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专题练习有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6.33 KB
- 文档页数:19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植物激素中,抑制植物生长的是()A. 生长素B. 细胞分裂素C. 赤霉素D. 乙烯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动发生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 乙烯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C. 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发生在内环境D. 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质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 植物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4.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A. 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B. 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 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D. 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5.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A. 2,4—DB. 乙烯C. 吲哚乙酸D. 油菜素6.在研究植物向光性时,欲将图甲所示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变成图乙的形态,那么,需要对图甲胚芽鞘进行的实验处理是()A. B. C. D.7.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 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 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 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以获得无籽果实B. 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插条的下端以促进插条生根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D. 摘除棉花的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使它多开花、多结果9.下列关于扦插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芽和幼叶较多的枝条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不易生根B. 用2,4﹣D处理枝条生根的效果与处理时间呈正比C. 沾蘸法扦插实验需要做预实验,浸泡法不需要预实验D. 浸泡法所使用的2,4﹣D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要低10.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部位产生,可促进细胞分裂B. 乙烯属气体激素,它只能产自成熟的果实,可促进果实发育成熟C. 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 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等方面与生长素具协同作用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B.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C. 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D. 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2.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6﹣BA溶液和eBR溶液B. 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的混合液C. 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D. 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13.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A. 剥圈以上顶芽不会再产生生长素B. 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C. 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D. 剥圈以上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1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植物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 17组别组别 清水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平均生根数 1529387A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C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 .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D .图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5.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时促进生长,大于b 点抑制生长B .甲图中,若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C .乙图能够正确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D .生产上可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1表示单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可见其在细胞质中是均匀分布的 B .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变紫色 C .制作生态缸可观察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D.相同浓度的NAA(α-萘乙酸)和2,4-D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7.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极低C.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D.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量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A组 B组处理方法 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再用O。
近年部分高考真题选录-—-----—-——植物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1。
(2011山东卷)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激素作用。
A选项是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是幼嫩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果;B选项是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果;C选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中的顶端优势原理;D选项是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是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所以B选项与激素作用无关。
2。
(2010年高考·重庆卷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3。
(2010浙江卷)6.将无要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所以我觉得答案为B。
4。
(2010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10 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A.浓度高于6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5.(2009福建理综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答案】C【解析】据图观察,最开始出现的CK,其能促进细胞分裂,又能促进组织的分化,所以A正确;据图分析,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在种子发育的过程中促进果实发育,从而促进有机物向种子子粒运输与积累,所以B正确;ABA能够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抑制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又抑制种子的萌发,所以C错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解的能力。
2.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主要分布在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则假设成立;若,则假设不成立。
第九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B卷能力提升练1 2 3 4 5 6 7 8 9 10C BD C D D C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A B C ABC BCD AC BD BCD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A.秸秆还田B.间作套种C.水旱轮作D.尿泥促根【答案】D【解析】A、将秸秆打碎施入土壤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A 错误;B、间作套种是利用不同作物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B错误;C、水早轮作可以改变生态环境和食物链,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系,C错误;D、尿泥促根是利用尿泥促进根系生长,因为尿液中含有生长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图表示转基因番茄甲(转入乙烯合成抑制基因)和普通番茄乙的果实采摘后,进一步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IAA/ABA)含量比值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探究了采摘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对IAA/ABA含量比值的影响B.番茄甲采摘后,脱落酸的含量均高于生长素的含量C.番茄乙采摘4天后,IAA/ABA下降,可能是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D.实验结果说明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答案】B【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番茄甲与番茄乙的区别是乙烯产生量的多少,因此该实验探究了采摘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对IAA/ABA含量比值的影响,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番茄甲采摘后,脱落酸的含量在开始阶段高于生长素的含量,而大约7天左右到9天之间生长素的含量高于脱落酸,后期脱落酸的含量又高于生长素的含量,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番茄乙为普通番茄,在乙烯合成基因的控制下,产生的乙烯含量较高,因此结合图示可知,番茄乙采摘4天后,IAA/ABA下降,可能是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图示实验结果说明果实成熟过程中是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植物激素调节高考题1.【09广东】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 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2.【10海南】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3.【13海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4.【13广东】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5.【13北京】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6.【13安徽】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7.【13全国】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籽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8.【13天津】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胞分裂分为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和M期(分裂期)。
赤霉素可以促进从G1期到S期的过程,从而缩短G1期和S期的时间;细胞分裂素促进S期DNA的合成;生长素在M期晚期可促进核糖体RNA的合成。
以上不能表明()A.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分裂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协同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D.只有一种激素不会改变细胞周期的时间【答案】D【解析】题干中植物激素可促使细胞周期变短,则促进细胞数目增多,所以A错误;有题干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确实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所以B错误;有题干得出.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协同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所以C错误;只要改变细胞周期任何阶段的时间,都会改变细胞周期,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对芽的效应是。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引起的。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右侧以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答案】(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2)小于重力(3)【解析】(1)由于横坐标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表示抑制作用,c点是b曲线与X轴的交点,所以对根生长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该浓度对于芽则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由于重力的影响,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造成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
高二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B.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保鲜储存C.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D.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答案】C【解析】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A正确;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保鲜储存,B正确;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C错误;乙烯能促进成熟,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利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某同学做过如下的实验:①②③④⑤⑥为六个空白琼脂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等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⑤含生长素比⑥多B.若将①和⑤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则二者生长趋势相同C.由此实验可知,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并且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有关D.若将①和②均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①的胚芽鞘弯曲角度更大【答案】D【解析】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运输向背光侧因此①比②的生长素多,没有尖端的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③和④一样多,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因此⑤和⑥都没有生长素,故A错误。
①中含生长素而⑤中不含,长势肯定不同,故B错误。
由此实验可知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但和单侧光无关,故C错误。
如果将①和②均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因为①比②的生长素多放置①的胚芽鞘弯曲角度更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3.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右图)。
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答案】B【解析】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去掉尖端,没有了感光部位,不受单侧光影响。
左侧放置了含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较快,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验证营养物质能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生长素的干扰B.实验结果是细胞分裂素可增大叶面积相对值C.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B叶片运输D.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营养液中有相同的结果【答案】B【解析】根系和幼芽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为避免其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必须除去,故A错误;据图2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因变量是叶面积相对值,故B正确,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故C错误;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胞分裂素的作用,需要突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若用营养液,外来营养物质对植株的生长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不能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从图二中观察该浓度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强,图一中胚芽鞘弯曲的程度最大,角度A应该最小,所以A错误;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图一中胚芽鞘的弯曲程度越大,角度A将逐渐减小,所以B正确;从图二中观察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C正确;由图二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二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则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D正确。
高二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可促使老叶凋落B.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植物组织培养C.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不是下丘脑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答案】D【解析】脱落酸可以促进老叶凋落,故A正确;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故B正确;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故C正确;激素在人体中含量较低,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起调节作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回答下列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1)当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时,一般采用________法处理插条。
(2)实验中发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浸泡法(2)两种溶液浓度都过低;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两种溶液浓度都过高(3)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解析】⑴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浓度较低时采用浸泡法。
⑵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
若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能促进植物生长,原因可能有:两种溶液浓度都过低;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两种溶液浓度都过高;⑶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因此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其处理条件是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高一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延缓叶片变黄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答案】A【解析】叶片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分解,导致叶片发黄。
根据题干可知,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发黄,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答案】A【解析】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只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故B错;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C错;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茎伸长生长,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并熟记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
3.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B.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越强C.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D.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答案】C【解析】植物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故A错误。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故B错误。
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会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故C正确。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A.植物的向光性B.顶端优势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B【解析】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植物激素调节》【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合成场所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来源: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运输①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单方向地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②横向运输:由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外界刺激引起,只发生在根、芽等各个部位的尖端。
③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机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引起植株长高。
作用方式: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作为信息分子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 植物生长调节剂(1)含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解题技巧:1.生长素两重性曲线分析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以根为例:A′点浓度:表现为对根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分界点);A′点前浓度(低浓度):表现为促进生长;A′点后浓度(高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
A点浓度:为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A点前: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AA′段: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点后: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高低: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大题专题训练习题1.下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在根尖处向________(填“远地侧”或“近地侧”)运输,茎尖处向_______________〔填“远地侧”或“近地侧”)运输,能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根尖”或“茎尖”)。
(2)实验2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在正式实验前一般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6个琼脂块生长素的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近地侧 (2). 近地侧 (3). 根尖 (4). 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 (5). 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实验设计的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6). 材枓托的倾斜程度 (7). A3>A2>A1=a1>a2>a3【解析】据图分析,实验1的自变量是重力的有无,在重力的作用下根表现为向地性,茎表现为背地性;实验2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3的自变量是材枓托的倾斜程度,因变量是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含量。
【详解】(1)实验1中生长素在根尖和茎尖都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了茎的生长、抑制了根的生长,所以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其中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2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在正式实验前一般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实验设计的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试题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B.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无法合成乙烯C.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由生长素能促进ACC合成酶基因转录可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也能合成乙烯,且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又由ACC合成酶能催化甲硫氨酸转变为ACC,进而形成乙烯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由于乙烯抑制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因而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和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图析图能力。
2.柿子在采摘后还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呼吸速率会先降低后增高,最后又下降。
科学家用一种果疏花卉保鲜剂1-MCP对柿子细胞呼吸和乙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甲、乙所示。
清回答:(1)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乙烯和这两种激素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的响应有关。
(2)采摘后的果实细胞仍能进行细胞呼吸,说明果实离体后依然存活。
测定细胞呼吸速率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该气体在果实细胞中直接参与的化学反应式为。
(3)从甲、乙图可以推测,经1-MCP处理后的柿子成熟比较,原因是。
【答案】(1)调节脱落酸(2)O2消耗量(只写O2不给分) O2+[H] H2O+能量(写ATP不给分)(3)晚经1-MCP处理后的柿子乙烯释放量少,催熟慢。
【解析】(1)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故这两种激素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的响应有关.(2)测定细胞呼吸速率,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的O2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的CO2生成量,氧气在果实细胞中直接参与的化学反应式为O2+[H]H2O+能量.(3)从甲、乙图可以推测,经1-MCP处理后的柿子成熟比较晚,由于经1-MCP处理后的柿子乙烯释放量少,催熟慢,故经1-MCP处理后的柿子成熟比较晚.【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训练(十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安徽省淮南二模)从1880年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实验,到1946年在玉米乳熟期籽粒中分离出吲哚乙酸,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对植物激素进行研究。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合成生长素需要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B.植物合成各种激素的腺体集中分布在幼嫩部位C.除人工合成外,在植物体中才能提取到赤霉素D.在植物体中有部分ATP为生长素运输提供能量2.(2021河北省邯郸二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长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作用均不同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则P点应向左移动C.M点所示生长素浓度可表示顶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当生长素浓度大于P小于M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3.(2021安徽省黄山二质检)实验①:向植株上的一个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即使其他叶片发黄脱落,被处理的叶片仍然保持绿色,长在枝上;实验②:用一定浓度6-BA在植株上一个叶片随机涂抹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周围其他叶片组织开始发黄,小圆点区域仍然会维持绿色。
有关上述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证明了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B.实验②没有对照组,不能证明6-BA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C.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可推知6-BA是一种植物激素D.叶片衰老和脱落是受环境变化致使植物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引起,与基因表达无关4.(2021湖北省大联考)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生长素常用于无子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无子葡萄的形成。
与前者不同,无子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的形成只与生长素有关B.无子番茄的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需要进行去雄处理D.赤霉素处理可能导致花粉不育5.(2021山东省德州二模)乙烯是甲硫氨酸在AOC等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的,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后能促进相关基因表达,进而促进果实的成熟。
咼考生物专题练习植物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 )、脱落酸(ABA )、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 .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 )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7060⑷40CTK20・0~~24\ * ' CTK+ABAj水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IDNAA»ffi CmsAJA .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 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中用于扌千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C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4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 .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D .图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5•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乙图能够正确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D •生产上可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 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可见其在细胞质中是均匀分布的B •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变紫色C .制作生态缸可观察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a遊A •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小于 b 点时促进生长,大于 b 点抑制生长B •甲图中,若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平均生根数15 29 381表示单子叶植物1D •相同浓度的NAA(a -萘乙酸)和2, 4-D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7.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 )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GA -—促进生艮甲瓦it啟短日照、------- ►ABA一F* rr^T 9^一诱导休眠A . 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 . 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极低C. 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D .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量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用5 i 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 ,再用0。
l i mol/的BL 处理两天后检测BL合成基因CPD和BL分解基因BASI对应的mRNA水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B • Brz处理促进基因BASI的表达,抑制基因CPD的表达处理方法用5 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检测指标C. BL是CPD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D •植物体内BL含量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9.IAA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已知IAA可使细胞壁酸化疏松,使细胞伸长。
下图所示是利用一定浓度的外源IAA和物质S诱导去除顶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断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 IAA可通过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使细胞壁酸化疏松B.该浓度的外源IAA作用于完整植物的胚芽鞘将使其生长速度加快C.曲线②中IAA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是内源IAA积累造成的D .曲线①高于曲线②可能是由于细胞吸收了物质S,促进自身吸水膨胀10.某实验小组选取若干长度为2 cm的胚芽鞘,用碳素笔从胚芽鞘的尖端画一条直线到最下端,如图所示,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处培养2~3天后观察a和b段颜色的深浅,下列有关该实验分析不合理的是()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作用的部位B .一段时间后a段的颜色较深,b段颜色较浅C •设置多组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误差D •该实验应设置没有画线的胚芽鞘作为对照组11.下表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黄豆后,黄豆发芽情况的部分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3组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 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生长素C.若用脱落酸处理黄豆,则黄豆有可能长不出不定根D •若用乙烯处理黄豆,则黄豆最可能不会长出不定根1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B •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并提出流动镶嵌模型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均利用了假说-演绎法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B •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C・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D •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14.用外源脱落酸(ABA )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 )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015£12£ 9i 1 5 4 H处理IM间A •外源脱落酸(ABA )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 .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D •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15•下面4幅是植物激素的相关示意图,表示错误的是(A )C16.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苯乙酸和二「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每种植物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D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17.某裸子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萌发率很低。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2, 4-D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用4种不同浓度的2, 4_D溶液处理两组种子,实验结果如图。
对此实验的评价和分析合理的是(5 4 3 2 102 4 6 «浓麼心10'Vol-L'1)该实验的对照设置不全面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砸破种皮C.两线交点对应的是处理种子的最适浓度D .砸裂种皮导致全部种子失活18.下图为生长素(IAA )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 1、GA 8、GA 20、GA 29 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 i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臺示促逬C-)表示种制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 .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1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吲哚乙酸引起的B .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D .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20.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可防止落花落果B.成熟的果实采摘后仍可能产生乙烯C.植物激素控制植物的所有生命活动D •不同激素分别调节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二、非选择题21 .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1 )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
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 。
22.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 )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 _____ 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 _____ A BA ,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 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23.研究植物激素代谢及其分子机制常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
lAA 甲酯(MelAA )是lAA 是甲基化的产物,本身没有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为lAA 。
下,二者的抑制能力差异最显著。
20* IAA -•-MelAA(1)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10 15 2026Nt At < U mol-L 1)IAA 和MelAA 分别处理拟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长度如上图所示,发现IAA 和MelAA对拟南芥的下胚轴生长均具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