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限测定下限和校准曲线最低浓度点值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 JJG823-93中,离子色谱仪的最小检出浓度检定计算公式为:Cmin=Cs(2Hn/H)。
式中:Cmin---最小检出浓度,Cs----检测离子浓度,Hn----基线噪声(不少于30分钟的基线),H-----检测离子峰高。
而很多文献里的检出限是按3倍基线噪声的最小离子浓度确定的引自“分析化学中的检出限、测定限与检测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29)Clarification paper on detection limit,determination limit and detectabilit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Du Jinxia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Beijing 100029)”检出限(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测定限(determination limit,limit ofdetermination)与检测限(detectability)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名词术语,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文献多有论述[1~6].但目前国内出版物中对三者的定义、使用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有时甚至将三者混为一谈,使深入讨论或比较数据产生困难.一、检出限与测定限查“detection limit”或“limit ofdetection”对应的中文,有“检测极限[7~13]”,“测定范围[14]”,“检测限[15~17]”,“检出(下)限[15]”,“检测下限[15]”,“检出极限[18]”等多种译法;查“determination limit”或“limit of determination”对应的中文,有“定量下限[10]”,“定量界限[10]”,“定量测定下限[19]”,“测定下限[20]”等译法。
实际上,文献[20~25]曾对检出限与测定限的名称、定义展开过讨论。
1991年8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26]规定了检出限(detectionlimit,编号03.0090)与测定限(determinationlimit,编号03.0091),并得到认可[12,13,27~29]。
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校准曲线及分析空白一、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2N/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Sg,单位为mg/mlDv=2N/Sv,单位为ml/mlDt=2N/St,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b和标准偏差Sb。
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 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 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单位为ml/mlDt=2N / St,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 g )或浓度(mg/ml) 。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 、 NPD、 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 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 20 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 X b和标准偏差 S b。
在一定置信概率下,被检出的最小测量值X L以下式确定:X L = X b + K’S b式中:X b——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S b——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区别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 单位为mg/mlDv=2N / SV , 单位为ml/mlDt=2N / St ,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 )或最小检测浓度(MDC )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 )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 )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 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D.L 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校准曲线及分析空白第一节: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 单位为ml/mlDt=2N / 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区别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单位为mg/mlDv=2N / Sv,单位为ml/mlDt=2N / St,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 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 b和标准偏差S b。
检出限测定下限检出限和测定下限都是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概念。
它们是用来描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的指标。
虽然这两个概念有些相似,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是不同的。
检出限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被检测出的最小浓度。
通常情况下,检出限是指信号与噪声比为3:1时的浓度。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分析物,如果这个浓度低于检出限,那么我们就无法检测到它的存在。
检出限的大小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噪声水平和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检出限的大小对于确定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确定样品中分析物的存在与否都非常重要。
测定下限则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被准确测定的最小浓度。
通常情况下,测定下限是指信号与噪声比为10:1时的浓度。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分析物,如果这个浓度低于测定下限,那么我们虽然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但是无法准确地测定它的浓度。
测定下限的大小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噪声水平、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测定下限的大小对于确定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确定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都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的大小取决于实验条件和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标,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检出限检出限的定义比较混乱,有人认为检出限是方法能检出的最小含量(或最低浓度),计算方法也不一致;仪器制造厂商认为应该用仪器的噪声水平表示检出限;有人认为用分析空白表示痕量分析的检出限更为合理.下面是几种检出限的定义:1、《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4.6×δ 式中:δ为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测量的最小分析信号xL以下式确定:xL= + Sb 式中:为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Sb为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为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与xL-(即Sb)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D.L= xL- /k= Sb/K式中:K为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为了评估和Sb,实验次数必须至少20次。
1975年,IUPAC建议对光谱化学分析法取=3。
由于低浓度水平的测量误差可能不遵从正态分布,且空白的测定次数有限,因而与=3相应的置信水平约为90%。
此外,尚有将取为4、4.6、5及6的建议。
3、美国EPA SW-846中规定方法检出限:MDL=3.143×δ(δ为重复测定7次)4、在某些分光光度法中,以扣除空白值后的与0.01吸光度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
5、气相色谱分析的最小检测量系指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物质的最小量,一般认为恰能辨别的响应信号,最小应为噪声的两倍。
最小检测浓度系指最小检测量与进样量(体积)之比。
6、某些离子选择电极法规定: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该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二、方法检出限(MDL)即某种分析方法所能检测的最小浓度,也即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
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 单位为ml/mlDt=2N / 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
(mg/ml).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NPDECD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2)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1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95%()。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 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
在一定置信概率下,被检bb出的最小测量值X以下式确定:L X = X+ K'S b Lb式中:X——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b S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 b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检测限、最小检测浓度等概念的定义及比较[教育] 检测限、最小检测浓度等概念的定义及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 JJG823-93中,离子色谱仪的最小检出浓度检定计算公式为:Cmin=Cs(2Hn/H)。
式中:Cmin---最小检出浓度,Cs----检测离子浓度,Hn----基线噪声(不少于30分钟的基线),H-----检测离子峰高。
而很多文献里的检出限是按3倍基线噪声的最小离子浓度确定的引自“分析化学中的检出限、测定限与检测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29)Clarification paper on detection limit,determination limit and detectabilit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Du Jinxia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Beijing 100029)”检出限(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测定限(determination limit,limit of determination)与检测限(detectability)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名词术语,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文献多有论述[1,6].但目前国内出版物中对三者的定义、使用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有时甚至将三者混为一谈,使深入讨论或比较数据产生困难.一、检出限与测定限查“detection limit”或“limit of detection”对应的中文,有“检测极限[7~13]”,“测定范围[14]”,“检测限[15~17]”,“检出(下)限[15]”,“检测下限[15]”,“检出极限[18]”等多种译法;查“determination lim it”或“limit of determination”对应的中文,有“定量下限[10]”,“定量界限[10]”,“定量测定下限[19]”,“测定下限[20]”等译法。
一、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D=2N/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Sg, 单位为mg/mlDv=2N/Sv, 单位为ml/mlDt=2N/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 b和标准偏差S b。
在一定置信概率下,被检出的最小测量值X L以下式确定:X L= X b+K’S b式中:X b——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S b ——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检出限与测定限区别一、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2N/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Sg,单位为mg/mlDv=2N/Sv,单位为ml/mlDt=2N/St,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b和标准偏差Sb。
在一定置信概率下,被检出的最小测量值XL以下式确定:X L=Xb+K’Sb式中:Xb——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平均值;Sb——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一、概念解释1. 检出限(LOD)的定义检出限,全称为“检出限浓度”(Limit of Detection),是指在实验或分析过程中能够被检测方法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含量。
通常以信噪比、信号强度或测量结果的统计性质进行表达。
2. 测定下限(LOQ)的定义测定下限,全称为“测定下限浓度”(Limit of Quantification),是指在实验或分析过程中能够被检测方法可靠地测定出的最低浓度或含量。
与检出限相比,测定下限不仅要求能够检测出目标物质的存在,还需要能够进行定量分析。
二、检出限与测定下限的关系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二者常常视为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
•检出限通常是测定下限的较低值。
它表示的是能够通过某一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地检测到目标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
•测定下限是比检出限更为严格的要求。
它表示的是能够通过某一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地测定出目标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优化和验证,以确定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并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三、检出限与测定下限的确定方法1. 检出限的确定方法检出限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几种常用方法:•标准偏差法:根据一系列浓度较低的标准溶液的测量结果,计算其标准偏差,将其与零浓度测量结果的信噪比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检出限的估计值。
•均值加2~3倍标准差法:根据零浓度测量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检出限的估计值。
•线性回归法: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和零浓度测量结果的信噪比,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出检出限的估计值。
2. 测定下限的确定方法测定下限的确定方法可以借鉴检出限的确定方法,但需要更严格的统计学要求,以确保能够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
•标准偏差法:与检出限的确定方法类似,但需要更多的标准溶液和更低的浓度范围,以确保可靠的测定下限。
•均值加2~3倍标准差法:同样需要更多的标准溶液和更低的浓度范围,并且要求测定结果的变异性更小,以满足测定下限的要求。
检出限、测定限、最佳测定范围、校准曲线及分析空白第一节:检出限1.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 单位为ml/mlDt=2N / 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2.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标准曲线是一种用于确定化学物质浓度的方法,通常用于分析实验室中。
标准曲线是通过测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光学密度或荧光强度
来制作的。
这些数据被用于绘制一条曲线,该曲线可以用于确定未知
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标准曲线的制作需要一些基本步骤。
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
的标准溶液。
这些溶液应该涵盖整个浓度范围,以便能够绘制出完整
的标准曲线。
然后,需要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光学密度或荧光强度,
并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表。
最后,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绘制出标准曲线,并使用该曲线来确定未知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检出限是指可以在样品中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检出限通常是通过测量
标准曲线上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来确定的。
如果测量的光学密度或荧
光强度低于检出限,则无法确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在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用于确定未知样
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标准
曲线和检出限也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以及检测食品和药品
中的残留物。
总之,标准曲线和检出限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可以用于确定未知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并帮助科学家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室中,制作标准曲线和确定检出限是非常基本的技能,对于进行准确的化学分析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