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融合蛋白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78.7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 i n a B i o techno l o gy,2010,30(5):122-127长效干扰素研究进展田硕1徐晨2*姚文兵1(1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2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摘要干扰素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是由哺乳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高度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干扰素A血浆半衰期短而丙型和乙型肝炎治疗周期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目前延长蛋白药物半衰期的方法主要有化学修饰、蛋白融合、定点突变技术联合和改造药物制剂释放系统,随着又一新型长效干扰素Z ALBI N即将上市,长效干扰素再次成为医药行业的聚焦点。
现针对干扰素A长效制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扰素A半衰期定点突变PEG化白蛋白融合中图分类号Q816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家族性细胞因子,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I FN蛋白家族基于它们的基因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分为三型:I型包括I F N-A,-B,-X,-E,-J等亚型; II型干扰素由单基因家族I F N-C构成,又称为免疫干扰素;Ó型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称为I F N-K。
其中I FN-A的抗病毒活性最强,I FN-A分子的不同亚型由165~17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19kDa左右。
近20年以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I F N-A成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基因重组细胞因子,被美国FDA 批准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癌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已有数年。
但是干扰素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易被肾小球滤过,体内不稳定,易被血清蛋白酶降解,血浆半衰期短而治疗周期长,需要频繁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降低。
因此,改善重组I FN-A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特征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
主要技术手段为:化学修饰技术、基因融合技术、定点突变技术以及药物传输系统,下文就以上技术在改造I F N-A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fc融合蛋白长效原理
FC融合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技术,它可以将药物与结合抗体融合在一起,形成长效药物,延长其在体内的存在时间,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其长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FC融合蛋白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其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这是因为FC融合蛋白可以借助抗体结合部位与靶细胞结合,而抗体的结合能力往往比较强,可以增强药物与靶细胞的结合度。
同时,FC融合蛋白还可与Fc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一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时间。
其次,FC融合蛋白还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其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一些药物本身往往易于被代谢和排泄,因此难以积累到治疗所需的浓度,也就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而FC融合蛋白可以通过结合抗体的作用,将药物紧密地结合在抗体上,这样药物就可以更加靶向性地进入到肿瘤细胞中,从而增加了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浓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另外,FC融合蛋白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达到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FC融合蛋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从而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FC融合蛋白还可以减轻免疫细胞
的负担,防止其过度激活导致细胞毒性。
总的来说,FC融合蛋白的长效原理主要是通过结合抗体和Fc受体的
作用,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同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分布情况,在治疗癌症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FC融合蛋白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fc融合蛋白分类1. 介绍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蛋白质分类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fc融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其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
本文将对fc融合蛋白分类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fc融合蛋白的定义fc融合蛋白是指将免疫球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建的蛋白质。
免疫球蛋白Fc段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融合蛋白的构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将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在表达的蛋白质上同时具有Fc段和其他蛋白质段的功能。
3. fc融合蛋白的分类方式3.1 按功能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免疫调节类:将Fc段与免疫调节因子融合,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药物传递类:将Fc段与药物靶向分子融合,用于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稳定性。
3.信号传递类:将Fc段与信号传导分子融合,用于调控细胞信号传递通路。
3.2 按来源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动物源蛋白:将Fc段与动物源蛋白质融合,如人源蛋白、小鼠源蛋白等。
2.微生物源蛋白:将Fc段与微生物源蛋白质融合,如细菌源蛋白、真菌源蛋白等。
3.植物源蛋白:将Fc段与植物源蛋白质融合,如植物毒素、植物抗性蛋白等。
3.3 按结构分类根据fc融合蛋白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单链融合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单链结构。
2.双链融合蛋白:Fc段与其他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双链结构。
3.多链融合蛋白:Fc段与多个蛋白质段融合构成多链结构。
4. fc融合蛋白的应用fc融合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免疫治疗:利用fc融合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开发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药物靶向传递:通过融合fc蛋白与药物靶向分子,增强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长效多肽药物研究进展王秀贞1,2 吴 军13 孟宪军2(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1 2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 沈阳 110161)摘要 重组蛋白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极大地影响到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治疗效果。
防止多肽在体内迅速降解、延长半衰期成为蛋白质工程药物改造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过许多学者多年来的不懈研究,不少长效多肽药物已经上市,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综述了几种多肽药物常用的长效改造方法如化学修饰、基因融合、点突变以及药物制剂释放系统的改造。
关键词 多肽药物 半衰期收稿日期:2003203221 修回日期:2003208222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wqmxjr @s 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多肽、蛋白药物的研制开发,目前已有40种以上重要的治疗药物上市,72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正进行Ⅰ~Ⅲ期临床试验或接受FDA 审评,其中200种以上的药物进入最后的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 评估)。
多肽因子、蛋白药物主要通过降解、排泄、以及受体介导的内吞等作用在体内被清除。
其中分子量小于20kDa 的多肽因子在代谢过程中易由肾小球滤过;通过肾小管时多肽因子又被其中的蛋白酶部分降解并从尿中排出,因而半衰期短。
为维持一定的疗效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长期的频繁注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易引发一系列副反应。
近几年各国学者主要从化学修饰、基因融合、点突变以及制剂改造等方面着手进行长效多肽药物的研究。
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延长蛋白药物半衰期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修饰剂是单甲氧基聚乙烯二醇(methoxypoly ethylene glycol ,mPEG ),其次是多糖类如葡聚糖、聚蔗糖、淀粉等;同源蛋白质、人工合成多肽类如白蛋白、聚丙氨酸等;长链脂肪酸类以及聚烯属烃基化合物、聚酸酐等[1]。
PEG 是惰性、两亲、不带电荷的柔性聚合物,分子量随聚合程度而变化(1~50kDa ),有线性和支链两种构型,其中线性单甲氧基聚乙烯醇(mPEG )已经FDA 批准作为许多药物的安全载体。
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和单抗一、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概述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是从重链免疫球蛋白(heavy-chain only immunoglobulins,HCAb)的VHH结构域中分离出的抗体片段。
这些片段具有与完整抗体相似的特异性,但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和优化。
Fc融合蛋白则是指将抗体的恒定区(Fc片段)与另一蛋白质或肽的序列融合,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因此,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是一种结合了单域抗体的特异性和Fc片段的稳定性,以及另一蛋白质或肽的功能性的新型抗体。
二、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制备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法和蛋白质表达法。
基因工程法是通过设计和构建基因片段,将VHH结构域、Fc片段和其他蛋白质或肽的编码序列融合在一起,形成嵌合基因。
然后,将嵌合基因插入表达载体,转染适当的细胞系进行表达。
蛋白质表达法则是直接在合适的细胞系中表达VHH结构域和Fc片段的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和加工。
三、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应用领域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在医疗、生物工程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方面,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在生物工程方面,它们可用于开发新型药物、诊断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它们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探索新的生物学机制和现象等。
四、单抗的概述单抗(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是从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一种类型的抗体。
这些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靶向特定的抗原或分子。
单抗最初是从杂交瘤细胞系中分离出来的,现在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设计和生产。
五、单抗的制备方法制备单抗的方法主要包括杂交瘤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杂交瘤技术是通过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克隆,并进行培养和扩增。
蛋白fc段的作用及机制蛋白FC段指的是免疫球蛋白(Ig)的Fc区,它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一部分,包括IgA,IgM,IgG,它位于Ig分子的C端,即Ig[H/L]-Fc部分。
这一区域是Ig分子表面颗粒抗体内固定区,是许多免疫反应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
在免疫反应中,Fc段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发挥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和抑制等。
(1)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在ADCC中,Fc段结合到白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使白细胞与靶细胞结合,靶细胞被杀死,例如激活NK细胞杀灭癌细胞。
大多数癌症细胞表面表达肿瘤相关抗原,其中一部分与IgG抗体结合后可激活NK细胞,进而通过ADCC机制清除癌细胞。
这种机制在抗体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例如目前好几种单抗药物就是基于这种机制而建立的。
(2)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Fc段还可以结合补体,使靶细胞溶解。
设想一个灵活的武器,在攻击靶标时会有不同的杀伤方式,就像多重攻击方法。
结合IgG或IgM的膜表面抗原,可以激活补体,产生膜攻击复合物,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在这种机制下,Fc段作为适配体,同时能够克服抗体与抗原多种存在的限制,以及Ig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因此是补体介导细胞溶解重要的组成部分。
(3)免疫抑制Fc段还通过一种机制,即免疫抑制,发挥作用。
这种免疫抑制是指一些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绑定Fc段后诱导免疫细胞产生负向信号,并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种机制主要作用于免疫反应的负反馈调节,以确保它们不会过度激活或恶化免疫反应。
在这种机制中,Fc段能够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适当受体结合,影响适当的细胞行为和免疫反应。
总的来说,蛋白FC段作为Ig分子的一部分,表现出丰富多彩和重要的功能,通过参与免疫反应机制,发挥作用。
不仅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清除感染和癌变细胞,而且还可以加强抗体库的多样性,增强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并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FC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免疫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对于血小板的产生和成熟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其天然来源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和改造,以满足临床需求。
近年来,拟肽-fc融合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设计策略备受关注。
拟肽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序列,而Fc区域则是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可以增强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和药效。
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Fc区域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和药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的潜力。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开始,系统地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拟肽-fc 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医学领域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为题,旨在对该融合蛋白的研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归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文章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研究的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依次展开讲述背景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以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将介绍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以便读者对该课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75288.5(22)申请日 2019.07.25(71)申请人 安源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地址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区紫萍路908弄3号(72)发明人 董炤 周驰 张吉余 李媛丽 李强 (51)Int.Cl.C07K 19/00(2006.01)A61K 38/18(2006.01)A61K 38/26(2006.01)A61K 47/64(2017.01)A61P 1/16(2006.01)A61P 3/00(2006.01)A61P 3/04(2006.01)A61P 3/06(2006.01)A61P 5/50(2006.01)A61P 9/00(2006.01)A61P 9/10(2006.01) (54)发明名称FGF21 Fc融合蛋白、GLP-1 Fc融合蛋白及它们的组合治疗剂和用途(57)摘要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FGF21Fc融合蛋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GLP -1Fc融合蛋白。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一种组合治疗剂,由包含FGF21Fc融合蛋白的第一药物组合物和包含GLP -1Fc融合蛋白的第二药物组合物所组成。
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及其组合治疗剂在用于预防或治疗与心血管和/或代谢类疾病,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性心肌病等疾病模型中,都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序列表7页 附图7页CN 112279920 A 2021.01.29C N 112279920A1.FGF21Fc融合蛋白,其氨基酸序列:(1)如SEQ ID NO:4所述;或(2)与上述序列中的任何基本上相同(例如至少80%、85%、90%、92%、95%、97%、98%、99%或更高度相似的或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取代(例如保守性取代)、缺失和/或添加的序列)。
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10:08:5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108.1829.010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周癑珂1,钱 程1,唐 1,韦忠红1,陆 茵1,2,王爱云1,2(南京中医药大学1.药学院,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2.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收稿日期:2023-08-26,修回日期:2023-11-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73859);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文);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SJCX22_0791)作者简介:周癑珂(1999-),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药抗肿瘤药理,E mail:zyk9952445@163.com王爱云(197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通信作者,E mail:way9815@163.comdoi:10.12360/CPB2022081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1-0020-06中国图书分类号:R331 124;R730 2;R73 37;R979 1摘要: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
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
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受体;肿瘤;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抗肿瘤药;肿瘤发生和转移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少量癌细胞从原发病灶侵入周围组织,并进入循环系统。
什么是Fc融合蛋白?
Fc融合蛋白是一种新型的重组蛋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到某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分子上形成的,为原来的功能蛋白附加了抗体的性质。
Fc融合蛋白的优点
长效性
这类蛋白制成的药物在血浆内有比较长的半衰期,Fc 片段通过CH2-CH3 与FcRn 结合并呈pH 依赖性:在pH 7.4 的生理条件下,FcRn 与Fc 不结合;在细胞内涵体pH 6.0~6.5 的酸性条件下,两者结合,从而避免融合分子在细胞内被溶酶体等快速降解。
稳定性
Fc融合蛋白可以通过Fc 铰链区的二硫键连接形成稳定的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对二硫键的基因工程改造和修饰,还可以使Fc 融合蛋白聚集成六聚体复合物。
Fc 区域可以独立折叠,保证伴侣分子体内外的稳定性。
简化纯化流程
疫苗领域
Fc融合蛋白的功能蛋白部分可以是细胞因子、毒素、受体、酶、抗原肽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得到相应的抗原以后加上Fc段作为抗原的运载工具,靶向结合上APC(表面能表达FcR),缩短抗原在血浆中的游离时间,减少蛋白酶对抗原的降解,提高抗原半衰期,从而加强抗原的呈递。
随着细胞内能够结合Fc并影响免疫反应的受体蛋白不断被发现,Fc融合蛋白类疫苗能结合的受体将不仅仅局限于APC,应用前景也将大大扩展。
其他应用Fc融合蛋白稳定性相较于单一的功能蛋白更好,并且可以通过Fc与protein A/G 的结合作用,将Fc融合蛋白绑定在连有protein A/G的固相载体上,构建蛋白微阵列或微。
fc融合蛋白长效原理1. 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工程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fc融合蛋白作为一种常见的工具蛋白,在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fc融合蛋白的长效原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fc融合蛋白的概述2.1 fc融合蛋白的定义fc融合蛋白是将IgG类抗体的结构域Fc与其他蛋白质进行融合得到的一类融合蛋白。
IgG抗体的Fc部分在体内循环时间较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因此将其与其他蛋白质融合可以延长后者的半衰期。
2.2 fc融合蛋白的应用领域fc融合蛋白由于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独特的抗体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治疗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它可以用于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3. fc融合蛋白的长效原理3.1 药物半衰期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半衰期是衡量药物在体内持续存在时间的重要指标。
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代谢速度、排泄速率等。
传统的蛋白质药物存在于体内的时间较短,需要频繁给药,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不便。
3.2 fc融合蛋白的长效机制fc融合蛋白的长效机制主要通过其融合的IgG抗体Fc部分实现。
IgG抗体的Fc部分具有与Fc受体结合的能力,通过与Fc受体的相互作用,延长了融合蛋白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3.3 Fc受体的作用Fc受体是一类与IgG抗体Fc部分结合的受体分子,包括FcγRI、FcγRII、FcγRIII等多种类型。
这些受体在不同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与IgG抗体的Fc部分形成复合物后,可以通过胞吞、胞内分解或再循环等方式调节融合蛋白在体内的去除速率。
3.4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优势fc融合蛋白的长效机制使得药物可以持续存在于体内,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这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便利,一方面减少了用药的频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4. fc融合蛋白的临床应用4.1 fc融合蛋白的药物研发应用fc融合蛋白在药物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吴苏亚(南京中医药大学,08药学一班,042008118)摘要:基因工程技术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其中主要从基因工程制药和基因工程药物的治疗进展两方面来呈现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整个生物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药物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and developmentWu SuyaAbstrac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known as gene splicing an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lecular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as a means of modern methods of 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ccording to pre-designed blueprint, in the in vitro Hybrid DNA molecules into living cells and then to chang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bio, access to new varieties,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After 30 years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bio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of drugs both to rende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pharmaceutical field,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in the biological application of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prospects.Key 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所谓基因工程是指将所得的目的基因节基因、载体相结合,然后将它引进受体细胞,使之进行复制并产生相应基因产物的技术。
万方数据华西药学杂志第23卷有结构完整、具高度牛物活性的IL—15或其融合蛋白是开展疾病研究的莆要基础。
由于单纯重组细胞因子在纯化上比较困难,成本高,体内应Hj剂量大,半衰期短。
因此,将细胞冈子与/Fc片段融合,可克服单纯承组细胞冈子的缺点。
引入Fc片段,不但可使细胞因子形成聚合体而增强抗体Fc片段的功能,而且可使检测和纯化简单、易行。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uveitis,EAU)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作为研究ogt—Koyanagi—Haradasyndrome、Bechcet’sdisease、birdshotretinochoroidop-athy和sympatheticophthalmia等眼部疾病的动物模型。
通过给动物注射视网膜感光受体结合蛋白(in—tel'photoreceptorretinoid—bindingprotein。
IRBP)、可溶性视黄醇抗原或被动输注抗原活化的特异性T细胞均可成功诱导EAU。
研究表明:IRBP1—20特异性CD8+T细胞是EAU慢性发作的重要致病细胞,其活化不仅需要抗原和抗原提旱细胞,而且需要外源性细胞因子【3J。
IL一15在IRBPl一20特异性CD8+T细胞活化、分化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1实验部分1.1试剂与动物视网膜感光受体结合蛋白l一20(IRBP1—20)、ProteinA—Sepharose亲合层析纯化试剂盒(Sigma公司);重组小鼠IL一15蛋白(R&D公司);胶回收、质粒DNA制备、T4DNA连接、RT—PCR试剂盒、CHO—S细胞、pcDNA3.1(a+)质粒、trizol、引物、核酸内切酶、TOPOTAcloning@kit、G418、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所用荧光标记抗体、抗鼠IL—15抗体、CD40/Fc融合蛋白(BDBio.science公司);小鼠CIM、CD8分离纯化试剂盒(MihenyiBiotecInc.,Auburn,CA);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Invitrogen—MolecularProbes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