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6.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毛笔字行书字帖大全毛笔字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行书更是毛笔字中的一种书体。
行书字帖作为毛笔字的经典范本,对于学习毛笔字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毛笔字行书字帖,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欣赏有所帮助。
1.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颜勤礼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字帖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气势磅礴的气势而著称,是学习行书的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2. 柳公权《柳公权行书帖》。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行书帖》以其流畅婉转的笔法和端庄大气的风格而著称,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3. 米芾《米芾行书帖》。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而著称。
《米芾行书帖》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是学习行书的人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
4. 赵孟頫《赵孟頫行书帖》。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以其俊逸秀丽的风格而著称。
《赵孟頫行书帖》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韵律和美感,是学习行书的人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
5.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字帖以其优美流畅的笔触和婉转动人的风格而著称,是学习行书的人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毛笔字行书字帖,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着无数学习者的目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经典字帖,不断提高自己的毛笔字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毛笔字行书字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毛笔字这一瑰宝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根友毛笔书法叶根友,1977年1月18日出生,浙江省景宁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根友字体系列创始人,主要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叶根友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叶根友毛笔书法欣赏:人物荣誉:景宁书法奇人叶根友,不仅能用嘴和双手演出"五笔同书"的绝技,而且还曾用17小时创下7659个"连笔空心字"的吉尼斯纪录,昨天,叶根友先生回到雁溪老家,连续书写千个"福"字书法作品,成功创下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活动现场,叶根友一手端墨,一手握笔,游移行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从落笔到完成不过十几秒,一幅幅各有特色的福字,引得现场观看的人啧啧称奇。
游客张先生:好,感觉很好,这一千个福字每个都不一样,就是很高明的写法。
就是文化很高。
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大卫·威廉: 第一次看见写这么多的福字,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而且很独特。
叶根友介绍说,他书写的每个"福"字都是笔随心动,善于变化,希望能通过现场书写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的书法文化和福文化的魅力。
叶根友:就是我觉得用福字来作这么一次有意义的书法活动对我自己个人来讲,对我自己个人的书法艺术来讲也是一个汇报的一个方式。
从6点25分到10点59分,叶根友连续书写1千幅福字书法作品,每幅作品面积为0.19平方米,获得了世界纪录协会认可。
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张健:因为我们对世界纪录的认证他首先是超常规,超出常规,然后我们会在我们的数据库里和全球的搜索引擎搜索有没有相关的一个记载,经过我们前期的数据分析比较,及今天的现场认证,那我们确定,叶根友先生,今天创作的1千幅福字书法作品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毛笔字草书书法“草书”的“草” ,应读为“早”。
“草书”是草稿之书。
草书产生的时代应是秦代。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字草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字草书书法欣赏草书的标准自于右任整理“标准草书”以来,许多人把标准草书作为草书学习的极好范本。
在此至善君发表一点对标准草书的看法,和各位书友们探讨。
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标准草书的“标准”。
于右任在《标准草书》中说得很明白,他整理标准草书的目的是“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民族传统之利器……”可见他是把标准草书作为一种简化了的文字工具来发展的,并不完全注重它的艺术性,甚至对历来只重视草书艺术性的现象深有不满,说:“草之善者曰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
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性情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当然,于右任也并不是否定了草书作为艺术品的身份,只是他的标准草书并不侧重于这一方面,而是作为一种简化了的文字工具来促进社会进步的。
说到这里,让我们来审视这样一种状况:许多学书者或因“标准”二字,或因于先生书名之盛,而对标准草书临习不辍,想深入草书堂奥而所得。
如果他们明白了以上道理,是否应该对此做法有一番重新认识呢?一个人的字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其艺术性、多变性、书家的个性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恐怕无人会否认吧?而就标准草书而言,它能符合哪一条标准呢?在此我归纳了标准草书的几个特点,试分析如下:首先是“符号化”,于右任认为这是标准草书的首要贡献。
他在《标准草书、释例》中说:“中国草书之失败,同一部位之部首,无统一之形式,亦为重大原因之一。
标准草书,首矫此弊!”所以于先生确立了一个原则:主部首同一部位不得异式,立一为准,利于记习也。
需要注意的是,于右任所说的“失败”是指草书未能像楷书那样作为通用的字体而通行于世,是草书作为文字工具的失败。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东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会稽”。
其子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遗址犹存。
中文名:王羲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主要成就:书法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所处时代:东晋称号:书圣1.人物简介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与《二十四孝图》中的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于江南(今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着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着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各体皆精,被奉为“”。
正楷毛笔书法字帖作品欣赏正楷毛笔书法字帖作品欣赏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 、"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正楷字体毛笔书法字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楷书在宋元的演变如果说汉魏是楷书的初始阶段,唐是楷书的成熟阶段,那么宋元就是楷书的延伸阶段。
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构严谨,到了宋元时期书法家们开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毛笔行草书法字体作品欣赏推荐文章关于描写爱国情怀的毛笔书法作品热度:关于描写爱国的毛笔书法作品图片热度:经典的篆书毛笔书法作品图片热度:精美的正楷毛笔书法作品图片热度:毛笔书法草书字体作品图片欣赏热度:行草书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身性情的书法艺术形式,它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行书与草书结合而成的书法形态。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行草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行草毛笔书法欣赏学习行草书法的“六大秘诀”一、从基本功入手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
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多景楼”、“虹县诗”、“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
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
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
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1、八面出锋。
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
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
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将进酒毛笔书法_毛笔书法将进酒欣赏《将进酒》是李白代表性的诗作,诗中传达出李白不屈己,不干人的独立人格特征和快意旷达的人生态度及豪放不羁的气势狂放美。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将进酒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将进酒毛笔书法欣赏将进酒毛笔书法1将进酒毛笔书法2将进酒毛笔书法3将进酒毛笔书法4将进酒毛笔书法5将进酒全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对照翻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推荐文章王大禾草书书法个人热度:草书书法练习技巧热度:毛笔书法草书字帖_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热度:硬笔草书书法精选热度:硬笔草书书法赏析热度:草书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书体,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草书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为什么今人写不好草书1,由楷而行而草的学书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法度规则,与狂草书创作颇多抵牾。
我们的书法教育,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教科书,还是言传身教的师徒授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认为:学习书法,应先学楷书或行楷,再学行书、草书。
这样,从我们向书法殿堂大门蹒跚迈步起,就逐渐习惯和掌握了楷书或行楷的书写规则,由笔顺到结字到运笔,似乎都得按照“永字八法”之类的技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
其实,这恰恰是阻挡我们进入草书,特别是狂草书堂奥的障碍。
何以如此?关键在于草书与楷书虽然都是中国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两种书体无论从演变源流看,还是从书写技法看,都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书写要求,其间缺乏必然的承继关系。
从演变源流看,通常所言的楷书,或者说一直被推为典范的楷书,主要指唐楷,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为代表,定型和兴盛于唐代。
后人学楷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学唐楷,以至蔚成风气并沿袭至今。
通常所说的草书,一般指脱胎于章草的今草,它在汉代末年就呱呱坠地并已独具自己的形态,东汉张芝《冠军帖》堪称惊艳亮相,其后经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发展,至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书达到高峰。
这就是说,草书早在东汉已经成型,并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受推崇的一种书体;而被奉为规范的楷书却姗姗来迟,直到唐代才粉墨登场。
先学楷书然后再学草书,这种几成铁律的学习秩序,无疑隐含着一个大家公认的前提,即楷书是草书的基础,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草书。
这种学习程序,虽然对把握字体结构有一定的帮助和道理,却与书法的演进历程相悖谬,甚至可说颠倒了书法的历史。
毛笔行草书法字体赏析毛笔行草书法字体欣赏毛笔行草书法字体1毛笔行草书法字体3毛笔行草书法字体5您能看懂草书吗【基本特征】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草书的前世今生】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评价草书的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他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2、节奏感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像草书、行书等动态型书体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主要成就: 书法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