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女娲补天(新编2019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28.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八单元故事新编新女娲补天“叮铃铃,叮铃铃……”女娲的手机响了:“喂,喂,是女娲娘娘吗?快快来帮我们补天。
”原来,在很久以前,女娲为人类补了天,人类过上了好日子,到了现在2099年,人类因为过分破坏环境,造成天破了一个大洞(大气层破了一个大洞),各大神仙和各大总统都在央求她。
“我已经帮过你们一次了,是你们自己不好好珍惜,为啥还要帮呀!”女娲生气地把手机重重地扔在桌子上。
电话又响起来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您就帮帮我们嘛!”女娲一听是孩子的声音,就心软了,心想,我就帮他们最后一次。
女娲来到地上,地球上到处是垃圾,一片狼藉,鸟儿在树桩上哭泣,鱼儿在污水里流泪,人们在蒙蒙的雾霾天里带着口罩慢慢前行,根本看不清楚补天用的五彩石在哪里。
女娲气得直跺脚,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女娲只好用那些被当成垃圾的可再生能源,像牛奶盒、废纸等,用神火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炼出了一种很黏很大的薄膜,缝在天上。
天总算补完了,可是还是总会下雨,因为女娲太忙了,她忘记把牛奶盒洗干净了。
人们经过这次教训,再也不敢随意破坏环境,积极种树,绿色出行。
2139年的一天,女娲路过地球,看到鸟儿在绿色的树枝上歌唱,鱼儿在碧绿的湖水里嬉戏,小朋友们在空气清新的公园里面欢快地跑着,跳着……女娲欣慰地笑了。
三毛流浪记新编北方呼呼吹着,从远处走来大名鼎鼎的三毛同学。
三毛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可怜兮兮地走着。
突然,他看见地上有个闪闪发亮的东西,就赶紧跑过去用脚一踩,再看看有没有人跟着他,然后快速地拿起来,跑到角落里,偷偷地拿出来一看,发现是一块银元,就放到嘴里一咬,“咯嘣”,牙齿都快掉了,再吹了一下,放到耳边听了一下,没想到是真的。
“哈哈哈,三毛最棒!”三毛边哼歌,边扔着手中的银元。
突然,一不小心,银元掉到了臭水沟里。
只见,三毛眉头皱得像“川”字,眼睛半睁半闭,暗淡无光,嘴巴抿得紧紧的,仿佛咬出了血,脸色苍白,面如土色。
他使劲地捏着拳头,跺脚。
望着臭水沟,三毛卷起袖子,弯下腰,伸出手捞银元,可是捞了半天,只捞了个臭皮鞋。
女娲补天教案(3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女娲补天教案第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 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 激发学生的灵感, 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 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 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 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 另辟蹊径, 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进行探究式学习, 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神话知识导入1.出示图片, 猜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 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 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 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