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Ⅲ类站)
- 格式:docx
- 大小:18.95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瓶装液化气换气点的规定瓶装液化石油气,是指将液化石油气灌装进专用的钢瓶内,供客户使用的一种供气形式。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提炼后的副产品。
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优点是:较为安全、环保清洁、使用方便。
家庭通常使用的是YSP-15型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即每瓶内最多充装液化气15kg。
液化石油气的特性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丁烯。
状态: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灌装在专用钢瓶内为液、气两种相态。
使用时,则挥发成约250倍的气体。
易燃、易爆,遇明火或火花极易发生爆炸。
在一定范围内,空气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达到1.5~9.5%时,遇到明火或火花会爆炸。
一、供应站1供应站设置(一)供应站按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名称气瓶总容积(m3)Ⅰ级站6<V≤20Ⅱ级站1<V≤6Ⅲ级站V≤1注:气瓶总容积1 m3折合YSP—15型重瓶28只;YSP—50型重瓶8只。
(二)Ⅲ级供应站应具备的条件:1. 由具有资格的液化石油气企业设立;2.设置应符合燃气规划布点的要求;3.有稳定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液化石油气气源;4.有经燃气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上岗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5.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供应站设施、用户设施、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具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记录台帐;6.有值班人员;7.配备防爆工具和堵漏工器具;8.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只;9.供应站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10.可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11.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有相互毗邻并采用防火墙有效分离的管理房和瓶库房;站内面积大于等于20平方米,其中瓶库房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米;设置时其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危险品经营店铺、配变电房、烧焊工场等火灾危险场所及医院、商场、娱乐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50米范围内不得有学校、幼儿园和重要公共建筑;供应站与主要道路的防火间距大于等于8米,与次要道路的防火间距大于等于5米;12.供应站的瓶库房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2)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3)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4)地面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5)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4)气站充装严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作业?(充装工作答题)(5)在燃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中,所发生的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
发生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通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必答题)(6)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的5个过程。
(必答题)0.8分,共40分。
)(1)在役管道防腐层应定期检测,正常情况下高压、次高压()A.一年一次B.两年一次C.三年一次D.四年一次(2)对阀门及阀门井的运行、维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定期检查阀门,应无燃气泄漏、阀门损坏等现象,阀门井应无积水、塌陷,阀门井内不许有建筑垃圾等杂物,清洁整齐。
B.阀门定期进行启闭操作和维护保养。
C.无法启闭或关闭不严的阀门,在有人监护时可以使用。
D.阀门井识别标志清楚,部件齐全,井圈、井盖与道路四周环境和谐一致,牢固无损。
(3)下列哪项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规范化和标准化。
C.主要负责人原则。
D.系统性原则。
(4)液化天然气卸车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卸车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人体未受保护部位不得接触未经隔离装有液化天然气的管道和容器。
B.储罐进液前应先用干惰性气体对卸车软管进行吹扫;卸车完毕应将软管内余液回收。
C.在卸车与气化作业同时进行,可以使用同一储罐。
D. 卸车过程中,应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启闭开关。
(5)当采取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线内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
阻气袋可采用进行充气。
()A. 惰性气体或专用设施 B.可燃气体 C.空气 D.水(6)预防爆炸的原则错误的是()A. 预防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密封)。
B.爆燃开始时就及时泄压力(防爆板、防爆膜、安全阀)。
C.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坏。
(7)动火作业前应置换管道和设备内的燃气时,采用直接置换法或问接置换法间为分钟,测定值均在爆炸下限的以下时,(即空气直接置换燃气时,含氧量应为20%以上;当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时,含氧量为1%以下),方可动火作业。
液化气站一级二级三级的标准一级液化气站的标准一级液化气站是指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液化气供应站。
其主要特点有:1. 设备和容量:一级液化气站通常配备有大型液化气储罐和高压泵等设备,储罐容量一般在500吨以上,能够满足大规模的液化气供应需求。
2. 储存和输送:一级液化气站具备专业的液化气储存和输送系统,能够保证液化气的安全储存和高效输送。
储存设备采用先进的保温技术,确保液化气不发生泄漏和挥发。
3. 安全设施:一级液化气站配备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如火警报警系统、泄漏报警装置、安全阀等,以确保站点的安全运营。
此外,一级液化气站还需要有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4. 维护和保养:一级液化气站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检修、清洁、润滑等,保养工作包括液化气储罐的防锈、防腐等处理。
5. 环境要求:一级液化气站应远离居民区和火源,站点周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同时,一级液化气站还需要配备消防设备,以应对突发火灾等意外情况。
二级液化气站的标准二级液化气站是指规模中等、设备较齐全的液化气供应站。
与一级液化气站相比,二级液化气站的特点有所不同:1. 设备和容量:二级液化气站的设备规模相对较小,储罐容量一般在100吨左右,适用于中小型液化气供应需求。
2. 储存和输送:二级液化气站的储存和输送系统相对简单,一般配备有中型液化气储罐和低压泵等设备,能够满足中小规模的液化气供应需求。
3. 安全设施:二级液化气站仍然需要配备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如火警报警系统、泄漏报警装置、安全阀等,以确保站点的安全运营。
安全人员需要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站点的安全使用。
4. 维护和保养:二级液化气站同样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检修、清洁、润滑等,保养工作包括液化气储罐的防锈、防腐等处理。
5. 环境要求:二级液化气站同样需要远离居民区和火源,站点周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瓶装燃气经营门点规范要求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8.6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8.6.1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应按其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8.6.1的规定。
表8.6.1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2工、Ⅱ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8.6.3I级瓶装供应站出人口一侧的围墙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
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8.6.4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6.4的规定。
表8.6.4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5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生活、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管理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侧毗连,但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8.6.6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
两者宜合建成一幢建筑,其间应采用无门、窗侗口的防火墙隔开。
8.6.7Ⅲ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可将瓶库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5.2条(见后页)的规定;2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3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4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5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6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具;7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8.6.4条中Ⅱ级瓶装供应站的规定;8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
(4)气站充装严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作业?(充装工作答题)(5)在燃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中,所发生的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
发生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通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必答题)(6)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的5个过程。
(必答题)0.8分,共40分。
)(1)在役管道防腐层应定期检测,正常情况下高压、次高压()A.一年一次B.两年一次C.三年一次D.四年一次(2)对阀门及阀门井的运行、维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定期检查阀门,应无燃气泄漏、阀门损坏等现象,阀门井应无积水、塌陷,阀门井内不许有建筑垃圾等杂物,清洁整齐。
B.阀门定期进行启闭操作和维护保养。
C.无法启闭或关闭不严的阀门,在有人监护时可以使用。
D.阀门井识别标志清楚,部件齐全,井圈、井盖与道路四周环境和谐一致,牢固无损。
(3)下列哪项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规范化和标准化。
C.主要负责人原则。
D.系统性原则。
(4)液化天然气卸车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卸车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人体未受保护部位不得接触未经隔离装有液化天然气的管道和容器。
B.储罐进液前应先用干惰性气体对卸车软管进行吹扫;卸车完毕应将软管内余液回收。
C.在卸车与气化作业同时进行,可以使用同一储罐。
D. 卸车过程中,应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启闭开关。
(5)当采取阻气袋阻断气源时,应将管线内燃气压力降至阻气袋有效阻断工作压力以下。
阻气袋可采用进行充气。
()A. 惰性气体或专用设施 B.可燃气体 C.空气 D.水(6)预防爆炸的原则错误的是()A. 预防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密封)。
B.爆燃开始时就及时泄压力(防爆板、防爆膜、安全阀)。
C.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坏。
(7)动火作业前应置换管道和设备内的燃气时,采用直接置换法或问接置换法间为分钟,测定值均在爆炸下限的以下时,(即空气直接置换燃气时,含氧量应为20%以上;当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时,含氧量为1%以下),方可动火作业。
附:浙江省液化气行业安全服务标准规范一、设施标准(引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8.6.1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应按其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8.6.1的规定。
表8.6.1 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2工、Ⅱ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8.6.3 I级瓶装供应站出人口一侧的围墙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
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8.6.4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6.4的规定。
表8.6.4 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5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生活、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管理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侧毗连,但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8.6.6 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
两者宜合建成一幢建筑,其间应采用无门、窗侗口的防火墙隔开。
8.6.7 Ⅲ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可将瓶库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5.2条的规定;2.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3.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4. 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5. 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6. 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具;7. 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8.6.4条中Ⅱ级瓶装供应站的规定;8. 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
二、行业服务标准保证连续、安全、可靠地供应合格燃气,未经批准,不得停止供应液化气。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标准1 总则1.1 为规范1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以下简称供应站)设置条件,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管理规定》等规范和规定,编制本标准。
1.2 本标准所称供应站,指专门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销售和相关服务的固定场所。
2 安全间距2.1 供应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1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局规划,同时应达到保障安全、方便群众、保护环境的要求。
2.2 站址宜选择在居民区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且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
供应站供应半径宜为0.5—1km,供应站经营场所和瓶库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3 供应站应按其总容积V分为三级,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名称Ⅰ级站6<V≤20Ⅱ级站1<V≤6Ⅲ级站V≤1瓶库的总存瓶容积V(m3)6<V≤1010<V≤201<V≤33<V≤6V≤1明火、散发火花地点3035202520重要公共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025121512民用建筑15686主要道路路边1010888次要道路路边55555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50kg钢瓶的几何容积为0.112m3,15kg钢瓶的几何容积为0.0355m3。
2.4 Ⅰ级站入口一侧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级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6m。
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5 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瓶库建筑面积根据存瓶数量和钢瓶布置情况确定,计算公式为:式中, F实为实瓶库建筑面积(m2), F空为空瓶库建筑面积(m2) ,α为考虑通道在内的附加系数,一般取α=1.3~1.5,Nr为核准容积折合为15kg钢瓶数,Nm为每1 m2面积存放钢瓶数,对于10kg、15kg钢瓶取9瓶/m2。
液化气站等级划分表
液化气站等级划分表如下:
1. 一级液化气站:具备大规模的液化气储存和供应能力,主要为大型城市提供液化气资源,常年供应稳定,设备完善,安全措施严格,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2. 二级液化气站:规模较小,供应范围较为局限,一般为中型城市或一些大型乡镇提供液化气资源。
设备和安全措施稍显简单,但也能够满足基本的供气需求。
3. 三级液化气站:规模较小,主要为乡镇或一些小型村庄提供液化气资源。
设备和安全措施相对简单,供气范围有限,常常需要定期补货。
4. 四级液化气站:规模较小,主要为偏远山区或农村地区提供液化气资源。
供气范围非常有限,设备和安全措施相对简单,常常需要定期补货。
需要注意的是,液化气站的等级划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上述划分仅供参考。
此外,液化气站的划分和等级评定一般由相关的政府部门或液化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管理。
液化石油气三级销售点规范要求1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按钢瓶总容积应分为三类,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分类注:钢瓶总容积按钢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2 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露天存放。
Ⅰ、Ⅱ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钢瓶应按实瓶区和空瓶区分区存放。
3 Ⅰ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出入口一侧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围墙,围墙下部0.6m应为实体;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围墙下部0.6m应为实体。
4 Ⅰ、Ⅱ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筑及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Ⅰ、Ⅱ类站的瓶库与站外建筑及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
2 Ⅰ类站的瓶库与高速公路、Ⅰ、Ⅱ级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架空电力线和架空通信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表6.1.3的规定。
3 Ⅰ类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当营业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毗连设置时,隔墙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4 当Ⅱ类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时,两者可合建成一幢建筑,隔墙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表4 Ⅰ、Ⅱ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筑及道路的防火间距(m)注:钢瓶总容积按钢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5 Ⅲ类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可将瓶库设置在除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及裙房外的与建筑物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隔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m,与次要道路不应小于5m。
6 瓶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 室内通风应符合本规范第7.0.10条的规定,门窗应向外开;3 封闭式瓶库应采取泄压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4 地面应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的面层;5 室内照明灯具、开关及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6 应配置液化石油气泄漏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集中设置在值班室,并应有泄漏报警远传系统;7 室温不应高于45℃,且不应低于0℃;8 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1.3.1条的规定;9 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10 瓶库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设计及运行标准1总则1.1为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以下简称供应站)设置条件,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规范、规定,编制本标准。
1.2本标准所称供应站,指专门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销售和相关服务的固定场所。
2 安全间距2.1供应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局规划,同时应达到保障安全、方便群众、保护环境的要求。
2.2站址宜选择在居民区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且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
供应站供应半径宜为0.5—1km,供应站经营场所和瓶库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3供应站应按其总容积V分为三级,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50kg钢瓶的几何容积为0.112m3,15kg钢瓶的几何容积为0.0355 m3。
2.4Ⅰ级站入口一侧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级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6m。
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5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瓶库建筑面积根据存瓶数量和钢瓶布置情况确定,计算公式为:式中, F实为实瓶库建筑面积(m2), F空为空瓶库建筑面积(m2) ,α为考虑通道在内的附加系数,一般取α=1.3~1.5,Nr为核准容积折合为15kg钢瓶数,Nm为每1 m2面积存放钢瓶数,对于10kg、15kg钢瓶取9瓶/m2。
2.6Ⅰ级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生活、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管理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侧毗连,但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2.7Ⅱ级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
两者宜合建成一幢建筑,其间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2024年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规程摘要: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能源,但由于其具有易燃、爆炸和中毒等危险性质,使用时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措施。
为了提高液化石油气使用的安全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2024年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规程。
本文将介绍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及应对措施、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安全管理、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安全要求等内容。
一、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及应对措施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爆炸和中毒等危险性质。
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储存和运输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和设施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其密封性和承压性能。
2. 在液化石油气使用场所,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和操作区域。
储存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物品,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相关消防设施。
3.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禁止私自修改或拆解液化石油气设备和管道。
4. 在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火灾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切断液化石油气供应、报警和疏散等。
二、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确保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
1. 设立专门的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
2. 对液化石油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3. 制定液化石油气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规范,明确责任,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 对新建液化石油气设施,要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批,确保其设计和建造符合安全要求。
三、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安全要求液化石油气的运输是液化石油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 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和罐车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装载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必须具有承压性能,且安装液化石油气泄漏报警装置。
2. 进行液化石油气运输时,需制定运输方案,明确道路和运输时间,并合理安排装卸操作,避免碰撞和摩擦。
3. 液化石油气运输中的危险情况和事故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紧急措施,保证人员安全和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和扩散数量最小。
Ⅲ级瓶装燃气供应站点设立基本条件
Ⅲ级瓶装燃气供应站点气瓶总容积为V≤1立方米,应符合下列要求:
1.瓶库为地上单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不得有地下、半地下结构,不得为违章建筑;
2.瓶库与主要道路间距不小于8 m,与次要道路间距不小于5m;
3.与瓶库毗连建筑非住宅、重要公共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明火和散发火花地点(包括汽车、摩托车修理部、电气焊加工点、饭店、小吃店、居民厨房等);
4.瓶库应通风良好,沿地面开设有面积符合规范的通风口,通风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或设置通风量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爆型强制通风设备,所有通风口应设置金属网罩;
5.室温不应高于45℃,且不应低于0℃;
6.瓶库门窗应外开,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门窗应为耐火材质,地面面层应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吊顶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7.瓶库内电气设备、照明灯具、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8.瓶库和营业室应分开,之间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9.配备固定式或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
10.配备有钢瓶检斤、检漏、维修、抢修设备;
11.按瓶库面积每50 m2配备8 kg手提干粉灭火器2只,至少配备2只;
12.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
瓶装燃气经营门点规范要求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8.6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8.6.1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应按其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8.6.1的规定。
表8.6.1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2?工、Ⅱ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8.6.3I级瓶装供应站出人口一侧的围墙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O.6m。
围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8.6.4?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6.4的规定。
表8.6.4?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8.6.5?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生活、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管理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侧毗连,但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8.6.6Ⅱ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
两者宜合建成一幢建筑,其间应采用无门、窗侗口的防火墙隔开。
8.6.7Ⅲ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可将瓶库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5.2条(见后页)的规定;2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3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4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5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6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具;7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8.6.4条中Ⅱ级瓶装供应站的规定;8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
18.5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及其用户18.5.1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①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简称瓶装供应站)应按其气瓶总容积V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18-5-1的规定。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表18-5-1名称气瓶总容积(m3)I级站6<V≤20Ⅱ级站1<V≤6Ⅲ级站V≤1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②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
瓶库内的气瓶应分区存放,即分为实瓶区和空瓶区。
③ I级瓶装供应站出人口—侧的围墙可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非燃烧体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 6m.其余各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围墙。
Ⅱ级瓶装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非实体围墙,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 6m。
围墙可采用非燃烧材料。
④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8-5-2的规定。
I、Ⅱ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椅筑物的防火间距(m) 表18-5-2项目气瓶总容积(m3)名称I级站Ⅱ级站>10~≤20 >6~≤10 >3~≤6 >1~≤3明火、散发火花地点35 30 25 20 民用建筑15 10 8 6 重要公共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25 20 15 12道路(路边)主要10 8 次要 5 5注:气瓶总容积按实瓶个数和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⑤I级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修理间或生活、办公用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l0m。
管理室可与瓶库的空瓶区侧毗连,但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⑥Ⅱ级瓶装供应站由瓶库和营业室组成。
两者宜合建成一幢建筑,其间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
⑦Ⅲ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可将瓶库设置在与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房间的设置应按瓶组气化站的瓶组间( V < l m3 )的要求执行}B.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C.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非散发火花地点;D.照明灯具和开关应采用防爆型;E.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F.至少应配置8kg干粉灭火器2具;G.与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18-5-2中对Ⅱ级瓶装供应站的规定;H.非营业时间瓶库内存有液化石油气气瓶时,应有人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