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题库】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法学综合(民法、刑法)之民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概念题+简答题+论述

【考研题库】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法学综合(民法、刑法)之民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概念题+简答题+论述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按照复试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概念题

1.物权

【答案】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2.财团抵押和浮动抵押

【答案】财团抵押是指以企业的整体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及权利等集合体为抵押标的物而设定的抵押,又称为企业抵押。其主要特点是作为抵押的标的物非某一或某几个独立财产,而是属于企业的所有财产。

浮动抵押是指为担保企业的债务而以该企业的总财产为客体而设立的担保权。浮动抵押最初是被英国衡平法所确认,后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普遍适用。与财团抵押相比,浮动抵押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标的具有浮动性;范围没有特别限制,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的各项财产性权利都可以作为标的;标的不特定,形态经常发生变化,但在设定事项发生时转为国家抵押;而且浮动抵押的效力较弱,即使经过登记公示也不能与固定抵押具有同样的排他效力和优先效力。

3.遗赠

【答案】遗赠是指自然人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于遗赠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4.要物行为与要式行为

【答案】要物行为亦称实践行为,指仅凭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还不能有效成立,还必须以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交付实物始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一般认为,要物行为主要包括赠与行为、借用行为、民间借贷行为以及保管行为等。

要式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现代社会,在法律形式问题上,法律奉行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为例外的宗旨,仅对某些特殊的法律行为采取一定的方式,例如婚姻、遗嘱、票据行为等。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谨慎地进行民事活动,使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具体并获得可靠证据,切实保证民事流转的正常进行。

5.财团法人

【答案】以法人的组成情况为标准可将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其中,财团法人是指为一定目的而设立的,并由专门委任的人按照规定的目的使用的各种财产,也称财产组合。其特点是先有财产再由被委任的人管理、经营,并以公益为目设立时还必须经主管机关许可登记。

6.公司章程

【答案】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规定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基本文件。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

7.财产关系

【答案】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但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仅仅是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其他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两部分:一是财产的归属与利用关系,一是财产的流转关系。前者称为静态的财产关系,为后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后者称为动态的财产关系,为前者的运动形式。静态的财产关系主要指物权关系;动态的财产关系一般指债权关系。

8.名誉权与人格尊严

【答案】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人格尊严又可称为自尊权,是指公民以其身份和地位而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容他人轻视和否定的权利。两者有以下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人格尊严的主体只有公民,而名誉权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2)客体不同。人格尊严的客体是公民的自我评价即自尊心,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民的社会评价即名誉。(3)侵权方式不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是侮辱、诽谤的行为;而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还包括诬告陷害、以暴力或下流动作等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侵害名誉的行为须为受害人以外的第三人知晓,才能构成侵权;而侵害人格尊严的责任构成则不需此要件。(4)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损害人格尊严的民事责任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而侵害名誉权的除上述民事责任方式外,还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9.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

【答案】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而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如下:(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10.诉讼时效的中断

【答案】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1.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

【答案】两者皆为技术开发合同,其中合作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各方就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委托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这两类

技术开发合同在技术成果权益的归属上不同。委托开发合同中在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技术成果属于开发方;而合作开发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开发各方共有。

12.债的履行

【答案】债的履行,是指债务人以满足债权为目的,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完成自己所负债务的行为。债的履行必须以消灭债务(满足债权)为目的,否则不构成债的履行。例如,债务人为表示感谢而对无因管理人支付报酬,由于欠缺无因管理之债的清偿意思,因而不能成立债务履行,本人对管理人支付必要费用的债务不能消灭。

13.口头遗嘱。

【答案】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其他方式记载的遗嘱。由于具有易于被篡改和伪造,以及在遗嘱人死后无法查证等缺点,我国对口头遗嘱的条件予以严格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口头遗嘱实质要件包括:(1)立遗嘱人必须有遗嘱能力,即在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2)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3)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如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遗嘱不得处分他人的财产。

14.按份责任

【答案】按份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各自承担一定份额的民事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没有连带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按份责任实际上是各责任人将同一责任分割为各个独立的部分,由各责任人各自独立负责,所以又称为分割责任。至于按份责任中各责任人之间的责任份额的大小与多少,由法律规定或者通过当事人自行约定。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推定各责任人承担相同的份额。

15.地上权

【答案】地上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权利。

16.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

【答案】委托合同,又称委任合同,是指一方委托他方处理一定事务,他方接受委托的协议。委托合同是在委托人与受托人内部建立代理关系(意定代理)的前提。所谓行纪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从事贸易等业务并获得报酬的合同。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之间的区别表现在:(1)行纪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行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一定的法律行为,委托向行纪人支付报酬;而委托合同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2)行纪人为委托人进行的法律行为限于商业活动;而委任的事务范围很广,商业、诉讼等法律行为、事实行为皆可以。(3)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业务,直接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行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