断面符合性检查 (7)6.5车身数模品质检查 (7)6.6 数模装配干涉检查、间隙检查 (9)6.7 密集断面检查 (10)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数模装配检查时间和内容、检查的程序、检查的基本要求和输出文件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车身钣金件、内饰件、外饰件、空调、仪表板、车身附件数模的装配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三维数模管理基本规定》(2004年6月30日版)2) 《车身主断面设计的规定》 TJI/YJY.03.01-20053) 《车身、仪表板分块间隙的规定》 TJI/YJY.03.02-20044) 《车身钣金件料厚的方向及设计原则若干规定》 TJI/YJY.03.05-20045) 《参考车项目逆向设计规定》 TJI/YJY.03.06-20046) 《白车身三维数模焊接标注的规定》TJI/YJY·03·07-20057) 《曲面数模输出标准》 TJI/KG·1002·A3-20048) 《产品设计结构工艺性规定》 TJI/DG·0003·A1-20039) 《汽车焊接技术标准(点焊)》 TJI/DG·0001·A1-20023. 总则3.1车身数模检查是为了提高数模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未经检查的数模不得参加评审。
汽车车身开闭件前言在车身设计中所说的开闭件指的是在车身中可以打开和关闭的一些运动件总成。
轿车一般为五门一盖或四门两盖。
轿车车身由各种各样的骨架件、板件和部件组成,其中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零件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等,而且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一些缺点易暴露。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是十分重视的,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目录(一)…………………………………………开闭件设计流程:(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三)…………………………在设计开闭件结构之前的准备工作(四)………………………………………部分关键断面的图解分析(五)……………开闭件中部分零部件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注意事项(六)………………………………………………………………附录(一)开闭件设计流程:(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1、开闭件同车身间的间隙与断面线的控制,开闭件各个总成断面线的绘制;通过N个断面检查零件的干涉性;2、开闭件总成铰链的安装位置、铰链中心距、铰链结构形式,前后门的铰链轴线确定、内倾角与后倾角的确定;前后门限位器结构形式的确定、安装位置的布置;各个门或盖的开启度的确定;3、发动机舱盖,行李箱盖(后背门)锁或者锁扣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的确定;4、前后门玻璃升降器导轨位置的确定;前后门玻璃最大下降位置确定;5、后门锁的安装位置(以及侧围上锁扣的安装位置)的确定;锁运动机构布置;门锁相关各部分的运动空间的检查;6、密封条的安装位置确定;各个密封条的详细截面图的确定与绘制;7、内饰装配硬点的检查;8、查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性;9、由于开闭件都会有大片的外覆盖面的存在,而这些地方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冲击,为了增强其刚性而不容易变形,减少相互振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除四周包边连接外,还必须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局部涂一层3mm左右的结构胶粘接。
文件编号:YJY· P·0007·A1-2004文件名称: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前言在车身设计中所说的开闭件指的是在车身中可以打开和关闭的一些运动件总成。
轿车一般为五门一盖或四门两盖。
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使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程序规范化,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作业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开闭件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开闭件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开闭件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现车型开发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目录(一)…………………………………………开闭件设计流程:(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三)…………………………在设计开闭件结构之前的准备工作(四)………………………………………部分关键断面的图解分析(五)……………开闭件中部分零部件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注意事项 (六)………………………………………………………………附录(一)开闭件设计流程:(二)开闭件在车身设计中应完成的工作:1、开闭件同车身间的间隙断面线的控制,开闭件各个总成断面线的绘制;通过N个断面检查零件的干涉性;2、开闭件总成铰链的安装位置、铰链中心距、铰链结构形式,前后门的铰链轴线确定、内倾角与后倾角的确定;前后门限位器结构形式、安装位置的确定;各个门或盖的开启度的确定;3、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后背门)锁或者锁扣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的确定;4、前后门玻璃升降器导轨位置的确定;前后门玻璃最大下降位置确定;5、后门锁的安装位置(以及侧围上锁扣的安装位置)的确定;锁运动机构布置;门锁相关各部分的运动空间的检查;6、密封条的安装位置确定;各个密封条的详细截面图的确定与绘制;7、内饰装配硬点的检查;8、检查每个零件的制造工艺性;9、由于开闭件都会有大片的外覆盖面的存在,而这些地方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冲击,为了增强其刚性而不容易变形,减少相互振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除四周包边连接外,还必须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局部涂一层3mm~6mm左右的隔振胶粘接。
轿车车身开闭件装配技术要求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车身开闭件装配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切实提高轿车车身的整体性能与品质。
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轿车车身开闭件装配技术要求问题对策1前言从整体上来说,车身开闭件装配水平高低将会直接对轿车整体性能与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若车门装设未落实到位,那么会引发大量问题,例如:外观间隙不均匀、漏雨、面差偏大等。
针对车身开闭件装配质量问题,我们要从技术层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从设计、生产工艺、检验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且切实提升轿车车身的整体质量。
2对轿车车身外观间隙不均匀问题探究和解决对策轿车车身外观间隙指的是车身开闭件产生的间隙和开闭件和侧围以及翼子板等部位所产生的间隙。
结合轿车的类型与等级的差别,要求轿车间隙公差也大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运输车、农用车等的用途和轿车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外观质量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因此,对间隙面差的要求也不是十分严格。
为进一步提高施工工艺,通常情况下,间隙值约为6mm。
然而,对轿车的规定则有很大的不同,消费者更多是追求轿车的外观,而生产厂商为追求轿车的外观更加美观,并且降低驾驶车产是噪声,通常要求间隙外观值要尽量小,通常为5mm。
一般来说,轿车车门轮廓的精度是由两方面决定的,即车门外翻边磨具与车门包边设备。
然而,当前可供选择的包边设备主要有三种,即手工模具、滚轮包边、专用包边。
结合经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当车门在经过包边模具包边之后,其单边轮廓会向内收0.5mm,因此,在对车门外板型进行设计时,必须把车门轮廓边向外延伸0.5mm,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弥补由于包边而使车门轮廓变小现象。
而当车门在经过滚轮包边机进行包边之后,其单边轮廓通常会缩小0.1——0.2mm,因此,在设计整型模具时,必须采取一定的补偿对策。
事实上车门包边收缩量是与车门轮廓半径有紧密关联的,一般来说,半径较大,其收缩量就会很大,相反,则收缩量会变小。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3·19-2005车身附件设计规范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给出了车身附件的定义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为本公司车身附件设计的依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巧珍车身附件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附件的逆向设计、正向设计及选型、布置、固定及数模的输出。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的M1类车辆的车身附件设计,其它车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QC/T712 汽车安全带装置固定连接用焊接螺母TJI/CZ·0007.1· A1 三维数模设计规范文件命名和层目录3 定义车身附件指安装在车身上能独立实现其功能的总成或零件,包括遮阳板、内后视镜、外后视镜、雨刮器、安全带、烟灰盒、(活动的)杯托、脚踏垫、遮阳帘、座椅总成、天窗总成、车顶拉手、衣帽挂钩等。
本标准所述车身附件不包含开闭件上的铰链、锁总成及其操纵机构、玻璃升降装置、气弹簧等。
4 要求4.1 车身附件的逆向设计4.1.1根据二维图样逆向4.1.1.1所有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其三维数模上的精确度应在建模误差范围内,即距离误差不大于±0.01mm,角度误差不大于±0.1°。
4.1.1.2图纸上未标注的尺寸,可根据图纸或实物测量获得。
要求每个尺寸的测量次数不低于3次。
比较各次测量的数值,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误差值,按下式计算:误差值=测量最大值-测量最小值计算结果应在如下范围内:外形尺寸误差:距离误差不大于0.5~1mm;角度误差不大于1~3°。
汽车设计-汽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设计规范模板汽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一般轿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的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68-1999 汽车罩(盖)锁系统QC 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QC T 627-1999 汽车电动门锁装置3术语和定义3.1门锁总成实现车门/盖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的位置,并可以按意愿开启(或操作)的装置。
3.2开启力通过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等)实现门锁开启时需要的最大力。
3.3开启角度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等)实现门锁开启时绕其旋转中心运动过的角度。
3.4锁止/解锁锁止:车门关闭后通过电动/机械执行机构操作,使门锁内/外开启机构均失效(解锁后恢复),保证车门处于保险状态。
解锁:锁止状态下,通过电动/机械执行机构的操作,解除门锁保险状态,恢复门锁开启机构功能。
3.5操纵机构行程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锁芯等)的手柄开启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最大距离。
3.6门锁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或锁止动作时开启臂运动的距离,包括空行程,开启行程,最大行程和锁止行程。
3.7空行程门锁装置的内/外开启臂绕其旋转中心活动的自由尺寸。
空行程的作用主要为消除制造公差和防止路面颠簸对门锁开启产生影响。
3.8开启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动作时,开启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门锁开启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3.9最大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动作时,开启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3.10锁止行程门锁装置执行锁止/解锁动作时,锁止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4技术要求4.1 行程配合要求操纵机构行程与门锁行程有一定的配合要求,以满足通过操纵内/外开启机构能完全打开门锁,通过钥匙或锁止按钮实现门锁锁止和解锁,开启机构的开启角度及钥匙旋转角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Q/SHHM汽车车门与罩盖系统耐久试验技术要求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发布Q/SHHM XX-XX-2008前言本标准参照QC/B 15086-2006《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审批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校对人: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Q/SHHM XX-XX-2008汽车车门与罩盖系统耐久试验技术要求1 目的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门与罩盖系统的引用标准、耐久试验方法、技术要求、以及主观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新开发的Z1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车门用于M1类和N1类汽车汽车侧面的能开闭,供乘员进出的铰接门和滑动门。
3.2 门锁锁止车门的机构,包括锁体、锁扣(或挡块)、内外操纵机构和内外锁止机构。
3.3 罩(盖)位于车辆风窗玻璃前方,对发动机、行李或储存物起防护和遮盖作用的向外可移动车身板。
4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4.1发动机罩盖4.1.1性能要求4.1.1.1 性能要求4.1.1.1.1 与车身的间隙及段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1.2 在打开罩盖时,操作应平滑,没有明显的噪音。
4.1.1.1.3 罩盖在开启过程中,与车身其它部位以及雨刮没有干涉。
4.1.1.1.4 作用于发动机罩中心线最前边缘的开启力(该力与发动机运动圆弧相切)应不大于130N。
4.1.1.1.5 当发动机罩盖从全开启关闭时,作用于发动机舱盖中心线最前边缘的关闭力应不小于35N,不大于130N。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同捷汽车————————————————————————————————作者: ————————————————————————————————日期: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
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TJI/YJY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3术语和定义3.1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内板鱼嘴处即车门内板锁安装面上U型槽口类似鱼嘴处。
3.8车门长度门内板鱼嘴处到铰链中心线的距离,如图1:(图1)3.9 铰链中心距上铰链上轴衬与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如图2:(图2)4要求4.1 开闭件整体设计部分4.1.1开闭件外表面不应有负角,除包边和局部整形外,理论上车门内、外板,前舱盖、行李箱盖都必须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4.1.2 开闭件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
既要达到美观的目的,又必须实现车门结构的关闭和开启的可能。
4.1.3铰链为非四连杆结构时,前舱盖后端两侧需设计成向内收口。
否则打开时会与车身件干涉。
4.1.4部分前舱盖在内板中部位置有折弯特征。
我们称它为压馈筋,主要用途在于碰撞时保证舱盖在该处折弯变形吸能,保护乘客。
4.1.5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内板同外板连接方式,除周边的包边外,为了加大大面积覆盖件的强度,内板和外板之间还均匀分布涂胶点,涂胶处需设计凹陷的特征,称为盛胶槽。
4.1.6前舱盖在被支撑状态时高度和角度及行李箱盖、后背门打开时的最小高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将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打开至预定的角度(一般为90º左右),它们不应与前后风窗玻璃接触,且最小应保证约为10mm的间距,后背门开度角一般在75º到90º之间,或者以后背门打开后最低点距地面高度为1800—2200mm作为标准;4.1.7舱盖同前舱件(横梁)间、后背门(后行李箱盖)和侧围之间需设有对称的一组或两组缓冲结构,如橡胶缓冲垫,用以减少路面、开闭时激励引起的震动。
开闭件都为运动件,因此在其开关时都应留有缓冲行程,加有缓冲垫,而且与其他件的间隙一般保持在5~8mm的距离。
4.1.8由于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的原始状态和最大开度的关系,无论是撑杆、铰链还是空气弹簧,它们所起到的都是支撑力的作用。
4.1.9由于前舱盖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中附件比较少,而且不需要过程限位,所以在设计和校核的过程中只需要校核发动机罩和后行李箱盖(后背门)在运动过程中不要与周边零部件干涉。
而前、后车门各存在三个限位,因此,还存在限位器和铰链的复合校核。
4.1.10滚压型的窗框是等截面的,与内板一般是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窗框与外表面无法匹配的问题,但偏差较小,这样是可以忽略的。
不能为了匹配外表面而违背滚压件等截面的规律。
4.1.11带有后背门的轿车,其顶盖的后部会有一处负角,这是正常的,是为了避免后背门在开启的时候的干涉,只是在顶盖冲压工序之后,再做整型。
4.1.12车门内板和护板之间需贴一层防水膜,起到防水的作用。
4.1.13开闭件上都应设计有漏液孔,在避免涂装线上电泳水和雨水的沉积。
4.1.14开闭件的包边一般为7~12mm,内板边缘到外板倒角处留2mm的净间隙,在拐角处必须设计切口,包边3~5mm,切口角度大于135º。
4.2 开闭件附件部分4.2.1 铰链轿车车门依靠两个铰链支撑在门框上,并实现其开闭旋转运动。
为满足车身表面光滑,流线型好的要求,车门铰链采用隐蔽式布置方式。
现代轿车车身广泛采用合叶式铰链。
具有质量轻、刚度高、易装配等优点,在车门铰链的布置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各个方面:4.2.1.1为了加强其连接刚度,在门体和门柱上设置必要的加强板或采用增厚的内板激光焊接外,在布置铰链时尽量加大两铰链的间距,改善铰链受力状况。
因为车门与铰链和门柱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沉的主要原因。
4.2.1.2两铰链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并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汽车不同的用途,具有内、外倾角和前、后倾角,开闭件各铰链中心距应尽可能大,前后门铰链中心距应不小于1/3的车门宽度(铰链中心线到车门鱼嘴处的距离)。
为了避免车门开启时,车门与车身的其他部位发生运动干涉,在铰链的布置中应使其轴线尽可能地向外移,这一点在车身外形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给予考虑。
但是,由于轿车车身的侧围表面存在着一定的弧度和倾斜度,当其外形确定后,则对铰链轴线外移程度产生限制,并直接与两铰链的间距相关。
因此设计中应处理好车身外形、铰链间距和铰链轴线外移之间的关系。
根据车身外形的造型特点,可将铰链轴线内倾一定角度布置,则有利于在保证铰链间距的条件下,增大轴线的外移程度。
同时这种布置会使车门有自动关闭趋势。
一般来说,上铰链的上端到下铰链的下端要保持400mm左右的间距。
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33%或更大例如:铰链中心距=377.19mm车门长度=1143.0mm377.19/1143.0=33%4.2.1.3车门铰链轴线确定后,必须以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车门开启运动校核,检查车门在最大开度位置时,有无与车身其他部位发生干涉。
一般车门最大开度角取65º~70º范围。
设计中确定车门最大开度角应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上车后的关门方便性,以及避免车门与车身各部分发生干涉等条件。
采用合叶式铰链时,设计中α角应小于45º。
若将铰链轴线内移,则α角增大,从而导致开门时门缝的实际间隙变小。
这样,由于车门边缘宽度的较小误差,也有可能造成车门碰到前门或前翼子板的后端。
4.2.1.4由于车门开启时,整个车门的质量及其上的作用力都作用在铰链上,应对铰链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设计铰链的刚度和强度。
4.2.1.5铰链的装配结构设计应保证车门与门框的相对装配位置可以调整。
其次为了提高铰链的连接刚性,应使螺钉的连接孔分布面积较大,并且铰链的装配面要平整。
4.2.1.6 对于四门轿车,车身中支柱上要安装前门门锁的锁扣和挡块,以及后门的铰链,两者布置位置应不相重合,否则中支柱结构复杂,断面尺寸增大。
4.2.1.7 铰链最外侧与车门内、外板的关系,如下图:(图3)A、铰链在y方向有4mm的调节量;B、铰链与门内板的接触面离内板倒角处最小间隙为2mm;C、车门内板和外板外覆盖面的净间隙为2mm等;综上所述:铰链安装面与外板外覆盖面的间距在11mm左右。
4.2.1.8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开度角,门铰链的最小关闭角应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关闭角。
对于装有车门开度限位器的门铰链,其限位应可靠。
4.2.1.9 相关国标参考QC/T586-19994.2.2锁总成4.2.2.1 锁扣啮合部分所在平面应与铰链中心线垂直,允许误差±1°。
这样才能使锁体在开闭件关闭或打开的时候能顺利工作,不至于出现卡死现象。
4.2.2.2锁扣到门内板鱼嘴处的距离在设计的时候有两种方案:1、当锁扣超出车门内板表面时,直接留足锁顺利开启和锁止的余量,超出锁体口边缘3mm;2、当锁扣不超出车门内板表面时,要求锁扣到门内板鱼嘴处的距离在超出锁体口边缘的情况下为10mm 以上。
这是考虑碰撞之后车门仍能顺利打开而规定的。
4.2.3 内扣手和门把手内外把手是车门上重要的开闭工具,它们的安装和设计需要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让人能方便而又省力的打开;功能要求;与其它件与干涉,能自由开闭;同时又不能凸出表面,有效防止误开启。
4.2.3.1内扣手4.2.3.1.1 一般的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图4 内扣手结构形式4.2.3.1.2常用的安装形式一般采用一个孔或面定位,两个孔安装。
如图5所示。
图5 内扣手的安装形式基体转轴开启锁止锁止锁开启锁杆连弹安定安定4.2.3.1.3开启度和行程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一般要求内扣手在开启30°-45°时即将门锁打开。
锁的具体内开行程要由锁厂提供。
一般设计时,内扣手旋转到最大角度的行程要大于锁的内开行程。
4.2.3.1.4开启力一般开启力在20N-30N 之间。
4.2.3.2 外把手4.2.3.2.1 结构形式外把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翻转式和外拉式,如图6所示。
翻转式 外拉式图6 外把手结构形式4.2.3.2.2 位置要求门外把手的放置位置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一般的离地高度在850mm-1000mm,一般设计在车门外板的棱线上。
4.2.3.2.3 安装定位方式一般门外把手安装的结构中应该有两个安装点,外加一个定位机构,而且把手与外表面之间必须增加减振垫,一来为了减振,二来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如图7所示。
图7 外把手的安装结构 4.2.3.2.4 开启度和行程 安定位减一般要求外把手在开启最多到30°时即将门打开,具体的行程要由锁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