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96
化工原理三传一反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和物质传递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理论。
其中,物质传递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物质的传质过程和传质原理。
本文将围绕化工原理三传一反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理论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物质传递中的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过程,常见的传质过程包括气体与气体之间的传质、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液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以及固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等。
在这些传质过程中,物质的扩散、对流和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是三种基本的传质方式。
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传递的过程,它是传质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物质传递的过程,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则是指在传质过程中,物质在相界面上的传递过程,它对于界面处的传质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质传递中的传质原理。
传质原理是指在传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原理,它是物质传递过程的基础。
在传质原理中,三传一反是指扩散、对流和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三种传质方式,以及反应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反应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是指在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化工过程。
总之,化工原理三传一反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涉及了物质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对于化工工程师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三传一反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和生产操作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化工原理三传一反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应用和实践。
六壬的基本课——三传四课与月将古人说的袖占一课,神乎其技,其实就是说的六壬术。
一提到六壬,大家就会想到三传四课,三传揭示事物的开始、中间、结果这个过程,四课是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当月将加时后,天盘动而生阳,地盘静而生阴。
阴阳化为四课,天干为阳,第一课天干上所得的数叫干上阳神;第二课为干上阴,也叫阳中阴。
地支为阴,支上所得的数叫支上阳神,为第三课,也叫阴中阳。
支上阴神为第四课,也叫阴中之阴。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阳 干 阴 干 阳 支 阴 支客 外 事 对 象 内 事自 身 人 口 其 它 家 宅四课起法:四课是以日干支为参照,从天地盘上截取四个特例组成的。
如上例午月甲戌日卯时。
甲(甲的寄宫是寅)上为巳,巳上为申;戌上为丑,丑上为午组成四课。
这就是:四课巳 申 丑 午甲 巳 戌 丑月将起法月将与月建不同,月建是以月节为分,月将是以月气为分,月将和月建正好成六合关系,详情如下:雨水-----春分 亥将春分-----谷雨 戌将谷雨-----小满 酉将小满-----夏至 申将夏至-----大暑 未将大暑-----处暑 午将处暑-----秋分 巳将秋分-----霜降 辰将霜降-----小雪 卯将小雪-----冬至 寅将冬至-----大寒 丑将大寒-----雨水 子将六壬月将之用法:1、月将为太阳,为福德之神。
2、临干。
3、射宅。
4、空不为空(但实践中空就是空)。
5、龙德课是发用为太岁月将乘贵人。
6、天烦课是斗系日本,太阳加四仲。
7、太阳照武宜擒贼。
《心印赋》:“月将独为福德神,能除殃咎祸难侵,喜事能成忧事散,本命逢之见的真”。
“月将前支或后支,三位占来作此时,或进或退事多疑,退保无灾进喜期”。
注解;如子为月将,丑为前支,亥为后支,若逢之吉,逢进为有喜,逢退为无忧。
《六壬类聚》:“月将乃幽冥之司,福德之神,在日为福,在辰为龙德,宅命光辉。
临用、命皆吉。
临元武贼必败,乘天空,空亡亦为光耀之象”。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冶金三传原理及相似性第一章 概述1 冶金的分类冶金: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
共同特点:发生物态变化 固→液态物理化学变化 原料与产品的性质、化学成分截然不同1.1钢铁冶金原料是矿石 产品是钢铁钢铁工艺流程:长流程 高炉—转炉—轧机 短流程 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电炉—轧机(1)高炉炼铁:烧结矿或球团矿(铁矿石造块)、焦炭(煤炼焦)、熔剂−−→−冶炼 铁水面临主要问题:能源和环保。
(2)非高炉炼铁:天然块矿、粉矿或造块、块煤或气体还原剂、熔剂−−→−炼制海绵铁(3)转炉炼钢:铁水、废钢、铁合金、氧气、造渣剂−−−→−一次精炼钢水 (4)电炉炼钢:废钢(海绵铁)、铁水、铁合金、造渣剂−−−→−一次精炼 钢水1.2有色金属冶金原料是矿石 产品是有色金属(1)重金属:铜(造锍熔炼)、铅(还原熔炼)、锌(湿法冶炼)、锡(火法精炼)(2)轻金属:铝冶金、镁冶金(3)稀贵金属:锂冶炼、铍冶炼、钙锶钡制取、金银提炼1.3传输原理传输原理(动量、热量、质量传输) 简称“三传”传输是指流体的(输送、转移、传递)⎪⎭⎪⎬⎫⎪⎩⎪⎨⎧物质传递过程传热过程动力过程的统称。
⎪⎭⎪⎬⎫⎪⎩⎪⎨⎧质量热量动量的传递与输送⇒⎪⎭⎪⎬⎫⎪⎩⎪⎨⎧质量传输热量传输动量传输−−−→−类似统一性(基本概念、运动规律、解析方法类似)传输原理从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输理论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机械、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
冶炼过程:高温、多相条件下进行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传输过程⇒冶炼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动力学),不涉及化学反应→冶金原理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过程。
所以,冶金传输原理即为冶金 中的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理论,它已成为现代冶金过程理论的基础。
第二章 动量传输2.1流体的概念物质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可以无限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其变形的速度即流动速度与切向力的大小有关,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2.2 连续介质流体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物质。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是一门探讨自然现象和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速率的课程。
将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原理)的共性归纳为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三传")的原理系统地论述,将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由经验分析上升为理论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化工过程中三传现象的机理及其数学描述。
确定边界条件从而分别求出过程的解析、数值解或转化为准数关联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工程中传递问题的能力,为在工程上进一步改善各种传递过程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及控制过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具体为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非牛顿流体中的传递现象、粘弹性及广义牛顿流体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及其应用、边界层方程及其应用、湍流理论评价、能量方程、对流传热的解析、温度边界层、平壁和楔形强制层流传热的数学描述、湍流传热的解析计算、自然对流的传热过程等。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理论课讲解时应注意对化工过程中"三传"的类似关系进行研究理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专业中有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共性问题,课后注意安排一定量的习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讲授为主,电化教学为辅,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强调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如何根据具体过程建立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平时考勤及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80%,满分100分。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流体流动导论1.牛顿型流体的粘度2.非牛顿型流体的类型3.圆管中的层流流动说明与要求:(1) 掌握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得基本概念。
第二章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导论1.动量、热量与质量的通量表达式2.总衡算方程3.微分衡算方程说明与要求:(1) 掌握总质量衡算方程、总能量衡算方程与总动量衡算方程(2) 单组分系统、多组分系统的微分质量衡算方程、微分能量衡算方程与微分动量衡算方程。
应用三传原理的文档一、引言二、什么是三传原理1.概念解释2.三传原理的应用领域三、三传原理的原理解析1.传递性2.相似性3.传导性四、三传原理的应用案例1.电子商务2.社交媒体3.科学研究4.文化传承五、三传原理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2.局限性3.如何克服局限性六、总结1.三传原理的重要意义2.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在信息传播领域,三传原理被广泛应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三传原理的概念、原理解析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同时也探讨了三传原理的优势与局限性。
最后,我们对三传原理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什么是三传原理1.概念解释三传原理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传递性、相似性和传导性。
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信息在传播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式。
2.三传原理的应用领域三传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
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规律,从而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三传原理的原理解析1.传递性传递性是指信息在传播中能够被顺利传递给接收者的能力。
这种传递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或媒介进行,例如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网络传递等。
信息传递的顺利程度与传递路径的畅通和接收者的接收能力密切相关。
2.相似性相似性是指信息在传播中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这种相似性可以体现在信息的内容、形式和呈现方式上。
相似的信息更容易引起接收者的共鸣和接受,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
3.传导性传导性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扩散到更广泛的范围,通过不同渠道和途径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传导性取决于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覆盖面。
四、三传原理的应用案例1.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领域,三传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中。
通过传递性,商家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潜在消费者;通过相似性,商家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展示和推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通过传导性,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