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家乡特产1.家乡特产大搜索演示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19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准备阶段(一)家乡特产大搜查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
教学过程: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提问:(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二)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
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综合实践教案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综合实践教案一、引言家乡特产是指一定地域内独具特色、富有代表性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
家乡特产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和财富。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将家乡特产融入教学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以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份综合实践教案。
二、家乡特产的调查1.调查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类型、特点、传统和现状,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调查内容:(1)家乡特产的种类和特点;(2)相关特产产地、生产技艺、历史渊源等;(3)特产在地方经济和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
3.调查方法:(1)实地调研;(2)采访当地老师和专家;(3)查阅相关资料。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综合实践教案》三、家乡特产的推介1.推介目的:通过推介家乡特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产自信心,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2.推介方式:(1)书面推介:编写家乡特产的介绍文字,包括特产的名称、特点、适用场合等内容;(2)口头推介:利用学校广播站、班会等形式,对特产进行口述推介。
3.推介对象:家长、同学、朋友;其他学校的师生。
四、综合实践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特产的价值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和口头推介能力;(3)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自信。
2.教学内容:(1)分组调研家乡特产;(2)编辑家乡特产推介文字;(3)口头推介家乡特产。
3.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指导学生编辑推介文字;(3)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推介。
4.教学评价:通过调查报告和口头推介的成绩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家乡特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对学生们来说,了解和推介家乡特产,不仅可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乡特产(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为“家乡特产”。
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家乡的特产展开,通过对特产的了解、探究、分享,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特产,掌握特产的基本信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并能进行整理、归纳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特产,挖掘特产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分享和展示环节能有所突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特产实物或图片、调查表、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特产的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产。
2. 调查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产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产的来源、特点、文化内涵等,并做好记录。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分享特产的故事、文化内涵等,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4. 创新设计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了解的特产,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产品或活动,如特产美食、特产手工艺品、特产主题活动等。
5. 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调查、分享、创新等环节的表现,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主题:家乡特产2.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特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特产、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创新思维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调查探究→分享交流→创新设计→展示评价→总结反思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
(完整word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学期3月份教学设计【第一阶段的预习】1、请学生在课前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对我们的王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思考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第二阶段的预习】1、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
【第三阶段的预习】1、在这一阶段中,小组学生选择好汇报的形式,不能盲目,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主题内容和资料的类型。
2、根据资料和现实情况去选择汇报方式。
【第四阶段的预习】搜集创建王国的材料,为制作做准备。
【第五阶段的预习】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反思自己的活动,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
1.《我们的“王国”》教学设计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王国”的种类、“王国”的形象、“王国”的名称,“王国”的主要机构和责任等几方面提出问题,确立本次活动主题。
2、根据主题,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1、教师:同学们,在童话世界中有很多有趣的王国:“猫之国”、“玫瑰国”、“糖果国”、“音符国”、“梦之国”、“舞蹈国”……开动我们的大脑,展开想象,和好朋友们一起组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王国”吧!2、我们设想的“王国“是什么样子呢?为建立这个“王国”,我们都要作哪些准备呢?(播放幻灯片:各种王国的图片)学生探究活动:观看幻灯片,对各种“王国”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体验与探究的欲望。
板书课题:我们的“王国”二、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提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指纹的“王国”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你们知道吗?每一个“王国”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各自的意义。
你们的王国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组成小组,讨论一下,建立我们的“王国“吧!教师指导活动:教师从王国的名称、同学们在各自的“王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每人要负责”王国“的哪方面事务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独有特色的“王国”。
五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家乡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一、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问:一:你喜欢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二、说一说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家乡的特产;三、设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你家乡的大米是特产呢(激发学生)四、小组讨论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呢老师举例说明: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
区别在那里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定要有历史,最好有文化内涵。
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六、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七、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
2、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东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东莞的特产是什么吗我来东莞不算很久,我只知道东莞的特产是“荔枝龙眼”,现在那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同学自由发言。
二、画一画你们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描绘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吗(把描绘好的同学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三、讨论同学们,为什么橡胶只生长在海南,而不在其他地方生长呢武夷山铁观音茶为什么这样出名(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四、小调查请每位同学做一个小调查为什么家乡只会出产某种特产。
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特产资料欣赏武夷山的茶(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六、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家乡特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包括特色食品、工艺品、农产品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家乡特产的多样性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家乡特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实物:家乡特产样品,如特色食品、工艺品等。
3. 学生分组准备:每组准备一个家乡特产的介绍,包括图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特产进行深入了解,准备介绍。
4. 分享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家乡特产,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板书设计:1. 家乡特产2. 副了解、认识、传承3. 介绍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联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包括特产的名称、特点、制作工艺等。
2. 画一幅家乡特产的图画,要求形象生动,色彩丰富。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
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学期3月份教学设计【第一阶段的预习】1、请学生在课前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对我们的王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思考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第二阶段的预习】1、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
【第三阶段的预习】1、在这一阶段中,小组学生选择好汇报的形式,不能盲目,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主题内容和资料的类型。
2、根据资料和现实情况去选择汇报方式。
【第四阶段的预习】搜集创建王国的材料,为制作做准备。
【第五阶段的预习】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反思自己的活动,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
1.《我们的“王国”》教学设计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王国”的种类、“王国”的形象、“王国”的名称,“王国”的主要机构和责任等几方面提出问题,确立本次活动主题。
2、根据主题,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1、教师:同学们,在童话世界中有很多有趣的王国:“猫之国”、“玫瑰国”、“糖果国”、“音符国”、“梦之国”、“舞蹈国”……开动我们的大脑,展开想象,和好朋友们一起组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王国”吧!2、我们设想的“王国“是什么样子呢?为建立这个“王国”,我们都要作哪些准备呢?(播放幻灯片:各种王国的图片)学生探究活动:观看幻灯片,对各种“王国”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体验与探究的欲望。
板书课题:我们的“王国”二、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提出感兴趣的相关问题。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指纹的“王国”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你们知道吗?每一个“王国”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各自的意义。
你们的王国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组成小组,讨论一下,建立我们的“王国“吧!教师指导活动:教师从王国的名称、同学们在各自的“王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每人要负责”王国“的哪方面事务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独有特色的“王国”。
教案:一家乡特产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特产的概念及分类。
2. 家乡特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3. 家乡特产的生产与制作过程。
4. 家乡特产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市场营销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表、采访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特产的概念、分类及历史与文化背景。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
4. 课堂分享: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交流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特产的市场营销策略,讨论如何提升家乡特产的知名度。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家乡特产2. 板书内容:- 特产的概念与分类- 特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特产的生产与制作过程- 特产的市场营销策略七、作业设计1. 完成调查表,整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
2. 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设计一款家乡特产的营销方案,提升家乡特产的知名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2. 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如何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综合实践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家乡的特产及其特点;2.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3.学习如何推介家乡特产,提高销售能力。
教学重点:1.调查家乡的特产及其特点;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3.制定推介家乡特产的策略。
教学难点:1.如何收集全面准确的家乡特产信息;2.如何分析市场调研数据,制定推介策略。
教学准备:1.学生调查表;2.电脑及投影设备;3.市场调研问卷。
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特点。
2.提问:你知道家乡的特产有哪些?请简单介绍一下。
Step 2:调查家乡特产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调查表收集家乡特产信息。
2.要求学生了解特产的名称、产地、特点、销售渠道等信息,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Step 3:市场调研1.学生分析并总结自己收集到的特产信息,包括特产的市场需求、价格、竞争对手等。
2.学生制定市场调研问卷,对学校附近的同学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家乡特产的了解程度和需求。
3.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整理调查结果。
Step 4:制定推介策略1.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市场需求,制定推介策略。
2.学生讨论并确定推介家乡特产的方式,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特产展销会等。
3.学生分工合作,执行推介策略。
Step 5:总结和展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整个调查与推介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2.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和推介策略,并分享推介过程中的感受和反思。
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亲身体验自家特产的生产过程,增加对特产的了解和认同度。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特产生产企业,拓宽视野,了解特产的生产流程和技术。
3.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或社交媒体宣传家乡特产,扩大销售渠道。
教学评估:1.调查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市场调研问卷设计的合理性;3.推介策略的可行性和创意性;4.学生对家乡特产的认知和认同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教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及其特点,还能够学习市场调研和销售推介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综合实践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介教案家乡特产是指以本地资源为原料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介,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调查、整理和推广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对家乡特产进行调查和推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进行调查和整理家乡特产的相关信息。
3.学会撰写推介家乡特产的文章。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
2.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整理。
3.推介家乡特产的文章撰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
2.调查法。
组织学生对家乡特产进行实地调查,并整理相关信息。
3.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确定推荐的家乡特产。
4.写作法。
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推介家乡特产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照片或实物等展示家乡特产,引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教师介绍家乡特产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与其他产地的特产的区别。
2.调查和整理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产进行实地调查,包括特产的原料、制作方法、产地、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当地商家、亲友,或通过上网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调查结束后,每组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
3.讨论和推荐学生们回到课堂,将调查报告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调查的特产进行讨论,了解各种特产的特点和优势。
每个组都可以向其他组介绍自己的特产,讨论推荐哪种特产作为家乡的代表。
4.文章撰写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篇推介家乡特产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应包括特产的来源、特点、制作方法以及推荐给他人的理由。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如描写、比喻、感受等,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一、家乡特产1、家乡特产大搜索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一、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问:一:你喜欢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二、说一说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家乡的特产;三、设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你家乡的大米是特产呢?(激发学生)四、小组讨论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呢?老师举例说明: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
区别在那里?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定要有历史,最好有文化内涵。
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六、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七、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
2、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东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东莞的特产是什么吗?我来东莞不算很久,我只知道东莞的特产是“荔枝龙眼”,现在那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同学自由发言。
二、画一画你们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描绘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吗?(把描绘好的同学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三、讨论同学们,为什么橡胶只生长在海南,而不在其他地方生长呢?武夷山铁观音茶为什么这样出名?(小组讨论)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四、小调查请每位同学做一个小调查为什么家乡只会出产某种特产。
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特产资料欣赏武夷山的茶(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六、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