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彼得一世(1672~1725)
- 格式:docx
- 大小:9.38 KB
- 文档页数:2
彼得大帝是谁彼得大的被后人誉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俄国成为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帝国。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彼得大帝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彼得大帝的简介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
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
俄罗斯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
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
在位期间对俄国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彼得大帝的历史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彼得一世和他实行的改革措施,就不会有18世纪中后期强大的俄罗斯帝国,至少俄国的发展会非常缓慢,甚至被欧洲其他国家吞并。
所以彼得一世和他实行的改革对俄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军队整体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以致于俄国在对阵军事强国瑞典的时候取得巨大胜利。
第二,彼得一世改革让俄国的政治焕然一新,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使得政府行政机关高效运转,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使得政府的威信得到提高。
第三,彼得一世改革大力发展了俄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各地纷纷建起了各种专业的学校,为俄国培养出了很多新型人才。
彼得大帝的改革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时期,俄国的国号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
这位身高2米多的皇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
在军事和对外方面,他赢得了为期20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海一带以及波罗的海出海口。
在南方,他夺取了亚速堡和巴库,控制了亚速海和里海的门户。
在国内,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
彼得一世身体力行,开始了俄罗斯的“欧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饰和社会风尚等许多方面也学习西欧。
他剪掉贵族的大胡子,剪掉客人的长衣袖,把莫斯科公国时代的长袍改为欧洲式的短装,举办“大舞会”,提倡文明交际。
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绪论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与分期: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史学界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
曾经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据粗略统计,从新中国建立迄今半个世纪,国内出版的世纪近代史教材约有200多种,但这些教材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前苏联模式的局限,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性和历史功绩时,一般都是加以回避,不肯或不敢谈深谈透,而且每部教材都要加上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人民斗争两大部分内容。
将两大部分内容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同起来,并列为世界近代史的三大内容,似乎世界近代史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而资本主义又以1871年为界,之前,资产阶级是上升和发展,之后,则走向反动、没落甚至走向了灭亡。
这样一来,世界近代史就有些本末倒臵了,而且还会给人留下种种疑问。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没有抓住世界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目前高校教材中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下列几种提法:1、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是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讲义,北师大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教研组编写)2、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衰落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王荣堂主编)3、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问题,彭树智)4、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它主要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刘祚昌)5、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
(刘宗绪)6、世界近代史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8世纪60年代可以作为上限。
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后,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可作为下限。
历史上的今天——1698年9月5日,彼得一世征收胡须税也许,大家知道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收、船舶税,等等,但是你有听过“胡须税”吗?这匪夷所思的胡须税,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大帝改革措施中的一项。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
作为俄罗斯帝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在位期间对俄罗斯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
1697年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1698年9月5日其在全俄征收“胡须税”就是经济改革中的一步。
征收胡须税的想法是彼得一世第一次游历欧洲时产生的,他认为胡须是无用且多余的装饰,留胡须就得出钱购买留须权。
从欧洲回到莫斯科后,彼得一世召见了一些大贵族,他拿起一把大剪刀,一下子剪掉了好几个大贵族的胡须。
接着,颁布了在全俄开征胡须税的命令。
当时的俄罗斯,男子素有蓄胡须的习惯,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时尚,在他们眼中胡须是“造物主赐与的装饰品”。
彼得大帝宣布不准留胡须后,保守的贵族和神职人员等坚决反对,不过彼得一世很强势,使得“胡须税”在俄国得以顺利执行。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彼得一世(1672~1725)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统帅。
1682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并立为沙皇,由其姊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摄政。
1689年推翻索菲亚掌握实权。
1696年伊凡五世病死后,彼得独掌政权。
1697年随同俄国使团化名出国,考察西欧,先后在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
1698年仓促回国,镇压禁卫军宫廷政变。
随后效法西欧发达国家,在国内实行全面改革。
彼得一世自1699年始,在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正规陆军、海军,至1709年军事改革基本完成。
重视发展军事工业,以减少对进口武器的依赖。
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克团和谢苗诺沃团为新建正规军骨干。
实行新兵役制,以扩充兵源。
开办军事学校,延聘外国军事专家。
规定贵族子弟必须由军事学校毕业和从士兵循序晋升。
注意破格提拔人才。
设立陆军院和海军院,以统一指挥。
实行军衔制。
设置勋章奖章制度。
还亲自参与制订陆军条令(1716)和海军条令(1720)。
他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重点是夺取出海口,K.马克思称之为世界性侵略体制。
1695~1696年远征土耳其附庸克里木□国,取得顿河出海口亚速;1700~1721年进行针对北欧强国瑞典的北方战争,打败瑞典军队,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国遂跃居欧洲强国之列。
战后被枢密院尊为大帝。
1722~1723年进行对波斯战争,兼并里海西岸和南岸一带。
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军事史上民族学派的奠基人。
他强调战略进攻,主张到敌人土地上去找敌人。
必要时也采取战略防御,实行诱敌深入,以小战消耗劲敌,在有利条件下才进行决战。
强调从实战出发练兵。
善于总结失败教训,在作战指挥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灵活运用战术原则。
最常见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在学习中,大家最熟识的就是学问点吧?学问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学问。
坚信许多人都在为学问点发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最常见九年级上册历史学问点,盼望大家喜爱!九年级上册历史学问点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缘由):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开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心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置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需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绩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踊跃: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打算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开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紧要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开展(根本缘由)b.克里米亚斗争惨败,激化了社会冲突(干脆缘由)2、目的:稳固统治、缓和阶级冲突、幸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变更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开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加仍旧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农夫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自学1.自读。
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驾驭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务──落实到教材之中。
2.思索。
踊跃独立思索,明确重点、难点。
3.找出问题。
俄罗斯帝国之父彼得一世作者:李锡海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12期◎李锡海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 6级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他在位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西化改革,开启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被称为“俄罗斯帝国之父”。
17世纪末的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
1697年,他随外交使团访问欧洲各国,考察了西方先进的国家制度和科学文化技术。
为改变俄国的赢弱面貌,彼得大帝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军事领域是改革的中心,彼得一世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新型海陆军,同时兴办兵工厂、聘请外国军事顾问以及引进先进武器设备;为加强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在中央建立参政院作为国家最高管理机构,在地方设立市政机构和省级行政单位,颁.布“官秽;表”,取消贵族汩珀洙}权,建立起—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为保证财政收入,彼得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开凿运河以促进商品流通,与外国缔结商务条约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在社会文化教瘸._亨面,彼得r__1吐下令兴建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办博物倌,兴办报纸,要求俄国民众剪掉胡须,提倡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的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俄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俄国因此取得了北方战争的最终胜利,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迁都圣彼得堡,开始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彼得一世领导俄国走向近代文明,为表彰他的丰功伟绩,1721年参政院尊称他为“全俄罗斯大帝”,俄罗斯帝国由此形成。
图1:彼得大帝的改革:建设新首都圣彼得堡。
[俄罗斯1997]图2:彼得大帝的改革:在军事上建立常规陆海军。
[俄罗斯1997]图3:彼得大帝的改革:俄罗斯与瑞典在“第二次北方战争”中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罗斯取胜后称霸波罗的海。
彼得一世(1672——1725年),俄国沙皇(1682——1725年)也许扩张土地是沙皇俄国的本性,但沙俄的扩张势头在伊凡雷帝之后明显进入低潮,在百余年的时间里保持守势,夺取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的夙愿始终是一个美好的梦。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彼得大帝的出现。
彼得身材魁梧,精力充沛,性格粗暴,这同他的罗曼诺夫家族前辈的病弱形成鲜明对比。
1682年,彼得的异母兄费多尔三世去世。
在其姐索非亚和米格斯拉夫家族、纳雷什金家族三方的激烈较量中,10岁的彼得和他的患有坏血病不能理事的哥哥伊凡五世一起成为沙皇,彼得只是第二沙皇,实权操纵在索非亚公主手中。
彼得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从小就已经显示出来。
在他幼时的诸多爱好中,有两件对未来有重要影响,一是对航海和造船的强烈兴趣,这使他制定了向海洋发展的国策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另一个就是玩军事游戏,他的两个少年游戏兵团后来演变成他最得力的两个近卫军团。
1689年,彼得正是利用这两个军团粉碎了其姐索非亚企图废黜他的阴谋,并将索非亚关进修道院,实际上掌握了政权。
1696年伊凡五世去世,彼得成为唯一的沙皇。
1697年,彼得又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
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随同一个250人的庞大考察团去西欧各国访问,在此期间,他甚至还曾在荷兰的造船厂当学徒以学习造船。
实际上这此访问对俄国的未来影响巨大,面对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制度,彼得心中使俄国变革的朦胧想法因此变得如此清晰和强烈。
回国后,一场巨大的变革就在俄罗斯大地上掀起了阵阵风浪。
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大帝时,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们的胡子剪去,从而揭开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
这些改革主要是在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背景下施行的。
在军事方面,彼得实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彼得一世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彼得一世(1672-1725),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对于俄罗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特列季亚娜的儿子,继位于1682年,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彼得一世提出了现代化俄罗斯的设想,通过对欧洲的学习和改革,他希望将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进行了许多军事改革。
彼得组建了一支近代化的陆军和海军,与西方列强对抗。
他还设立了一所军事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专家。
除了军事方面的改革,彼得还进行了许多经济和社会的改革。
他打破了封建时代的束缚,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他鼓励外国商人来到俄罗斯,并且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税收和货币制度。
他还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为俄罗斯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学者。
彼得一世对俄罗斯的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希望俄罗斯能够接轨欧洲,因此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
他废除了传统的男女分化的服饰,鼓励人们穿西式服装。
他还建造了圣彼得堡这座美丽的城市,将它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中心。
他邀请了许多欧洲的艺术家和学者来到俄罗斯,为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外交方面,彼得一世也有着丰硕的成果。
他积极扩展俄罗斯的领土,并且与欧洲的列强进行了战争和外交斡旋。
他通过与中国、瑞典和波兰等国家进行冲突和谈判,成功地获得了一系列的领土,使得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尽管彼得一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也遭受了一些批评。
他的改革被认为太过激进,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
他追求西方的现代化思想也导致了一些传统俄罗斯价值观的丧失。
此外,他的统治下也存在着一些社会不平等和政治腐败等问题。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他为俄罗斯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他的统治下存在一些问题,但他的改革和政策对于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帝国皇帝列表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胜利,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共记304年。
1.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大帝)1682——1721年为俄罗斯沙皇,1721——1725年为俄国皇帝。
打败瑞典和土耳其。
1721年加冕为全俄皇帝。
他积极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向西方靠拢。
他在涅瓦河上建立了新京都圣彼得堡。
1725年死于尿毒症。
皇位传给续妻叶卡捷琳娜一世。
2.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1725——1727年在位,遵照彼得一世的志愿,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
3.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727——1730年在位,在位期间,罢黜彼得一世的宠臣阿·缅希科夫,首都迁回莫斯科。
1730年死于天花,此后,罗曼诺夫王朝绝嗣。
4.安娜·伊万诺夫娜1730——1740在位。
俄国女皇,伊万五世沙皇和普拉斯科维亚·萨尔特科娃皇后的女儿。
5.伊凡六世1740——1741在位。
登基时还不到1周岁。
他的母亲是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的外甥女。
1741年被推翻。
(伊凡六世是个苦命的皇帝,1岁多点就蹲大牢,自1742年起,被秘密关押在N个不同地点,最后的关押地点成为靠近北极苦寒之地的霍尔莫格雷,即如今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境内。
1756年,伊凡六世又被押到圣彼得堡附近的施吕瑟尔堡(今彼得要塞)监狱。
在施吕瑟尔堡,伊凡六世仍旧被关在单间牢房里,与世隔绝,不允许他和任何人接触,在整个关押期间没有见到过一个人,其中也包括狱卒。
自幼年起的关押生活使伊凡六世不但丧失了正常的表达能力,更神经失常,一直持续到1764年被处死,当时已是叶卡捷林娜二世在位。
)6.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41——1761年在位。
彼得大帝最后的继承人和最小的女儿。
背景: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
列宁对这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作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
”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
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
彼得一世改革是 18 世纪初期的俄罗斯帝国在彼得一世统治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点:
1. 背景: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 时间:1689 年-1725 年。
3. 内容:
- 政治改革: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 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学校,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
- 经济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 文化教育改革:创建了许多科学院和学校,简化了俄文字母,出版了第一份报纸。
4. 影响:
-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彼得大帝的历史简介:纵观彼得大帝的一生,可以说他从未停止扩张俄国疆界,并不惜为此发动多场战争,生于1672年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决心将俄国引向西化道路的第一人,年轻的彼得高大魁伟、气度非凡,表现出无穷的精力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军事问题有着强烈兴趣的他,甚至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微型军队,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他的帝国近卫军。
1、彼得一世改革:沙皇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从一开始,彼得就坚决要求自己的亲属从底层做起,凭借个人功绩而非世袭特权晋升至社会顶层,令人惊叹的是,甚至他自己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
彼得痴迷于机械,对技术的求知欲促使他成为莫斯科一小块外国人聚居区的常客,在那里,他时常拜访来自欧洲的技术人员和商人,不仅向外国人学习技术,还和他们一起狂饮作乐,而他酗酒的习性很快便成为了传奇,与此同时,他也初次接触到了船只,对航海的热情贯穿他的一生,俄国海军的创立也是他的功劳。
彼得大帝兼具对西方,尤其是西方军事技术的浓厚兴趣与对俄国东方传统的强烈反感,1697年,彼得大帝踏上了一次大范围的欧洲之旅,虽然贵为举世公认的俄国统治者,他却坚持在出行时隐瞒身份,这场旅行的大部分时间,彼得都用来全身心地感受欧式生活,他甚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一家荷兰造船厂当工人。
1698年,不受管束的俄国近卫骑兵streltsy起义,彼得闻讯后中断了欧洲之旅,他虽然立即动身返回莫斯科,却未能镇压这场起义,尽管如此,彼得向起义的近卫骑兵施以严酷的打击报复,见证了他们的彻底覆灭,沙皇彼得丝毫不手下留情,经常参与实施骇人听闻的恐怖刑罚,还亲自处决不忠的近卫兵。
2、沙皇俄国对土耳其战争为对抗土耳其人Turks的作战计划寻求支持,是彼得西方之旅的原因之一,当时,黑海the Black Sea及其北部沿岸处在土耳其人及其同盟克里米亚鞑靼人Crimean Tartars的控制之下。
1695年,彼得展开对土耳其人的进攻,袭击了位于顿河the Don River河口的亚速Azov城堡,由于土耳其人可以轻易经由海路为亚速提供补给,彼得的围城行动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然而,沙皇彼得攻占亚速城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意识到拥有强大的海军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改革者,他的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进行评价。
一、政治改革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是他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他的政治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修改了税收制度、改革教育等。
首先,彼得一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
他废除了原来的“贵族共和国”制度,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各地的政府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此举使得俄罗斯政府的效率大大提高,政治形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
他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军队,使俄罗斯的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他还建立了一个更为公正的司法系统,使人们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第三,彼得一世修改了税收制度。
他取消了原来的“头税”和“地税”等多种税收制度,统一了税制,使得税收的征收更为公平、合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彼得一世改革了教育。
他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大学,为俄罗斯的文化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他还派遣了大量的学生到欧洲国家学习,使得俄罗斯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二、经济改革彼得一世的经济改革是他的改革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的经济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发展工业、改进农业、建设运输系统等。
首先,彼得一世发展了工业。
他鼓励外国商人来俄罗斯投资,建立了许多工厂,使得俄罗斯的工业得到了发展。
他还建立了一条运河,使得货物可以更便捷地运输。
其次,彼得一世改进了农业。
他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土地和更高的报酬,鼓励他们种植更多的粮食。
他还建立了一些农业学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彼得一世(1672~1725)
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统帅。
1682 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并立为沙皇,由其姊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摄政。
1689 年推翻索菲亚掌握实权。
1696 年伊凡五世病死后,彼得独掌政权。
1697 年随同俄国使团化名出国,考察西欧,先后在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
1698 年仓促回国,镇压禁卫军宫廷政变。
随后效法西欧发达国家,在国内实行全面改革。
彼得一世
自1699 年始,在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正规陆军、海军,至1709 年军事改革基本完成。
重视发展军事工业,以减少对进口武器的依赖。
以普列奥布拉
任斯克团和谢苗诺沃团为新建正规军骨干。
实行新兵役制,以扩充兵源。
开
办军事学校,延聘外国军事专家。
规定贵族子弟必须由军事学校毕业和从士
兵循序晋升。
注意破格提拔人才。
设立陆军院和海军院,以统一指挥。
实行军衔制。
设置勋章奖章制度。
还亲自参与制订陆军条令(1716)和海军条令(1720)。
他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重点是夺取出海口,K.马克思称之为世
界性侵略体制。
1695~1696 年远征土耳其附庸克里木□国,取得顿河出海口亚速;1700~1721 年进行针对北欧强国瑞典的北方战争,打败瑞典军队,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国遂跃居欧洲强国之列。
战后被枢密院尊为大帝。
1722~1723 年进行对波斯战争,兼并里海西岸和南岸一带。
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军事史上民族学派的奠基人。
他强调战略进攻,主张到敌人土地上去找
敌人。
必要时也采取战略防御,实行诱敌深入,以小战消耗劲敌,在有利条
件下才进行决战。
强调从实战出发练兵。
善于总结失败教训,在作战指挥上
反对因循守旧,主张灵活运用战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