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共3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32
股骨头钻孔减压术
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又称股骨头髓芯减压术。
该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股骨头骨骺外形正常、坏死期局限在股骨头的前方、没有死骨形成、无干骺端改变、无软骨下骨折线的患者。
该手术方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大大缓解疼痛症状,延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的发展。
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多认为是血管外骨内压力增高。
对坏死的股骨头测量其骨内压,发现是升高的,并伴有静脉回流减少和血流淤滞。
此外,股骨头正常与病变交界处有一层反应性新生骨质,较厚且质地硬,妨碍坏死区血液循环的重新建立。
髓芯减压,打开了股骨头髓腔的封闭状态,减0了周围血管阻力、骨内压,增加了血流量,可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骼的再生,终止或逆转股骨头坏死进程。
该手术方法是从股骨头的侧方,也就是股骨大粗隆下部位,向股骨头内钻直径0.5~1厘米的小孔。
术后卧床1周,患肢不负重6周(扶拐行走),同时还应不负重的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技术优势:
该治疗方法具有降0骨内压、减轻骨髓水肿、改善骨内微循环、刺激新生血管等作用,同时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1、效果好:具有降0骨内压、减轻骨髓水肿、改善骨内微循环、刺激新生血管等作用,有利于骨骼的再生。
2、操作方便:从股骨头的侧方,也就是股骨大粗隆下部位,向股骨头内钻直径0.5~1厘米的小孔,操作方便。
3、损伤小、恢复快: 0.5~1厘米小孔手术损伤小,术后卧床一周,数周后可逐步正常行走。
钻孔减压结合人工骨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22例朱泳;胡柏松;王国平;张沂【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2页(P1071-1072)【作者】朱泳;胡柏松;王国平;张沂【作者单位】311400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骨科;311400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骨科;311400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骨科;311400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骨伤科疑难杂症。
股骨头坏死最主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病变进展,延长股骨头的寿命,从而避免(或延迟)行全髋关节成形术。
本院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钻孔减压带脱钙骨基质(DBM)人工骨打压植骨联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9~54岁,平均41.75岁。
均具有疼痛及轻度活动受限症状。
其中一侧20例,双侧2例。
有服激素史7例,大量饮酒史3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3例,糖尿病2例,无明显原因7例。
发病时间5~21个月,平均11个月。
根据改良的Ficat分期标准[1],Ⅰ期5例,ⅡA期16例,ⅡB期1例。
1.2 方法患者仰卧位,患侧垫高15°,局部麻醉后于大转子下1cm处向下做2cm 长的切口,分离肌肉达骨质。
于大转子下2~2.5cm为进针点,在X线电视监视下顺股骨颈中心钻入1枚导针达股骨头坏死区域中心,沿导针安放导向器,钻入外环锯,外环锯内置入内环锯取出骨柱,经骨隧道用不同角度的刮匙透视下清除头内坏死骨质,待死骨清除彻底后经骨隧道股骨头内打压植骨,植骨完毕后缝合切口即可。
整个过程均是通过大转子至股骨头间骨隧道完成,不影响髋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和髋关节功能。
手术后即可在床上活动关节,术后2~3d髋关节疼痛消失,7~10d可下床不负重活动。
以后定期复查行X线片及MRI检查,3~6个月后根据骨修复程度逐步负重行走,恢复正常生活上作。
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02-01T09:52:43.4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方启明蔡琳[导读] 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中早期有较好的疗效。
方启明1,2 蔡琳1(1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10;2赤壁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赤壁 4373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014-02【摘要】目的总结报道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
方法选取2002年4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实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型良股骨头钻孔植骨术治疗42例患者。
统计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1],延缓置换髋关节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
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200ml,平均手术时间1.5h。
术后随访1—9年。
根据主诉髋关节功能及X线征分析临床疗优30例,良好8例,满意2例,较差2例(1例于术后1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例于术后3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90.5%。
结论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中早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手术简单,微创小,有效延缓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钻孔植骨术人工髋关节置换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青年34例,壮年8例。
创伤性29例,应用激素7例,酗酒4例,其他2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9例;年龄14—45岁。
1.2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采用了改良型股骨头钻孔植骨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以大转子近端为中心,沿大转子后缘作弧形切口月12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阔筋膜张肌,钝性分开臀大肌直至显露大转子后方外旋肌群和外表的脂肪及臀中小肌后缘,钝性剥离。
股骨头中心钻孔减压BMP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48例报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疑难病,多年来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股骨头中心钻孔减压bmp植入治疗成人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8例,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48例(共55个股骨头)其中男35例,女13例,其中的47例经6个月--五年随访,疗效满意。
男35例,41个股骨头,女13例,14个股骨头,左侧28例,右侧20例,双侧7例。
1期17例,20个股骨头,2期13例,14个股骨头,3期8例,10个股骨头,4期7例,9个股骨头,扁平髋3例,3个股骨头;病因,长期酗酒,15例,长期使用或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8例,外伤9例,原因不明4例,病程5个月-6年。
1.2手术方法:x线电视透视下,于股骨大粗隆基底部外侧切开,在骨皮质表面凿一洞口,钻入骨质,分别对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中心和股骨头负重区减压,于髂骨处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2-4ml,并在髂骨前上棘处取骨,切碎后与植骨灵及骨髓混合均匀,用肝素盐水冲洗钻孔通道后,经特制的植骨器械将混合骨经股骨大粗隆、股骨颈植入股骨头空腔内,使植入的混合骨充填结实,没有空隙,压实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患肢皮牵引治疗。
2疗效评价及结果根据髋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及疗效评价,共分为优、良、可、差。
优:髋关节疼痛消失,股骨头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良:髋关节疼痛消失,股骨头结构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活动度超过70度以上;可:股关节疼痛减轻,股骨头结构有改进,但不满意,髋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在50-70度之间。
差:髋关节疼痛无改善或加重,股骨头结构无改善,髋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在50度以下,活动明显受限。
术后经1年-10年的随访,优67.7%,良246%,总有效率为92.3%。
3讨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肢冷、局部压痛、步态异常跛行、骨盆倾斜、肌肉萎缩痉挛和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4”字试验(+)、存德林伯试验(+)。
《(医学课件)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手术简介•手术操作流程•手术优缺点及可能的并发症•手术应用与拓展目录01手术简介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是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钻孔和植骨来增加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和再生。
手术定义主要目的是缓解股骨头坏死引起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目的手术定义与目的适用对象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该手术适用于早期、中期和部分晚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别适用于年轻患者和需要保留髋关节的患者。
禁忌症股骨头坏死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糖尿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的患者不宜进行该手术。
手术适用对象与禁忌症手术原理通过钻孔术破坏股骨头坏死的骨质,促进新生细胞再生,同时通过植骨术增加股骨头的支撑力,促进坏死骨质修复。
操作步骤1. 麻醉:患者一般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 常规消毒铺巾:医生需要用消毒剂清洗手术部位,铺设无菌巾。
3. 切口:在髋关节外侧做一个弧形切口,长约10-15cm。
4. 显露病灶:将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逐层切开,暴露出股骨头颈部。
5. 钻孔:用钻头在股骨头坏死区域内钻孔,直至有血液渗出。
6. 植骨:将自体骨或异体骨植入钻孔中,支撑股骨头手术原理及操作步骤02手术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23对病人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包括X光、CT或MRI等,确定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分期。
确定诊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包括钻孔及植骨的数量、位置等。
制定手术方案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术前讨论,说明手术目的、可能的并发症及预期的效果。
术前讨论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显露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将股外侧肌在股骨附着处部分切开,显露股骨近端外侧。
体位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
钻孔使用特制的高速气动钻孔器械,在股骨头坏死区钻孔,深度约为3~5 cm,使股骨头内坏死灶减压并形成多个小的骨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