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60
人机环境工程设计方案1. 引言人机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旨在通过优化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人机环境工程设计方案,以提高员工在办公室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2. 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质量•提高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满意度3. 设计内容基于上述设计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机环境工程的设计:3.1 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办公椅子,以提供员工舒适的坐姿和支持•配备调节功能的办公桌,以适应员工不同的身高和工作姿势•提供符合人眼视觉特点的照明设备,以减少眼疲劳和视觉疲劳•增加防护屏幕,降低电脑辐射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供符合人手操作习惯的人机交互设备,如键盘、鼠标等3.2 工作环境设计在工作环境设计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调节空调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办公室空气质量检测和通风换气,保证员工健康•合理布局办公桌、文件柜等家具,提供舒适的工作空间•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智能办公设备,如智能打印机、智能投影仪等3.3 健康管理与培训在健康管理与培训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为员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意识•提供饮食健康、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定期进行员工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组织心理健康辅导和压力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4. 设计实施计划我们将根据设计内容,制定以下实施计划:•在第一阶段,调查员工对现有办公环境的需求和问题,确定设计的重点和方向。
•在第二阶段,与相关专业团队合作,进行人机界面设计和工作环境设计。
•在第三阶段,组织健康管理与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工作能力。
•在第四阶段,实施设计方案,监测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 预期效果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工作出错率下降•员工的劳动强度减轻,减少办公疲劳和工作损伤•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关注和改善,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6. 结论人机环境工程设计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的重要手段。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了解机械工程中的人机界面规范要求机械工程中的人机界面规范要求人机界面是指机器(如设备、工具或计算机系统)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界面。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人机界面设计可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中的人机界面规范要求。
一、界面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要求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员与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测量学、人体生物力学以及人体心理学等领域。
在机械工程中,人体工程学要求的重点在于设计符合人体结构特征的人机界面,以减少人体的不适和疲劳感。
1.1 控制器位置控制器的位置应该便于操作者触及,并且需要保证在操作时不会造成僵硬或过度伸展的姿势。
例如,一些设备的控制器应该放置在操作者自然伸臂范围内,以便于操作者的手在操作时保持舒适的位置。
1.2 按钮和开关设计按钮和开关的大小、形状和布局应该符合人手的操作习惯。
它们应该易于区分,避免产生操作错误。
同时,按钮的触感和声音反馈也是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可以提供直观的操作体验。
1.3 显示屏设计显示屏的位置和角度应使操作者可以轻松地看到并获取信息,而无需额外的扭动头部或调整身体姿势。
此外,显示屏上的文字和图标大小和颜色应该符合可读性要求,以确保信息的清晰可见。
二、界面设计中的可视化要求在人机界面设计中,可视化是指通过图形、符号、颜色等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指令。
良好的可视化设计可以提高操作员的理解能力和工作效率。
2.1 图标和符号设计在机械工程中使用的图标和符号应该具有易于理解和识别的特点。
它们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细节和冗长的文字说明,以便在快节奏的操作中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2.2 颜色选择颜色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一般来说,不同颜色的组合应能清晰地传递信息,而不会造成混乱或误解。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颜色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下的意义和共识。
三、界面设计中的操作反馈要求操作反馈是指操作者执行某个操作后,系统通过声音、震动或视觉信号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反馈。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与方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是指设计师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界面化,使人可以通过界面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操作。
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界面的易用性和效率。
下面介绍一些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1.一致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保持一致性,包括设计风格、颜色、字体等方面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记忆负担。
2.易学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易于学习,用户在初次接触时能够迅速理解并使用界面进行操作。
3.可控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让用户感到对系统具有控制能力,能够在需要时随时停止、撤销或修改操作。
4.错误预防和处理原则:界面设计应该尽量避免用户犯错,当用户犯错时能够提供恰当的错误提示和处理方法。
5.可扩展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变化。
6.可访问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和使用环境,如色盲用户、残障用户等。
二、方法:1.用户调研:通过对目标用户的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习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界面设计。
2.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界面的功能和内容,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速地完成任务。
3.信息架构设计:对界面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分类,使用户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包括导航栏、目录结构等。
4.交互设计:确定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按钮、菜单、输入框等交互元素的设计和布局。
5.可视化设计:通过图形、颜色、字体等元素的运用,将界面设计得美观、易于辨识和温馨,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6.试错测试: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试错测试,找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修改和优化。
7.用户反馈与改进:关注用户对界面设计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进行改进,并持续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互动,以不断改善界面设计。
以上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界面设计。
人体工程学中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界面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人机界面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人体工程学中的原则与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师们更好地设计人机界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人机界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易学易用原则:人机界面应该易于理解和使用。
用户接触到新的软件、应用或设备时,应该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会使用它们。
设计师应该通过简单、直观的界面布局和控件设计来实现这一原则。
2. 一致性原则:界面设计应该在整个系统中保持一致。
相同的交互行为、符号和术语应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使用户在不同部分之间无缝切换,提高操作效率。
3. 反馈原则:用户对于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进行了解反馈是很重要的。
及时、准确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意识到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信任感。
4. 可控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完全控制系统的操作过程。
提供明确的选项和设置,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5. 适应性原则:界面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特点。
考虑到用户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差异,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支持。
了解了这些原则之后,接下来是一些常用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法:1. 用户调研: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习惯和操作流程,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和建议。
这些调研数据为界面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 任务分析:分析用户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需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
通过任务分析可以确定用户需求和界面设计的痛点,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改进。
3. 信息架构:合理组织和呈现信息,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通过分类、标签和搜索功能等手段,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定位所需内容。
4. 页面布局:合理安排和分配页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将重要的内容放置在用户视线范围内,同时避免信息过载。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1课程信息2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工业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另一翼。
它不仅指产品外观的美化,更包括对人的因素、环境生态、技术前景、社会变革等高层次的理解,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学”。
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需得到更大关注。
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美学要求,更要满足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和操作的得心应手,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如何寻找人-机-环境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探索工业产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与方法,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机工程学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设计产品系统的主要目标,人机工程学已成为设计学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
将人的因素融入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产品的使用者,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质量。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人的作业方式、人的状态和人机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人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等,以便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理性地处理工业设计问题。
为进入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课程目标4学习任务(情境)本课程注重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沟通能力进行考核。
考核以学生课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考核为过程性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职业素质(严谨求实善于交流、吃苦耐劳、团队意识)。
汽车驾驶室设计与人机工程学我国对车辆人机界面的设计也非常重视,在我国汽车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执行的前几项标准基本都属于人机界面设计的范畴。
目前,我国的人机界面设计还仅限于测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也就是按国家标准对汽车显控性能进行测试试验,并对关键测试技术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章人体数据在汽车驾驶室中的应用为了使驾驶室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征,让人在使用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中,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尺度。
人体测量是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在认识人体数据在汽车驾驶室中的应用前,要先对人体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2.1人体测量的分类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的测量数据。
人体结构上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上的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1)静态人体测量尺寸: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是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法。
静态测量的人体尺寸用以设计工作空间的大小、家具、产品界面元件以及一些工作设施等的设计依据。
(2)动态人体尺寸测量:指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人体尺寸测量。
动态人体尺寸测量的重点是测量人在执行某种动作时的身体动态特征,特点是在任何一种活动中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协调一致的,具有连贯性和活动性。
其中,人体结构尺寸分为人体主要尺寸、立姿人体尺寸、坐姿人体尺寸、人体水平尺寸。
而驾驶室的设计则主要应用了人体主要尺寸和坐姿人体尺寸。
人体主要尺寸包括身高、体重、上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共六项数据。
坐姿人体尺寸包括坐高、坐姿颈锥点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肘高、坐姿大腿厚、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臀膝距、坐姿下肢长共十一项。
而人体功能尺寸则包括立姿、坐姿、跪姿、俯仰、爬姿等作业姿势的尺寸。
而驾驶室的设计则主要应用了坐姿人体功能尺寸。
人机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人机工程学第一章概论一、人机工程学:按照人的特征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学科人:操作者和使用者机:物环境: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研究目的:安全、健康、舒适二、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发展1、经验人机工程学(人→机)①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铁铲实验、砌墙实验②人适应机器(人→机器)2、科学人机工程学(机→人)机器适应于人3、现代人机工程学(人?机)人机相互适应三、学科研究内容①人的特性的研究②机器的特性的研究③环境特性的研究④人—机关系的研究⑤人—环境关系的研究⑥机—环境关系的研究⑦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四、学科研究方法①观察分析法②实测法③实验法④模拟和模型实验法⑤计算机数值仿真法五、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寸参数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第二章人体测量基本知识1、线性测量读数精确到1mm,体重精确到0.5kg2、百分位数P5(第五百分位),是指由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又9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P95(第95百分位),是指由9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又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P50(第50百分位),是指大于和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位50% 极端设计,居中设计3、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P32第三章一、人的感觉器官各有自身的特点、优点和适应能力。
常用的是视觉通信和听觉通道。
不同感觉通道的适用场合二、视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2、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左右60°以内的区域垂直面内的视野是: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70°3、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4、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刚开始看不清物体。
而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过程成为暗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情况相反5、视觉特征(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人机工程学》思考题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1.人机工程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命名?2.国际人类功效学会给人机工程学的科学定义是什么?3.我国给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5.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6.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7.人机工程学主要有哪些学个体系构成?8.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有哪些?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9.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测量数据有哪些类型?10.人体测量有哪些方法?11.人体测量应用哪些基准面?12.人体测量的方向如何规定?13.人体测量使用哪些常用的仪器?14.求华中地区男性身高1655mm的百分位(P)。
15.求西北地区第20百分位男性的百分位数(x)。
16.国家标准中给出的人体主要尺寸有哪几个?17.站姿、坐姿和人体水平尺寸有哪些?18.工作中常见的作业姿势有哪几种?19.人体站姿和坐姿的功能尺寸有哪些?20.人体尺寸应用原则包含哪几方面?21.人机工程将产品尺寸设计划分为哪几类?22.按产品的重要程度将产品划分为哪两个等级?23.产品尺寸的满足度的涵义是什么?用什么来表示?24.设计产品时需要对功能尺寸进行哪些修正?25.产品的功能尺寸如何确定?26.身高尺寸在设计中如何应用?第三章人体感知与动作特征27.人与外界直接联系的系统是哪几个?28.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29.何谓神经反射和反射弧?30.给出人眼能感觉到的光波长范围。
人感觉到的最短波长和最长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31.何谓视角和视力?32.绘出人机系统的示意图,说明人在人机工程中的作用有哪些?33.何谓反射、反射弧?34.绘图说明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并说明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35.写出可见光的光波范围。
36.最短的光波是什么色?最长的光波是什么色?37.何谓视角与视力?38.人的水平视野与垂直视野是如何分区的?39.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是多大?不同的操作,视距如何确定?40.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的区别何在?41.何谓立体视觉?42.何谓色觉?人的色视野如何划分?43.何谓暗适应和明适应?它们一般的适应时间是多长?44.人的视觉具有哪些特征?45.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46.听觉有哪些物理特性?47.听阈与痛阈是如何定义的?48.人耳对声音方向性的判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9.何谓声音的隐蔽现象?和隐蔽效应?50.人的神经系统分为哪些部分?51.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和联络区是如何划分的?52.绘出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简图并分析各部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