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头钻孔减压术
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又称股骨头髓芯减压术。
该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股骨头骨骺外形正常、坏死期局限在股骨头的前方、没有死骨形成、无干骺端改变、无软骨下骨折线的患者。
该手术方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大大缓解疼痛症状,延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的发展。
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多认为是血管外骨内压力增高。
对坏死的股骨头测量其骨内压,发现是升高的,并伴有静脉回流减少和血流淤滞。
此外,股骨头正常与病变交界处有一层反应性新生骨质,较厚且质地硬,妨碍坏死区血液循环的重新建立。
髓芯减压,打开了股骨头髓腔的封闭状态,减0了周围血管阻力、骨内压,增加了血流量,可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骼的再生,终止或逆转股骨头坏死进程。
该手术方法是从股骨头的侧方,也就是股骨大粗隆下部位,向股骨头内钻直径0.5~1厘米的小孔。
术后卧床1周,患肢不负重6周(扶拐行走),同时还应不负重的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技术优势:
该治疗方法具有降0骨内压、减轻骨髓水肿、改善骨内微循环、刺激新生血管等作用,同时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1、效果好:具有降0骨内压、减轻骨髓水肿、改善骨内微循环、刺激新生血管等作用,有利于骨骼的再生。
2、操作方便:从股骨头的侧方,也就是股骨大粗隆下部位,向股骨头内钻直径0.5~1厘米的小孔,操作方便。
3、损伤小、恢复快: 0.5~1厘米小孔手术损伤小,术后卧床一周,数周后可逐步正常行走。
股骨头减压操作方法
股骨头减压是一种手术方法,常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
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卧位或枕头半卷卧位。
2. 用消毒液清洁手术部位,并铺好手术器械。
3. 局部麻醉或全麻后,切开股骨头附近皮肤和软组织,将暴露出骨骼。
4. 利用骨锤和骨凿将股骨头上部的骨组织削除,以减轻骨头的压力。
5. 通过切割和重映,将股骨头上面的骨块重新安置到合适的位置,使其与相邻骨骼对齐。
6. 最后,用线针或钢板将骨块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促进骨骼的愈合。
7. 清洁手术部位,并闭合软组织和皮肤,贴上敷料。
需要注意的是,股骨头减压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具体步骤可能会因患者病情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和康复治疗。
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临床观察安海库【摘要】目的观察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NONF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单纯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治疗组45例,予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2组均随访1年,观察2组治疗1年后X线摄片及Ficat分期变化,并统计影像学疗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关节畸形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并分别统计治疗组Ficat分期Ⅱ期、Ⅲ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影像学疗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及总分治疗后增加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oat分期Ⅱ期临床治愈率高于Ⅲ期(P<0.05).结论补髓活血健骨汤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NONFH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股骨头修复,提高Harris评分,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对Ficat分期Ⅱ期临床疗效优于Ⅲ期.【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5(037)010【总页数】4页(P1466-1469)【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医骨伤科手术;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安海库【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中医骨伤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62;R684.79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股骨头血液供应发生改变,导致骨成分、骨细胞变性而引起一系列病变。
NONFH致残率高,病变可侵犯整个髋关节,引起股骨头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甚至髋关节功能丧失[1]。
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刘锋1,石运潮2,周科1,刘冬3,寇艳艳1,陈明凤1,温建生11.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陕西铜川727106;2.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骨一科,陕西铜川727106;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探究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113例早中期ANF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 评分(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C)、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WBHS)、全血低切黏度(WBLS)、血浆黏度(PV)]。
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 量表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各项评分分别为(37.82±5.82)分、(41.67±5.96)分、(3.27±0.52)分、(3.85±0.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8±5.19)分、(37.09±5.39)分、(2.82±0.46)分、(3.35±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C 、BMP -2及IGF -1水平分别为(6.85±0.89)μg/L 、(17.74±2.31)μg/L 、(88.35±10.93)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4±0.78)μg/L 、(13.47±1.79)μg/L 、(81.36±10.96)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BHS 、WBLS 及PV 分别为(5.32±0.74)mPa ·s 、(6.82±0.87)mPa ·s 、(1.74±0.21)mPa ·s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0.81)mPa ·s 、(8.14±1.23)mPa ·s 、(2.15±0.29)mPa ·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略低于对照组的7.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治疗原则:1. 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儿童或成年人病变属于早期,范围较小者。
2. 严格避免患肢负重:单侧者可扶拐、带坐骨支架、用助行器行走;双侧同时受累者,应卧床休息或坐轮椅;如髋部疼痛者,可卧床同时行下肢牵引常可缓解症状。
这种治疗可配合理疗,但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6~24个月或更长时间。
治疗中应定期拍摄X线片检查,至病变完全愈合后才能持重。
3. 积极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
4. 配合活血去瘀、补肾壮骨之中草药治疗。
5. 去除致病因素,如停止激素治疗、饮酒或放疗等。
保守治疗:成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II期病变,范围较小,可卧床,患肢避免负重或牵引。
如双侧病变应卧床或坐轮椅车,减轻体重。
口服活血化瘀及扩血管药物,如蒲黄、川穹、红花、大青叶等。
西药海得琴(Hydergine)、冠心平(Clofibrate)等与丹参片有相似作用。
高压氧治疗有一定疗效。
应定期拍X线片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如有进展,应改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 股骨头髓芯减压术2. 带血管蒂骨瓣、肌蒂瓣移植及血管束植入术3. 经大转子旋转截骨术4. 闭孔神经切断术5.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破坏重,不能保留者,应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 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7. 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8. 股骨头颈开窗减压及带旋髂外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术9. 股骨粗隆部旋转截骨术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 髋关节融合术温馨提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传统方法之一就是让病人卧床,牵引患肢,以此来限制病人的活动和负重,以减少股骨头的负荷,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卧床牵引不当会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囊及韧带挛缩、关节僵硬等问题,让肢体的功能障碍更加明显。
因此,在限制其负重和行走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地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再配合全身的整体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
原文链接:/ggths/2014/0709/181316.html。
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W o r l dH eat hD i ges t M edi eal Pef i odi cal线探伤防护条件好,98%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为室内摄片,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操作,接受照射的水平低,而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尚有相当部分单位,特别是乡镇医院,因条件有限,不能采用全遥控X射线机,工作人员无法避免地要接受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
因而受照剂量相对高。
从表2可见,不同级别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以乡镇级医院最高(2.93m S v),县级医院次之(2.51r osy),明显高于市级医院、工业X射线探伤等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笔者认为:这与县乡镇级医院(卫生院)使用的X射线机防护性能差,防护设备老化或不全、工【中图分类号]R61调研分析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淡薄等因素有关,提示县级、乡镇级医院的放射防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1]王其亮.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刀.中国辐射卫生,1998.7:250一252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进展戴鑫程兴杰罗国安【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508512008}04-0317-02【摘要】股骨头缺血坏死(A N F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由于创伤、应用激素、过度饮酒、结缔组织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进而使骨质缺血、变性、坏死、骨小粱断裂及股骨头塌陷,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多种,如体外震渡疗法、高压氧疗法、介入疗法、中药疗法、各种骨移植术、血管移植术、死骨清除骨材料填充术、髓心减压术及髋关节置换术等,均有一定疗效.现对手术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进展股骨头缺血坏死(A N F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自1888年K oni g等报道成人股骨头坏死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摘要】目的
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早期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植骨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怀死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股骨头血供破坏,关节面塌陷病残率较高,治疗较困难,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尤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19份病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0~80岁之间,38个髋关节病髋26例,双侧7例,20个髋做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
根据Ficat 和Arlet 分级法,Ⅳ期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Ⅰ~Ⅲ期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19份病历得到随访16份,时间8~24个月,疗效尚满意。
2 治疗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位,垫高患侧臀部,在大腿的外侧,常规消毒铺巾,以大转子处做一3~4 cm长的切口,于转子顶点下2 cm处向股骨头中心偏上穿如一导针,其尖端达股骨头软骨下0.5 cm,在X线下定位,沿导针用空心钻钻一隧道,连同导针一起取出,骨质备用,旋入一选择好的空心螺丝钉,此空心针主要靠近股骨头的张力侧起机械支撑作用以防术后锻炼造成骨折。
再平行于空心螺丝钉打入一导针至病区,空心钻钻一隧道,直径约1 cm,取出骨芯再继续扩大隧道,并用长柄刮匙将股骨头软骨下面病变组织刮除,取胫骨上段前外侧一骨条,经小切口首先将松质骨送至病区,然后将骨条植入,送至股骨头充满填实,冲洗并缝合切口。
3 治疗结果
本组19份病例得到随访病例16份,随访时间8~24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按照Jacobs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术前平均记分67.8,术后平均记分76.3,术后6个月X线片示囊性变缩小或消失,植骨区融合,无再塌陷。
4 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目前普通采用股骨头颈开窗带血管蒂的骨膜瓣转移进行治疗,在农村老年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受经济条件
限制,放弃治疗的较多。
该病病例较少,治疗结果尚难统一,主要缺乏统一的临床和放射学评判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参考患者的年龄、职业、病因,坏死区的大小等,保留髋关节的手术治疗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有多种,股骨头钻孔减压,首先由德国人Ficat 和Arlet应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疗效显著,在理论上,降低骨内压,重建血液循环:恢复股骨头血流,使死亡的骨组织有机会与活组织相接触,促进修复过程。
髓芯减压治疗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已被广大临床骨科医生所认可。
Steingerg等人将钻空减压与骨移植结合起来,希望去除坏死的骨质,植骨块能够加固减压部位,提供机械性支撑作用,另外,植入的骨组织起到骨诱导的作用。
可保护功能,减轻疼痛,推迟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标志是骨细胞在陷窝中消失,而不是骨结构的折断。
当其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后,则新生骨可沿骨小梁逐渐长入,使坏死的股骨头愈合。
后期则发生股骨头塌陷。
因此重建及改善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加强对股骨头软骨下骨支撑,促进缺血性坏死的修复重建,保存自体股骨头,防止进一步塌陷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邓福树[1]等报道,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治疗,Ⅰ期股骨头行髓内减压术,Ⅱ期行旋股外血管植入,Ⅲ期行截骨术,Ⅳ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总有效率83.33%。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髓内减压加血管束或带蒂的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报道日益增多,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带血管蒂的骨膜移植阻断了骨内压和血压的恶性循环,去除了阻碍股骨头再血管化的坏死骨,以新鲜松质骨充填缺损,起到骨诱导作用。
填入有活力的皮质骨,以支撑软骨下骨面和加速再血管化进展。
同时术后一段时间内限制负重也保护了正在愈合的骨结构。
现在骨折愈合的观念是骨诱导和骨传导,骨诱导在骨折愈合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ont[2]等预言促进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的应用,将会使手术治疗效果大为改善。
王正[3]等作者认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以骨替代材料为载体的复合物植入可能会成为治疗ANFH的一种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前途。
本术式对ANFH早、中期,用来缓解症状,延长关节使用时间,手术创伤小,失血少,术后当日或次日患者感到髋关节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
近期疗效好,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合并症少,费用低,广大病员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邓福树.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治疗.中医正骨,1995,7(6):21.
[2]Mont MA,Hungerfoed DS,Non-troumascular necrosia of femoral head.J
Bone Joint Surg(am),1995,77:459.
[3]王正.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内减压及相关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6,18(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