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陈锡畴)东北旅游区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8.59 MB
- 文档页数:73
第九章《东北旅游区》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游览地概况与旅游路线3.掌握东北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特点二、知识点梳理1.东北旅游区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包括、、三省,面积约平方千米,人口约1.07亿,民族以为主,还有、、、、、等少数民族。
2.东北旅游区地貌分布规律性强,最外围除西部连陆外,其他三面被江河湖海所环绕,分别是、、、、;中部地带为高度不大的高地,西、北、东三面分别是、、、;在山地和丘陵的环抱中,为、和组成的东北平原。
3.东北旅游区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全区有火山堆230多座,组成20多个火山群。
具有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有、、、以及等。
其中以最为著名。
4.东北旅游区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相伴分布,主要有、、、、等。
5.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北、东部与为界,西部与相邻,南部与省接壤。
全省人口3824 万人,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6.为黑龙江省省会,位于松花江畔,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素有“”之称,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与交通枢纽。
7.位于嫩江中游东岸,是黑龙江省西部的中心城市。
在达斡尔语里,齐齐哈尔是“边境之地”的意思。
齐齐哈尔附近又是丹顶鹤的故乡,因此也被称为“”。
8.五大连池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由、、和组成。
它既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地,有“”之称,也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同时还是一处温泉疗养地。
9.是我国的最北点,它以、、、、、而著名。
夏至日白昼长达20小时以上,人称“不夜城”,夏至前后可见神奇的北极光。
10.伊春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著名的林区城市,素有“”和“”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75%,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一颗“祖母绿”。
伊春在满语里意为“”,说明了这里森林茂密、野生动物众多。
11.吉林省简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淮安市2013年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课题:建筑物的等级教学设计说明一、课程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平台课,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强化技能教学,满足了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其内容和教学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旅游服务人才。
我校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该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传授知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发现、合作,既动手又动脑,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授课内容选自高教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之古代建筑部分,介绍建筑物的等级。
在古代建筑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为后面学习宫殿、礼制、陵墓建筑作铺垫。
根据课前师生交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补充介绍屋顶的组合与变化、戗兽的作用,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1、需要具备:旅游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服从与团队协作能力,能迅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
2、已经具备: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他们热衷于关注新鲜事物,平时的交流倾向于使用网络手段,因此多元的信息化教学定能与学生引起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经过上学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需要提升: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单纯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实践项目,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现状,在认真分析本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建筑物的等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