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程代码03706)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理想以现实为根底•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 D.理想与现实是根本对立的参考答案:D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和平统一• B.建设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完成共产主义参考答案:B3、以享乐为目的,主张人生的全部内容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愉快,这是〔〕人生观的表现。
• A.拜金主义• B.享乐主义• C.个人主义• D.功利主义参考答案:B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参考答案:D5、被视为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处于根底层次的是〔〕• A.社会秩序• B.为人民效劳• C.集体主义原则• D.社会公德参考答案:D6、“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的强化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 A.省察克治• B.积善成德• C.慎单独律• D.知行统一参考答案:C7、〔〕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每个行业立足的根底。
• A.爱岗敬业• B.老实守信• C.办事公正• D.效劳社会参考答案:A8、人类最高的理想境地是〔〕• A.和平开展•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自由民主参考答案:C9、当代大学生面对人生的态度应是〔〕• A.随遇而安• B.积极进取• C.消极无为• D.得过且过参考答案:B10、道德产生于〔〕• A.神的启发• B.人天生具有的• C.人性中的感情• D.人类的历史开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参考答案:D11、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开展水平上下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力开展水平• B.综合国力增强• C.社会道德风气• D.科技文化开展参考答案:C12、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13、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他人是社会公德中〔〕•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爱护环境的要求• C.老实守信的要求• D.文明礼貌的要求参考答案:D14、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通过法律标准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的表达。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A、过马路闯红灯B、排队加塞C、夫妻在家打架D、不爱护公物参考答案:C——出自第07章2、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参考答案:C——出自第03章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参考答案:C——出自第03章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表述是()A、不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影响B、不受一定的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C、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个体所形成的法治理念完全相同参考答案:C——出自第05章5、现代家庭关系的核心是()A、夫妻关系B、亲子关系C、兄弟姐妹关系D、婆媳关系参考答案:A——出自第07章6、我国现阶段统一战线的名称是()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民族爱国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参考答案:D——出自第02章7、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
这样的人()。
A、错置了爱情的地位B、误把友情当爱情C、只重过程不重结果D、功利化地对待爱情参考答案:A——出自第07章8、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是()。
A、旅行结婚B、举办婚宴C、同居D、结婚登记参考答案:D——出自第07章9、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从天而降,而是()A、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B、人们头脑中构造出来的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构想D、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参考答案:A——出自第01章10、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和谐、友善、法治、敬业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是:A. 遵守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C. 尊重社会公德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项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个人主义D. 社会主义荣辱观4.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法律的随意性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不归还D. 以上都是犯罪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道德范畴,不属于法律范畴?A. 乱扔垃圾B. 酒后驾车C. 虐待动物D. 以上都是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A.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和谐、友善、法治、敬业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以下哪项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权C. 受教育权D. 以上都是9. 以下哪种行为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A. 遵守公共秩序B. 爱护公共设施C. 尊重他人权利D. 恶意诽谤他人10. 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答案:1. C2. D3. C4. D5. C6. C7. B8. D9. D 10. 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2. 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 描述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影响。
4. 简述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智慧树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多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素养和能力不包括()。
A:思想观念B:辨别是非能力C:价值取向D:道德情操答案: 辨别是非能力2、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
A:学习要求的变化B:生活环境的变化C:社会活动的变化D:创新要求的变化答案: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3、思想道德和法律所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A:调节思想行为B:调节领域C:调节方式D:调节目标答案: 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4、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体现的是:平等原则。
A:对B:错答案: 对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对B:错答案: 对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不进步不增长B:不常态不快速C:不革新不全面D:不平衡不充分答案: 不平衡不充分7、()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A:团结B:友爱C:互助D:创新答案: 创新8、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A:对B:错答案: 对9、新时代是决胜()、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C:和谐友爱社会D:四个现代化社会答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大学生要把个人理想与“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紧密联系在一起。
A:对B:错答案: 对第一章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A:对B:错答案: 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A:对B:错答案: 对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相较于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没有任何作用。
一、单选题1、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
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行政机关C.立法机关D.社会团体参考答案:A2、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是A.信仰B.科学C.坚定D.革命参考答案:B3、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实现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参考答案:B4、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法律原则B.法律规范C.法律概念D.法律技术参考答案:B5、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是A.信念B.责任C.理想D.使命参考答案:C6、判断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和基本标准是A.道行品德B.道德规范C.道德意识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7、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依法治国B.执政为民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参考答案:C8、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体系C.社会主义核心经济体系D.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体系参考答案:A9、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参考答案:A10、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这是指A.政治安全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参考答案:A11、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D.列宁主义参考答案:C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层次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公私兼顾D.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参考答案:A13、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在宪法上的重要体现是A.罪刑相适应原则B.民主法治原则C.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原则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参考答案:D14、我国的调解制度不包括A.人民调解B.行政调解C.司法调解D.亲朋调节参考答案:D15、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______的竞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测验及答案一、选择题部分1.人生的价值是通过()来实现的。
A. 科学技术的进步B. 社会环境的改变C. 个人的努力和奉献D. 偶然的机遇和运气答案:C2.在社会主义法律中,()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则。
A. 宪法B. 道德C.信仰D. 法律答案:A3.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方面相互关联的。
A. 宗教B. 伦理C. 人生理想D. 经济利益答案:B4.滥用互联网、违法买卖个人信息属于()伦理道德问题。
A. 互联网安全B. 网络道德C. 个人隐私保护D. 法律法规遵守答案:C5.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公平正义C.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D. 法律是绝对的,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答案:D6.伦理问题更多地涉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思想行为。
A. 社会关系B. 道德观念C. 科学知识D. 经济收入答案:B7.以下哪个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A. 依法治国B. 依人治国C. 依定治国D. 依势治国答案:A8.以下哪项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并与道德修养相互关联?A. 公款吃喝B. 诚实守信C. 逃税避税D. 不承担家庭责任答案:B二、填空题部分1.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的特点。
答案:法定性、前进性、专门性、与时俱进性2.伦理道德问题合理解决的依据是(),是一种行为准则。
答案:伦理规范3.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明辨是非、尚善向善。
答案:守信、公正、尽责、自律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是()、服务人民、保护人权。
答案:人民为中心5.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答案:社会共识三、简答题部分1.请简述伦理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关系。
答案:伦理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伦理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所具备的规范和准则,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正合理等;而法律基础则是指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基础,是人们在社会中共同遵守和依法行动的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宏大革命,在实践中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就成为新时期宽阔青年的历史使命。
【考点】绪论绪论2.【答案】C【解析】(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了举什么旗的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了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了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杰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了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考点】绪论绪论3.【答案】B【解析】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公正、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建设应然状态的是民主。
【考点】绪论绪论4.【答案】D【解析】自然属性: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包括人的条件反射、新陈代谢、食欲和性欲等。
社会属性: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
【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科学熟识人的本质5.【答案】A【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看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世界观准备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进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析】人生的社会价值必需和自我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制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制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的四个基本道德原则?A. 人际关系和谐B. 诚实守信C. 个人主义D. 专制主义答案:B. 诚实守信2. 以下哪个是法律的基本特征?A. 具有强制性B. 个人意愿约束C. 不受社会制约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 具有强制性3.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条件和制度选取的根本道路和任务,下列哪个不属于基本国策?A. 人民代表制B. 民族团结C. 科教兴国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下列哪个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拥有大量财富B. 参与决策C. 贪污受贿D. 随意侵犯他人利益答案:B. 参与决策5. 以下哪个不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纪守法B. 尊重他人权益C. 参军D. 积极投票答案:C. 参军二、判断题1. 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共识之间的统一。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2. 法律是社会因循守旧的产物,不需要受到重视。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3. 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4.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纪守法和尊重他人权益。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
答: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健康、积极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
它包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修正,以及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2. 什么是法律的适用?答: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或事务的过程。
适用法律需要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对照,确定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文,并合理解释、正确判断,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基本国策。
答: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人民代表制、民族团结、科教兴国等。
人民代表制是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参与的权利。
一、单选题
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下列关于“新时代”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选择一项:
A.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 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已经实现
C.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D.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为根本要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D )
选择一项:
A.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 有本领、有文化、有担当
C. 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
D.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3、下列关于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法最恰当的是( A )
选择一项:
A.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 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C.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D. 两者无关
二、判断题
1、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〇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错)
选择一项:
对
错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对)
选择一项: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