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 梦 令 》 (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此词蕴藉了对春
光一瞬,好花不
常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轻快活泼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切题:愁情。但用心良苦,痴情一片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概括致瘦的原因 :不直说但答案不言自明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金猊:狻猊形的香炉。 狻猊:猛兽。 红浪: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 浪。” 慵:困倦、懒散。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比较《诗经·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 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两典故: 武陵人: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事。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之典。
烟:词人心头之阴。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
痴人痴语: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
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 “楼前” →承上“秦楼” “凝眸” →接下 “终日” →时间之长
1、语言自然: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起来”“生怕”“新来”“这回” “多少事”“从今”等语的运用。
2、结构巧妙: 词平平而起,层层深入。
愈转愈曲,愈转愈深,感情愈转愈浓
3、情景交融,刻画细腻,手 法委婉:
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 无矫揉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