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分区与编图
- 格式:pdf
- 大小:312.20 KB
- 文档页数:8
1、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说明分区依据与理由.旅游区划分的主要原则是:①旅游点线联系的紧密性。
旅游点是旅游者游览观光的客观对象,为使旅游者在一定时间内能游览更多更好的旅游点,需将相互毗邻的若干旅游点串通起来形成旅游线,然后再将相互衔接的若干旅游线联成网络就构成旅游区.②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性。
旅游设施一般包括旅馆、餐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网点、游乐场所等,它是旅游者游览观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为使旅游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顺利地游览各个旅游点,就必须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
每个旅游区至少要有一个旅游中心,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依托。
旅游中心是旅游区的核心,是大批旅游者进出的集散地,旅游设施应特别完善;要有足够数量、等级较高的旅馆、餐厅;要有通往各旅游点的便捷交通,最好有沟通国内外的飞机场;要有现代化的邮电通讯设备;要有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店;要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游乐场所等.旅游区内各主要旅游点,也要有满足过往游客或暂住游客需要的某些服务设施.③一定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划分旅游区的主要目的,是为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搞好各旅游区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合理组织和管理旅游事业服务.综述华北地区长城的分布与建筑特色。
(1)虎山长城:分布:虎山位于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与爱江交汇处的一座孤山。
在明清的时候称作虎耳山,到了近代称作虎山。
虎山整个山体形如一只卧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
虎山因山势险要且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建筑特色:过街城楼:过街城楼楼高23﹒6米,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上面两层称为箭楼。
马道:马道宽四米,马道东面的墙叫做垛口墙。
垛口的边缘都是45°角的"V"字型,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围和射击范围。
我国旅游地质的特点与分布我国旅游地质的特点与分布我国旅游地质的特点与分布地质旅游资源: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便是地质旅游资源。
地质旅游资源可分为:典型地质构造形迹(如台湾东海岸清水大断崖)典型标准地层剖面(如天津蓟县中古元古界地层剖面)、奇特的岩石和矿物(如太湖石)、古生物化石点(如山东临朐山旺中新统化石点)、火山遗迹(如云南腾冲火山)、地震遗迹(如唐山地震遗迹)、古人类文化地质遗迹(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如古冰川遗迹、古河流遗迹、古湖泊遗迹、古海蚀崖与古海积沙堤遗迹等,称外力地质旅游资源。
亿万年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水流与风力的刻蚀,在许多地方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形成了各种特殊的地貌,例如:河谷地貌、岩溶地貌、冰碛地貌、风蚀地貌等等。
千姿百态的地貌造就了许多旅游名胜,如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云南的石林、贵州的地下溶洞等等。
甲秀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地质景观,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地质资源逐渐变成了人们旅游观赏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
旅游地质在我们国家也是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一般按成因或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通常在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都是重要基础,人文旅游资源多依附于它,然而,自然旅游资源中又以地质学资源为其主体。
正如有的人说的好:还很难找到完全不具备地质因素的自然旅游资源。
因此,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质旅游已成为其不能阻挡的发展趋势。
地质与旅游有机结合,将地学知识融于旅游资源中,将会使旅游资源更具生命力,提高欣赏层次;同时也有利于地学知识的普及,增加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质旅游课件第二章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章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第一节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原则与现状一、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原则分类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的基础,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具体类型的旅游地质资源进行评价。
以评价为目的的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分类原则:1)相互独立的原则,所划分出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互相包容或重叠的情况;2)简明原则,即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当然,对于旅游地质资源和旅游地的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除去以评价为目的的分类,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有许多种,但都必须遵循分类的基本原则。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以旅游地质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的标准;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的标准;以及综合资源的特征与游客的体验作为分类的标准。
二、旅游地质资源分类现状在国外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为三个方面:1)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一般可以将旅游地质资源分为: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以及特殊型旅游地质资源。
科波克等(1974)对英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是依据旅游地质资源适宜的旅游活动并考虑海拔高度等因素划分为;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包括:露营、篷车旅行和野餐旅游地质资源,骑马旅游地质资源,散步及远足旅游地质资源,狩猎旅游地质资源,攀岩旅游地质资源,滑雪旅游地质资源等。
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包括:内陆钓鱼水域,其它水上活动内陆水域,靠近乡间道路的水域,适于海上活动的海洋近岸水域,适于海岸活动的靠近乡间道路地带。
供欣赏风景的旅游地质资源包括:低地,平缓的乡野,高原台地,峻秀的小山,高的山丘。
2)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这种分类强调的是旅游者的体验性质。
如1970年美国人B.Driver 等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旅游地质资源分为5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地区和城市化地区。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丘陵和盆地等。
这些地貌形态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以下是我国的五类地貌旅游资源。
一、山脉我国山脉众多,其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
这些山脉不仅具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拥有壮丽的雪峰和雪域景观,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和摄影师前来探险和拍摄。
二、河流我国拥有众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沿途风景秀丽,有三峡、张家界等著名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三、湖泊我国的湖泊遍布全国各地,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水域广阔,景色优美,是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例如,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风光旖旎,有众多的渔村和湿地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
四、丘陵我国的丘陵地貌分布广泛,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这些地貌以其奇特的地形和多样的生物群落而闻名。
例如,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以其奇特的山水景观和壮丽的溶洞而著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五、盆地我国的盆地地貌特点明显,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这些盆地由于地势较低,气候适宜,生态环境良好,成为了旅游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例如,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九寨沟、峨眉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以上是我国的五类地貌旅游资源,每一类地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貌进行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无论是山脉的雄伟壮观,还是河流的奔腾激荡,亦或是湖泊的宁静美丽,丘陵的奇特景观,盆地的宜人环境,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难忘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