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及其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谈一谈对矛盾问题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障碍。
对于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矛盾问题的普遍性矛盾问题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是事物内在的属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必然会产生矛盾。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是事物内在的属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必然会产生矛盾。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矛盾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矛盾既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存在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社会才能实现进步和变革。
矛盾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矛盾既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存在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社会才能实现进步和变革。
3. 矛盾普遍性的显著特点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
矛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矛盾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普遍性的显著特点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
矛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矛盾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矛盾问题的特殊性矛盾问题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的外部条件对其表现和解决方式产生影响:不同的矛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其解决方式也有所不同。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或相互排斥的两个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动力。
矛盾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
但同时,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矛盾。
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矛盾的性质、程度、形式等都是具体事物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运动性:矛盾是动态的,它们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而产生、变化和解决。
矛盾的运动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辩证关系是矛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消长和发展。
矛盾的辩证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中,有些是主要的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有些是次要的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
矛盾的转化:矛盾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方面,从而引起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消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和调和,矛盾得到解决,产生新的矛盾。
矛盾和辩证关系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反映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矛盾和辩证关系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划工作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但由于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需要时间,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包括:
1.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即国家掌握生产资料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调节。
同时,按劳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即按照每个人的工作量和质量来确定收入分配。
2.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实现了人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直接参与。
3. 批判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社会强调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剥削、压迫和不平等现象。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倡导科学、民主、协作、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再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成果。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一)矛盾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体现。
对矛盾及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一般性的矛盾一般性的矛盾指的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矛盾。
它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一般性的矛盾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类思维等诸多方面。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生与死、寒与暑、水与火等矛盾。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贫富、劳资、上下级等矛盾。
在人类思维中,存在着理性与感性、知与行等矛盾。
这些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特殊性的矛盾特殊性的矛盾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特定层面上的矛盾。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矛盾。
特殊性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供求矛盾、资源分配矛盾等特殊性的矛盾。
在政治领域中,存在着统一与分裂、权力分配等特殊性的矛盾。
在文化领域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等特殊性的矛盾。
这些特殊性的矛盾对特定领域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矛盾的辩证法处理对待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是指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路径。
辩证法处理矛盾的关键是要以公正、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看待矛盾,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矛盾的辩证法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找出事物发展的关键矛盾。
2. 通过调和矛盾双方的利益,寻求矛盾的互惠共赢解决方案。
3. 采取积极的、多样化的方式解决矛盾,尽量避免激化矛盾。
4.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好矛盾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通过辩证法处理矛盾,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事物的进步和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
总结起来,对矛盾及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对于深化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正确处理矛盾,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矛盾的特点及方法论矛盾的特点是指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抵触、相互冲突的关系。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和根源,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矛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外矛盾: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矛盾,如人的内心矛盾、社会阶级矛盾等;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矛盾,如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国家间的矛盾等。
2. 主次矛盾:在矛盾中,有一个矛盾方面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另一个矛盾方面是次要的、被支配的。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3. 现象与本质矛盾: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之间存在矛盾。
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现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4. 绝对与相对矛盾:事物的矛盾是绝对的,即矛盾的对立面是不可调和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即矛盾的对立面可以通过一定条件和过程得到解决。
对于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可以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解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矛盾的辩证法。
矛盾的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的,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不同时期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3. 矛盾的转化: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来达到新的阶段和状态,形成新的矛盾。
4. 矛盾的解决:通过实践和改革的手段,可以逐步解决矛盾,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矛盾的特点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矛盾的重要思想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小结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3篇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别性认识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进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别的,即矛盾有其特别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别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别性即矛盾的独特。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肯定的,矛盾的独特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独特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独特之中,没有离开独特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独特。
(3)矛盾的共性和独特、肯定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独特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别性认识2老子在《道德经・二章》中讲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
在哲学上,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被称为矛盾,简要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这种关系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同时,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又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哲学上讲的这种辩证矛盾,不同于思维中存在的规律矛盾。
规律矛盾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违背规律规则造成的自相矛盾,而辩证矛盾则表达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转化的性质。
足球竞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都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又互相依存、互为前提,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苦也无所谓乐。
矛盾及其特点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第一“,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双方的“统一”:第一,“统一”有两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立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是普通存在的(1)矛盾普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通存在的。
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里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通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而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着光与暗、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对立统一的矛盾。
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劳动与资本、财富与贫困、正义与不正义等对立统一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矛盾是矛盾双方的统一、矛盾是由两个相对立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例如,光与暗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但是没有光就没有暗,光和暗在事物中是互相依存的。
矛盾的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存在,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再者,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矛盾中的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另一方,这种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在自然界中,水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将水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或气态。
而在社会生活中,贫困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转化为富有的人。
“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结在一起”,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再者,矛盾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矛盾的发展不是单向的线性发展,而是循环往复、源源不断的发展。
矛盾的双方通过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但随着事物的发展,矛盾会进一步加深和扩大,新的矛盾也会不断产生。
这种循环往复的发展是事物持续存在和进化的基础。
最后,矛盾的解决是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向着更高发展阶段的推动力量。
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转化和超越等方式进行,从而达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没有矛盾的解决,事物就会停滞不前,无法实现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循环往复和解决推动发展的特点。
了解和把握事物矛盾的特点,对于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及其特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第一“,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双方的“统一”:第一,“统一”有两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1)矛盾普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通存在的。
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里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通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这是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这是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的依据。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任何事物总是
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一分为二
1.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通存在的,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3.只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性。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因为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其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基础。
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主要矛盾支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①二者相互排斥。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因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②二者相互依赖。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也无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根据。
(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