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34.73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文物收藏管理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探讨RFID技术在文物收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RFID技术简介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通过无线电波识别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这项技术主要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相应的管理软件组成。
RFID标签通常由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被植入到各种物品内部或者表面,而RFID读写器则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与标签进行通讯,读取或写入相关信息。
RFID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1)非接触式读取:RFID技术无需与标签进行接触即可读取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读取的效率。
2)多标签识别:RFID技术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适用于高速物品的识别和追踪。
3)远距离读取: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远距离物品的读取,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物品管理。
二、RFID技术在文物收藏管理中的应用1. 藏品识别和追踪在文物收藏管理中,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有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并追踪的方法。
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文物的非接触式识别和追踪,同时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批量识别,减少了人工处理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收藏管理的效率。
2. 安全管理文物的安全管理是文物收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RFID技术的不可复制性和安全性使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安全管理手段。
通过在文物上植入RFID标签,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可以实现对文物的严格管理和监控,有效防止文物的遗失和盗窃。
3. 数据化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可以记录文物的存放位置、状态、变动记录等信息。
同时可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处理,为文物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手段。
1. 数据整合传统的文物管理系统通常以条形码或者手工记录为主要手段,数据录入和管理相对繁琐且容易出错。
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在藏品管理系统中,RFID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藏品标签化RFID标签可以被安置在藏品上,作为藏品的唯一标识符。
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这样就能对藏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藏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读写,以便了解藏品的相关信息,如:名称、规格、制作年代、等级、存放地点等等。
通过标签化,可以对藏品进行精确、快速、可靠、无误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藏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藏品追踪和定位RFID技术的另一个应用是对藏品的追踪和定位。
通过在藏品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藏品的实时监控和跟踪,这样即使藏品发生丢失或者被盗,也可以快速地进行追踪和定位。
同时,通过RFID技术可以定位到藏品的具体位置,如:存储区域、展览区域、借阅区域,方便工作人员对藏品进行管理和定位。
三、藏品检索传统的藏品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卡片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需要一张张地查找卡片以获取信息。
而采用RFID技术后,只要将RFID读写器对准标签,就可以获取藏品详细信息,如:制作者、时期、规格、存储位置、借阅记录等等。
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能有效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
四、库存管理RFID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安装RFID标签,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了解藏品每一件的存储位置、数量与状态等信息。
如果有藏品的存储信息有所变动,系统会自动更新,从而保证了实时的藏品库存管理信息。
综上所述,RFID技术的应用对藏品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误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藏品的安全、规范管理和保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尽管RFID技术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它依然受到一些限制,如:阅读距离、读写速度、标签耐用程度等。
因此,在运用RFID技术进行藏品管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浅谈城市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探讨了城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技术路线、系统功能设计及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的信息保存、查询、管理等功能,从而使古树名木的监管更加信息化和数字化。
标签: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GIS;GPS1 引言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根据树龄大小,其保护级别分为三级:500年以上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300~499年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100~299年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名木是指树种稀有珍贵、国家予以重点保护的,或由历史上、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所种植的,或具备某种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的树木。
然而传统的古树名木的管护和信息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内容不健全,数据的更新、检索、汇总、共享和上报较困难等诸多问题。
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古树名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个适应性强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管理与养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1 系统需求分析为了实现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城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需求:(1)建立古树名木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的数据库;(2)实现古树名木的查询定位,将图查属性与属性查图两者相合。
(3)管理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实现古树名木档案资料的录入、修改、增加、删除。
(4)提供报表输出打印功能,能得到清晰、完整的打印文件。
2.2 系统技术系统使用GPS采集古树名木空间信息,以Mysql、PHP、Apache、为主要开发工具,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古树名木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处理,并统一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
采用C/S架构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模拟和空间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基于地图可视化的查询统计方式,动态地管理古树名木数据。
基于RFID的景区服务系统的研究基于RFID的景区服务系统的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景区休闲和旅游。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游客管理不善、景区服务质量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景区开始引入物联网技术,其中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成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一、RFID技术在景区服务中的应用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上的信息,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追踪和管理。
在景区的应用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游客的身份管理、景点的导览、设备的管理等方面。
1. 游客身份管理在景区中,游客的流动性较高,传统的人工检票方式存在着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
而采用RFID技术,游客可以携带RFID标签,通过读取器进行自动识别。
这样,在游客进入景区时,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游客的身份信息和入园时间,实现了游客的自助进出。
2. 景点导览景区中的景点众多,传统的导览方式通常需要游客配发导览地图或雇佣导游,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效果有限。
而通过在景点布置RFID感应点,游客只需要携带RFID读取器,就可以实现自主导览。
当游客接近某个景点时,读取器就会自动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并通过语音或图文提供相应的导览信息。
3. 设备管理景区中的设施设备较多,如出租车、公交车、观光车等。
通过在设施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定位和管理。
当游客需要使用设施设备时,只需刷取RFID卡,系统就可以查询到设备的位置和状态,提供相应的服务。
二、基于RFID的景区服务系统的建设要建设一个基于RFID的景区服务系统,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组成部分。
一个基本的架构设计包括RFID读取器、RFID标签、数据处理平台和用户终端等组成部分。
2. RFID标签选择和布设不同景区的规模和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RFID标签,包括标签类型、传输距离、电池寿命等。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而在旅游景区管理领域,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将介绍关于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背景旅游景区的管理涉及到游客的安全、秩序、信息采集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一个全面、高效的监测系统来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转。
而传统的监测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护,而且监测效果也有限。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对标签中的数据进行无线读写,并且具有较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长的寿命,使得该技术在智能景区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主要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数据处理中心和监控终端四个部分组成。
RFID标签是系统的核心,用于对游客进行身份识别和信息采集,RFID读写器用于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数据处理中心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控终端用于对景区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2. 数据采集与识别系统通过RFID读写器对游客携带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获取游客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系统还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对景区设施、物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包括游客数量统计、游客分布情况、游客行为分析等,以便对景区进行有效的人流管理和安全监测。
4. 实时监控与管理监控终端通过数据处理中心获取处理后的数据,并将其实时显示在监控终端上,以便景区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当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并进行预警处理。
三、系统研究1. 技术难点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景区监测系统在系统设计和研究中面临一些技术难点,例如RFID标签的防水防尘性能、读写器的读取精度和速度、数据处理中心的实时处理能力等,需要在系统研究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第24卷第2期森 林 工 程V ol 124N o 122008年3月F OREST E NG INEERINGM ar.,2008基于RFID 技术的林木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初探刘姗姗,张绍文(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首先介绍RFID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以及RFID 技术在国内外林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将其应用在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方面的开创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基于此项技术的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构想,包括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新系统初步的目标设计和结构设计,阐述应用该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RFID;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中图分类号:S78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 (2008)02-0079-05Pr elimina r y Explorat io n of Ma na g e ment Infor ma tion System of For est G er mpla sm Resources B a s e d o n RFID T echn 2ology ΠLiu Shanshan ,Z hang Shaow en (Beijing F orestry U niv ersity ,Beijin g 100083)Abstract :First ,basic principle ,s ituation of dev 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 f the RFID technology in forestry areas at h 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inn ovati on and feasibility o f this technology used in management o f forest g erm plasm re 2s ourc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nally ,an idea o f new MIS o f forest germplas m res ources based on RFID techn ology is prop 2osed ,in clud ing dev elopment o f the MIS o f fores t g erm plasm resources ,problems o f ex is tent systems ,solutions ,preliminary d esig n both in object and structure of the new sys tem ,and effect o f the new MIS by apply ing this technology.K ey w or ds :RFI D ;forest germplas m resources ;in formation man agement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林业部攻关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刘姗姗(8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
浅析RFID技术与藏品管理系统的融合之道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已逐渐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RFID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还可以用于实现实时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在文物与藏品管理方面,RFID技术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文物管理方式,大多需要手工人员进行记录与管理,难免存在漏洞和误差。
而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文物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保护文物不被损失和误用。
RFID技术通过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轻松实现文物数据的全自动化采集与记录,在文物移动或存储位置发生变化时,立即实现信息的更新,从而全面提高了文物管理的精确程度和高效性。
一、RFID技术的标签制作和安装应与文物特性匹配一些文物与藏品的表面特性可能需要考虑RFID标签安装位置和形式。
例如,一些特殊材质的文物不适宜直接在表面安装RFID标签,这就需要在标签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面进行相应改进和优化。
二、RFID技术的数据管理和通信技术需与系统集成RFID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和通信技术,将RFID标签数据的采集、转换、处理、管理和传输相与存储系统、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相集成,以便实现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设计和集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物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RFID技术的应用应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文物管理的实践中,RFID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文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RFID技术的应用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物管理模式和系统,包括前期的规划和设计、中期的推行和实施,以及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同时,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技术应用的培训和管理,使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射频识别技术在文物和藏品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也需特别注意解决技术适应性、数据安全性和管理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RFID和Android的林木调查系统作者:张雪芹张旭马琰杨彦臣李凡来源:《物联网技术》2014年第05期摘要:以林木调查为例,介绍了将RFID技术应用于林业调查比传统工作模式的优势,列举了其在林业调查中的部分业务应用。
同时基于RFID技术和Android技术,介绍了林木调查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以资源清查中的一类调查为例,重点介绍了Android终端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及功能实现方法,文章最后总结了林木调查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范围以及RFID技术与Android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发展前景。
预测关键词:林木调查;Android;RFID;WebService中图分类号:TP391;S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5-0038-040 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1]。
RFID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针对林木查验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外业调查、统计、保护、存档备案等方面,例如:各类资源清查,林业专题调查,种子园母树林调查、优良及原生树种种源保护,古树名木、重要观赏林木保护等。
1 系统分析在林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及林业物联网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各类资源清查、林业专题调查、树种保护、科学研究等具体业务为应用依托,将Android技术和RFID技术结合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实现了林木调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该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服务器、野外采集系统组成,其主要应用表现为立木定位调查、立木复位调查等。
将该系统用于立木定位调查的基本流程:首先是将嵌入式立木标签在同一高度、同一方位以打孔等方式嵌入立木;然后通过RFID手持扫描终端获得该立木的ID,并对该立木采集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最后将立木信息通过Android终端的内置MySQL数据库保存到存储卡或者借助Wi-Fi、3G网络等保存到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
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初探1 名木古树管理系统概述名木古树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生态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考古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活的古董;历史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史书。
早在1963年,我国就提出了名木古树的标准:①有纪念意义的;②树形奇特、有历史传说的;③国内或世界上稀有的;④年代比较悠久的,同时要求城市园林部门,应当调查和系统整理名胜古迹和名木古树的有关历史资料,经过技术鉴定,分别建立档案。
原城乡建设部在广泛调查取证、搜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都可称为古树,其中:国家一级古树树龄为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为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为100~299年。
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为名木。
只有当名木的树龄在百年以上时,古树名木才能在这棵树上得到完整的体现。
1.1 名木古树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名木古树是我国珍贵的林业资源,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被世界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丰富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使得名木古树表现出种类的多样性。
然而根据建设部的初步统计,我国百年以上的古树约20万株。
大多分布在城区、城郊及风景名胜地,其中约20%为千年以上的古树。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诸多急功近利的原因,使得这些古树均有不同程度的衰老并导致死亡,因此研究管理和保护名木古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名木古树研究多涉及资源调查和养护管理等方厩。
如:北京市园林局和林业局先后3次对北京地区的名木古树做过较全面的普查。
张振远、董源、李振南、云南省林业厅和林学会等分别对辽北地区、山西、浙江雁荡山和云南省的古树做过调查。
山东成立了“泰山古树名木研究室”,斐敦和等还对泰山古树的抗旱措施做了研究。
对名术古树的管理最早是通过人工手段来管理和维护这些信息资料的,之后又引进了信息技术。
第38卷第8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8月V o l.38N o.8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A u g.2013文章编号:10005471(2013)08009006基于M1S50的木材追踪体系的设计①冯惠英1,郑丽凤2,邱荣祖2,林宇洪2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州350002摘要:为了构建木材追踪体系,对木材产品供应链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智能卡随货同行的追踪方法.对市场上常见的智能卡对比分析,选用M1S50型号的R F I D卡作为追踪卡,能够实现15个物流部门的分扇区独立管理.通过对M1S50卡各种加密组合进行位运算和实验,认为将块3存取控制值设置为 F0F78069 ,即可实现对物流日志两级权限的密钥管理,又可对追踪卡回收利用,达到透明追踪㊁严格执法㊁绿色环保的设计目标.关键词:供应链;木材追踪体系;R F I D;位运算中图分类号:U492.3文献标志码:A国家林业局在第4届可持续林业与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将于2013年启动 木材追踪体系 ,阻绝非法木制品进入市场[1].这展示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绿色形象[2-3].近年来,国外针对木材追踪问题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例如喀麦隆近期启用了新型木材追踪系统,该系统由英国H e l v e t a公司开发研制,该系统可以控制非法采伐,确保木材顺利出口至欧盟;巴西W e bF o r e s tP l a n e t研究所应用R F I D芯片标记树木的树种㊁树高等信息,将芯片固定于树干,用于监控木材采伐合法性.这些案例成功地实现了采伐环节的追踪[4],然而近期欧美市场执行的美国雷斯法案修正案和欧盟木材法案,则要求提供林木产品的原料产地㊁原料来源合法性㊁采伐手续㊁加工企业㊁产品流向等详尽信息.因此个别环节的追踪还不能达到国际贸易的要求,我国政府有必要一步到位,构建一个完整的木材追踪体系[5-6].保证中国的林木产品能够顺利地进入欧美市场,并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1木材追踪体系的设想供应链是指由原料供应商㊁制造商㊁仓库㊁配送中心㊁零售商㊁客户组成的链状物流结构[7].列举南方林区最复杂的木材供应链描述如下:1)一道运输阶段:木材采伐后,林业局派出的检尺员检量材积,填写一道码单作为运输合法凭证.在运输中,车辆将接受定点检查站复核及路面巡逻的综合执法大队抽查[8].2)二道运输阶段:木材进入贮木场后,再次运输时,必须由检尺员检量材积,填写二道码单,车辆将接受综合执法大队的抽查[9].3)成品运输阶段:企业收购木材原料并加工成产品,成品或半成品出厂前,必须由检尺员计算折材积,出具二道码单方可运输[10].木材追踪体系设想如下:选择一种智能卡作为追踪卡,随货同行,木材物流中的每个部门都可以通过读卡器阅读全部物流日志,但只能写入自己部门的日志.在原木供应链中追踪过程较为简单,一张追踪卡从采伐源头开始使用,随原木运至最终客户时,追踪卡生命周期终结.而木制品供应链较为复杂,例如家具在加工过程中,可能由不同来源的木材原料,共同组成多个家具.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林业执法部门采①收稿日期:201204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567);福建省教育厅资助省属高校专项计划(J K201001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简介:冯惠英(1974),女,福建南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㊁计算机工程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邱荣祖(1961-),教授,博士,博导.用定期检查企业进出库总量是否平衡(公式1),防止企业收购非法木材原料加工成产品后混入市场[11].为了兼容当前林业执法方法,在木材产品供应链中设计卡复制环节,向加工企业发放加密的卡复制软件,加工企业在联网监控的环境中,将几张原料追踪卡的信息合并,复制到多张成品追踪卡,卡复制软件将保证公式1的左右平衡,并在复制后将原料卡作废.V b +ðm i =1V i =V e +ðnj =1V j(1) V b :该企业期初原料库存材积;V e :该企业期末原料库存材积;V i :原料入库车辆的单车码单材积;V j :单个成品的折材积;M :期间入库的车辆数;N :期间生产的成品数.综上所述,供应链追踪过程见图1所示.最终客户通过解读附在产品说明书上的追踪卡,获得该产品的原料产地㊁森林经营认证(F M C )㊁采伐手续㊁制造商㊁生产工艺㊁运输单位㊁运输路径㊁产销监管链认证(C O C )等信息.拥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将优先选择通过森林认证的产品,从此非法木材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被阻绝,将能抑制盗砍滥伐的行为.图1 木材供应链追踪示意图2 追踪卡的选择从图1可知,木材供应链涉及到十多个物流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求能阅读其它部门的物流日志[12],但是又要保护本部门物流日志不能被他人改写,因此要为每个部门设立独立的加密区域.伪造码单㊁涂改数量㊁克隆车牌是目前林业领域非法运输行为的主要形式.追踪卡投入应用后,可预见要承受很大的破解压力,特别是采伐信息㊁森林认证信息㊁林业执法信息不容许篡改.追踪卡随货同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13].因此追踪卡应具有如下特性:①容量大;②多区管理;③)两级权限的密钥管理;④抗破解能力强;⑤经济耐用.对市售低成本的智能卡调研,列表(表1)选择.M i f a r e 1I CS 50卡简称为M 1S 50,各项指标完全吻合追踪卡的要求,零售价格1.0元/张,具有三防(防尘㊁防震㊁防水)能力,适合于恶劣的野外环境使用[14].M i f a r e 1I CS 70卡简称为M 1S 70,是M 1S 50增加容量的升级产品.M 1S 50具有16个分区,目前已足够使用,如果以后分区数不足时,可以平稳升级到M 1S 70,无须重新开发软件.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c n 第38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常见智能卡性能对照表A T 24C 08S L E 4442A T 88S C 1604M i f a r e 1I CS 50M i f a r e 1I CS 70主存储器容量/B yt e 1024256204810244096卡类型普通存储卡逻辑加密卡逻辑加密卡逻辑加密卡逻辑加密卡接口形式接触式接触式接触式射频式射频式单卡零售成本/元0.91.13.01.04.5分区管理无保护数据区应用数据区4个应用数据区16扇区40扇区各区容量/b i t 1024ˑ832ˑ8224ˑ83ˑ4k 1ˑ3.6k 16区ˑ4块ˑ12832区ˑ5128区ˑ2048电压/V 5,1.8552(天线获得)2(天线获得)抗损坏性触点怕污触点怕污触点怕污三防性能三防性能抗破解能力无密码写保护加密逻辑密码比较自我锁死1)分区㊁分块控制2)唯一序列号3)两级密钥管理4)三次双向认证1)分区㊁分块控制2)唯一序列号3两级密钥管理4)三次双向认证应用领域急救医疗卡电子钱包宾馆学校一卡通金融业一卡通金融业高端应用3 追踪卡的加密设计3.1 存取控制的研究M 1S 50划分为16个扇区(0~15),扇区0存放厂商信息,扇区1~15可分配给15个部门独立使用.每个扇区划分为4块(0~3),每块16B y t e .扇区1~15的块0~2称为数据块,供用户存储数据.块3为控制块,由密钥A ㊁存取控制值㊁密钥B 三项构成,可控制本扇区各块的读写权限.扇区中每一块都对应3个控制位:块0对应C 1X 0,C 2X 0,C 3X 0;块1对应C 1X 1,C 2X 1,C 3X 1;块3对应C 1X 3,C 2X 3,C 3X 3.3个控制位的组合关系,决定着本块的操作权限.3个控制位对块0~2的操作权限见表2,对块3的操作权限见表3.块3的存取控制值和3个控制位存在着对应关系,见表4.因此改变块3的存取控制值,将改变用户对各块的操作权限.表2 控制位对块0~2的控制能力C 1X Y C 2X Y C 3X Y 读写增值减值㊁传送㊁重储00密钥A |B 密钥A |B 密钥A |B 密钥A |B 010密钥A |B N e v e rN e v e rN e v e r100密钥A |B 密钥B N e v e r N e v e r 110密钥A |B 密钥B 密钥B 密钥A |B 001密钥A |B N e v e r N e v e r 密钥A |B 011密钥B 密钥B N e v e r N e v e r 101密钥B N e v e r N e v e r N e v e r 111N e v e rN e v e rN e v e rN e v e r注1.上表X=0~15扇区;Y=每个扇区的0~2块.2.密钥A 表示凭密钥A 可实现当前功能;N e v e r 两个密钥都无法实现当前功能.表3 控制位对块3的控制能力C 1X 3C 2X 3C 3X 3读密钥A 写密钥A读存取控制写存取控制读密钥B 写密钥B 000N e v e r 密钥A |B 密钥A |B N e v e r 密钥A |B 密钥A |B 010N e v e r N e v e r 密钥A |B N e v e r 密钥A |B N e v e r100N e v e r 密钥B 密钥A |B N e v e rN e v e r 密钥B 110N e v e r N e v e r密钥A |B N e v e rN e v e rN e v e r001N e v e r 密钥A |B 密钥A |B 密钥A |B 密钥A |B密钥A |B011N e v e r 密钥B 密钥A |B 密钥B N e v e r 密钥B 101N e v e r N e v e r 密钥A |B 密钥B N e v e r N e v e r 111N e v e rN e v e r 密钥A |BN e v e r N e v e rN e v e r59第8期 冯惠英,等:基于M 1S 50的木材追踪体系的设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4 块3存取控制与控制位的对应关系b i t 7b i t 6b i t 5b i t 4b i t 3b i t 2b i t 1b i t 0字节6C 2X 3_b C 2X 2_b C 2X 1_b C 2X 0_b C 1X 3_b C 1X 2_b C 1X 1_b C 1X 0_b 字节7C 1X 3C 1X 2C 1X 1C 1X 0C 3X 3_b C 3X 2_b C 3X 1_b C 3X 0_b 字节8C 3X 3C 3X 2C 3X 1C 3X 0C 2X 3C 2X 2C 2X 1C 2X 0字节9B X 7B X 6B X 5B X 4B X 3B X 2B X 1B X 0注:上表_b 表示取反;X 表示扇区号;C 表示控制位;B 表示备用位.3.2 加密组合的选优在木材追踪体系中,加密逻辑如下设计:1)各扇区密钥A 相同且公开,密钥A 仅具有读块0~2能力,通过密钥A 可以读出所有部门的物流日志.2)各扇区密钥B 由各管理部门自行设定,密钥B 具有写块0~3能力,通过密钥B 可写入物流日志.根据表2~4,通过位运算可获得几十种加密组合,列举1个位运算过程见表5.表6列出5种具有代表性的加密组合的优缺性,实践证明 F 0F 78069 的加密效果最理想.在该设置下,密钥A 只具有读日志能力,密钥B 具有读写日志能力.通过密码B 可以修改块3的存取控制值,因此该卡可清空至出厂状态,可回收并在其它行业中重新使用,避免造成 白色塑料污染,而违背木材追踪的环保初衷.表5 位运算实例b i t 7b i t 6b i t 5b i t 4b i t 3b i t 2b i t 1b i t 0存取控制值字节611110000F 0字节711110111F 7字节81000000080字节90111169表6 加密组合评价表序号存取控制值拥有密钥A 的权限拥有密钥B 的权限优缺点评价1F F 078069(出厂默认值)块0~2:读㊁写㊁增㊁减块3密码A :写块3控制位:读㊁写块3密码B :读㊁写块0~2:读㊁写㊁增㊁减块3密码A :写块3控制位:读㊁写块3密码B :读㊁写密钥A 和密钥B 地位相等,同时具有全部操作权限.不具有任何保密性.2F 0F F 0069(不能回收使用)块0~2:读块3控制位:读块0~2:读㊁写块3密码A :写块3控制位:读块3密码B :写密钥A 只具有读日志能力,密钥B 具有读写日志能力.密钥B 无法改变块3存取控制,因此卡不能回收利用.3087F 8F 69(存在攻击漏洞)块0~2:读㊁减块3控制位:读块0~2:读㊁写㊁增㊁减块3密码A :写块3控制位:读㊁写块3密码B :写虽可使用,但是存在漏洞,凭密钥A 可以对块0~2减操作,将会破坏日志记录.4878F 0769(无意义)块0~2:读块3控制位:读块0~2:读块3密码A :写块3控制位:读块3密码B :写密钥B 失去了写日志的能力.此种加密方式意义不大.5F 0F 78069(可回收使用)块0~2的数据:读块3控制位:读块0~2:读㊁写块3控制位:读㊁写密钥A 只具有读日志能力,密钥B 具有读写日志能力.密钥B 无法直接改密码A ,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块3存取控制值,来回收利用卡.4 开发与应用M 1S 50卡的各扇区划分情况见图2.在办理一道运输证时,系统通过采伐证号追溯查询林权信息㊁检6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c n 第38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疫信息,将运输环节之前的信息补足,写入1至6扇区.上述写卡环节可采用计算机+读卡器的形式,读卡器选择S R R 220,采用M i c r o s o f tV i s u a lF o x P r o9.0作为开发工具,厂商提供了二次开发动态库可供调用[15].其它读写环节通常在野外操作,使用手持设备来完成,选择S R R 310手持机,其体积小,备有锂聚合物电池,带指纹识别,具有触摸输入的液晶显示屏,采用C ++语言进行开发,厂商提供的S D K 组件函数可供调用[16].图2 物流日志的写入写卡示例:2011年2月18日,第216号检尺站工号371检尺员,对521002号采伐证的第8027740号码单进行检尺工作,检量材积8.32m 3,运输车辆车号尾数是01471,该车将于17点12分发车.检尺员利用手持机,向追踪卡第5扇区写入 0218#8027740#521002#8.32#0#0#01471#1712#371#216 ,写卡后该扇区数据16进制状态见图3.图3 写卡示例课题组在福建省三明市林区对木材产品供应链作了部分环节的追踪测试,证明本研究技术可行.特别是随车同行的追踪卡无法复制和伪造,常见的克隆车牌㊁涂改码单等非法手段失去了作用,所以追踪卡能够增强林业执法的力度.5 结束语本研究探讨了应用M 1S 50卡的R F I D 技术构建木材追踪体系的方法,研究表明:1)M 1S 50卡的多扇区结构适宜15个物流部门分区管理物流日志.2)当M 1S 50卡容量不能满足追踪需求时,可更换为M 1S 70卡,系统软件无需重新开发.3)M 1S 50卡的块3存取控制值设为 F 0F 78069后,即可满足对物流日志两级权限的密钥管理,又可实现卡的回收利用,达到透明追踪㊁严格执法㊁绿色环保的目标.参考文献:[1]本刊记者.第四届可持续林业与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J ].中国林业产业,2011(6):27.[2] 马 剑.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N ].人民日报,2011-09-07(1).[3] 黄小辉,唐小荐,邵呈龙,等.重庆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地理分布格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82-87.[4] 周新年,邱荣祖,张正雄,等.环境友好型的木材物流系统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08,44(4):132-138.[5] 林宇洪,沈嵘枫,邱荣祖.南方林区林产品运输监管系统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5):130-135.[6] 林宇洪,林玉英,胡喜生,等.后林改时期的林权W e b G I S 管理系统的设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46-150.[7] 周大为,林 强,赵道致.一种半虚拟企业物流模式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168-172.[8] 高立英.采伐限额制度成本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425-428.[9] 林宇洪,林 森,景 锐,等.木材运输I C 卡读写器的开发[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4):79第8期 冯惠英,等:基于M 1S 50的木材追踪体系的设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8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c n第38卷[10]林敏,刘勇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林产品物流绩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42-43.[11]蒋云,尹用国,邓勇,等.基于三维G I S的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2):25-31.[12]林宇洪,张春霞,邱荣祖.基于C#.n e t林业运输无线监察系统的开发[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8(3):99-104.[13]柴毅,牛楠,屈剑锋.基于R F I D和条码技术的猪肉加工链信息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09,28(4):127-129.[14]李建军,周晓中,桂卫华.M i f a r e系列射频卡读写器的研制[J].电气应用,2006,25(1):117-121.[15]漆月.一种基于视频传感器的嵌入式车距测试系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04-107.[16]龚文辉,刘洪波,周廷刚.基于组件技术的乡村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73-177.O nD e s i g no fW o o d-T r a c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 o n M1S50C a r dF E NGH u i-y i n g1,Z H E N GL i-f e n g2, QI U R o n g-z u2, L I N Y u-h o n g21.F u j i a nF o r e s t r y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N a n p i n g353000,C h i n a;2.T r a f f i cC o l l e g eo f F u j i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 f o r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F u z h o u35000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M e t h o do f t r a c i n g w i t hs m a r t c a r dh a sb e e n p u t s f o r w a r d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d e e p r e s e a r c ho f s u p p l y c h a i no fw o o d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w o o d-t r a c i n g-s y s t e m.C o m p a r e da m o n g t h e c o mm o ns m a r t c a r d i n t h em a r k e t,t h eM1S50R F I D,w h i c hh a sb e e nc h o s e nt ob e t h e t r a c i n g c a r d,c o u l d i m p l e m e n t t h e i n d e-p e n d e n t b l o c k'sm a n a g e m e n t o f15l o g i s t i c s d e p a r t m e n t s.I t t a k e s t h eo p i n i o n t h a t i t c o u l d r e a l i z e t h ek e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t h e l o g i s t i c l o g sw i t h t w o s t a n d a r d s o f a u t h o r i t i e s t o s e t t h e d a t a o f b l o c k3t o b e F O F78069 b y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b i t o p e r a t i o no f e v e r y k i n do f k e y a s s e m b l a g e so fM1S50.M e a n w h i l e,i t c o u l da l s o b e g o o d f o r t h e r e c y c l i n g o f t r a c i n g c a r d s t o g a i n t h e g o a l o f t r a n s p a r e n t t r a c i n g,s t r i c t l a we n f o r c e m e n t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K e y w o r d s:s u p p l y c h a i n;W o o d-T r a c i n g-S y s t e m;R F I D;b i t o p e r a t i o n责任编辑汤振金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S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的应用杨玲;康永祥【摘要】本文概述了3S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中主要可应用于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监测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在森林、农业中的应用现在,构建了3S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的技术路线.【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7(034)015【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3S技术;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病虫害防治;环境监测【作者】杨玲;康永祥【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古树是指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名木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优质种质资源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因此被视为科普和科研的重要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病虫害、人为干扰、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古树名木正面临着生存威胁[1]。
目前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调查、病虫害防治、修复与复壮等方面,利用现代科技及时监控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是古树名木保护的基础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2]。
3S通过集合现代信息和空间定位传感等技术,实现了极高的功能互补和增强,使实时监测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与生存环境动态成为可能,能有效的应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之中。
目前其主要应用于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病虫害防治和环境监测中。
近年来,随着3S技术的诞生与推广,目前也逐步被应用于我国古树名木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之中,实现其科学化管理。
其主要在集成GPS和GIS两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计算机技术,建立古树名木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传统古树名木管理工作中的耗才、耗时和耗财等问题。
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初探
陆研;张绍文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38)2
【摘要】RFID技术是一项成熟而且先进的技术,它正在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向各行各业进行延伸,而且它备受重视,已被列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林业领域尤其是在我国林业贵重资源管理系统(例如名木古树管理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综述了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趋势.基于此,本文还综述了名木古树管理系统,并初步提出了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的构想.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陆研;张绍文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3.53
【相关文献】
1.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初探 [J], 陆研;张绍文
2.基于WEB的DW技术在福建名木古树智能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J], 刘张榕;谢金生
3.古树——"活化石"——文山名木古树及保护探秘 [J], 陈绍光
4.名木古树档案为全省古树普查工作服务 [J], 无
5.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的初探——以北京古树保护为例 [J], 范晨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FID技术在林业一类清查样木复位中的应用1 引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估计总体蓄积,需要布设固定样地,埋设样地中心桩和角桩,定期对固定样地施行复位调查。
固定样地复位与增设,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罗盘仪引线定位或目视判图定位,由于仪器误差或技术人员地形图判图能力不同,一些样地难以复位,影响调查质量。
而采用GPS定位导航技术进行样地复位调查,能快速方便的找到复位中心桩,确定样地位置;同时利用RFID技术可以快速得到样木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精力。
2 一类连清样地样木传统定位、复位方法2.1样地样木传统的定位复位方法我国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采用公里网交叉点或公里网加密方法布设样地(北方比南方样地要多一些),在样地实地定位时,传统方法是采用罗盘仪引线定位,具体做法是:(1)在1∶1万地形图上样地周围(最好在100m的范围内)寻找一个在图上和实地都能准确定位的明显地物点,如交叉路口、山峰最高处、三叉河沟、桥梁两端等,此明显地物点称为引点,在地图上量测该明显地物点到样地中心的方位角和水平直线距离;(2)在实地准确找到该引点,将罗盘仪架设在引点上,按图上量测出的磁方位角和水平直线距离换算成地面的实际距离引线定位样地中心。
罗盘仪引线定位确定样地实地位置要达到定位精度,需要较高的地形图识图能力,能够在实地准确找到引点位置。
能熟练操作罗盘仪,准确瞄准引点到样地中心的方位角,准确量测引点到样地中心的实地水平直线距离。
在实际样地定位工作中,由于技术人员地形图判图能力不同,造成引点位置判错,由于罗盘仪操作熟练程度不同,仪器误差以及引线所过之处地形陡峭或植被茂密,造成方位角测错或引线距离难以准确量测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上述原因,在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少数样地定位误差超过10米,甚至有引点判错,出现样地定位误差高达几百米的现象。
确定样地实地位置,埋设样地中心桩和角桩,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后,需要定期对固定样地时行复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