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海泛舟》之《鳟鱼五重奏》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
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
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
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
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
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
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
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
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
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
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
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
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
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
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
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
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作品的两个独特之处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
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
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
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
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
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
鳟鱼五重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作品简介“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提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五重奏》,"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他在以后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故又被称为《鳟鱼五重奏》。
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
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学习,让学生:1. 了解钢琴五重奏的音乐特点与A大调的音乐风格。
2. 掌握第四乐章的基本旋律与和声结构。
3. 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或网络资源,了解A大调的音阶结构及调性特点,掌握钢琴五重奏的演奏形式及音乐表现力。
2. 听力训练:学生需反复聆听第四乐章的音频,注意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与旋律走向,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3. 节奏练习:学生需通过节拍器或自制节奏练习工具,进行第四乐章的节奏练习,确保节奏准确。
4. 视唱练习:学生需将第四乐章的旋律进行视唱练习,注意音准与节奏的配合,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
5. 合作演奏:学生需与小组成员合作,尝试演奏第四乐章的部分片段,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协调与配合。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将学习内容整理成笔记,并提交一份关于A大调及钢琴五重奏的简短心得体会。
2. 听力训练部分: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第四乐章的听后感,描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及个人感受。
3. 节奏练习部分:学生需录制自己的节奏练习视频,确保节奏准确无误。
4. 视唱练习部分:学生需录制完整的视唱练习音频,音准与节奏需达到标准。
5. 合作演奏部分:学生需录制小组成员合作演奏的视频,展示与其他乐器的协调与配合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A大调及钢琴五重奏的理解程度。
2. 听力训练部分根据学生的听后感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 节奏练习与视唱练习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的录制视频或音频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掌握情况。
4. 合作演奏部分,教师根据小组的配合程度及演奏效果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改进。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简介《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
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
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
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
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
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
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作品分析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
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
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
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
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音乐》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的第四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欣赏贝多芬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1.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学习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学会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难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3. 分析《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二、核心素养目标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难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解决办法:1. 针对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通过讲解和欣赏贝多芬的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和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针对《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结合乐谱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鳟鱼五重奏》教案设计八年级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执教人:任志珍单位:王村一中教学内容:第十四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鳟鱼五重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第四乐章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它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
《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这一主题,同时借助于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传统的和民族的器乐曲兴趣不是很大,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赏析能力,但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从而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室内乐、重奏曲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3.通过聆听各变奏乐段,感受并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音色。
4、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体会词曲作者的情感和音乐内涵,学会真爱自由和生命,反对强权迫害。
评价目标:1、能独立并准确哼唱主题旋律;2、能准确说出变奏、重奏、室内乐的特点;3、能进行简单的变奏创作,并能对他人进行简单的评价;4、能准确分辨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辨音乐,回答问题,引出何为“变奏曲”。
(1)三个音乐片段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器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2)试着用“la”唱唱你听到的节奏和旋律;2、出示课件:变奏曲及其音乐特点。
二、《鳟鱼五重奏》赏析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鳟鱼2、作者简介:(出示舒伯特头像)这首《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它是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和音乐元素;2. 掌握钢琴五重奏的演奏技巧,包括和声、节奏、旋律等;3.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的分析;2. 演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要求准确把握节奏、和声和旋律,注意各乐器的配合;3. 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了解五重奏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要点;4. 写一篇关于《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读后感,分享你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2. 练习和演奏过程中,请注意安全,避免受伤;3. 读后感应真实、有感而发,不少于500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对于按时高质量完成的同学将给予奖励;2.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音乐素养;3. 老师将定期检查同学们的练习和演奏情况,对于不正确的部分将进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演奏视频或录音上传至班级群,供大家相互学习和评价;2. 老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相互评价和交流,可以加深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演奏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各乐器的配合,以及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把握。
同时,为了提高作业质量,老师建议同学们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更好地理解五重奏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要点。
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同学们可以更深层次地思考音乐对自身的影响,以及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老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老师也将关注同学们的进步和提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鳟鱼五重奏》教案范文《鳟鱼五重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鳟鱼五重奏》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懂得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过程与方法: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室内乐、变奏曲式的音乐知识,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难点:运用所学变奏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编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弹奏钢琴变奏曲《卡农》。
提问: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称么?你能听出它采用的什么曲式结构么?用这首曲子导入是因为它是一首通俗的钢琴曲,大家较熟悉,能够拉进古典音乐与学生间的距离。
同时它也是一首变奏曲,能为后边变奏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1、模唱歌曲《鳟鱼》,让学生哼唱。
熟悉音乐的旋律,为后边听辨几个变奏作准备。
2、介绍室内乐的音乐知识并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钢琴五重奏里的五样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解其声音特征。
(室内乐:又称之为重奏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3、简介作品后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自完成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这是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乐章以音乐为媒介,展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同时也通过学习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旋律,掌握乐章的基本节奏和音准,能够初步了解钢琴五重奏的演奏形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模仿、演奏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乐章,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评价任务1. 听赏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出《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描述出自己的听赏感受。
2. 技能评价:学生能够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本乐章的基本旋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3. 创作评价:学生能够在理解乐章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改编歌词或创作简单的钢琴曲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本乐章的片段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听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听赏本乐章的完整版本,分析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听赏感受。
3.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本乐章的背景、作曲家及作品风格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 技能训练:学生进行钢琴或其他乐器的演奏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的音准和节奏。
5. 合作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表演,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乐章的掌握情况,包括听赏感受、演奏技能等方面。
2. 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本乐章的演奏,或创作与本乐章相关的音乐作品等。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鳟鱼》钢琴五重奏的曲式结构;2. 深入感受并体验乐曲的情感和主题;3. 通过练习,提升学生演奏技巧。
二、作业内容:1. 理解曲式结构:a. 预习并阅读关于《鳟鱼》钢琴五重奏的曲式结构介绍,包括分乐章结构和乐段结构等;b. 分析第四乐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乐段,并在预习单上画出主要旋律线或标记主要节拍转换点。
2. 音乐情感体验:a. 听多遍《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注意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特别是曲子中表达的忧郁、期待、快乐等情绪;b.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对曲子的感受,并在预习单上写下你的理解。
3. 演奏技巧练习:a. 分段练习:学生需分别练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的部分,注意每个乐器的音准和音色;b. 合奏练习: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合奏练习,注意配合的默契度和整体的和谐性。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预习单,预习单需包括理解曲式结构和音乐情感体验的总结;2. 练习时请使用节拍器,注意速度的控制和音准的把握;3.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记录并请教老师或同学;4. 尽量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如有问题,请在上课时向老师提问。
四、作业评价:1. 预习单的检查:根据预习单上学生对曲式结构和音乐情感的理解进行评分;2. 演奏技巧的评价: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音准、音色和配合情况进行评价;3. 合奏效果的评估:根据合奏练习中的整体和谐性和默契度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下次上课时进行集中讲解;2. 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将进行单独指导;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鳟鱼》钢琴五重奏的曲式结构和情感主题,并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配合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有更深入的理解,包括音乐结构、主题表达和情感内涵。
《鳟鱼五重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期的第四单元——乐海泛舟。
本单元赏析的是欧洲早期音乐,其中有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这部作品运用了钢琴五重奏及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内容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②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
能力目标:感受音乐,能够对乐曲的风格、情绪做出简单的评析。
德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引导教育学生珍爱自由,反对强权和迫害。
欣赏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点:欣赏《鳟鱼五重奏》,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反常,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归纳、欣赏、观看、演唱、律动、创作等,充分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较为活跃,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强,对音乐情绪变化比较敏感,能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更准确的认知音乐风格和情绪,并学习和理解多种音乐文化,树立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课件演示】一、创设情境:学生伴随着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步入教室。
大屏幕上播放着鱼在水里遨游的画面,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讲故事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关于鳟鱼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深山老林中一条美丽的小溪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小鳟鱼,他们在小溪里整日快乐的游玩、嬉戏,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搅浑了溪水,打乱了小鳟鱼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舒伯特作品歌曲《鳟鱼》(播放视频OK《鳟鱼》)教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鳟鱼五重奏》是一篇备受宠爱的儿童音乐教材,它不仅引领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还对儿童音乐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鳟鱼五重奏》这一经典音乐教材,本文将和大家分享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音乐学习。
一、教案概述1.教案名称:《鳟鱼五重奏》音乐教学教案2.适用对象:适合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在5-8岁之间3.教学目标:①能够听懂《鳟鱼五重奏》的基本曲调②能够较准确地组织乐器演奏③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4.教学内容:为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鳟鱼五重奏》的乐曲精髓以及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鳟鱼五重奏》乐曲欣赏:通过播放录音,让孩子们从声音中认识音乐,了解基本音乐知识,提高其鉴别能力和感受力。
②使用射击铁制鳟鱼玩具模仿音乐表演技巧: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铁制射击鳟鱼玩具,模仿乐曲节奏和重点,提高演奏技巧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1.听音乐:教师向孩子们放送《鳟鱼五重奏》乐曲,并引导孩子们放松身体,仔细聆听音乐。
2.学习节奏:教师以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孩子们理解乐曲的节奏。
3.演奏射击铁制鳟鱼:教师岀示射击铁制鳟鱼的使用方法,并让孩子们一一模仿演奏。
4.模仿演奏《鳟鱼五重奏》:孩子们将学习到的节奏应用到射击铁制鳟鱼的演奏中,演奏出简单而优美的《鳟鱼五重奏》乐曲。
5.精细化指导: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演奏表现,耐心指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修正。
6.巩固肌体记忆:使用反复练习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乐曲和节奏的印象,巩固乐曲的感性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孩子们紧密联系青少年生活,体验这样的音乐节奏,并进行情感表达。
(2)培养孩子们演奏射击铁制鳟鱼的技能,提高演奏水平,加深音乐记忆。
2.难点:(1)孩子们年龄较小,理解和感受音乐需要耐心引导与思考。
(2)如何让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表演和自我表达能力,需要注重训练和引导。
《鳟鱼五重奏》欣赏教案《鳟鱼五重奏》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鳟鱼五重奏》欣赏教案。
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创编音乐短剧。
3.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获得对变奏曲式和变奏方式的了解,对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认知,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从而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听《鳟鱼》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的不同音色。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难点:创编音乐短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课件、幻灯机、钢琴、录音机、光盘。
导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边听边思考师:这个动画片描写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动物?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生:师总结:《海底总动员》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奥洲外海中的一对小丑鱼父子。
父亲因为目睹了妻子的死亡而变得草木皆兵,对年幼的儿子更是呵护备至,生怕出半点差池,不过事与愿违,叛逆心较重的儿子终于不堪忍受父亲全方位的禁锢,独自冲进危险的水域,正巧落入前来收集海洋生物的人类所布设的陷阱,被当成一件战利品买到了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痛失爱子的父亲别无选择只得踏上拯救儿子的旅程,教案《《鳟鱼五重奏》欣赏教案》。
去完成一个父亲所必需完成的艰难使命。
《海底总动员》是一部细腻刻画父子情的温馨之作。
《鳟鱼》五重奏赏析影视艺术技术学院08125256施雨桐也许,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D667)不是最显露才气的一部,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要有更深的哲学意味,演奏技巧难度也更大。
但《鳟鱼五重奏》无疑是舒伯特最自然清新、亲切可人的作品,也只有这部作品才能让人认同“纯真的自然主子”的形貌,而写作《死神与少女》的时候,“一个长着黑色翅膀的悲伤、忧郁的恶灵”已经降临,《死神与少女》则是它在这一“神圣的黑暗时刻”引发的“最凄美的歌”(鲍恩菲尔德)。
以世俗的眼光看,舒伯特在世时并不成功,这似乎跟他不擅长“经营”自己的音乐事业有关,而怪不得时乖运蹇。
由于销路的考虑,全部舒伯特室内乐作品中,他在世时出版商只发表了一部《a小调四重奏》(D804),这在今天看来是令人吃惊的事实,虽然这并不代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在当时不受听众认可,但却可以使人理解他的郁郁寡欢,或者正象乐评家Westrup所说的,“欢快从未成为他作品中的主导力量”。
不过,传记家也发现了酗酒和不修边幅表象之下的所谓“循环性气质”,这种躁狂性抑郁症反过来亦催生了音乐家的创造主力。
然而,这一切在《鳟鱼五重奏》之中都找不到踪影,在这首《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焕发着生气的、快乐的舒伯特,而这和那座“难以想象的可爱”的小城Steyr有着密切的关系。
快乐的时光还要往前推移一些,1817年夏天,舒伯特在艾斯特哈吉伯爵的茨林兹庄园谋得一份报酬不菲的临时教师之职,教授两位伯爵小姐。
这座匈牙利庄园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消夏胜地,更重要的是舒伯特得以在无忧无虑的自然环境中创作音乐,在给友人朔贝尔的信中,舒伯特写到:“我象神一样生活、创作,仿佛从来如此”,他的天才被大自然的造物召唤,激情本然地涣释出来。
茨林兹庄园之行只是美妙的初次体验,正如传记作者C.H.吉?顾裕诵幸约按撕蠹复蜗募驹蹲憷讨行醋鞯囊衾郑?nbsp; 是舒伯特给世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旅行的快乐时光似乎已成为舒伯特最为愉悦的创造源泉,由此,他的音乐宝藏里面又多出一条欢畅的溪流。
[教学目标]
一、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
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能够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
一、赏析《鳟鱼五重奏》,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
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
第1节
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
三、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
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
2.简介歌曲《鳟鱼》:
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
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去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首歌在德国已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
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
3.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A段。
4.简介《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19年),又将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与描述。
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与习惯的五重奏不同,即去掉了第二小提琴,增加了低音大提琴。
全曲共五个乐章。
第四乐章是最受欢迎者,它由主题和五个变奏及小快板的结束部组成,共分七个段落。
5.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看着教材上为《鳟鱼五重奏》配的画面或课件上的画面的欣赏提示,完整的欣赏一遍《鳟鱼五重奏》,并在每一个段落进入时举手示意。
6.出示《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结构图,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鳟鱼钢五重奏第四乐章》曲式图
A: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
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
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六、作业:请同学课后根据《鳟鱼五重奏》的音乐来创作编排音乐短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