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宋代词人李清照生平和作品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42
李清照什么朝代李清照什么朝代?宋代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李清照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李清照宋词作品:《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庆清朝·慢禁幄低张》《满庭芳·小阁藏春》《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行香子·草际鸣蛩》《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天与秋光》《长寿乐·南昌生日》《瑞鹧鸪·双银杏》《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临江仙·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南歌子·天上星河转》《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诗歌作品:《浯溪中兴碑诗》、《乌江》(又名《夏日绝句》)《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简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简介人物评传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见《词论》)。
其词现存七十多首,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内容缺乏深意。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后期(南渡后)作品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美女凉。
如《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念奴娇》(萧条庭院)、《水遇乐》(落日熔金)等,在对故乡的怀念中,表达一定的爱国感情。
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七个叠字,准确自然、深刻细致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亡后的`孤寂凄苦的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呐,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灼《碧鸡漫志》说:“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况周熙《蕙风词话》说:“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较沈博,下开南宋风气。
”其诗今存十五首,多感时、咏史,抒发爱国情怀,风格豪迈遒劲。
如《题八咏楼》、《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咏史》等。
《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几句,颇为人所传诵。
其散文《金石录后序》介绍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资料简介(一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资料简介 1人物经历:李清照以多才多艺,她通晓书画,善写诗文,尤其以写词著名,是南宋婉约派词人的__。
她出身于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担任过礼部员外郎等官职。
母亲也知书善文。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精通史书,见闻广博,少女时的诗词就远近闻名了。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__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德夫说的,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最后三句。
可见李清照的词是多么具有其艺术特色。
“靖康之变”之前的这段岁月,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他们花了二十年时间编撰的《金石录》终于编成了。
这部书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写了许多清丽婉转的诗词作品。
它们大多表现了她在优裕生活中的悠闲情怀。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进入了颠沛流离、凄凉悲苦的后期生活。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李清照走后,留在家乡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烧毁了。
李清照词作及生平介绍(词传)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
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年)出生山东章丘。
早年随父住汴京、洛阳,接受较好的文化教养;元符三年(16岁)写《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被人称道;靖国元年(18岁)与丞相第三子赵明诚结婚;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5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南迁,时年43岁;建炎三年(1129年)8月,丈夫因病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绍兴二年(1132年)51岁的李清照改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1151年,一生无儿女的她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时年67岁。
前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也就是词人出生之年,到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为止,共二十四年。
(1)待字汴京,词名轰动:少女时代活泼可爱热情洋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合卺[jǐn]初嫁,旋遭不幸:少妇时期琴瑟合鸣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并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个人资料中文名:李重进别名:号易安居士性别:女民族:汉族国籍:宋朝所处时代:宋朝时期出生地: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出生时间:公元084年3月3日逝世时间:公元55年5月2日职业:诗人、词人成就:诗词创作、诗词理论代表作品:《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公元084年3月3日?55年5月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元符三年(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0)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当时2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
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
他们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李清照简介,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李清照的代表作及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简介古诗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李清照简介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评价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宋代诗人李清照简介一、诗人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诗人生平1、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2、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年少时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诗词全集【共90首】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声声慢》作者:李清照年代: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作者:李清照年代:宋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年代: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李清照年代: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作者:李清照年代: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作者:李清照年代: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玉楼春》作者:李清照年代:宋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的介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散文家、书法家。
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璀璨明珠,她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介绍,带领我们愉悦地进入她的艺术世界。
一、生平李清照,字太素,号易安居士,兖州府东平县人,南宋时期文学家。
李清照自幼聪颖,天资聪慧,擅长文学、书画、音乐等方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十分优越,家境富裕,家庭环境温馨,这种生活环境使她的文学天赋得以充分发挥,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清照的父亲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人,对家里的女儿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让她自由地接触各种文化。
李清照的母亲也是一位妇女才能特别突出的人,善于妆扮和缝纫。
她的父母在文化和生活方面都对她进行了很好的培养,让她的人生充满了艺术和文化的气息。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十分坎坷。
她先嫁给了一个书生,后来又离婚了。
之后,她又嫁给了一个富家商人——赵明诚。
婚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赵明诚的生活习惯有些浪费,多次因债务纠纷而负债累累。
这使得李清照开始写作,以赚取家庭开销。
但是,由于经济压力巨大,夫妻二人生活并不如意。
最终,赵明诚因负债过重被害,李清照的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她的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作品李清照的作品以词为主,兼有散文和书法。
她的作品风格优美动人,安静而富有诗意。
其中,她的词作为南宋中期文学的代表,被誉为“金陵女子之佳句,南宋之冠词。
”李清照的词多写爱情、家国、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她的爱情词讲述了她自己的感觉和经历,充满真情实感。
她的名作《如梦令》就是一首高潮迭起的趣味怡人的爱情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首词耳熟能详,实在是一首吟咏爱情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另外一大得意之作是《浯溪中秋》,这首中长篇散文表现了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格,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感受。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 - 生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才女之名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才女。
她以文学才华和美丽动人的形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本文将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她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和风格。
一、生平事迹李清照出生在宋朝的济南,家族是著名的书香世家。
从小,她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对诗词的热爱。
在丈夫赵明诚的携带下,她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她的写作素材。
然而,她的一生并不幸福。
丈夫去世后,她过着孤寂的生活,但她的创作热情却从未衰减。
二、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曲以及散文等多种文体。
其中,她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词作。
她的词作注重除情之外,还强调了对理性的追求,注重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主题和风格李清照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既有表达爱情之情感的作品,也有抒发社会之愤怒的作品。
在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常常超越了时代。
她的词作语言优美,音韵协调,展现了她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才华。
她的写作风格凄凉、豪放,独具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影响与传承虽然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她的作品却幸存并广为流传。
她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并被广泛用于教育和研究。
她塑造了中国古代女性才华的典范,成为了无数女性写作之路上的楷模。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当之无愧。
她不仅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她的贡献,欣赏她的作品,并将她作为我们努力追求卓越的榜样。
李清照的诗句李清照(1084—约115)宋齐州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李格非女,赵明诚妻。
工诗文,以词擅名。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
金人据中原,避乱南方。
明诚病卒,流离江湖间,境遇孤苦。
高宗绍兴二年,再适张汝舟,旋离异。
晚年整理完成明诚所著《金石录》。
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白描。
论词强调协律、典雅,反对以诗为词。
有《易安居士集》,已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
今辑本有《李清照集》。
端午帖子·皇帝阁日月尧天大,璿玑舜历长。
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端午帖子·皇后阁意帖初宜夏,金驹已过蚕。
至尊千万寿,行见百斯男。
端午帖子·夫人阁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
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
春帖子·皇帝阁莫进黄金簟,新除玉局床。
春风送庭燎,不复用沈香。
春帖子·贵妃阁金环半后礼,钩弋比昭阳。
春生百子帐,喜入万年觞。
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得知字韵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
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婺州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春残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钓台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打马赋诗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
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
老矣谁能致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晓梦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辨,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感怀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我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及其词赏析01.前期生涯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今山东市名)历城西南的柳絮泉.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其文章曾受苏轼等人激赏,是一个能文的官吏,也是一位很风雅的官员.母亲,文学造诣极深.丈夫赵明诚,山东诸城人,历任地方官职,对于金石学很有研究,其父亲曾任宰相.相传,李清照十二三岁时,美女兼才女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了汴京,虽然当时有许多人上门提亲,但因女儿东挑西捡,直到及笄之年仍待字闺中.当时有一位太学生赵明诚,一日读到李清照的一阙「点绛唇」,便道:「安得娶此词女为妻,则了无遗憾矣!」其父知此心意,寻寻觅觅,赵李两家终于缔结秦晋之好.婚后,两人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生活,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之中.当明诚离开她时,这个不堪寂寞的少妇,不免黯然神伤,顾影自怜,写出了像「醉花阴」,「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若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的话,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中,在幼年和婚后的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女性柔情的一面,反映在词里是清丽,活泼,缠绵,柔婉,仅限于闺情一类,但是李清照前期的词并非一无是处,像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都是脍炙一时的名作.01.前期作品的赏析A.出嫁前[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出嫁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