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知识题型解题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21.87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饱和度和溶液的浓度计算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饱和度和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化学中,我们经常涉及到溶液的饱和度和溶液的浓度计算,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溶液性质和进行相关计算都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提供计算方法。
一、溶液的饱和度溶液的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解物质浓度达到饱和时的状态。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时,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是形成固态颗粒,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
饱和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质量法和体积法。
1. 质量法质量法是通过质量比例计算溶液的饱和度。
饱和度(质量比例)=(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100%例如,已知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20g,那么饱和度可以计算为:饱和度 =(20g ÷ 100g)× 100% = 20%2. 体积法体积法是通过体积比例计算溶液的饱和度。
饱和度(体积比例)=(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100%例如,已知溶液中溶剂体积为100mL,溶质体积为20mL,那么饱和度可以计算为:饱和度 =(20mL ÷ 100mL)× 100% = 20%二、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常见的浓度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物质浓度和体积分数。
1. 质量浓度(C)质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含量。
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质量浓度的单位可以是g/L或者mg/mL。
例如,已知溶液中溶液体积为200mL,溶质质量为20g,那么质量浓度可以计算为:质量浓度 =(20g ÷ 200mL)= 0.1g/mL 或者 100mg/mL2. 物质浓度(n)物质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物质的摩尔量。
物质浓度(n)=(溶质的物质量 ÷溶液的体积)物质浓度的单位是mol/L。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一、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比例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1. 质量浓度(C)的计算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C = m/V = 10g/100mL = 0.1g/mL2. 体积浓度(C)的计算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C为体积浓度,V1为溶质的体积,V2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20mL的乙醇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C = V1/V2 = 20mL/100mL = 0.23. 摩尔浓度(C)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0.5mol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C = n/V = 0.5mol/0.5L = 1mol/L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物质如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影响较小,但对气体溶质有较大影响。
-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差异。
- 其他:如溶质的结构、溶液的饱和度等。
三、浓溶液的稀释计算浓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使其达到所需浓度的过程。
1. 稀释计算的公式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大全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有关溶液的计算1.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溶液稀释的计算m1×w1= m2×w21.有关溶液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起来的综合题,如将一种物质M加入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与其中一种物质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混合物中的另一种物质B,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1)、溶质的质量=生成物B的质量+原混合物中B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物质M的质量+两种混合物(或固体,或溶液)的质量-沉淀(或气体、或杂质)的质量。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原料损耗率%=1-原料利用率(转化率)1.守恒法例1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38.4/24×2= a/80×1+(100-38.4-a)/16 ×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例2 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例3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 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进行测试。
2)金属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Cu2+离子,可以使用NH3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u2+离子。
3)有机物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无色液体是否为酒精,可以使用KMnO4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KMnO4溶液变色,则说明该液体中含有酒精。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需要掌握各种特效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反应原理,以便准确区分不同的物质。
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所需的物质量,并掌握实验条件的调节方法,如温度、pH值等。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的解答时,需要掌握除杂、混合物分离、物质鉴别、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技巧,同时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OH-试液可以鉴别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
Cl-可以和AgNO3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SO42-可以和BaCl2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O32-可以和稀HCl和石灰水反应,产生CO2气体。
PO43-可以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NH4+可以和强碱溶液(如NaOH)反应,产生NH3气体,同时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特征离子关系图中包括了Mg2+、Cu2+、Fe3+、NH4+、OH-、Ag+、H+、Ba2+、Cl-、CO32-和SO42-等离子体。
在物质鉴别中,有以下原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防止干扰。
对于阴离子的鉴别,应该只使用BaCl2溶液,而不使用AgNO3溶液。
在物质鉴别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对于气体的鉴别,可以通过观察颜色、使用试纸、点火或加试剂等方式进行鉴别。
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
为此,化学姐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
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X>Y B.X【解析】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 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0克 B.20克 C.8克 D.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
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
故本题的答案为:B。
初中化学溶液质量计算方法及解题技巧•作者:•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溶液质量计算的教学实效性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把溶液的有关概念运用到解题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一、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简析1.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液是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和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组成,其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混合.两种液体混合时,量多的作为溶剂.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溶液的一种分类方式.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饱和溶液转换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添加溶剂、改变温度的方法;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添加溶质、蒸发溶剂或者改变温度的方法.3.溶解度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在100g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也就是说,当一定量的溶质融入到另一种溶液中,其溶质在整个溶液中所占的比例.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也有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4.溶液计算的常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初中化学溶液质量计算方法及解题技巧1.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在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原子量之和的比值.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要先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计算出所有元素的原子量的总和,再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量之和的比值.例1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在Fe2O3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2个铁原子的原子量之和是:2×56=112,3个氧原子的原子量之和是:3×16=48,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2∶48,化简后为7∶3.所以在Fe2O3中Fe与O的质量比是7∶3.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熟记元素表,知道元素的原子量.只有这样,在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2.有关质量守恒的计算质量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也就是说,化学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之前与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总的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例2某种化合物中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經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元素的质量分数.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xg,则38.4÷24×2=x÷80×1+(100-38.4-x)÷16×2a=40g.因此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40%.3.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计算例3已知68℃时KNO3的溶解度为140g,26℃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现有68℃饱和KNO3溶液48g,当冷却至26℃时析出晶体多少克?解析:由68℃KNO3的溶解度是140g可知,在100g水中能溶解KNO3140g,按照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溶液质量可知,在24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140g,当冷却至18℃时,可以析出KNO3(140-30)g,运用正比例关系,就可计算出68℃时48gKNO3饱和溶液冷却至26℃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总之,溶液计算问题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学好溶液计算,可以为初中阶段的化学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计算的方法及其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梁云艳。
【名师特稿】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水、溶液(含答案)易错清单1. 对溶液、饱和溶液概念把握模糊,如:误认为“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等。
【例1】(2014·山东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C.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解析】A.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 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B正确;C. 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故C错误;D. 物质溶于水时有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和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B【误区纠错】此题易因将溶液的特征在“均一的、稳定的”之上误加一个“无色的”而错选A,易因忽视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而错选C。
2. 对溶解度概念以偏盖全,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理解不清、观察不细。
【例2】(2014·四川遂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 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C. 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解析】 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故错误;C. 在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刻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正确;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甲出现结晶现象,而乙物质的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
第15讲 溶液的浓度【知识要点】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可利用上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根据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溶液的稀释计算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下等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配制(1)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计算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3g ,水47g 。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 3。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2)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 3)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 ,水25g 。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24mL 和水25mL ,倒入烧杯中。
③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把配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试题精析】1.(2014年广州)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9.8% B .10.2% C .10.8% D .19.6%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则:50×98%=(50+450)×x x =9.8%答案:A2.(2011年广州)向100g 10% NaOH溶液中加入12.5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12.5% B.20% C.22.5% D.25% 分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稀释与配制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稀释与配制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或配制。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稀释与配制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稀释溶液稀释溶液是指将浓溶液逐渐加入溶剂,使得溶液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浓度减小。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
稀释溶液的计算公式为:C1V1 = C2V2其中,C1和V1表示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表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例如,将100mL浓度为0.4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为0.2mol/L,需要加入多少溶剂?解:C1V1 = C2V20.4mol/L × 100mL = 0.2mol/L × V2V2 = (0.4mol/L × 100mL) / 0.2mol/LV2 = 200mL所以,需要加入200mL的溶剂。
二、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将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
例如,配制100mL浓度为0.2mol/L的硫酸铜溶液,已知硫酸铜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应该加入多少溶质?解:浓度 = 质量 / 体积0.2mol/L = 质量 / 0.1L质量 = 0.2mol/L × 0.1L × 160g/mol质量 = 3.2g所以,应该加入3.2g的硫酸铜。
三、稀释与配制综合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已有的溶液基础上进行稀释或配制。
这时候需要综合运用稀释溶液和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
例如,我们有20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如果要得到0.2mol/L的盐酸溶液,应该如何操作?解:首先,计算出稀释所需的溶剂体积。
C1V1 = C2V21mol/L × V1 = 0.2mol/L × 200mLV1 = (0.2mol/L × 200mL) / 1mol/LV1 = 40mL所以,需要加入40mL的溶剂。
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计算技巧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计算技巧一、引言化学中,溶液的浓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描述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关系。
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对于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涉及溶液浓度计算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和技巧。
二、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是指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100%例题:某溶液中含有50g的盐溶于200g的水中,请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
解析: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的质量数据代入即可: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 (50g ÷ (50g + 200g)) × 100%= (50g ÷ 250g) × 100%= 20%因此,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溶液浓度为20%。
三、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的计算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与整个溶液体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 (溶质体积 ÷溶液体积) × 100%例题:某溶液中含有20ml的酒精溶于80ml的水中,请计算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
解析: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的体积数据代入即可: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 (20ml ÷ (20ml + 80ml)) × 100%= (20ml ÷ 100ml) × 100%= 20%因此,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溶液浓度为20%。
四、摩尔浓度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单位为mol/L。
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mol/L)= 溶质物质量(mol) ÷溶液体积(L)例题:某溶液中含有0.5mol的NaCl溶解于2L的溶液中,请计算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答案:C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C。
2、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A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CuCl2B.AlCl3C.FeCl3D.AgCl答案: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和银位于氢之后,金属和酸反应不能直接制得,铝和铁位于氢之前,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是铁和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选B。
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C时的不饱和溶液答案:A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固体,如乙醇溶于水,乙醇是溶质,乙醇是液体;如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氯化氢是溶质,氯化氢是气体,符合题意;B、汽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能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将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是10%,不符合题意;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有晶体析出,说明降温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学习技巧如何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学习技巧:如何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化学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学科,而初中阶段正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学习技巧,如何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进行探讨。
一、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所含溶解质的多少,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或体积分数等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理解溶液的浓度。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解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解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例如,如果溶液中溶解了10克的溶解质A,溶液的总质量为100克,则质量分数为10/100 = 0.1。
通过计算质量分数,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溶解质的含量。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解质的摩尔数,通常用mol/L表示。
计算摩尔浓度的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解质的物质量 / 溶液的体积。
例如,如果溶解质A的物质量为2克,溶液的体积为0.5 L,则摩尔浓度为2/0.5 = 4 mol/L。
通过计算摩尔浓度,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溶解质的化学反应性和反应速率。
3.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解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 = 溶解质的体积 / 溶液的总体积。
例如,如果溶液中溶解了10 mL的溶解质A,溶液的总体积为100 mL,则体积分数为10/100 = 0.1。
通过计算体积分数,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溶解质的体积占比。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溶解度或摩尔溶解度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理解溶解度。
1. 质量溶解度:质量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例如,如果在温度为20摄氏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能够溶解30克的溶质A,那么质量溶解度就是30克。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掌握溶液的稀释与浓度计算方法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掌握溶液的稀释与浓度计算方法化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解题能力的学科,而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稀释和浓度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一、溶液的稀释稀释是指将浓度较高的溶液加入适量溶剂,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
在溶液的稀释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两个基本的计算公式:1. 稀释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稀释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例如,如果我们有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NaCl溶液,想要将其稀释为浓度为0.05 mol/L的溶液,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所需的体积。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0.1 mol/L × 100 mL = 0.05 mol/L × V2 mLV2 = (0.1 mol/L × 100 mL) / 0.05 mol/L = 200 mL因此,我们需要取出100 mL的NaCl溶液,并加入100 mL的溶剂,使其体积达到200 mL,从而达到所需的稀释效果。
2. 稀释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如果溶液体积增加,则溶液的浓度会降低。
这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的量是不变的,但是溶剂的量增加了。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体积的关系: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例如,如果我们有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NaCl溶液,并将其稀释为200 mL溶液,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的溶液浓度为:(0.1 mol/L × 100 mL) / 200 mL = 0.05 mol/L因此,将100 mL的0.1 mol/L NaCl溶液稀释为200 mL后,溶液的浓度变为0.05 mol/L。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与质量分数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与质量分数化学中,溶液是常见的物质形态之一。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中,溶质被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主要包括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剂中溶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体积、摩尔数等来表示。
以下是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浓度(C):质量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通常以克/毫升(g/mL)或克/升(g/L)来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C = m/V其中,C表示质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 体积浓度(C'):体积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含量,通常以毫升/毫升(mL/mL)或升/升(L/L)来表示。
3. 摩尔浓度(Cm):摩尔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通常以摩尔/升(mol/L)来表示。
二、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以百分数或小数形式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质量分数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分析溶液的成分。
三、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有时需要在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进行转换。
下面以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转换为例进行说明。
1. 从质量浓度转换为质量分数:(1)已知溶质的质量浓度C(g/L),求质量分数w(%)。
假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溶液的体积为V,则溶液的质量为m。
溶液的质量分数w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代入已知条件可得:w = (m/V) / (m/V) × 100% = C × 100%(2)已知溶质的质量浓度C(g/mL),求质量分数w(%)。
假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溶液的体积为V,则溶液的质量为m。
溶液问题的公式主要有两个: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
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属于初中化学的知识范围,也可称之为浓度问题。
常考我们的有三种题型:简单溶液问题、赋值不变量和重复操作类。
下面我们依次来看下:【例1】当含盐30%的60千克盐水蒸发为含盐40%的盐水时,盐水重量为多少千克?()A.45B.50C.55D.60【答案】A【解析】此题为简单溶液问题,主要是对溶液问题公式的考察,找准对应量代入公式即可。
题干中的40%代表的是浓度,问的盐水重量指的是溶液,那么代入浓度=溶质/溶液即可,40%=30%×60/x,解得x=45,由此可知选择A。
【例2】浓度为15%的盐水若干克,加入一些水后浓度变为10%,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为多少?()A.9%B.7.5%C.6%D.4.5%【答案】B【解析】此题属于赋值不变量的问题,主要是抓住在不断加水时,这里的溶质质量是一直没有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是个定值。
题中的15%和10%表示的是浓度,我们知道浓度=溶质/溶液,即可表示为15%=15/100,10%=10/100,分子部分应该转化为一个定值才符合题意,那么可以考虑将分子统一转变为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30,分母随之扩大同样的倍数,即表示为15%=30/200,10%=30/300。
此时200代表之前的溶液量,300表示加水后的溶液量,它们的差值100即为加水量。
所以再加入100的水后,浓度为30÷400=7.5%。
因此选择B选项。
【例3】三个容积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了酒精溶液,酒精与水的比分别是2:1,3:1,4:1。
当把三瓶酒精溶液混和后,酒精与水的比是多少?()A.133:47B.131:49C.33:12D.3:1【答案】A【解析】此题也属于赋值不变量的问题,主要是找到这三者间的关联量进行统一。
题中是三个容积相同的瓶子,也就是说装满溶液的总量是相同的一个定值。
第一个酒精与水的比为2:1,也就是2份酒精、1份水,总计3份,同理可知后两个分别为4份和5份。
化学初中常见溶液与溶解度解析与解题技巧在化学学习中,溶液与溶解度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解析常见的溶液及其溶解度,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的过程:溶解过程是一个物质从固体或气体状态转变为溶液的过程,其中,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力。
3.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二、常见溶液及其溶解度1.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达到最大限度的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平衡状态,即溶质的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2. 非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3.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超过其溶解度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通常需要特定的条件或者添加剂。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减小;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溶液与溶解度的解题技巧1. 利用溶解度比较溶解性:当两种或多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时,可以通过比较溶解度来判断其相对溶解性。
溶解度较大的溶质更容易溶解。
2. 利用溶质溶解度的变化关系:对于随温度变化溶解度有明显变化的溶质,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进行题目的解答。
根据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 应用溶液的平衡原理:在考虑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和结晶过程时,可以运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分数关系,通过设置方程并求解来解答相关问题。
4. 利用溶液的稀释原理:在考虑溶液的稀释问题时,可以运用浓度和体积的关系,通过计算溶质的摩尔数和体积来解答问题。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题型解题技巧!
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
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
【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
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X>YB.X<yc.x="=Y"d.无法确定<=""p="">
【解析】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
【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克B.20克C.8克D.无法计算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
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
故本题的答案为:B。
二、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
【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0.8A克水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解析】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对于A:加入0.8A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
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10%
对于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
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5%)/(A+2A)==10%
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
解决结晶问题的计算
【例4】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
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以W,a,b 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当W<a+b时,A%
当W>a+b时,A%
【解析】(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 的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
即50克×B%≤20克,即得:B%≤40%或B%<40
%.
(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b,则A%>a/W;
而当W>a+b时,则a<W-b,则有A%≥(W-b)/W或A%>(W-b)/W.
四、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5】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5%B.20%C.16.7%D.无法计算
【解析】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的试题。
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设最多溶解的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X==16克,然后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得:
16克/(16克+80克)×100%==16.7%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