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第9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881.29 KB
- 文档页数:52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人机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2 人的因素讨论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分析人类感知、认知和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1.3 机器因素介绍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1.4 人机系统解释人机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探讨人机系统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的因素工程2.1 人的生理特点分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作业效率和舒适性的影响。
讨论人的体力、耐力和疲劳特性。
2.2 人的心理特点介绍人的感知、认知、情绪和动机对作业表现的影响。
探讨人的注意力、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人的行为特点讨论人的习惯、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对作业效果的影响。
解释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的原因。
第三章:机器因素工程3.1 机器的功能和性能分析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3.2 机器的可靠性和维护介绍机器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护策略。
解释机器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3 机器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讨论机器的安全性、防护装置和环境适应性。
分析机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业效果和风险。
第四章:人机系统设计原则4.1 人的能力与需求分析人的能力、需求和限制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解释人机系统设计中的“匹配原则”和“适应原则”。
4.2 系统整体优化介绍人机系统设计的整体优化方法和原则。
讨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整合。
4.3 系统评价与反馈解释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指标。
讨论系统反馈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章:人机系统案例分析5.1 汽车驾驶舱设计分析汽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讨论驾驶舱布局、控制器设计和驾驶辅助系统。
5.2 计算机界面设计介绍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人机界面设计思想计算机按照机器的特性去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维和行为。
要把人的思维和行为转换成机器可以接受的方式,把机器的行为方式转换成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这个转换就是人机界面。
使计算机在人机界面上适应人的思维特性和行动特性,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机界面设计思想。
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为商家创造卖点。
界面设计不是单纯的美术绘画,他需要定位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并且为最终用户而设计,是纯粹的科学性的艺术设计。
检验一个界面的标准既不是某个项目开发组领导的意见也不是项目成员投票的结果,而是最终用户的感受。
所以界面设计要和用户研究紧密结合,是一个不断为最终用户设计满意视觉效果的过程。
人机工程设计是指人机系统,是把人作为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把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人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完成一个系统目标,从而可以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人为差错除了人自身的原因外,操纵台、控制及操纵环境等也与人的误操作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人机工程设计是要保证系统向人传达的住处的可靠性。
例如,指示系统不仅显示器靠,而且显示的方式、显示器的配置等都使人易于无误地接受;二是控制、操纵系统可靠,不仅仪器及机械有满意的精度,而且适于人的使用习惯,便于识别操作,不易出错,与安全有关的,更应有防误操作设计;三是设计的操作环境尽量适合于人的工作需要,减少引起疲劳、干扰操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线、色彩、噪声、振动、沙尘、空间等。
人机工程设计研究的内容以人—机—环境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人”:是指作为主体工作的人;“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器共处的特殊条件,它既包括物理、化学因素的效应,也包括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机工程学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发展史(阶段和时间):第一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二战前,美国学者F.W.泰罗首创新管理方法和理论);第二阶段,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末);第三阶段,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研究;3)环境的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境的研究;6)机—环境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工业设计师:1)人体特性的研究(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包括:工作空间设计、座位设计、工作台或操作台设计、作业场所的总体布置);3)环境控制(照明、微小气候、噪声、振动)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4、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动作负荷、频率、危象、相关);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1)立姿2)坐姿;(2)、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面);3)冠状面(分成前、后两面);4)横断面(分成上、下两面);5)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前臂大拇指一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前臂小指一侧)。
人机工程学要点1第1章:1、人机工程学的英文名称?2、人机工程学的综合定义和发展历史?3、人机工程学到底研究什么?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5、了解人机工程学学科体系有什么意义?第2章:1、感觉与知觉的定义;2、感觉与知觉的相同点与区别及其关系;3、知觉的基本特性;4、视觉与本体感觉的定义;5、视野(包括垂直面与水平面内视野与色觉视野)的定义;6、本体感觉的种类。
7、人的个性心理类型及含义。
第3章:1、人类环境行为的类型,形成的因素。
2、环境行为特征、基本模式。
3、人的行为习性。
4、人的行为模式的分类及其要点。
5、环境行为的空间分布包括那些方面?空间分布图形、分布规律、空间状态和空间尺度、空间设计概念和空间组合。
第4章:1、什么是人体测量学?2、你熟悉总体、样本、均值、标准差、适应域、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含义吗?3、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主要掌握什么数据?4、设计一套你认为最合理的上课课桌、桌椅。
(效果图与简单结构工程图)第5章:1、天然采光主要考虑那些因数?2、色彩在室内环境气氛中所起的作用与方法?3、什么是空间界面设计?质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4、空间形成的原因?5、空间构成的分类?6、空间视觉特性的分类?7、什么是空间旷奥度?它的视觉特性?第6章:1、工业设计活动的层面。
2、消费者的类型、消费者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和满意度。
3、工业设计与消费者的关系。
第7章1、工作椅设计:根据人体尺寸及椅子设计原则,分析目前学生用椅的缺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用的椅子。
请注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其他椅子。
2、根据手握工具的设计原则,设计一种新型鼠标,并分析其设计根据。
第8章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1、作业岗位有哪三种?2、作业岗位的选择的要求及原则?3、手工作业岗位类型有哪三种?4、手作业岗位尺寸设计与人体及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有哪些?5、视觉显示终端作业岗位的人机界面包括哪几个界面?6、作业面高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7、作业空间布置考虑顺序如何?第9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试述影响影响热环境的要素?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3、根据环境因素试分析高考时间从7月初调整到6月初是考虑了哪些因素?4、试分析光环境对安全的影响。
人机工程学试题库及答案人机工程学试题第1 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一、填空题1、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
因此,人机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3、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和现代人机工程学三个阶段。
4、在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并一直延续到50 年代末。
6、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7、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 机- 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8、本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9、人机工程学中人体特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10、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
11、人机工程学实际上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12、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
判断最佳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
二、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A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B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3、从60 年代至今,称其为(C )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4、在B 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心理学家。
A、科学B、经验C、现代5、在经验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 A 。
A、工程技术人员B、心理学家C、管理学家三、简答题1、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8 分)经验人机工程学:以机械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对操作者得选拨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人。
人机工程学试题库(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机工程学试题第 1 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一、填空题1、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
因此,人机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之说。
3、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和现代人机工程学三个阶段。
4、在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并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末。
6、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7、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8、本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9、人机工程学中人体特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10、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
11、人机工程学实际上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12、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
判断最佳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在设计中坚持以“人” 为核心的主导思想。
二、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3、从60 年代至今,称其为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4、在 B 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心理学家。
A、科学B、经验C、现代5、在经验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
A、工程技术人员B、心理学家C、管理学家三、简答题1、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2、对工业设计师来说,从事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6分) 3、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四、论述题(15 分) 请结合本学科理论及本专业实践,论述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什么?第2 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一、填空题1、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人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人机工程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人机工程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旨在优化和改进人机界面的设计,提高人类使用机器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界面无处不在,如手机、电脑、汽车等各种设备,它们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探讨人机工程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力等心理过程,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的认知特点,从而更好地设计界面。
在界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1.1 颜色和图形的运用颜色和图形是界面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可以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和对比度,以及运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和理解。
例如,红色常用于表示紧急、警示或错误,绿色常用于表示成功或确认,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颜色的心理联想来增强界面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1.2 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人类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限,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信息组织和呈现方式来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
例如,使用层次化结构来组织信息,将重要的信息放在用户最容易看到的位置,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标来传达信息,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1.3 用户反馈和确认机制用户在使用界面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即时的反馈和确认,以便验证他们的操作是否被成功理解和执行。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界面反馈机制,如声音、震动、动画等,来提供及时的反馈,同时还可以添加确认对话框或撤销功能,以帮助用户纠正错误操作。
二、人体工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人体工学研究人类的身体结构、功能和运动特点,以此为基础来适应和优化设计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操作方式。
在界面设计中,人体工学的应用可以改善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度。
2.1 设备尺寸和布局的优化设备的尺寸和布局应以人体工学原理为基础,使用户能够自然而然地操作。
例如,智能手机的尺寸宜掌握在用户单手握持范围内,按钮和触摸屏的位置宜根据人类手指活动的常规范围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