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团队产出是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贡献不能准确地测量, 也就无法精确地按照每个成员的贡献支付报酬,因此,团队生产便产生了 “搭便车”的问题。为了减少偷懒行为,团队生产就需要一个监控者,并允 许其拥有剩余权益和合同修改权,使其具有监控的积极性。 审计是监控者可以使用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 审计客体的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一个组织作为审计客体,称为组织客体; 二是选择这个组织的领袖作为审计客体,称为自然人客体。
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 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基于责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我们对团队领袖的直接责任、主管责 任和领导责任界定如下: (1)领导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领导的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其经管责任 履行过程及其结果。 (2)主管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亲自主管的团队领域,其经管责任履行 过程及其结果。 (3)直接责任就是在经管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团队领袖本人亲历亲为 的事项(不包括对主管领域的职责履行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 与团队领袖个人相关的行为;二是由于某些原因,超越自己主管的领 域所履行的一些事项。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三)经管责任可分离程度和审计客体选择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四)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定;二是行 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三是制度,也就是约束信息和行 为的规则或过程。 团队领袖的经管责任分为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不同的 责任类型所承载的审计主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