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地整治潜力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52
平昌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作者:樊荣荣何小玲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9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矛盾越来越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问题成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提高其生产力,是保障社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该文根据《平昌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结合平昌县经济、社会、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平昌县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土地整治规划及土地复垦重点区域,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
土地整治潜力是相对于一定的土地整治标准而言的潜力,土地整治潜力是扩展土地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宜农土地开发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
1、平昌县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东邻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连营山、平昌,北接巴中、通江。
南北长69.8公里,东西宽69公里,幅员面积2229.12平方公里。
平昌县辖江口镇、响滩镇、黑水乡、福申乡等26个镇、17个乡。
幅员面积2229.12平方公里。
1.2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与结构。
对平昌县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规划基数转换。
转换后平昌县农用地面积203614.17公顷,占平昌土地总面积91.65%;建设用地面积13634.22公顷,占平昌土地总面积6.14%;未利用土地5630.20公顷,占平昌土地总面积2.54%。
全县耕地按坡度分布情况:0°~6°耕地面积2414.8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3.11%;6°~15°耕地面积35967.2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46.26%;15°~25°耕地总面积31898.1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41.02%;大于25°耕地面积7473.3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9.61%。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的具体工作流程《说说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那点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事儿。
你可别小看了这工作,那流程可真是一环扣一环,就跟搭积木似的,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首先啊,那就是得撒开脚丫子去实地考察。
这可不是去闲逛啊,得瞪大了眼睛,仔细瞅瞅这土地的情况,就像是给土地来个全面“体检”。
看看这里能不能多种点庄稼,那里适不适合搞个小果园啥的。
这时候就得有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啥都能瞧得明明白白。
然后呢,就是各种数据的收集啦。
哎呀呀,那可真是一堆堆的数据啊,就跟那小山似的。
这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采集着各种信息。
什么地形啊、土壤质量啊、水资源状况啊……一个都不能落下。
有时候感觉自己脑袋都要被这些数据给塞满啦!接着,就该进入到分析评价阶段啦。
这就好比是个大厨,拿着各种食材开始琢磨怎么烹饪出一道美味佳肴。
咱得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好好琢磨这块土地到底有多大的潜力,能整治出个啥花样来。
有时候想着要是能把这土地变得像童话里的魔法花园一样漂亮就好啦,哈哈!这当中还得和各种人打交道呢。
和当地的老乡聊聊天,听听他们对土地的想法和期望。
有时候他们的一些建议还真是特别接地气,给咱的工作带来不少启发。
再之后就是得出结论啦,写出一份详细的报告。
这报告就像是咱们的“成绩单”,得把土地的情况和潜力明明白白地写清楚。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这工作啊,虽然辛苦,但是一想到能让土地变得更加美好,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就像看着一个丑小鸭慢慢变成白天鹅一样,心里那叫一个美呀!而且,通过这工作咱还能学到好多知识呢,什么地理的、农学的……感觉自己都快成半个专家啦!总之呢,这工作挺有意思的,虽然有时候忙得脚不沾地,但也是乐趣无穷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整治潜力分析【摘要】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精神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做好市、乡两级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特编制工作方案。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努力挖掘耕地后备资源。
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指导原则。
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二、指导思想分析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
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上下结合。
充分考虑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衔接。
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
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
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任务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1-2020年为规划期。
陕西省县级规划编制技术指导要点(试行)一、县级规划修编总则论述(一)规划定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指导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任务具体任务包括:1、落实上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2、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3、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4、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调控指标,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的规模和范围;5、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6、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7、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三)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2、国家政策。
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3、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相关规划。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及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其他相关规划;5、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四)编制主体1、县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
2、县级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3、承担县级规划技术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的规定。
(五)编制方式县级规划编制应坚持依法编制、统筹兼顾、上下结合、充分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
(六)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上轮规划实施评价;3、基础研究;4、编制规划成果;5、征询公众意见;6、规划成果报批;7、规划成果应用。
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九年二月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组织编制单位:青白江区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二〇一九年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依据 (2)三、指导思想 (5)四、规划原则 (5)五、规划任务 (7)六、规划范围 (9)七、规划年限 (9)第二章规划背景 (10)一、区域概况 (10)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三、土地利用特点 (12)四、土地利用问题 (13)第三章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15)一、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 (15)二、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情况 (15)三、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成效 (21)四、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2)第四章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5)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25)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25)三、废弃工矿复垦潜力 (27)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28)五、土地整治潜力汇总 (28)六、潜力功能区划分 (29)第五章土地整治规划战略和目标 (31)一、土地整治规划战略 (31)二、土地整治目标 (32)三、土地整治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32)第六章土地整治布局和安排 (34)一、土地整治规模 (34)二、土地整治布局与时序安排 (34)三、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35)第七章高标准农田建设 (37)一、建设总体思路及目标 (37)二、建设区域 (37)三、建设内容 (38)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2)一、增减挂钩区域划定原则 (42)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标 (43)三、拆旧区规模与布局 (43)四、建新区规模与布局 (43)第九章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 (46)一、资金来源 (46)二、资金投入 (46)三、资金保障 (47)四、效益分析 (48)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1)一、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51)二、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51)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4)一、机制保障 (54)二、农民权益保障 (54)三、资金保障 (54)四、土地权属关系调整保障 (55)五、技术保障 (55)六、耕地占补平衡保障 (55)附表 (56)表G.1青白江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56)表G.2青白江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57)表G.3青白江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58)表G.4青白江土地整治项目表 (59)表G.5青白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表 (60)表G.6青白江区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表 (63)附图 (70)附图1青白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5年) (70)附图2青白江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70)附图3青白江区废弃工矿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70)附图4青白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70)附图5青白江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70)前言青白江地处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又与沿海的孟中印缅经济带相连“海上丝绸之路”,近年来大力实施“蓉欧+”战略,打造国际物流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发展区域影响力。
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研究(初稿)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六月前言1第一章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一、自然条件 3二、社会经济现状 4三、土地利用现状 5第二章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6一、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涵 6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容 6三、潜力功能区划分7第三章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9一、清河区农用地资源现状9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9三、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10第四章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12一、宜农土地现状分析12二、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2第五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16一、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16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16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17四、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19第六章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20一、采矿用地现状分析20二、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20 第七章专题研究成果23一、文本成果23二、图件成果23前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大事。
在新的形势下,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性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治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
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
为此,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提出要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9.26•【字号】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21号)《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已于2014年9月26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9月26日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2014年9月26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整治规划第三章土地整治实施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整治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土地整治,是指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未利用或者未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垦造和开发,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垦造为农用地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活动。
第三条土地整治应当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质量第一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意愿,保障土地权利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护农村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土地整治中的重大事项,并将土地整治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以下统称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整治活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土地整治机构负责土地整治的潜力调查、绩效评价和抽查、复核等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农业和农村工作综合管理、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土地整治的相关工作。
发电厂热动运行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摘要:电厂的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热动运行系统是确保电厂运行和有效降低耗能的关键。
本文主要讨论了热动运行系统的节能优化和减排设计工作,以期能够从基本上减少发电厂热动运行系统的能耗,从而更好地优化系统节能效果,并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关键词:发电厂;热动运行系统;节能;减排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提高发电设备的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工作。
发电设备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发电系统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如果没有对发电设备进行有效节能优化,那么就会导致发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耗能过多,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电厂热动运行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电厂热动运行系统节能技术与减排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2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的理念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在发电设备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节能优化与减排方案;在设计中,要保证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和减排设计首先要对锅炉、汽轮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再综合考虑热动力系统和热负荷以及设备寿命等因素,对热动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评价,从而制定出最优的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方案。
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发电过程中实现能源消耗最小化,并将污染控制到最低。
此外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厂建设过程中。
3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与减排设计的意义热动系统是电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非常耗能的部分。
通过对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和减排设计研究,能够有效减少电厂中的耗能,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都匀经济开发区土地整治规划<2018-2020年)》专题二都匀经济开发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都匀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O—二年十二月目录1、前言 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原则21.3 研究依据31.3.1 文件依据31.3.2 基期数据51.4 研究目的51.5 研究意义52、都匀经济开发区土地整治现状73.1土地资源状况73.1.1 土地资源总量与结构73.1.2 耕地的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83.1.3 建设用地情况83.1.4 未利用地情况83.2土地整治现状83、都匀经济开发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104.1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104.1.1 耕地整治潜力分析104.1.2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104.1.3土地复垦潜力分析114.1.4土地开发潜力分析114.2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124.2.1 耕地整治潜力评价124.2.2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144.2.3 土地复垦潜力评价174.2.4土地开发潜力评价194、土地整治挖潜效益分析225.1 土地整治挖潜的资源效益225.1.1 增产效益225.1.2 增地效益235.2 土地整治挖潜的经济效益235.3 土地整治挖潜的生态环境效益235.4 土地整治挖潜的社会效益245、促进土地整治挖潜的政策和制度建议266.1 切实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66.1.1、加强规划目标实施的政府责任制266.1.2、严格执行集约利用土地规划标准266.2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66.2.1 鼓励集体和个人加大投入266.2.2 保证征收的土地费用用于土地整治276.3提供税收、信贷、财政优惠和技术支持276.3.1 对土地整治实行奖励政策276.3.2 提供信贷优惠276.3.3 提供技术支持286.3.4 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286.4 新增建设用地统筹规划286.4.1、城镇及工业园区管理286.4.2、中心村和社区建设管理29 6.4.3、农用地流转措施29 6.4.4、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挂钩6.5 强化土地利用监督30296.6 统一思想306.6.1 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306.6.2 协调国土分局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316.6.3 调动群众积极性31丄、八1、前言都匀经济开发区位于都匀市的东侧,距都匀市区5公里,1992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9 年元月升格为黔南州委、州政府派出的正区级单位,辖洛邦、大坪两镇和王司镇三联村及沙包堡办事处黄英 6 组,总面积258 平方公里,人口约 4 万人。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引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指对已有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章将重点探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布局优化。
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意义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并有效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包括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用地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并适时进行调整。
例如,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适度扩大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生态脆弱地区,可以限制开发和城市扩张,加强生态保护。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调整各类用地的比例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例如,适当增加生活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适度减少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避免过度集中或空间浪费。
(3)改善土地利用方式。
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鼓励土地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减少土地占用和浪费。
4.布局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是指对土地利用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以达到最佳利用效益的目的。
布局优化的原则包括:(1)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在布局优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影响。
(2)确定规模适度的经济区域。
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经济区域规模和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3)实施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发展的方式,保持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数量潜力测算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i i i i P M N δ=-*() (公式1)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i i i S W *α=; (公式3)i i i L /N β=;(公式4)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i M ---i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i S ---i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i β---i 镇项耕系数;i δ---i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
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
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i M ---i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P---i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iK---i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临高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土地规划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及时进行土地整治,为土地规划修编和更好的土地利用打下基础。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主要来自于农用地整治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整治潜力为8.70km2,农用地质量潜力为17.24km2,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面积15.36km2。
标签: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土地整治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動[1]。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节约使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临高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东经109°30′-109°34′,北纬19°30′-20°02′,总面积1343km2,地处琼北台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南部为丘陵,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海积平原,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5%、50%。
临高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5℃,年降雨量1580-1800mm。
全县现辖10个建制镇,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3.62万人(2013),城镇化水平为39.76%,2013年GDP为120.47亿元。
1 临高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1301.47km2,其中农用地面积453.88km2,占比37%;未利用地面积15.36km2,占比1.1%。
耕地沿海平原分布多于南部丘陵台地,其中水田旱地面积236.53km2,占耕地面积的52%,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中部各镇旱地面积分布较广,连片性较好,南部的旱地相对较少。
水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台地区和北部沿海平原,全县园地面积299.7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42%,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台地区;果园27.21km2,占园地总面积的9.28%,以种植荔枝、龙眼为主,主要分布在临城镇、波莲镇、博厚镇、皇桐镇等镇;其他园地272.49km2,占园地总面积的90.72%,以种植橡胶为主,主要分布在多文镇、和舍镇和波莲镇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