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1
压铸模具一.压铸模具在生产中的作用1.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它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铸件质量的优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与压铸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互相影响又互为制约的关系。
2.其重要作用是:(1).决定着铸件形状和尺寸公差级;(2).浇注系统决定了熔融金属的填充状况;(3).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热平衡;(4).模具的强度限制了压射比压的最大限度;浇口套、定模抽芯机构等部分组成。
定模动模2.动模(通常又叫后模):见上图。
动模是压铸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模是和定模形成压铸模成型部分的另一个整体,它一般固定在压铸机中板上,随中板作并合运动,与定模部分分开合拢。
一般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大多在这个部分。
3.抽芯机构(通常又叫行位):作用: 抽动与开模方向运动不一致成型零件的活动型芯机构。
抽芯机构主要包括:斜导柱、侧面型芯、滑块、导滑槽、限位块、螺杆、弹簧、螺母、螺钉等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4.斜销(通常又叫斜导柱):见下图。
作用: 在开模过程中,强制滑块运动,抽出芯型。
有内抽芯和外抽芯两种,其断面形状多采用扁圆形,防止抽芯时拉伤滑块。
主要参数: 斜角α的大小和抽芯力大小、抽芯行程长短、承受弯曲度力大小有关。
斜角α的数值一般取:10°、15°、18°、20°、25°。
斜销直径取决型芯包紧力的大小,斜销长度 = 固定部分 + 工作段尺寸 + (5~10) cm5.作用:6.作用:和导滑槽配合适当,其抽拔距离不能超过导滑槽长度的2/3,合模时滑块应受一定的预紧力,防止金属液窜入导滑槽,致使滑块卡死。
参数: 滑块的高度B ,宽度C按型芯尺寸决定,滑块的长度A与B、C有关,为使滑块工作时稳定要求 A≥0.7C A≥B。
13.定模座板(通常又叫A板):见上图。
作用:一端面紧固在压铸机头板上,使模具压紧定位,另一端面和模体结合承受机器压力,二个端面要求有足够受压面积,压铸机射咀和压室安装孔要求配和精确。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一、概述压铸模具是用于压铸工艺的模具,在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制品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压铸模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内容。
二、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压铸模具应该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产品的结构、尺寸、表面质量等要求。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确保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2.可制造性原则在设计压铸模具时,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成本。
设计应尽量简化,避免复杂的结构和加工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
3.可靠性原则压铸模具在长期使用中需要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
设计中需要考虑模具的寿命、耐磨性等因素,确保模具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4.易维护性原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损坏或磨损,设计时需要考虑模具的易维护性,便于维修和更换受损部件。
三、材料选择压铸模具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模具的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硬度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能够抵抗压力和磨损,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寿命。
2.热稳定性压铸过程中温度较高,模具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易变形或烧损。
3.耐磨性压铸模具在长期使用中会有磨损,需要选择耐磨性好的材料,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耐蚀性部分压铸过程中会有化学物质接触,模具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避免腐蚀损坏。
四、结构设计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分型设计合理的分型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和质量,减少缺陷产生。
分型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
2.冷却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影响压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冷却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组织和性能。
设计时应考虑冷却系统的布局和冷却介质的选择。
3.排气系统设计在压铸过程中需要排除模具内的气体,避免气泡和气孔产生。
压铸工艺流程中的模具设计要点压铸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并在固化后取出成型件。
模具设计是整个压铸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成型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模具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三个方面讨论压铸工艺流程中的模具设计要点。
一、模具结构设计要点1. 合理选择模具结构模具结构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压铸工艺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常见的模具结构包括单腔、多腔、合模和分模等。
对于形状复杂的产品,可以采用多腔结构来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尺寸较大的产品,可以考虑采用合模结构来减少模具成本。
2. 考虑产品的冷却和顶针装置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冷却和顶针装置。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有效地排除熔融金属的热量,以确保成型件的质量。
顶针装置的设计应满足产品的要求,并保证顶针在压铸过程中的精确位置。
3. 设计合理的浇口和溢流槽浇口和溢流槽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浇口时应考虑熔融金属的流动性和冷却速度,并确保浇口与产品的结合处处于合适的位置。
溢流槽的设计应考虑金属液体的顺利流动,以避免产生气体和杂质。
二、材料选择要点1. 选择耐磨耐热的材料模具在压铸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采用耐磨耐热的工具钢或合金钢作为模具材料,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成型件的质量。
此外,还应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可靠性。
2. 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性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材料的强度和刚性。
材料的强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承载能力,而刚性则影响到模具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在模具设计中应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热处理,以提高模具的性能。
三、加工工艺要点1. 精确计算和控制成型参数在压铸工艺中,成型参数的精确计算和控制是保证成型件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关键。
成型参数包括注射速度、压力、温度和冷却时间等。
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参数,可以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提高成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要点摘要:压铸机、模具与合金三者,以压铸件为本,压铸工艺贯穿其中,有机地将它们整合为一个有效的系统,使压铸机与模具得到良好的匹配,起到优化压铸件结构,优选压铸机、优化压铸模设计、提高工艺工作点的灵活性的作用,从而为压铸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所以,压铸工艺寓于模具中之说,内涵之深不言而喻。
关键词:压铸机;模具;压铸工艺;模具设计The Main Points of Die Casting Process andDie Casting Die DesignPAN Xian-Zeng, LIU Xing-fuAbstract: The die casting machine, die and alloy, the three on the basis of die castings, running through with the die casting process forms organically a whole and an effective system. Making the machines well to mate with dies, optimization of die casting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of selecting die casting machine, optimization of die design and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of die casting process conveys in the die, this has a profound intension.Key words: die casting machine; die; die casting process; die design1 压铸机—模具—合金系统压铸机、模具和合金这三个因素,在压铸件生产过程中,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即压铸机-模具—合金系统,它是以压铸件为本,工艺贯穿其中,赋予系统活力与效率,而模具则是工艺进入系统的平台。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在工业制造中广泛应用。
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
压铸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压铸工艺主要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熔化状态,并将熔融金属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下面是一般的压铸工艺流程:1.准备模具:设计和制造适合所需零件的模具,通常使用铸造合金或钢材制作模具。
2.准备金属材料: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将其加热到熔化温度。
3.熔融金属注入: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注入到模具中,通常使用压铸机进行注入。
4.冷却凝固:待金属材料注入模具后,通过冷却凝固使金属快速凝固。
5.脱模: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毛坯处理:对取出的凝固金属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和去除余料等工艺。
7.检验和加工:对凝固金属零件进行检验,如尺寸、重量、表面质量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模具设计的要点和考虑因素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模具设计的一些要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1.零件结构: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合适的模具,包括模具的外形、内腔和结构等方面。
2.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考虑到耐磨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3.流道设计:合理设计模具内的金属流道,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均匀地填充整个模具腔体,并减少浇注过程中的气泡和杂质。
4.冷却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加速金属的凝固过程,并减少零件内部的应力和变形。
5.脱模设计:设计合适的脱模系统,以便顺利地将凝固的金属零件从模具中取出。
6.模具维护和修复: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设计易于维护和修复的结构,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论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凝固,可以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模具设计是压铸工艺中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压铸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压铸模具是制造压铸件的关键设备,它直接影响着压铸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压铸模具的分类压铸模具一般可分为冷室压铸模具和热室压铸模具两大类。
冷室压铸模具适用于铝合金和铜合金的压铸生产,相对简单,但适用于高温熔融的压铸合金。
热室压铸模具适用高熔点压铸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抗高温挤压性能。
二、压铸模具的结构1.压铸模具主要由模架、模座、模芯、出料系统和冷却系统等组成。
2.模架是模具的主架构,起着支撑模具部件和固定模具部件的作用。
3.模座是连接模具与注射机的部件,将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性。
4.模芯是模具中用来形成产品内部空洞的零件,它通常由多段组成,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进行组装。
5.出料系统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模腔的路径,通常由进料口、浇口和溢流槽等组成。
6.冷却系统是保证模具持续工作的关键部分,它能够快速降温和加热模具,确保产品冷却时间的缩短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压铸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1.单向释放原则:保证产品易于从模具中脱模,避免产品损坏。
2.对称设计原则:尽量保证模具零件左右对称,以降低模具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3.预防变形原则: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的合理布局来降低模具零件的变形,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
4.合理浇注和冷却系统原则:通过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和加强冷却系统的作用,提高压铸产品表面质量,并缩短冷却时间。
5.合理安装和调整原则:确保模具零件的安装和调整精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质量。
四、压铸模具设计的步骤1.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产品分析和模具选型。
2.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包括模腔结构、模芯结构、冷却系统和出料系统等设计。
3.进行模具零部件设计,包括模板、模座、模芯、冷却水口等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
4.进行模具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进行试模和测试,及时修复和调整模具零部件。
5.进行模具的调试和优化,包括调整出料系统、冷却系统等,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
压铸模具设计介绍压铸模具是用于制造金属零件的重要工具。
它是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然后以高压和高速冷却金属,从而形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在设计压铸模具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材料的流动性、模具的结构等。
本文将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给出一些实用的设计建议。
设计原则在设计压铸模具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合理的几何形状零件的几何形状对于模具设计至关重要。
应选择合理的形状,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薄壁的结构,以确保模具的可靠性和寿命。
同时,应考虑到零件的脱模方向,避免设计上的死角和内翘等问题。
2. 流线型设计在注入熔融金属时,要确保金属流动的顺畅和均匀。
因此,模具的设计应尽量避免死角和锐角,采用流线型的设计,以提高金属的流动性和充填性。
3. 强度和稳定性模具需要承受高压和高温的工作环境,因此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结构设计应合理,考虑到模具的受力情况和热膨胀等因素,以确保模具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和损坏。
4. 易于制造和维修模具的制造和维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到制造和维修的可行性。
模具的结构应尽量简化,并采用易于加工和替换的零部件,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设计步骤1. 零件分析在进行压铸模具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待生产的零件进行全面的分析。
分析包括材料的性质、几何形状和尺寸、工艺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模具的类型和结构。
2. 模具类型选择根据零件的性质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
常见的模具类型包括单腔模、多腔模和滑动模等。
选择模具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效率、成本和质量等因素。
3. 模具结构设计根据选择的模具类型,进行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
设计包括模具的核心和型腔结构、冷却系统、进气系统等。
设计时应考虑到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流动性和冷却要求等因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零件质量。
4.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的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与压铸原理压铸模具基本知识与原理一、压铸模具重要参数:1,决定着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公差等级;2,其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位置决定了熔融金属的填充状况;3,溢流排气系统影响着熔融金属的溢渣排气条件‘4,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的热平衡;5,决定了铸件的表面质量及变形程度;6,模具的强度限期制了压射比压的最大限度;7,影响着生产操作的效率。
二、压铸模具基本要求定义:1,所生产的压铸件,应保持铸件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和各项技术要求,减少机械加工部位和加工余量,2,模具应适应压铸生产的工艺要求,在设计、审图、制作时要核实铸件脱模结构,冷却,模具结构等;3,应采用先进的结构,减少操作程序,动作准确可靠,构件钢性良好,具有足够的硬度,便于拆卸和维修;4,模具的各种零件应具备良好的机械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条件,选材适当,分差配合等级合理;5,符合压铸机的技术规范,准确选定安装尺寸,能充分发挥压铸机的生产能力;6,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以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便于管理;7,具备加执和冷却的条件,有利于使模具各部位达到理想的热平衡状态,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三、压铸模具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序号各部分名称作用1定模定模是压铸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机器压射部分相连接,并固定在压铸机的定模板上,浇注系统与压室相通,是铸件型腔镶块的一个重要部分。
2动模动模是压铸模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定模组成压铸模成型部分的一个整体,它一般固定在模架上,模架又固定在压铸机动模板上,随动模板作开合运动,与定模部分分开,合拢,一般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全部在这个部分。
3成型部分(又称型腔及型芯部分)成型部分由镶块及型芯组成装在动定模上,模具在合拢后,构成铸件的形成空腔,通常称型腔,是决定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公差等级的部位。
4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熔融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它是沟通模具型腔与机器压室的部分,对压铸工艺因素、速度、以及排气、排渣、填充条件起着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