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1讲 小说形象题——全面概括,层次清晰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82
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祝福》中祥林嫂见到“我”后“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表现出她见到了希望。
4.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命题角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题干示例(高考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高考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复习要点掌握在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中准确、全面的方法技巧。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三年人物形象分析概括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 《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第二问:①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2015年全国Ⅰ 《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2015年全国Ⅱ 《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2016年全国甲《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016年全国丙《玻璃》(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形象特征,赏析形象塑造手法文本展示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做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解题方法】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情节、关系、描写手法、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和其他人物的评价来展现。
要全面而深入地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精准把握人物形象1.情节提炼与性格彰显: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常常是对人物性格的微妙刻画。
为了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我们首先需要精准提炼作品中的情节,进而揭示和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人物关系与性格互映: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成为塑造性格的镜子。
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关系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描写手法与性格展示: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因此,对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4.环境描写与性格烘托: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环境描写,我们可以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其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作者与文中他者的评价:作者的评价和文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都是直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依据。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可忽视这些评价,它们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物性格的直接线索。
6.正面与侧面描写的综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既要关注直接(正面)描写,也要关注间接(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侧面描写则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的反应来烘托人物性格。
综合这两种描写手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其性格的多个层面。
二、答题策略与模式当面对关于人物形象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答题模式:1.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包括其外貌特征、品格、性格特征以及身份地位等。
在描述时,应将形象特点置于前面,性格特点放在后面,以确保答案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2.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
知识点:梳理文章的层次常见的考查形式:1.文中围绕中心记叙了哪几件事?2.补全文章的层次结构。
3.概括出文中的几个事例。
4.概括出文段的段落大意。
◆方法技巧提炼1.审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的区域。
2.围绕线索,分清层次。
3.概括。
(1)六要素法(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
(2)情节概括的时候要注意仿写,情感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对人物描写的语句。
设问形式解题思路1、按照××(要求),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①审清题干要求。
如按照时间顺序,某个线索,起因、经过、结果,某个人物角度等。
②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2、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3、根据提示,填写故事情节或内容(填写表格)。
①根据所给提示,明确填写内容对应段落,找出或提炼关键词句。
②仿照已给内容的句式或提示,概括事件或填写相关内容。
答题格式: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人物+事件注:根据记叙文组织材料方法的不同,划分层次的依据也不同。
1.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其基本模式一般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专题0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一、(2022·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儿时的打麦场李阳海①一天晚上,在公园遛弯,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朗诵白居易的诗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想,芒种已经过了三四天了,麦子也该熟了。
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黄澄澄,齐刷刷,籽粒饱满的麦穗,在轻柔的夏风中摇曳多姿,给人们送来阵阵诱人的麦香。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形象”题的三种考法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作用,赏析塑造形象的手法。
考法一:概括形象特点题点·必备知识小说的形象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品格指的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概括形象特点要注意几点:一是明白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性格,或者说,是现实生活中立体、丰满、多重性格在人物形象中的具体表现;二是要分层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核心元素,包括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性格特征、思想特征等;三是借助关系把握人物形象,结合小说对人物(或事物)描写以及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等间接描写的内容来把握其特征;四是借助创作意图及小说主题把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之间关系密切,从两者关系入手,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五是通过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家生平等辅助元素,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1)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常用的模式为:①总分: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②分总:先从文中写到的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2)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常用的模式为:某某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或者,①特点+表现;②特点+表现。
(3)人物评价题:观点(性格是什么样的?)+赏析阐述(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一、品悟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分解训练1.小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也是课标卷每年的必考点。
2.分析小说的形象主要包括感受、分析形象的特征,揣摩人物的情感心理,把握形象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塑造形象的手法等。
全国卷侧重于考查对形象特征及作用的分析。
3.考生复习需全面理解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与意义,掌握分析的手段,并能够从审美角度做出合理评价。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是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进行概括与分析,这也是全国卷命题的一个热点,命题侧重于从整体上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概括与分析。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概括与分析【知能构建】【即学即练】1.(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概括形象小说是写人的文学,要想反映社会生活,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考查热点。
本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②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③分析形象(人物形象及其他物象)的作用。
1.回顾课文《祝福》,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答案: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答案:以黛玉进贾府之前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她敏感自尊、谨慎小心的特点。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整体概括人物形象“五角度”1.小说对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交代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手法进行分析,概括出形象(性格)特征。
3.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等,再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小说有关人物命运、性格形成的环境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深刻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议论和评价如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揭示了王熙凤泼辣、强势的性格特点。
考点一:概括分析情节一、情节的梳理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问:•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依次概括。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小说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3、答题方法:把握矛盾冲突根据时间、地点梳理根据线索来梳理4、答题模板: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②……③……5、举例:二、情节的作用1、问:•文中多次提到某一情节,有何意图/用意?•开头/结尾/文中某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讲述某一情节?2、答题模板:①本身:讲述了一个……的故事,展现了……的内容②环境: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③情节: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情节,引出下文的…情节结尾——照应上文的…情节,收束全文④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⑤主旨:揭示/寄托/暗示了…的主旨,深化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突出⑥读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三、情节的手法注意:插叙的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2、问:•本文的情节是如何组织的?•作者是怎么展开叙述的?•开头/结尾/中间某一情节设计巧妙,采用了什么手法?3、答题模板:①情节本身写了什么②具体手法+结合文本分析③……四、情节安排的效果1、问: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效果?2、答题模板: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全文叙述方式及其效果。
③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以……作为贯穿情节的线索。
使文章情节紧凑。
⑥总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