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周围神经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神经系统作为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神经系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神经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 掌握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学习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进行神经传导实验。
4. 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实训内容(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二)神经传导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电信号的产生: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
2. 神经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3.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用于目标神经细胞的受体,引起受体细胞膜电位变化。
4. 神经递质的降解:神经递质被酶分解或重新摄取,终止信号传递。
(三)神经生理学实验1. 实验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神经传导速度。
- 实验方法: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对小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记录刺激点到反应点的距离和时间,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2. 实验二:神经递质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传导的影响。
- 实验方法: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对小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四、实训过程(一)实验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小鼠、电极等。
2. 实验步骤:- 将小鼠麻醉,暴露坐骨神经。
- 将电极连接到坐骨神经上。
- 使用神经生理学实验设备进行电刺激,记录刺激点到反应点的距离和时间。
- 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神经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智能和行为与大脑的关系的学科,它结合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神经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神经系统和大脑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元传递信号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和记忆等。
二、神经元和神经通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之间通过细胞间隙的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当一个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终末,它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三、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对环境和经验的适应性改变能力。
它可以表现为突触的变化,包括突触增强和突触抑制。
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也是大脑康复和适应性训练的重要机制。
四、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处理过程。
感知是指对感官信息的初步加工和解释,而知觉则是对感知信息的综合和理解。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系统在大脑中有对应的神经通路和中枢区域。
五、意识和注意意识是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对外界的知觉。
注意是指我们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认知资源。
大脑会对感兴趣或重要的刺激进行筛选和加工,以便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六、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是保留和回忆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
在神经心理学中,学习和记忆的机制被广泛研究,包括神经递质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和大脑区域的活动等。
七、情绪和认知功能情绪是对于某种刺激或体验的主观反应,而认知功能则指与思维、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相关的心理过程。
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参与情绪和认知功能的调控,如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等。
结论:综上所述,神经心理学是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领域。
它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可塑性、感知、意识、学习、记忆、情绪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1.人格:通常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独特一贯的风格。
(人格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人格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组成,如害羞的、可信任的、友好的、沮丧的、自信的等等。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或行为。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6.感受性(绝对、差别)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性——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感觉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7.感觉阈限(绝对、差别)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8.联觉: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的现象。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0.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活动俗称思考。
11.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2.有意识记(有意注意):有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又叫随意识记。
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13.智力:智力是由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构成的一般能力。
14.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6.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M: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开车,早操)工具性条件反射M: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
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
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主要分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5.不定时间隔强化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M: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超限抑制M: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M: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神经心理学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的关联神经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之间关联的学科领域。
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神经组织,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
而心理过程则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注意、记忆、情绪、思维等。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探讨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神经损伤以及突发性事件等方面探讨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的关联。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功能对心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神经信息。
神经胶质细胞则负责提供支持和保护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周围环境和体内的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
二、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的相互影响1. 神经系统与知觉知觉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的感觉皮层进行处理和解读。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准确感知和理解外界信息至关重要。
2. 神经系统与注意注意是人们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处理和认知。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大脑中注意力网络的活动,控制人们的注意力选择和分配。
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注意力过敏等问题。
3. 神经系统与记忆记忆是人们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的增强或削弱,实现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大脑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被认为是与记忆相关的关键区域。
神经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可能导致记忆障碍或失忆症等疾病。
4. 神经系统与情绪情绪是人们对事件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大脑中的情绪中枢,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影响情绪的生成和调节。
神经系统的紊乱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心理学教案:神经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引言: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很大的能量和影响。
而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牵动着人们的各种生理反应和生命特征。
因此,研究神经系统和情绪的关系,不仅是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也对我们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神经系统和情绪的基本概念1.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神经组织构成的,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以神经纤维连接并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行为和思维的关键所在;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组成,连接着人体各个部位的感觉器官和肌肉组织。
2.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是一种人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和列举反应。
情绪可以由外界的因素引发,如事件、环境、人际关系等等,也可以由自身的情绪体验引发。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包括高兴、愉悦、惊喜等积极情绪,以及忧虑、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
二、神经系统和情绪的关系1.情绪产生的神经生理基础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外部、内部的刺激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反应。
当感官受到外部刺激时,在神经元的作用下,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区域,引发产生快速或慢速的反应。
神经元的极性在这些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们通过轴突末端的化学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刺激,从而引发神经传递,产生情绪体验。
2.情绪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情绪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
正常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加好心情,消耗能量,消除疲劳等等。
但当情绪失控、过于激动时,会对大脑和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如触发精神失常、情绪障碍、抑郁等症状,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3.大脑皮层和情绪的联系大脑皮层是人脑的最外层,分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对情绪的产生和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行为综合运动区、运动感觉区、情感记忆区、语言区等皮层区域分别参与着情绪的不同方面,皮层神经元的超高频活动和中频电流振动,是情绪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大脑皮层在处理情绪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人类心理学的神经基础人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人类的思维、情感、意识、认知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需要探讨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行为,因此,心理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
人类神经系统是控制人类各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基础,神经系统的研究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类心理学的神经基础。
1. 生理学基础人类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神经组织,例如: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等。
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大脑的总控中心,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知觉、记忆、思考、表达、情感等,而外周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大脑的指令到身体各部分,实现人类生理反应,例如:行走、呼吸、消化等。
2. 神经化学基础人类神经系统的很多作用都源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神经焊接,神经递质即是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物质。
不同的神经递质对人类心理现象的影响各不相同,例如多巴胺可以引起欢快的感受,催产素可以使人感觉亲密,阿片可以产生暂时的感官愉悦等等,不同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招募也会导致人类心理现象的变化。
3. 脑区基础在大脑中,不同的功能区负责不同的任务。
例如:额叶在情感和修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颞叶和枕叶与语言和听力有关,海马体和杏仁体则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虽然各区域的功能不同,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产生影响,需要协作才能实现人类复杂的情感、思考和行为。
4. 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描述神经系统适应性的能力,也是影响人类行为和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大脑中存在许多连接,就如同电路中的电线一样,如果在初始状态下连接的特定区域失去作用,神经元就会寻找另一条路来完成任务,这个过程被称为神经回路重组。
人的神经可塑性可以通过训练、体验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得到改变,以达到增强记忆力、视觉与空间训练、情绪调节等效果。
5. 社会和文化因素除了个人内在的基础和动态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人类心理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心理学和神经系统这俩玩意儿,听起来好像高深莫测,其实它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料,缺了可不行。
大家都知道,咱们的脑袋瓜子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里面的神经系统就像一条复杂的高速公路,车来车往,信息传递得飞快。
要说这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首先得提到大脑,咱们的“大老板”。
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边负责逻辑和语言,右边则掌控着创造力和直觉。
就像一对好搭档,缺一不可,彼此依赖。
脑子里有个地方叫“海马体”,这可不是海里的生物,而是负责记忆的关键角色。
你有没有觉得,有时候记忆就像是泡沫,轻轻一碰就破了,偏偏有些记忆又深藏心底,久久不能忘。
这就是海马体的功劳。
说到神经系统,咱们得提到神经元。
神经元就像是信息的快递员,负责把信号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它们的数量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呢!想象一下,脑海里有成千上万的快递员在忙碌,时刻准备着传递信息,简直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热火朝天。
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小小的“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就像是一根根触角,随时准备接收周围的讯息。
这些讯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简直就像在玩“接龙”,一个接一个,热闹得很。
咱们的神经系统里还有个“高管”团队,那就是脑干和脊髓。
脑干就像是大脑和身体的总指挥,控制着心跳、呼吸这类生命基本功能,想象一下,它就像是一个在后台默默工作的保姆,确保一切正常进行。
脊髓则像是信息的高速公路,连接着大脑和身体各部分,打通了交流的“血脉”。
就拿你不小心碰到热锅的瞬间来说,信号通过脊髓迅速传到大脑,然后再反应过来,整个过程简直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有些人可能会问,心理学跟这些神经结构有什么关系呢?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它的背后离不开这些神经结构的支持。
我们的情绪、决策、习惯,都与大脑的不同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咱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快乐或沮丧,原来这些情绪都与大脑的某些部位密切相关,真是有趣又神奇。
再往下说,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主神经系统,它负责身体的自动调节,比如心跳、消化等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NS):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PNS):它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其它部位联系起来。
这里主要简单介绍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机能。
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经、植物神经组成。
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
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而成,前根纤维属于运动性的,后根纤维属于感觉性的。
脊神经具有4中不同机能成分:一般机体感觉纤维、一般机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脑神经。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1、嗅神经,2、视神经,3、眼动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这12对神经可分为3部分:运动神经1、2、8,分别传递嗅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信息。
运动神经3、4、6、11、12,分别支配眼球活动、颈部和面部的肌肉活动、以及舌的运动。
混合神经5、7、9、10,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及鼻粘膜腺的分泌、并接受味觉的部
分信息,舌咽神经负责味觉和唾液腺的分泌,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躯体脏器运动(咽喉肌肉、内脏平滑肌、心肌等运动)、同时负责一般内脏感觉的输入。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部分组成。
交感神经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活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然后发出节后纤维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上。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是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它起着平衡的作用,抑制体内器官的过度兴奋。
以上就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机能,为什么我要介绍它们,因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我们接受外界和自身体内信息的必经的神经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周围神经系统就不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时由于某种心理活动还会引起我们神经正常活动的紊乱,使机体出现一些特殊反应,甚至引发疾病。
在心理问题中很多都伴随着神经功能的活动,这些神经活动通常是与心理问题的症状相适应的,这就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13:39与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