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41
1.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作参考的其它物体和一套同步的钟.2.位矢和位移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方程kt z j t y i t x t r r)()()()(++==➢位移)()(t r t t r r−∆+=∆注意: 一般rr ∆≠∆ 3.速度和速率tsd d =v k t z j dt y i t x t rd d d d d d d ++==v ➢速度➢速率(速度合成)第一章质点运动学3.加速度任意曲线运动都可以视为沿x ,y ,z 轴的三个各自独立的直线运动的叠加(矢量加法).——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或运动叠加原理.kj i t r t a z y x tv t v t v v d d d d d d d d d d 22++===二. 匀加速运动=a常矢量初始条件:or v ,0ta +=0v v 2021ta t r++=0v r➢匀加速直线运动at+=0v v 2021att x ++=0v x ax22=−20v v ➢抛体运动0=x a ga y −=θcos 0x v v =gty −=θsin 0vv t⋅=θcos 0v x 221sin gtt −⋅=θ0vy 三. 圆周运动➢角速度Rt v ==d d θω➢角加速度td d ωβ=➢速度tt t d d e r e e ts ω===v vnn t t e a e a a +=➢圆周运动加速度22nt a a a +=切向加速度22t d d d d ts r t a ===αv 法向加速度rr a 22n v v ===ωω(指向圆心)(沿切线方向)➢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动力学定律在一切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四. 相对运动➢伽利略速度变换u+='v v第二章牛顿定律一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概念,惯性系的定义.第二定律:tp F d d =vm p =当时,写作c <<v a m F=第三定律2112F F−=力的叠加原理+++=321F F F F 二国际单位制力学基本单位m 、kg 、s量纲:表示导出量是如何由基本量组成的关系式.t mma F xx x d d v ==tmma F yy y d d v ===直角坐标表达形式自然坐标表达形式d d t t F ma mt ==vn n F ma mρ==2v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am t p F ==d d 一般的表达形式nn t t y x e F e F j F i F F +=+=(1)万有引力r221e r m m G F−=重力gm P =三几种常见的力(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Nf F F μ=N0f0m 0f F F F μ=≤(2)弹性力:弹簧弹力(张力、正压力和支持力)kxF−=四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几个物体连在一起需作隔离体,把内力视为外力;2)受力分析:画受力图;3)建立坐标系,列方程求解;(用分量式)4)先用文字符号求解,后代入数据计算结果.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冲量、动量定理vm p =——机械运动的量度质点的动量力的冲量——力对时间的累计⎰=21d t tt F I1221d v v m m t F t t −=⎰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点在此时间内动量的增量。
大学物理第一章总结大学物理第一章总结第一章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对于场也是一种物质的概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经典力学研究的范畴:§ 1.1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1.参考系与坐标系、质点、矢径的概念;(1)物体的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对于同一运动,不同的参考系描述是不同;(2)物体的运动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在选定的参考系中,可以建立不同的坐标系,而不改变物体的运动情况。
r =x i +y j +z k 矢径:2.运动学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清楚,要有物理图像)ˆr =r (t )=x (t )i ˆ+y (t )ˆj +z (t )k 运动学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学表示式,称为运动方程。
或x =x (t )y =y (t )z =z (t )轨迹方程:质点运动时,在空间所描画的连续曲线称为轨迹,描述轨迹的数学方程式称为轨迹方程。
它由运动方程式消去时间tF (x , y , z )=0其分量形式:????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概念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微分形式)§ 1.2质点的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是如何选定;自然坐标;()加速度的大小表示质点速率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反映质点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大小方向如何选定???2.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ω角速度= β角加速度=§ 1.3刚体的运动1.刚体、刚体的平动、转动、定轴转动;22.刚体运动的角量描述,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a n =r i ω§ 1.4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力的概念;2.运用牛顿定律求解质点动力学问题;五步法已知运动求解受力问题已知受力求解运动方程§ 1.5 非惯性系惯性力1.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惯性力:惯性力不是作用力,没有施力物体,它是虚拟力,在非惯性系中来自参考系本身的加速效应。
大学物理大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大一的课程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维方法。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打下物理学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揭示物质和能量的本质规律。
二、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研究物理学现象或者过程中用来描述和测量的属性。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为了统一物理量的表示和测量,国际上制定了一套国际单位制。
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有:米(长度)、千克(质量)、秒(时间)。
三、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观察现象、揭示规律。
物理实验要求精确、全面和可重复,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适当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进行物理学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它包括实验观察、理论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科学思维方法注重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和结论。
同时,理论分析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还需要合理使用图像和图表的表示方法,来展示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
图像和图表能够直观地反映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五、总结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维方法。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观察现象,培养科学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