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复习》(2020)
- 格式:pptx
- 大小:91.46 KB
- 文档页数:19
高考语文复习《劝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式:)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句式:)二、理解性默写(一)真题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一、挖空练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古今异义词,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成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句式:……者,……也判断句)。
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而且,表递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表递进)行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远)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语气词)。
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停止)。
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
第01讲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5)考点一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信息的辨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18)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8)文言文课内重要篇目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文章的说理论证思路,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评估说理过程请根据以下提示,评估两篇文章的说理是否合理。
同桌讨论评估,全班交流评估结果。
1真之内容主题《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师说》则是一篇“不平则鸣”的典范之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可见该文的目的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荀子与韩愈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们更多强调学习和教师的作用。
荀子以“劝学”为题,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知识点复习(解析版)一、解释加点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①蓝,而.②青于.③蓝;冰,水为.④之,而.⑤寒于水。
木直中.⑥绳,⑦以为..⑧轮,其曲.⑨中规.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⑪木受绳则直,金就.⑫砺.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⑭参省..⑮乎.⑯己,则知.⑰明而行无过矣。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3)吾尝终日而.①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②跂.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④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⑤也,而闻者彰。
假.⑥舆马者,非利足..⑨也,而绝.⑩江河。
君子..⑦也,而致.⑧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生.⑪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4)积土成山,风雨兴.①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②食埃土,下.③饮黄泉,用心一.④也。
蟹六跪而.⑤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②③④⑤答案(1)停止(2)①从②表转折,然而、却③比④凝结⑤表转折,却⑥合乎⑦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⑧把它做成⑨弯度⑩圆规⑪所以⑫接近,靠近⑬磨刀石⑭每天⑮对自己检查、省察⑯相当于“于”⑰同“智”,见识(3)①表修饰②曾经③踮起脚后跟④但是,却⑤劲疾⑥借助⑦善于奔走⑧到达⑨善于游水⑩横渡⑪同“性”,天性(4)①起②向上③往下④专一⑤表并列,可不译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同“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假舟辑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名词用作状语,往上。
一,基础巩固1.注音(1)靛()青(2)中()绳(3)槁暴()(4)参省()(5)须臾()(6)跬()步(7)驽()马(8)金石可镂()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通 ):(3)君子生非异也。
( 通 ):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已:(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A.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
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拓展延伸(1)荀子,名(),又称()。
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的意思是()。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练习)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上册《劝学》复习资料一、课文挖空训练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 ) 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蓝;冰,水为.( ) 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 )绳,輮( )以为轮,其曲.( )中规。
虽.( )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
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 )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
锲.( )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 也。
二、实词积累与识记(1)就链接高考:(1)(2020.全国I 卷)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 (2)(2019.全国I 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3)(2019.浙江卷)乃往往屈才而就法(4)(2019.江苏卷)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5)(2018.全国I 卷)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6)(2017.江苏卷)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2)假链接高考:义项 例句 释义① 金就.砺则利 ② 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③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④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义项 例句释义① 善假.于物也 ②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③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④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 ⑤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滕王阁序》) 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长亭送别》) ⑦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1)(2020.新高考I卷)获假印七十余(2)(2020.新高考I卷)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3)(2019.江苏卷)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4)(2017.浙江卷)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扰乱)之矣(5)(2015.湖南卷)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3)绝链接高考:(1)(2022.全国甲卷)大王苟能闭关绝齐(2)(2020.天津卷)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3)(2020.新高考II卷)即大恸,陨绝于地(4)(2019.江苏卷)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5)(2017.全国卷Ⅲ)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三、作文素材积累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
《劝学》归纳复习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如:用心一也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四、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