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书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11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百衲本”与“聚珍本”肖伊绯《中华读书报》〔2022年06月13日14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聚珍本”《二十四史》专用书柜《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出版《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排印的“聚珍本”。
百衲本与聚珍本二十四史几乎同时印制、同时出售,并受到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当年的畅销与流行程度也不相伯仲,堪称《二十四史》近代版本中的“双子星”。
披沙沥金“百衲本”“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张元济〔1867—1959〕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消耗巨资广搜各史的宋元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十余年方大功告成。
因“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乃是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衲衣”,故得此名。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其学术价值之高,从印制之初的各界赞誉到之后风行七、八十年间的口碑,都足以印证。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标志着这部历史上最正确版本的《二十四史》出版发行工作揭开序幕。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古代部官修书古代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集书籍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 "四库"名源于初唐初唐官藏书经史集四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书"经史集四古代图书类主要基本囊括古代所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者周永提"儒藏说"主张儒家著作集起供借阅说社广泛响应编纂《四库全书》社基础乾隆三十七(1772)十月安徽政朱筠提《永乐典》辑佚问题乾隆皇帝认接着便诏令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官刻诸书"汇编起名曰《四库全书》由《永乐典》辑佚便引编纂《四库全书》浩工程编纂《四库全书》直接原《四库全书》编纂程共四步:第步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乾隆三十七(1772)始至乾隆四十三(1778)结束历七久表彰进书者清廷制定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奖书"即凡进书500种者赐《古今图书集》部;进书100种者赐《佩文韵府》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者择精醇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示恩宠"记名"即提要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政府力协助藏书家积极响应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进书少第二步整理图书《四库全书》底本四源:内府藏书二清廷官修书三各征集图书四《永乐典》辑佚书四库馆臣各书提应抄、应刻、应存具体意见应抄书认合格著作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书认著作些著作仅抄入《四库全书》且应另行刻印广流传应存书认合格著作能抄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名列入存目类著作共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著作近倍于应抄、应刻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差异选择较本作底本种图书旦定四库底本要进行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加工产物飞签叫夹签校官改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纸条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者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作改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析同意纂修官复审意见采用校官初审意见三审送呈御览第三步抄写底本抄写员初由保举发现种行贿、受贿等弊病改考查办具体做:需要增加抄写员先告示应征者报名令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与否择优录取考查虽比保举优越便处改乡试落第徒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录用先选拔3826担任抄写工作保证抄写《四库全书》需要保证进度规定抄写定额:每每抄写1000字每抄写33万字5限抄180万字五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二等按照等级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工整者记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力赏罚明所《四库全书》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都600事抄写工作至少抄60余万字第四步校订道关键性工序保证校订工作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功处条例》其规定:所错字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原本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字记;能查原本错误签请改者每处记功各册律列校订员衔名明其责书经校复校两关再经总裁抽阅装潢进呈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于保证《四库全书》质量确实起重要作用乾隆四十六(1781)十二月第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用近三间抄完第二、三、四部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所谓"北四阁"乾隆四十七(1782)七月乾隆五十二(1787)抄三部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珍藏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36300册6752函七阁书都钤玺印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印卷尾钤"乾隆御览宝"朱文印《四库全书》内容十丰富按照内容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类等10类其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类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史类、编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令类、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类其诏令奏议类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圣贤、名、总录、杂录、别录5属理类宫殿疏、总志、都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令、考工6属目录类经籍、金石2属;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家类、农家类、医家类、文算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类其文算类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数、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杂、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说家类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其词曲类词集、词选、词、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章说、戏剧著作外门类基本包括社流布各种图书著者言包括妇僧、道家、宦官、军、帝王、外等内各类物著作《四库全书》内容足:第重视儒家著作儒家著作放突位置儒家经典放四部首般儒家著作放部首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西现代科技术"异端尤""节取其技能禁传其术"除农家、医家文算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外般科技著作收录第三收戏剧著作章说第四图书文或删节或挖改编纂《四库全书》程寓禁于征程兴文字狱程据统计达10余修书程禁毁图书3100种、15万部收入《四库全书》图书少删节或挖改编纂《四库全书》程编《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几种书看作编纂《四库全书》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本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1778)共抄两部:部放宫御花园摛藻堂部放圆明园东墙外春园内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四库全书》收录书存目书总目录该目录前"凡例"经史集四部首冠总序类前序每书都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些考证文字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者手具重要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简编本列存目书列《四库全书》收录图书每种书提要写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百卷四库馆臣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记录汇编该书于校订古籍较高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用木字印包括《四库全书》138种"应刻"书该丛书刻印4种主持金简通比较认木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木字印刷版金简木字印刷程写《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古代印刷史重要文献已译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四库全书》编纂功原何第安定社环境修书期间康乾盛世事没战争干扰四库馆臣坐书案前坐10没顾忧第二高统治者重视《四库全书》酝酿修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精策划征书、选择底本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资金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数计清廷概包揽第四严密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高职务总裁副总裁由郡王士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馆内切事务设纂修处缮书处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任者数第五破格录用材四库全书馆堪称才宝库集量优秀才其少破格录用邵晋涵、余集、周永、戴震、杨昌霖等入馆前仅翰林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仅举才云集编纂《四库全书》创造更加利条件《四库全书》修至今已200余《四库全书》流传情况何呢七部文源阁本、文宗阁本文汇阁本已荡存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战火所残阙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何评价《四库全书》虽《四库全书》编纂程删削、挖改内容等错整体言应功于首先保存量古籍古代文化总结《四库全书》编纂于弘扬民族文化于传播古代文化作重要贡献200递经战乱没集众书于身《四库全书》古籍量散失造弥补损失其古籍整理尤其辑佚、校勘、目录、汇刻丛书等面给留许益启示:辑佚面四库馆臣《永乐典》辑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385种仅使少亡佚已久古籍珍本重见且代辑佚工作提供良范例;校勘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代校勘工作树立良榜;目录面《四库全书总目》术价值古代任何官私书目与伦比其编纂世产深远影响;汇刻丛书面清《四库全书》榜掀起编刻丛书热潮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版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发扬《四库全书》优良传统结丰硕总言《四库全书》18世纪7080代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项特型文化工程类文化史写重要页。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版画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
清代版画,延续了明朝的雕版印刷工艺。
初期两代交替之际,明末刻工艺匠大都健在,所以,顺、康时期的版画承袭明朝遗风,多有精品佳作。
但是入清之后,总的趋势是没有新的发展进步,且逐渐步入衰落。
武英殿的单色版画印刷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除了重视印刷图书之外,对于版画的刻印也很热衷。
大力从各地方延请名工巧匠入京,为宫廷镌刻图书之插图,或其他各类版画。
因此形成了独具风格“殿版版画”。
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清代内府刻书,多为御制、御纂、奉敕编撰的著作,如:初期编纂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书籍的插图《律历渊源》中的《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仪象图》、《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式》等绘图极为精致。
其次,清政府为宣扬其文治武功,粉饰太平,绘刻了大量的专集型的版画图录。
如:康熙五十一年由着名画家沈嵛绘图,吴中名匠朱圭、梅裕风雕刻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配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图景》。
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诗,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为精细纤丽。
雍正年间刻印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以及乾隆间的《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等盛大典礼图书中的版画插图,画面开阔,内容丰富,绘刻俱精,为殿版版画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第三是,内府刻印的大型类书、丛书中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版画图。
雍正年间以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附图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图录,均请名工雕镌,刻印极为精细,为殿版插图之杰作。
又如乾隆时期以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内附雕版插图十六幅,插图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内容,是一部珍贵的活字版印刷文献。
第四,清代殿版插图中比较突出的一类是内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书籍的大量版画作品。
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园刻本《古歙山川图》二十四幅,为靳治荆纂修《歙县县志》时,特请画家吴逸绘山水图别刻成书。
连嶂叠秀、笔墨生动,堪称清初徽派版画中杰作。
《茶山集》考辨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八卷传世。
茶山诗的艺术风格,上承黄庭坚、陈师道和吕本中,下启陆游和杨万里,开“诚斋体”的先声,后人把曾几列入江西诗派。
近年一些文献,以讹传讹,误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茶山集》是宋代茶书吗?谨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茶山集》误成宋代茶书中国茶诗、茶书异彩纷呈,名家辈出。
宋代,文人学士嗜茶咏茶的特别多。
欧阳修、梅尧臣、苏轼、范仲淹、黄庭坚、曾几、陆游、杨万里、朱熹等,都有吟咏茶的诗词。
仅苏轼一人就写过几十首咏茶诗,其《和曹彦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评品佳茗的习惯用语。
(1)宋代的茶书较唐代明显增多,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沈括的《本朝茶法》等多种茶书,(2)都是研究古代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宋代有些文人学士,不仅撰写茶诗,还撰写茶书。
如欧阳修写了《尝新茶呈圣俞》、《次韵再作》、《虾蟆碚》、《和梅公仪尝茶》、《双井茶》、《送龙茶与许道人》等多首茶诗,此外欧阳修还撰有茶书《大明水记》。
(3)不过,更多的文人学士只撰有茶诗,而没有撰写茶书。
宋代诗人曾几撰有《茶山集》,其中有咏茶诗。
检阅有关的古籍研究工具书以及其他文献,例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5)、《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茶书总目提要》(8)、《中国古今茶书简目》(9)等,都没有将曾几所撰《茶山集》列入宋代茶书。
但是,近年一些文献,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兹举几例:1996年,《中国农史》第3期《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祖国农业古籍概况》一文的“茶”书部分,在列举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沈括的《本朝茶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等茶书后,紧接着列出“《茶山集》八卷(宋)曾几撰拾遗一卷(清)劳格撰(清)孙星华录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第五三二册”,并且指出该书藏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文籍书目汇览中国科学技术文籍书目汇览数学卷郭书春主编(五册 ) 90 种天文卷薄树人主编(八册 ) 82 种生物卷苟萃华主编(三册 ) 42 种物理卷戴念祖主编(二册 ) 19 种化学卷郭正谊主编(二册 ) 47 种地学卷唐锡仁主编(五册 ) 59 种农学卷范楚玉主编(五册 ) 43 种医学卷余瀛鳌主编(七册 ) 26 种技术卷华觉明主编(五册 ) 73 种综合卷林文照主编(七册 ) 60 种总计541 种数学卷郭书春主编(五册)第一册周髀算经二卷附音义一卷(汉 )赵君卿撰英殿聚珍版本九章算术九卷(晋 )刘徽撰附音义一卷李籍撰英殿聚珍版本景武景武海岛算经一卷 (晋 )刘徽景武英殿聚珍版本孙子算经三卷钱宝琮概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张丘建算经三卷张丘建撰甄鸾注李淳风说明刘孝孙细草钱宝琮概要景一九八○年文物第一版社影宋本五曹算经五卷甄鸾撰钱宝琮概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五经算术二卷甄鸾撰李淳风注钱宝琮概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数术记遗一卷徐岳撰甄鸾注钱宝琮概要景一九八○年文物第一版社影宋本缉古算经一卷王孝通撰钱宝琮概要景天禄琳琅丛书籍夏侯阳算经三卷韩延注钱宝琮概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敦煌算书不分卷王渝生概要谢察微算经一卷谢察微撰郭书春概要景说郛本算学源流一卷郭书春概要景一九八○年文物第一版社影宋本数书九章十八卷秦九韶撰何绍庚概要附考札记四卷宋景昌撰景宜稼堂全书籍测圆海镜十二卷李冶撰孔国平概要景知不足斋丛书籍益古演段三卷李冶撰孔国平概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一名九章算术杨辉撰郭书春概要附札记一卷宋景昌撰景宜稼堂全书籍杨辉算法七卷杨辉撰高宏林概要李小娟概要景朝鲜李朝世宗十五年影刻明洪武本算学启发三卷附识误一卷朱世杰撰邹海洋概要景清道光十九年罗士琳校勘扬州刻本四元玉鉴三卷附末一卷朱世杰撰孔国平概要景光绪二年刻本透帘细草一卷邹海洋概要景知不足斋丛书籍丁巨算法一卷丁巨撰赵澄秋概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算法全能集二卷贾亨撰许康概要景玄览堂丛书籍详明算法二卷安止斋撰郭书春概要景手本永乐大典算法一卷郭书春概要景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本诸家算法及序记不分卷郭书春概要景手本第二册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十一卷一名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吴敬撰郭书春概要景弘治四年刻本算学宝鉴四十一卷王文素撰劳汉生概要景手本勾股算术二卷顾应祥撰马翔概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顾应祥撰马翔概要景嘉靖手本弧矢算术一卷顾应祥撰马翔概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测圆算术不分卷顾应祥撰马翔概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盘珠算法不分卷徐心鲁撰韩琦概要景万历四十二年刻本数学通轨不分卷柯尚迁撰算法统宗十七卷程大位撰十五年刻本韩琦概要景清手本李兆华概要景清康熙五算法指南二卷黄龙吟撰郭书春概要景万历三十二年刻本第三册数理精蕴四十卷韩琦概要景清刻本第四册丈量法义一卷徐光启等撰王渝生概要景明刻本丈量异同一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概要景明刻本勾股义一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概要景明刻本定法平方算术二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概要景清手本同文算指八卷附前编二卷别编一卷李之藻等编译赵澄秋概要景海山仙馆丛书籍欧逻巴西镜录一卷刘钝概要景清焦循手本圜解一卷王锡阐撰梅荣照概要景清手本方程论六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少广拾遗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勾股举隅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几何通解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平三角举要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方圆幂积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几何补编四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弧三角举要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环中黍尺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堑堵丈量二卷梅文鼎撰刘钝概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错综法义一卷陈厚耀撰韩琦概要景底稿少广补遗一卷陈世仁撰许义夫概要景清手本视学不分卷年希尧撰韩琦概要景雍正十三年刻本割圆密率捷法四卷明安图撰何绍庚概要景道光二十年刻本九章算术细草图说九卷李潢撰郭书春概要景鸿语堂刻本海岛算经细草图说一卷李潢撰郭书春概要景武英殿聚珍版书缉古算经考注二卷李潢撰郭书春概要景道光十二年刻本加减乘除释八卷焦循撰吴裕宾概要景焦氏丛书籍天元一释二卷焦循撰朱家生概要景焦氏丛书籍开方通驶一卷焦循撰刘钝概要景焦氏丛书籍衡斋算学六册汪莱撰刘钝概要景衡斋算学遗书合刻本参两算经一卷汪莱撰刘钝概要景衡斋遗书合刻本第五册开方说三卷李锐撰刘钝概要景白芙堂算学丛书籍勾股算术细草一卷李锐撰刘钝概要景清刻本求一算术三卷张敦仁撰王渝生概要景道光十一年刻本艺游录二卷骆腾凤撰郭书春概要景道光二十三年刻本重差图说一卷沈钦裴撰邹海洋概要景清手本四元玉鉴细草不分卷沈钦裴撰郭书春概要景清抄本董方立遗书三卷董佑诚撰李兆华概要附〓圜求周术一卷斜弧三边求角补术一卷堆垛求积术一卷景清刻本象数一原七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概要景清刻本放学〓算术三种三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概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勾股六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概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三角和较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概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开诸乘方捷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概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务民义斋算学不分卷徐有壬撰韩琦概要景同治年间家刻本求表捷术不分卷戴煦撰韩琦概要景底稿方圆阐幽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弧矢启秘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对数探源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垛积比类四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四元解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对数尖锥变法释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级数回求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考数根法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中西闻见录本九容图表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古今算学丛书籍百鸡术衍二卷时间醇撰王渝生概要景同治十二年刻本求一术通解二卷黄宗宪撰许康概要景清刻本几何本来十五卷徐光启等译王渝生概要景同治年间刻本数学卷未收书目一卷郭书春辑天文卷薄树人主编(八册 )第一册殷墟甲骨文中的天文资料一卷附考释一卷 (商 )阙名撰商末青铜器铭文及兽骨纪年刻辞一卷附释文一卷萧良琼概要周原甲骨文中的天文资料一卷附考释一卷(周 )阙名撰天文气象杂占一卷(汉 )阙名撰景一九七九年中国文物本五星占一卷 (汉)阙名撰附释文一卷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撰景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照片天文大象赋一卷李播撰苗为注徐凤先概要景清咸丰六年江阴六严刊本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刘操南概要景清康熙手本符天历经日躔差立成一卷曹士〓撰陈久金概要景手本二十八宿旁通历仰望命星明暗扶衰度厄法一卷时代及撰人不详景正统道藏本革象新书一卷赵友钦撰刘操南概要景清手本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一卷 (明 )阙名撰景天文汇钞本汉简历谱不分卷 (汉 )阙名撰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四九卷附释文不分卷 (北魏至北宋)阙名撰大宋宝佑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历不分卷一名大宋宝佑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荆执礼撰谭玉等撰刘操南概要景清咸丰六年翁同书家手本大明嘉靖十年纪次辛卯七政躔度不分卷(明)阙名撰景嘉靖刻本历代长术辑要十卷附古今推步诸术考二卷汪曰桢撰薄树人概要景底稿铜壶漏箭制度不分卷颜颐仲撰华同旭概要景清朝黄氏士礼居手本准斋心制几漏图式不分卷孙逢吉撰华同旭概要景清朝黄氏士礼居手本天文算法考八卷梁兆铿撰姜丽蓉概要景道光年间底稿第二册六经天文编二卷王应麟撰刘操南概要景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刊本玉海天文律历十三卷王应麟撰薄树人概要景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文件通考象纬考十七卷马端临撰薄树人概要景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本的底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刊本戊申立春考据一卷邢云路撰薄树人概要景万历刻本古今律历考节选一卷邢云路撰薄树人概要景万历刻本授时历故四卷黄宗羲撰刘操南概要景清手本平立定三差详说一卷梅文鼎撰景冰概要景光绪敦怀书屋刻本淮南天文训补注二卷一名淮南子天文训补注钱塘撰徐凤先概要景清朝浙江书局二十二子刊本李氏遗书天文部分卷李锐撰薄树人概要景道光本召浩日名考一卷李锐撰景道光本汉三统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汉四分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汉乾象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补修宋奉元术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补修宋占天术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日法朔余疆弱考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武陵隐士遗书天文部分十三卷顾参观撰陈久金概要第三册史记律书历书天官书司马迁撰刘操南概要景百衲本律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历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天官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汉书律历志天文志班固等撰马续等撰陈久金概要律历志二卷班固撰律历志二卷班固撰颜师古注后汉书律历志天文志司马彪撰刘昭注补陈久金提要律历志三卷司马彪撰刘昭注补天文志三卷司马彪撰刘昭注补晋书天文志律历志李淳风撰陈久金概要天文志三卷李淳风撰律历志三卷李淳风撰宋书历志天文志沈约撰陈美东概要历志二卷沈约撰天文志四卷沈约撰南齐书天文志二卷萧子显撰陈美东概要魏书天象志律历志魏收撰陈美东概要天象志四卷魏收撰律历志二卷魏收撰隋书律历志天文志李淳风撰陈久金概要律历志三卷李淳风撰天文志三卷李淳风撰旧唐书历志天文志刘〓撰陈美东概要历志三卷刘〓等撰天文志三卷刘〓等撰新唐书历志天文志刘羲叟撰陈美东概要历志六卷刘羲叟撰天文志三卷刘羲叟撰旧五代史天文志历志薛居正监修陈美东概要天文志一卷薛居正监修历志一卷薛居正监修五代史记司天考二卷欧阳修撰陈美东概要宋史天文志律历志脱脱等撰陈美东概要景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天文志十三卷脱脱等撰律历志十七卷脱脱等撰辽史历象志三卷脱脱等撰薄树人概要金史天文志历志脱脱等撰薄树人概要天文志一卷脱脱等撰历志二卷脱脱等撰元史天文志历志明宋濂王〓等撰天文志二卷宋濂等撰王〓等撰历志六卷宋濂等撰王〓等撰明史天文志历志张廷玉等撰薄树人概要天文志三卷张廷玉等撰历志九卷张廷玉等撰第四册通占大象历星经二卷撰人不详景汉魏丛书籍天文要录二十五卷李凤撰孙小淳概要景日本昭和七年手本天地瑞祥志九卷萨守真撰孙小淳概要景日本昭和七年手本乙巳占十卷李淳风撰关增建概要景十万卷楼丛书本星占一卷(唐 )阙名撰景鸣沙石室佚书籍通志天文略二卷郑樵撰薄树人概要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明) 阙名撰景本第五册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瞿昙悉达撰潘鼐概要景明大德堂抄本第六册历体略三卷王英明撰石云里概要景清顺治三年刻本格致草不分卷熊明遇撰冯锦荣概要景函宇通本天经或问游艺撰冯锦荣概要天经或问前集不分卷游艺撰冯锦荣概要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清手本天经或问后集不分卷游艺撰冯锦荣概要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清手本璇玑遗述六卷揭暄撰石云里概要附诸图汇说一卷揭暄著胡念修校刊景刻鹄斋丛书籍中星谱不分卷胡〓撰郭盛炽概要景四库全书籍晓庵遗书王锡阐撰胡铁珠概要晓庵新法六卷王锡阐撰景守山阁丛书籍〓表三卷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籍大统〓法启发五卷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籍杂著六篇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籍历学会通正集十二卷薛凤祚撰胡铁珠概要景益都薛氏遗书不得已二卷杨光先撰黄一农概要景中社本中西经星同异考一卷梅文〓撰孙小淳概要景指海本第三集地球图说一卷附附图一卷蒋友仁原著景清刻单行本自鸣钟表图说一卷徐朝俊撰薄树人概要景嘉庆丁卯本则古昔斋算学天文部分李善兰撰王渝生概要景同治六年本麟德术解三卷李善兰撰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正术解二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新术一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拾遗三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天算或问一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第七册云台仪象志十六卷南怀仁撰前十四卷踞康熙十三年刻本后二卷仪器图景北京图书室藏康熙本历象考成四十二卷何国宗等撰石云里概要历象考成后编十卷戴进贤撰徐懋德撰石云里概要景清庸正八年刻本仪象考成节选十三卷卷首二卷戴进贤等撰伊世同概要景乾龙二十一年内府刻本此中的卷首上下和卷一至卷十三仪象考成续编三卷敬征等撰周余庆等撰伊世同概要景乾龙二十一年内府刻本其的卷一至卷三第八册摩登伽经二卷竺律炎支谦共译附附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卷法护译宿曜经二卷唐不空译七曜攘灾诀二卷金俱咤撰集钮卫星概要天文书四卷阔识牙儿景明洪武内府刊本七政推步七卷贝琳编陈久金概要景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乾坤体义三卷明利玛窦撰景四库全书籍天问略一卷阳玛诺答景艺海珠尘本远镜说一卷汤若望著景艺海珠尘本日月星晷式不分卷(明 ) 景北京图书室藏之手本寰有诠六卷傅泛济撰景北京图书室从巴黎图书室晒蓝复印西洋新法历书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治历缘起八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汤若望奏疏四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学历小辩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大测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测天约说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测食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丈量全义十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日躔历指一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月离历指四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交食历指七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古今交食考一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恒星历指三卷附附恒星经纬图说一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恒星经纬表节选三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五纬历指九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室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生物卷苟萃华主编(三册 )第一册帛书相马经释文不分卷苟萃华概要相贝经一卷朱仲撰苟萃华概要景说郛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陆玑撰苟萃华概要景罗振玉校本南方草木状三卷嵇含撰苟萃华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刻宋咸淳本竹谱一卷戴凯之撰苟萃华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刻宋咸淳本北户录三卷段公路撰刘昌芝概要景上海图书室藏明江乡归氏手本禽经一卷师旷撰张华注钱燕文等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笋谱一卷赞宁撰苟萃华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益部万物略记一卷宋祁撰苟萃华概要景四库全书本洛阳牡丹记一卷欧阳修撰张秉伦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蟹谱一卷傅肱撰刘昌芝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荔枝谱一卷蔡襄撰刘昌芝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扬州芍药谱一卷王观撰张秉伦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埤雅二十卷陆佃撰夏武同等概要景五雅明日启六年郎氏堂策槛本菊谱一卷刘蒙撰汪子春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尔雅翼三十二卷罗愿撰夏武同等概要景四库全书本梅谱一卷范成大撰刘昌芝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林泉结契五卷王质撰汪子春概要景学海类编本促织经二卷贾似道撰闵宗殿概要景夷门广牍明万历金陵荆山书林刊本金漳兰谱三卷赵时庚撰魏露苓概要景四库全书籍菌谱一卷陈仁玉撰陈士瑜概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全芳备祖三十一卷陈景沂撰刘昌芝概要景上海辞书第一版社图书室藏明毛氏汲古阁手本第二册竹谱十卷李〓撰张钧成概要附柯谦自序一卷柯谦牟应龙序一卷牟应龙景四库全书籍救荒本草二卷朱〓撰刘昌芝概要景嘉庆四年刊本野菜谱一卷王盘撰苟萃华概要景明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异鱼图赞一卷杨慎撰苟萃华概要景范允临刻本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十二卷慎懋官撰苟萃华概要景中国科学院图书室藏重刊本闽中海错疏三卷附附录一卷屠本〓撰刘昌芝概要景学津讨本来朱砂鱼谱一卷 (明 )张谦德撰 (现代 )刘昌芝概要景美术丛书籍著作堂集二卷谭贞默撰苟萃华概要景北京图书室藏明崇祯初刻本鸽经一卷张万钟撰夏经林概要景檀几丛书籍江南鱼鲜品一卷附鱼品一卷顾起元撰陈鉴撰夏经林概要景檀几丛书籍笺卉一卷吴菘撰张秉伦概要依昭代丛书乙集本毛诗名物图说九卷徐鼎撰程宝绰概要景上海词典第一版社藏初刊本吴蕈谱一卷吴林撰陈士瑜概要景昭代丛书籍蛇谱一卷陈鼎撰张秉伦概要景昭代丛书籍记海错一卷郝懿行撰苟萃华概要景光绪五年东路厅署本蜂衙小记一卷郝懿行撰陈朝勇概要景一八七九年东路厅所刊印本医林改错一卷王清任撰张秉伦概要景清道光十年原刻本上卷金鱼图谱一卷勾曲山农撰苟萃华概要景北京图书馆藏本捕蝗要诀一卷夏经林概要景同治十一年江宁藩署刊本第三册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吴其浚撰汪子春等概要景上海词典第一版社藏道光二十八年山西太原府署刻本物理卷戴念祖主编(二册 )第一册国语节录不分卷左丘明撰韦昭注戴念祖概要景四部备要本墨子节录不分卷墨翟等撰景道藏本尚书纬考灵曜不分卷郑玄注孙〓辑钱熙祚校戴念祖概要景守山阁丛书古微书籍淮南万毕术二卷刘安撰叶德辉辑洪震寰概要景〓园先生全书籍月令章句二卷蔡邕撰蔡云辑卫中概要景龙溪精舍丛书刊蔡云辑二卷本博物志十一卷附逸文一卷张华撰周日用等注钱熙祚辑佚文戴念祖概要景指海本物理论一卷杨泉撰孙星衍校集戴念祖概要分别景平津馆丛书孙星衍辑校本和玉函山房辑佚文续编本列子节录二卷列子撰张湛注戴念祖概要景六子全书籍乐书要录残本三卷武则天撰景佚存丛书籍羯鼓录一卷南卓撰钱熙祚校戴念祖概要景守山阁丛书籍乐府杂录一卷段安节撰钱熙祚校戴念祖概要景守山阁丛书籍化书六卷谭峭撰戴念祖概要景道藏本物理小识十二卷方以智撰戴念祖概要景光绪甲申年安静堂刻本一斑录五卷附权量一卷勾股一卷医方一卷杂述八卷郑光祖撰戴念祖概要景舟车所至附刊本附刻本费隐与知录一卷郑复光撰王冰概要景清道光二十二年活字线装本镜镜〓痴五卷郑复光撰杨尚文图张穆编校王冰提要景连筠〓丛书籍邹征君遗书十二卷邹伯奇撰王冰概要景清同治十三年活字线装本第二册音律全书不分卷朱戴〓撰戴念祖概要景郑藩刻本二十四史乐志与律志不分卷戴念祖概要景百衲本二十四史化学卷郭正谊主编(二册 )第一册三十六水法一卷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二十卷附九转流珠仙人九丹经二卷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经天师口诀一卷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周易参同契三卷附周易参同契注二卷魏伯阳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附别旨一卷葛洪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抱朴子仙人金〓经三卷一名抱朴子仙人金液经葛洪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石壁记三卷苏元朗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丹经要诀一卷一名云笈七签孙思邈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一卷陈少微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一卷陈少微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龙虎还丹诀二卷金陵子撰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远古土兑经三卷赵匡华概要景正统道藏本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一卷张九垓撰赵匡华概要景正。
《四库全书》一、《四库全书》产生的历史背景清朝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一样,都有过自己堪称盛世的时期。
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经营,至乾隆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进入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这为从事大规模的编修典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学术上,当时以著名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抛弃了宋明理学,提倡读书,注重实际,努力把学术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经学致用成为一时的风尚。
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中采用汉代儒生所使用的治学方法,积极主张恢复汉代的训诂。
汉学的兴起,使大量的学者回避现实,埋头校勘、考订。
到乾隆初年,山东学者周永年撰文《儒藏说》,积极提倡征集,收藏儒家经典,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响应,为《四库全书》的纂修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由此,封建文化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全面总结整理时期。
与此同时,清朝还继承了历代聚书编书的传统。
从顺治四年,由朝廷出面组织文人学士编纂书籍,纂修《明史》。
康熙一朝六十年中,曾编修了大量典籍,著名的有《易经通注》、《春秋传说汇纂》、《康熙字典》、《河源纪略》、《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历代职官表》等。
其中《古今图书集成》一书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开始编修,到雍正初年(1723年)完成,共编成一万卷,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十九部。
仅次于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该书的完成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去的类书成就,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四库全书》的纂修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具体的方法。
二、《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
中国古籍的版本形式阅读天地0519 1317中国古籍的版本形式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刻印本即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图书。
但具体区分,又有种种不同的版本名称。
写本早期的图书,都依赖于抄写流传,雕版印刷术普及之后,仍有不少读书人以抄写古籍为课业,所以传世古籍中有相当数量是抄写本。
宋代以前,写本与抄本、稿本无较大的区别,但宋元以后,写本特指抄写工整的图书,例如一些内府图书,并无刻本,只以写本形式传世,像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以及历朝实录。
影写本明清时期,藏书家为保存稀见宋元版书原稿,雇请抄手,用优良纸墨,照原样影摹下来,版式、字体往往与原本相差无几,这样的写本被称作影写本,又叫影抄本。
其中以汲古阁毛氏影宋写本最为著名。
抄本精抄本由于工抄写的图书,非抄写者亲撰。
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抄本。
稿本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
其中,由亲笔书写的为手稿本,由书手抄写又经著者修改校定的为清稿本。
稿本因其多未付梓,故受人重视,尤其是名家手稿及史料价值较高的稿本,一向为藏书家珍爱。
彩绘本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绘写的图书。
多用于插图或地图较多的图书,如民间流传的《推背图》等。
原刻本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
其中凡版式、行款、字体依照原刻本摹刻的,称为仿刻本、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对原刻本内容进行增删校订或添加评注的,则称为增刻本、删刻本、评注本。
精刻本指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的刻本。
其中请名人书写上版的刻本(多在书版上留有姓名)称为写刻本。
修补本递修本将旧存书版重新修整、补配之后印出的图书称为修补本或重修本。
有的书版保存时间较长,历经多次修补,则称递修本。
如果宋朝书版经过宋、元、明三朝修补的,则称为三朝递修本或三朝本。
配本将不同地区的书版,配合起来印成一种完整的书,称为配本。
如清代金凌、淮南、江苏、浙江、湖北五省官书局出二十四史,版式不同,却同为一部书。
古籍版本知识:版别、结构、版式、装帧、名词术语、演变、发行史2011-01-02 21:38ZT古籍版本知识古籍的版别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刻印本即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图书。
但具体区分,又有种种不同的版本名称。
z h{,.c(1)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写本、影写本、抄本、精抄本、稿本、彩绘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精刻本、修补本、递修本、配本、百衲本、邋遢本、活字本、套印本、巾箱本、袖珍本、两截本、石印本、铅印本等等。
写本早期的图书,都依赖于抄写流传,雕版印刷术普及之后,仍有不少读书人以抄写古籍为课业,所以传世古籍中有相当数量是抄写本。
宋代以前,写本与抄本、稿本无较大的区别,但宋元以后,写本特指抄写工整的图书,例如一些内府图书,并无刻本,只以写本形式传世,像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以及历朝实录。
影写本明清时期,藏书家为保存稀见宋元版书原稿,雇请抄手,用优良纸墨,照原样影摹下来,版式、字体往往与原本相差无几,这样的写本被称作影写本,又叫影抄本。
其中以汲古阁毛氏影宋写本最为著名。
抄本精抄本由于工抄写的图书,非抄写者亲撰。
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抄本。
稿本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
其中,由作者亲笔书写的为手稿本,由书手抄写又经著者修改校定的为清稿本。
稿本因其多未付梓,故受人重视,尤其是名家手稿及史料价值较高的稿本,一向为藏书家珍爱。
彩绘本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绘写的图书。
多用于插图或地图较多的图书,如民间流传的《推背图》等。
原刻本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
其中凡版式、行款、字体依照原刻本摹刻的,称为仿刻本、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对原刻本内容进行增删校订或添加评注的,则称为增刻本、删刻本、评注本。
精刻本指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的刻本。
其中请名人书写上版的刻本(多在书版上留有姓名)称为写刻本。
修补本递修本将旧存书版重新修整、补配之后印出的图书称为修补本或重修本。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所采《永乐大典》本书目比较分析作者:吴婷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26期摘要:《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
“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
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
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关键词:《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总目》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的修纂是有清一代文治的最高峰,开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荟要》的修纂是“四库”编纂工程的一个环节。
二者在修书宗旨、组织编纂、缮录校订、图书贮藏等各方面都有着一致性,但其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兹就二者同名书中“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作一分析。
《四库全书》的开馆是由《永乐大典》的辑佚引起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乾隆帝下令将《永乐大典》中“实在流传已少,其书足资启牗后学、广益多闻者,即将书名摘出,撮取著书大旨,叙列目录进呈,俟朕裁定,汇付剞劂”[1],并将辑出应刊、应抄各书勘定赶缮正本进呈。
乾隆三十八年四月,首批辑本四种:《易纬八种》、《汉官旧仪》、《魏郑公谏续录》、《帝范》刻印告竣。
但随着《四库全书》工程的展开,不仅《永乐大典》,且各地所搜遗书中的秘籍也越来越多,刊刻工作量越来越大。
金简提出活字印刷的办法,由内府组织工匠雕刻木活字。
刻成后,乾隆帝认为“活字”称谓不雅训,因以“聚珍”名之。
因此用这套聚珍版活字印行的书籍称为“聚珍本”。
初刻本四种与“聚珍本”版式基本相同,故统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四库全书》采辑自《永乐大典》的书目,众说纷纭,据曹书杰先生调查统计[8],《总目》中著录永乐大典本的数量计516种,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未采用的《永乐大典》辑佚本若干;《荟要》中辑《永乐大典》的书,多以聚珍本为底本,以《永乐大典》本校正。
其中著录依聚珍本缮录的有17种,依永乐大典本的有3种;《永乐大典》的辑佚在四库工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位日本人写的“汉字书体二十四史”(下)昨天,《一位日本人写的“汉字书体二十四史”》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情反馈,今天继续发布下半部分。
第六章清朝体中国清代(1616–1912)木板印刷中出现的书写系统与手写风格的印刷字体被称为「清朝体」,其字样多受到了文徵明(1470–1599)等明朝中期书法家影响。
【武英殿刊本】活字字体「热河」武英殿刊本是于康熙年间(1662–1722)紫禁城(现故宫)西华门内的武英殿编纂所订製。
初期的武英殿刊本忠实地雕刻了康熙帝的笔迹,其代表作是《御制文集》。
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刻本的质量也能与武英殿刊本相媲美。
曹寅(1658–1712)主管的扬州诗局所刊行的、根据康熙帝的命令而编撰的唐诗全集《全唐诗》(1707年)最具代表性。
可以看到其书法风格受到明朝中期文徵明(1470–1559)的影响。
文献图示:【武英殿刊本】《御制文集》(1711年武英殿)【扬州诗局刊本】活字字体「萤雪」根据嘉庆帝(在位1795–1821)敕命,董诰所编纂的唐朝、五代散文总集《钦定全唐文》于1814(嘉庆十九)年由扬州诗局出版。
这一《全唐文》的字样,运笔过于形式化,被批评为没有活力,但反过来说,其均一统一的表情正发挥了它作为刊本字样的机能。
故此《钦定全唐文》作为高品格的清朝官刻本,在过渡期明朝体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均一风格和统一表情的刊行字样,在具有出色功能性的同时,也有书写运笔的视觉特性。
文献图示:【扬州诗局刊本】《钦定全唐文》(1814年扬州诗局)【近代的清朝体活字】※与日本固有的清朝体活字不同活字字体(试作)「正楷书」汉文正楷印书局,是中华书局的美术部主任郑昶(1894–1952)与友人从1929年筹备,于1932年设立的公司。
他原本向中华书局社长陆费逵(伯鸿)推荐了汉文正楷字模活字,但据说被婉拒了。
郑昶字午昌,号弱龛,在中华书局任美术部主任后,任汉文正楷印书局的社长,主导了汉文正楷字模的製作。
聚珍堂版《红楼梦》活字印刷特点解析韩梅【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聚珍堂; 红楼梦; 活字【作者】韩梅【作者单位】南京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3《红楼梦》行世至今,版本众多。
先以抄本形式流传,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五十七年(1792年)萃文书屋两次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即程甲本与程乙本,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此后渐以刻本流传。
清末,西方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后,《红楼梦》又开始出现石印本、影印本和铅印本。
虽然传本众多,但活字印本却是十分少见。
除了里程碑式的萃文书屋活字印本外,就只有清光绪二年(1876年)京都聚珍堂印本。
1 聚珍堂本《红楼梦》的刷印特点南京图书馆所藏清光绪二年(1876年)京都聚珍堂活字印本《红楼梦》共四函,24册,蓝布纸套,上面题笺“绣像红楼梦”,并钤有朱文“聚珍堂印”。
正文半页10行,每行22字,四周双边,全书版心下均署“聚珍堂”三字。
首册扉叶右上侧署“光绪丙子年校印”,正中题“绣像红楼梦”,左下侧双行小字署“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堂书坊发兑”,钤有发兑印“聚珍堂摆印”。
扉叶后为聚珍主人自序,言刻梓事宜,又有王希廉批序。
其后为《论赞》和《总评》,再为全书目录,册尾有《大观园图说》。
册2全本为图,计64幅,每幅均是右半为书中人物画,左半为花卉。
2001年,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曾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各种版本《红楼梦》小说及其相关作品中的图叶选出,汇集出版了6册的《古本红楼梦插图绘画集成》,其中就有聚珍堂本的插图。
第3至24册为《红楼梦》小说正文。
聚珍堂本与萃文书屋本均是活字印本,印刷特点本应一致。
但比较二者发现还是有差异的。
萃文书屋本在版框的四角可见因边框连结不够紧密而留下的缝隙,版心中的鱼尾因为是嵌入的,也会因为与边框结合不密而留下缝隙。
每个活字是独立制造出来的,大小高低本会有所不同,加之版片浸墨时吸水膨胀度不同,墨色容易产生浓淡变化。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简介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一项基础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自1993年6月由河南教育出版社陆续按卷分期出版。
全书共约4000万字,约集国内在各自学科领域治学多年的科技史家组成总编纂委员会。
收录上起先秦下讫1840年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起过一定作用的科技典籍和其他典籍中的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篇章。
按现代学科分类,分为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农学、医学、技术、综合以及索引,共计11卷,是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对科技典籍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
采用影印形式,保留了科技典籍的原始本来面貌;选用善本,即足本、精本、旧本,包括原稿本、手抄本、木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等。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的编纂出版,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项无法跨越的基础工作,是科技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收录典籍总计 541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郭书春主编 (五册) 90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薄树人主编 (八册) 82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生物卷苟萃华主编 (三册) 42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物理卷戴念祖主编 (二册) 19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化学卷郭正谊主编 (二册) 47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地学卷唐锡仁主编 (五册) 59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农学卷范楚玉主编 (五册) 43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医学卷余瀛鳌主编 (七册) 26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技术卷华觉明主编 (五册) 73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综合卷林文照主编 (七册) 60 种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索引卷《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完整目录数学卷郭书春主编 (五册)周髀算经二卷附音义一卷(汉)赵君卿撰景武英殿聚珍版本九章算术九卷(晋)刘徽撰附音义一卷李籍撰景武英殿聚珍版本海岛算经一卷(晋)刘徽景武英殿聚珍版本孙子算经三卷钱宝琮提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张丘建算经三卷张丘建撰甄鸾注李淳风注释刘孝孙细草钱宝琮提要景一九八○年文物出版社影宋本五曹算经五卷甄鸾撰钱宝琮提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五经算术二卷甄鸾撰李淳风注钱宝琮提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数术记遗一卷徐岳撰甄鸾注钱宝琮提要景一九八○年文物出版社影宋本缉古算经一卷王孝通撰钱宝琮提要景天禄琳琅丛书本夏侯阳算经三卷韩延注钱宝琮提要景武英殿聚珍版本敦煌算书不分卷王渝生提要谢察微算经一卷谢察微撰郭书春提要景说郛本算学源流一卷郭书春提要景一九八○年文物出版社影宋本数书九章十八卷秦九韶撰何绍庚提要附考札记四卷宋景昌撰景宜稼堂全书本测圆海镜十二卷李冶撰孔国平提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益古演段三卷李冶撰孔国平提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一名九章算术杨辉撰郭书春提要附札记一卷宋景昌撰景宜稼堂全书本杨辉算法七卷杨辉撰高宏林提要李小娟提要景朝鲜李朝世宗十五年影刻明洪武本算学启蒙三卷附识误一卷朱世杰撰邹大海提要景清道光十九年罗士琳校勘扬州刻本四元玉鉴三卷附末一卷朱世杰撰孔国平提要景光绪二年刻本透帘细草一卷邹大海提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丁巨算法一卷丁巨撰赵澄秋提要景知不足斋丛书本算法全能集二卷贾亨撰许康提要景玄览堂丛书本详明算法二卷安止斋撰郭书春提要景抄本永乐大典算法一卷郭书春提要景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本诸家算法及序记不分卷郭书春提要景抄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十一卷一名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吴敬撰郭书春提要景弘治四年刻本算学宝鉴四十一卷王文素撰劳汉生提要景抄本勾股算术二卷顾应祥撰马翔提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顾应祥撰马翔提要景嘉靖抄本弧矢算术一卷顾应祥撰马翔提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测圆算术不分卷顾应祥撰马翔提要景嘉靖三十二年刻本盘珠算法不分卷徐心鲁撰韩琦提要景万历四十二年刻本数学通轨不分卷柯尚迁撰韩琦提要景清抄本算法统宗十七卷程大位撰李兆华提要景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算法指南二卷黄龙吟撰郭书春提要景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数理精蕴四十卷韩琦提要景清刻本测量法义一卷徐光启等撰王渝生提要景明刻本测量异同一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提要景明刻本勾股义一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提要景明刻本定法平方算术二卷徐光启撰王渝生提要景清抄本同文算指八卷附前编二卷别编一卷李之藻等编译赵澄秋提要景海山仙馆丛书本欧逻巴西镜录一卷刘钝提要景清焦循抄本圜解一卷王锡阐撰梅荣照提要景清抄本方程论六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少广拾遗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勾股举隅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几何通解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平三角举要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方圆幂积一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几何补编四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弧三角举要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环中黍尺五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堑堵测量二卷梅文鼎撰刘钝提要景梅氏丛书辑要本错综法义一卷陈厚耀撰韩琦提要景稿本少广补遗一卷陈世仁撰许义夫提要景清抄本视学不分卷年希尧撰韩琦提要景雍正十三年刻本割圆密率捷法四卷明安图撰何绍庚提要景道光二十年刻本九章算术细草图说九卷李潢撰郭书春提要景鸿语堂刻本海岛算经细草图说一卷李潢撰郭书春提要景武英殿聚珍版书缉古算经考注二卷李潢撰郭书春提要景道光十二年刻本加减乘除释八卷焦循撰吴裕宾提要景焦氏丛书本天元一释二卷焦循撰朱家生提要景焦氏丛书本开方通驶一卷焦循撰刘钝提要景焦氏丛书本衡斋算学六册汪莱撰刘钝提要景衡斋算学遗书合刻本参两算经一卷汪莱撰刘钝提要景衡斋遗书合刻本开方说三卷李锐撰刘钝提要景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勾股算术细草一卷李锐撰刘钝提要景清刻本求一算术三卷张敦仁撰王渝生提要景道光十一年刻本艺游录二卷骆腾凤撰郭书春提要景道光二十三年刻本重差图说一卷沈钦裴撰邹大海提要景清抄本四元玉鉴细草不分卷沈钦裴撰郭书春提要景清抄本董方立遗书三卷董佑诚撰李兆华提要附〓圜求周术一卷斜弧三边求角补术一卷堆垛求积术一卷景清刻本象数一原七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提要景清刻本下学〓算术三种三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提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勾股六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提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三角和较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提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开诸乘方捷术一卷项名达撰何绍庚提要景光绪十三年刻本务民义斋算学不分卷徐有壬撰韩琦提要景同治年间家刻本求表捷术不分卷戴煦撰韩琦提要景稿本方圆阐幽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弧矢启秘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对数探源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垛积比类四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四元解二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对数尖锥变法释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级数回求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则古昔斋算学本考数根法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中西闻见录本九容图表一卷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古今算学丛书本百鸡术衍二卷时日醇撰王渝生提要景同治十二年刻本求一术通解二卷黄宗宪撰许康提要景清刻本几何原本十五卷徐光启等译王渝生提要景同治年间刻本数学卷未收书目一卷郭书春辑天文卷薄树人主编 (八册)殷墟甲骨文中的天文资料一卷附考释一卷(商)阙名撰商末青铜器铭文及兽骨纪年刻辞一卷附释文一卷萧良琼提要周原甲骨文中的天文资料一卷附考释一卷(周)阙名撰天文气象杂占一卷(汉)阙名撰景一九七九年中国文物本五星占一卷(汉)阙名撰附释文一卷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撰景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照片天文大象赋一卷李播撰苗为注徐凤先提要景清咸丰六年江阴六严刊本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刘操南提要景清康熙抄本符天历经日躔差立成一卷曹士〓撰陈久金提要景抄本二十八宿旁通历仰视命星明暗扶衰度厄法一卷时代及撰人不详景正统道藏本革象新书一卷赵友钦撰刘操南提要景清抄本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一卷(明)阙名撰景天文汇钞本汉简历谱不分卷(汉)阙名撰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四九卷附释文不分卷(北魏至北宋)阙名撰大宋宝佑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历不分卷一名大宋宝佑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荆执礼撰谭玉等撰刘操南提要景清咸丰六年翁同书家抄本大明嘉靖十年岁次辛卯七政躔度不分卷(明)阙名撰景嘉靖刻本历代长术辑要十卷附古今推步诸术考二卷汪曰桢撰薄树人提要景稿本铜壶漏箭制度不分卷颜颐仲撰华同旭提要景清代黄氏士礼居抄本准斋心制几漏图式不分卷孙逢吉撰华同旭提要景清代黄氏士礼居抄本天文算法考八卷梁兆铿撰姜丽蓉提要景道光年间稿本六经天文编二卷王应麟撰刘操南提要景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刊本玉海天文律历十三卷王应麟撰薄树人提要景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文献通考象纬考十七卷马端临撰薄树人提要景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本的底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刊本戊申立春考证一卷邢云路撰薄树人提要景万历刻本古今律历考节选一卷邢云路撰薄树人提要景万历刻本授时历故四卷黄宗羲撰刘操南提要景清抄本平立定三差详说一卷梅文鼎撰景冰提要景光绪敦怀书屋刻本淮南天文训补注二卷一名淮南子天文训补注钱塘撰徐凤先提要景清代浙江书局二十二子刊本李氏遗书天文部分卷李锐撰薄树人提要景道光本召浩日名考一卷李锐撰景道光本汉三统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汉四分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汉乾象术三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补修宋奉元术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补修宋占天术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日法朔余疆弱考一卷李锐述并注景道光本武陵山人遗书天文部分十三卷顾观光撰陈久金提要史记律书历书天官书司马迁撰刘操南提要景百衲本律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历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天官书一卷司马迁撰景百衲本汉书律历志天文志班固等撰马续等撰陈久金提要律历志二卷班固撰律历志二卷班固撰颜师古注后汉书律历志天文志司马彪撰刘昭注补陈久金提要律历志三卷司马彪撰刘昭注补天文志三卷司马彪撰刘昭注补晋书天文志律历志李淳风撰陈久金提要天文志三卷李淳风撰律历志三卷李淳风撰宋书历志天文志沈约撰陈美东提要历志二卷沈约撰天文志四卷沈约撰南齐书天文志二卷萧子显撰陈美东提要魏书天象志律历志魏收撰陈美东提要天象志四卷魏收撰律历志二卷魏收撰隋书律历志天文志李淳风撰陈久金提要律历志三卷李淳风撰天文志三卷李淳风撰旧唐书历志天文志刘〓撰陈美东提要历志三卷刘〓等撰天文志三卷刘〓等撰新唐书历志天文志刘羲叟撰陈美东提要历志六卷刘羲叟撰天文志三卷刘羲叟撰旧五代史天文志历志薛居正监修陈美东提要天文志一卷薛居正监修历志一卷薛居正监修五代史记司天考二卷欧阳修撰陈美东提要宋史天文志律历志脱脱等撰陈美东提要景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天文志十三卷脱脱等撰律历志十七卷脱脱等撰辽史历象志三卷脱脱等撰薄树人提要金史天文志历志脱脱等撰薄树人提要天文志一卷脱脱等撰历志二卷脱脱等撰元史天文志历志明宋濂王〓等撰天文志二卷宋濂等撰王〓等撰历志六卷宋濂等撰王〓等撰明史天文志历志张廷玉等撰薄树人提要天文志三卷张廷玉等撰历志九卷张廷玉等撰通占大象历星经二卷撰人不详景汉魏丛书本天文要录二十五卷李凤撰孙小淳提要景日本昭和七年抄本天地瑞祥志九卷萨守真撰孙小淳提要景日本昭和七年抄本乙巳占十卷李淳风撰关增建提要景十万卷楼丛书本星占一卷(唐)阙名撰景鸣沙石室佚书本通志天文略二卷郑樵撰薄树人提要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明)阙名撰景本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瞿昙悉达撰潘鼐提要景明大德堂抄本历体略三卷王英明撰石云里提要景清顺治三年刻本格致草不分卷熊明遇撰冯锦荣提要景函宇通本天经或问游艺撰冯锦荣提要天经或问前集不分卷游艺撰冯锦荣提要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清抄本天经或问后集不分卷游艺撰冯锦荣提要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清抄本璇玑遗述六卷揭暄撰石云里提要附诸图汇说一卷揭暄著胡念修校刊景刻鹄斋丛书本中星谱不分卷胡〓撰郭盛炽提要景四库全书本晓庵遗书王锡阐撰胡铁珠提要晓庵新法六卷王锡阐撰景守山阁丛书本〓表三卷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本大统〓法启蒙五卷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本杂著六篇王锡阐撰景木犀轩丛书本历学会通正集十二卷薛凤祚撰胡铁珠提要景益都薛氏遗书不得已二卷杨光先撰黄一农提要景中社本中西经星同异考一卷梅文〓撰孙小淳提要景指海本第三集地球图说一卷附附图一卷蒋友仁原著景清刻单行本自鸣钟表图说一卷徐朝俊撰薄树人提要景嘉庆丁卯本则古昔斋算学天文部分李善兰撰王渝生提要景同治六年本麟德术解三卷李善兰撰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正术解二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新术一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椭圆拾遗三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天算或问一卷李善兰学景同治六年本云台仪象志十六卷南怀仁撰前十四卷踞康熙十三年刻本后二卷仪器图景北京图书馆藏康熙本历象考成四十二卷何国宗等撰石云里提要历象考成后编十卷戴进贤撰徐懋德撰石云里提要景清庸正八年刻本仪象考成节选十三卷卷首二卷戴进贤等撰伊世同提要景乾龙二十一年内府刻本其中的卷首上下和卷一至卷十三仪象考成续编三卷敬征等撰周余庆等撰伊世同提要景乾龙二十一年内府刻本其的卷一至卷三摩登伽经二卷竺律炎支谦共译附附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卷法护译宿曜经二卷唐不空译七曜攘灾诀二卷金俱咤撰集钮卫星提要天文书四卷阔识牙儿景明洪武内府刊本七政推步七卷贝琳编陈久金提要景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乾坤体义三卷明利玛窦撰景四库全书本天问略一卷阳玛诺答景艺海珠尘本远镜说一卷汤若望著景艺海珠尘本日月星晷式不分卷(明) 景北京图书馆藏之抄本寰有诠六卷傅泛济撰景北京图书馆从巴黎图书馆晒蓝复印西洋新法历书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治历缘起八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汤若望奏疏四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学历小辩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大测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测天约说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测食二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测量全义十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日躔历指一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月离历指四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交食历指七卷汤若望重订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古今交食考一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恒星历指三卷附附恒星经纬图说一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恒星经纬表节选三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五纬历指九卷汤若望撰取用北京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康熙版的配本生物卷苟萃华主编 (三册)帛书相马经释文不分卷苟萃华提要相贝经一卷朱仲撰苟萃华提要景说郛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陆玑撰苟萃华提要景罗振玉校本南方草木状三卷嵇含撰苟萃华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刻宋咸淳本竹谱一卷戴凯之撰苟萃华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刻宋咸淳本北户录三卷段公路撰刘昌芝提要景上海图书馆藏明江乡归氏抄本禽经一卷师旷撰张华注钱燕文等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笋谱一卷赞宁撰苟萃华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益部万物略记一卷宋祁撰苟萃华提要景四库全书本洛阳牡丹记一卷欧阳修撰张秉伦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蟹谱一卷傅肱撰刘昌芝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荔枝谱一卷蔡襄撰刘昌芝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扬州芍药谱一卷王观撰张秉伦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埤雅二十卷陆佃撰夏武平等提要景五雅明天启六年郎氏堂策槛本菊谱一卷刘蒙撰汪子春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尔雅翼三十二卷罗愿撰夏武平等提要景四库全书本梅谱一卷范成大撰刘昌芝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林泉结契五卷王质撰汪子春提要景学海类编本促织经二卷贾似道撰闵宗殿提要景夷门广牍明万历金陵荆山书林刊本金漳兰谱三卷赵时庚撰魏露苓提要景四库全书本菌谱一卷陈仁玉撰陈士瑜提要景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全芳备祖三十一卷陈景沂撰刘昌芝提要景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明毛氏汲古阁抄本竹谱十卷李〓撰张钧成提要附柯谦自序一卷柯谦牟应龙序一卷牟应龙景四库全书本救荒本草二卷朱〓撰刘昌芝提要景嘉庆四年刊本野菜谱一卷王盘撰苟萃华提要景明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异鱼图赞一卷杨慎撰苟萃华提要景范允临刻本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十二卷慎懋官撰苟萃华提要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重刊本闽中海错疏三卷附附录一卷屠本〓撰刘昌芝提要景学津讨原本朱砂鱼谱一卷(明)张谦德撰(现代)刘昌芝提要景美术丛书本著作堂集二卷谭贞默撰苟萃华提要景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初刻本鸽经一卷张万钟撰夏经林提要景檀几丛书本江南鱼鲜品一卷附鱼品一卷顾起元撰陈鉴撰夏经林提要景檀几丛书本笺卉一卷吴菘撰张秉伦提要依昭代丛书乙集本毛诗名物图说九卷徐鼎撰程宝绰提要景上海辞书出版社藏初刊本吴蕈谱一卷吴林撰陈士瑜提要景昭代丛书本蛇谱一卷陈鼎撰张秉伦提要景昭代丛书本记海错一卷郝懿行撰苟萃华提要景光绪五年东路厅署本蜂衙小记一卷郝懿行撰陈朝勇提要景一八七九年东路厅所刊印本医林改错一卷王清任撰张秉伦提要景清道光十年原刻本上卷金鱼图谱一卷勾曲山农撰苟萃华提要景北京图书馆藏本捕蝗要诀一卷夏经林提要景同治十一年江宁藩署刊本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吴其浚撰汪子春等提要景上海辞书出版社藏道光二十八年山西太原府署刻本物理卷戴念祖主编 (二册)国语节录不分卷左丘明撰韦昭注戴念祖提要景四部备要本墨子节录不分卷墨翟等撰景道藏本尚书纬考灵曜不分卷郑玄注孙〓辑钱熙祚校戴念祖提要景守山阁丛书古微书本淮南万毕术二卷刘安撰叶德辉辑洪震寰提要景〓园先生全书本月令章句二卷蔡邕撰蔡云辑卫中提要景龙溪精舍丛书刊蔡云辑二卷本博物志十一卷附逸文一卷张华撰周日用等注钱熙祚辑佚文戴念祖提要景指海本物理论一卷杨泉撰孙星衍校集戴念祖提要分别景平津馆丛书孙星衍辑校本和玉函山房辑佚文续编本列子节录二卷列子撰张湛注戴念祖提要景六子全书本乐书要录残本三卷武则天撰景佚存丛书本羯鼓录一卷南卓撰钱熙祚校戴念祖提要景守山阁丛书本乐府杂录一卷段安节撰钱熙祚校戴念祖提要景守山阁丛书本化书六卷谭峭撰戴念祖提要景道藏本物理小识十二卷方以智撰戴念祖提要景光绪甲申年宁静堂刻本一斑录五卷附权量一卷勾股一卷医方一卷杂述八卷郑光祖撰戴念祖提要景舟车所至附刊本附刻本费隐与知录一卷郑复光撰王冰提要景清道光二十二年活字线装本镜镜〓痴五卷郑复光撰杨尚文图张穆编校王冰提要景连筠〓丛书本邹征君遗书十二卷邹伯奇撰王冰提要景清同治十三年活字线装本册乐律全书不分卷朱戴〓撰戴念祖提要景郑藩刻本二十四史乐志与律志不分卷戴念祖提要景百衲本二十四史化学卷郭正谊主编 (二册)三十六水法一卷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二十卷附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二卷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经天师口诀一卷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周易参同契三卷附周易参同契注二卷魏伯阳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附别旨一卷葛洪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抱朴子神仙金〓经三卷一名抱朴子神仙金液经葛洪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石壁记三卷苏元朗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太清丹经要诀一卷一名云笈七签孙思邈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一卷陈少微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一卷陈少微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龙虎还丹诀二卷金陵子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太古土兑经三卷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一卷张九垓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轩辕黄帝水经药法一卷徐久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石药尔雅二卷梅彪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真元妙道要略一卷郑思远撰赵匡华提要景正统道藏本。
《国家档案馆规程》,为我国建立国家档案馆提供了借鉴。
为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毛坤强调提高附属于机关的档案管理处的地位,并强调档案管理的好与坏,人的因素是关键,对档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
(3)在我国首先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
毛坤在吸收、消化欧美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在我国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
所谓档案群,毛坤在《档案经营法》讲义中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在其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档案的整体之谓也。
”所谓尊重档案群原则,解释为:“国家档案在管理中按机关组织分类排列,使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的全部档案的整体聚集在一起,使之不可分割之谓也。
”毛坤对档案群和尊重档案群原则的解释是比较全面、正确的,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的档案管理的全宗原则在内涵上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说,毛坤是我国档案管理坚持全宗原则的首倡者。
(4)坚持档案以内容性质分类为主,辅之以其他的分类方法。
文华图专在档案管理教学中,还坚持档案应以内容性质分类为主、其他分类方法为辅的主张。
毛坤的档案分类思想和方法,是尊重档案群原则。
先按制档机构分;同一制档机构档案,则按档案内容性质分;内容性质相同的档案多时,再辅以按时间、地域、事件、人物、性质细分。
又如程长源的十进分类法也是按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颇大。
现在台湾档案分类法仍有沿用。
周连宽类纲目分类法,也是按照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并根据机构职掌,保持档案之间的原始联系。
内容为主的分类方法,无论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还是从档案管理角度来看都是科学可行的。
4.注重对国内外有价值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研究工作。
文华图专收藏有国内有关档案管理的书籍、期刊和各种参考资料,教学及讲义的编写均融贯中西,成为我国研究欧美档案历史的开端,充实和发展了我国档案学。
5.教学中,注重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档案学是应用科学,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到之原理、原则与方法技术而成之科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一. 解释下列词语1. 文献: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
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
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
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阐述,“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都可称之为“文献”。
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3. 帛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 古典文献: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
5.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
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
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6.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摺子装。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
7.蝴蝶装: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