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12.2)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5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HXYK-P1CW-2010(第一版)和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版号:(第一版)总页数:44(包括此页)主编:李贺侠、方玉桂、陈祥国、李华审核:夏寿明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1日生效日期:2010年05月01日批准人:陈盛华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持有人: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424号)和本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组织制定了和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经审核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实验室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确保所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中心主任:二〇一〇年五月一日目录Ⅰ批准页 (1)Ⅱ实验室声明 (2)Ⅲ修订表 (3)Ⅳ目录 (4)HXYK-P1CW01-2010 实验室个人防护程序 (5)HXYK-P1CW02-2010 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程序 (7)HXYK-P1CW03-2010 实验室生物安全维护程序 (8)HXYK-P1CW04-2010 人员健康监护程序 (10)HXYK-P1CW05-2010 工作人员上岗和离岗程序 (11)HXYK-P1CW06-2010 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 (12)HXYK-P1CW07-2010 门禁卡管理程序 (15)HXYK-P1CW08-2010 生物因子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程序 (16)HXYK-P1CW09-2010 良好内务行为规范程序 (18)HXYK-P1CW10-2010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操作程序 (19)HXYK-P1CW11-2010 实验材料的安全数据单制定程序 (21)HXYK-P1CW12-2010 实验室样品采集程序 (22)HXYK-P1CW13-2010 实验室样品包装和运输程序 (23)HXYK-P1CW14-2010 实验室样品检测程序 (25)HXYK-P1CW15-2010 实验室气溶胶污染控制程序 (26)HXYK-P1CW16-2010 实验室消毒剂的使用和配制程序 (28)HXYK-P1CW17-2010 实验室消毒操作程序 (30)HXYK-P1CW18-2010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操作程序 (32)HXYK-P1CW19-2010 实验室安全计划制定程序 (34)HXYK-P1CW20-2010 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 (36)HXYK-P1CW21-2010 控制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工作的程序 (38)HXYK-P1CW22-2010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40)HXYK-P1CW23-2010 意外事件(故)、职业性疾病控制程序 (41)附录实验室生物安全记录表格目录 (44)1 目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是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环境不被污染。
XXX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生物安全程序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受控状态:受控编号:持有部门:受控目录页数1、批准页 (1)2、关于发布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的通知 (1)3、文件控制程序 (2)4、安全计划程序 (2)5、安全检查程序 (1)6、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1)7、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8、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9、持续改进程序 (1)1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11、管理评审程序 (2)12、实验室人员管理程序 (1)13、实验室材料管理程序 (1)14、实验室活动管理程序 (1)15、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 (1)16、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程序 (2)17、废物处置程序 (1)18、危险材料运输程序 (1)19、应急措施程序 (1)20、消防安全程序 (1)21、事故报告程序 (1)22、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1)程序文件编号:HDFY/SWAQCX-2018 文件版号:第( A )版生效日期:2018年5月3日拟制:检验科审核: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关于印发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的通知各科室: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已制定,并通过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现正式印发实施。
本程序文件明确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管理,制定了所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审核和发布规定,制定和维持文件控制程序,对运行文件的评审与修订、文件的保存期限与收回,外来文件的管理程序等控制,保证现场使用的文件为经过批准的现行有效的文件。
严格文件控制程序,对违反程序规定造成事故,将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XXX医院院长(单位法人):1.目的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的撰写、审批、发放及更改要求,确定内部文件和外来文件的受控管理方式,确保实验室方便使用有效文件版本。
2.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
3.职责3.1 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批准发布《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生物安全程序文件》;3.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批准发布《生物安全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第一版)2017年7月10日发布 2017年7月10日实施如皋高井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第一版)编制人:黄贵兵审核人:夏高峰批准人:高瞻发布日期:2017年7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7月10日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年第424号)、《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审核通过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第一版),经高井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批准,现予发布,自2017年7月10日起实施。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确保所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院长:高瞻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目录1实验室保证和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程序2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3实验室良好内务行为规范程序4实验室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规范5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管理程序6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程序7实验室消毒程序8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1 目的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保证操作人员自身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
3 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3.1.1负责制定有害材料的实验活动规范,维护兽医实验室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1.2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保持其现行有效,并不断改进,使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3.1.3 贯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
3.1.4监督实验活动,及时纠正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不规范行为。
3.1.5 监督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
3.2 实验室工作人员3.2.1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2 试验有关的生物材料不得私自对外宣布、公布和交流,做好对其保护工作。
4 过程要求4.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将安全工作行为准则向全体实验室人员宣贯。
4.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该准则,并提出合理的修改、补充建议。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docx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物安全管理区内的实验室,包括生物实验室、医学实验室、农业实验室等涉及生物实验的工作场所。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预防、综合的原则,依法依规管理和操作,确保实验室内实验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四条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要和危险性级别划分生物安全管理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护。
第二章生物安全管理区划第五条实验室应当划分生物安全管理区,根据生物实验的危险性级别分为四级:(一)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区:适用于无病原微生物、无致病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无致病毒的生物材料实验。
(二)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区:适用于含有病原微生物、致病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致病病毒的生物材料实验。
(三)三级生物安全管理区:适用于传染病病原微生物、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高度致病性病毒的生物材料实验。
(四)四级生物安全管理区:适用于易造成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特别危害性病原微生物、高度毒性物质的生物材料实验。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求和规模合理划分生物安全管理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第七条实验室内生物实验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管理要求:(一)实验室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无菌。
(二)实验室内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负压通风系统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操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熟悉实验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四)实验人员应当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和个人防护设备,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明确实验过程中的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加强实验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执行文件摘要:一、引言二、程序文件的定义和作用三、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重要性四、程序文件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程序文件作为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执行文件,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程序文件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二、程序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程序文件是一份详细的、可操作的文件,旨在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执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中的规定。
程序文件通常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及材料要求、实验人员职责等内容。
通过程序文件,实验人员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三、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重要性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一份全面的、纲领性的文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原则。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通常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结构、生物安全政策、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实验室操作规程等内容。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四、程序文件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序文件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操作规范化:程序文件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实验人员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降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生物安全风险。
2.风险评估和预防:程序文件通常包含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及其预防措施,实验人员可以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3.人员培训和职责明确:程序文件对实验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有助于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4.设施设备和防护装备要求:程序文件对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护装备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有助于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生、博士生等。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准则,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第四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保障实验物质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第六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标识、储存和处理,防止交叉污染和泄漏。
第七条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物质都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置,禁止私自处理或倾倒。
第八条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物质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九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的采购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禁止私自购买和使用不明来源的物质。
第十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有专门指定的人员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第十一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的使用都必须经过审核和批准,禁止私自用于其他实验。
第十二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记录,包括操作过程、结果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数据可追溯和可验证。
第四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第十三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实验物质、操作人员等。
第十四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实验风险、防护措施、处理方法等。
第十五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及时报告事故和异常情况,确保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
第五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紧急处理第十六条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实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实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职责分工、实施要求、应急预案等内容。
一、目的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防止生物实验中的事故和意外事件发生,制定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所有生物实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材料和试剂的储存和处理、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消毒、个人防护措施和生物安全培训等。
三、职责分工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内生物材料和试剂的储存、分发和处置,及时更新储存记录和安全技术资料。
3. 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生物实验活动,做好个人防护,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进行。
4. 安全监督人员:负责定期对实验室内生物实验活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实施要求1. 实验室空间布局:实验室内应设置合理的实验区、储存区和办公区,确保实验活动和生物材料的分离,避免交叉污染。
2. 生物材料的储存和处置:生物材料应储存在专用的冰箱或冷冻柜中,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应分别储存。
过期或失效的生物材料应及时处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消毒: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经常接触生物材料的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4. 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面罩等。
在进行生物实验活动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和更换实验服。
5. 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增强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应急预案1. 感染事故的处置:如果出现生物实验活动中的感染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病原体和受感染的人员,通知相关部门和医疗人员,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消毒。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有效防范生物安全风险,保障实验室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实验的所有工作者,包括实验负责人、实验人员、实验室管理员等。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根据不同实验对象的生物危害性、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隐患等因素,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实验室根据实验对象及操作难度等情况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内部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复习和训练,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
2.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装备和防护用具,包括生物安全柜、生物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3.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带食品进入实验区域,并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食品和饮料,防止生物实验中的交叉污染。
4. 实验室内严格遵守卫生规定,保持实验区域的清洁与整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5. 实验室内实验操作人员应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6. 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样品和试剂应分类存放,做好生物物质的标识和管理,避免生物材料的交叉使用和交叉污染。
7. 实验室内实验操作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意外,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进行报警,参与实验操作的人员应配合处理并接受相应的处置。
8. 实验室内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禁止随意丢弃生物实验废弃物,做到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实验室内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实验负责人应立即发出应急警报,通知所有实验人员停止实验操作,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2. 实验负责人应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事故处理的及时性。
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日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文件修改页说明颁布令安徽省血液中心/合肥市中心血站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制了合肥市中心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本手册具体描述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实验室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发布,自发布之日实施。
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实验室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都有效控制,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站长(签字):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生物安全方针与目标第二章组织第三章安全管理体系第四章术语和定义第五章文件控制第六章安全检查第七章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第八章纠正措施第九章预防措施第十章持续改进第十一章内部审核第十二章管理评审第十三章实验室人员管理第十四章实验室材料管理第十五章实验室活动管理第十六章实验室内务管理第十七章设施设备第十八章废物处置第十九章危险材料运输第二十章应急措施第二十一章消防安全第二十二章事故报告第一章生物安全方针与目标1.1 生物安全方针强化安全意识;严守职业规范;提高防护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2 生物安全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要求,全面贯彻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针,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控制实验室每个相关环节。
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1)有效防范和处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事故处理必须保证不发生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处理率100%。
(2)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3)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有效维护,合格率100%。
(4)配置必要的人员防护用品和器材,合格率100%。
一、总则1.1 制度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制度依据1.4 责任与权限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生物安全委员会2.2 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2.3 生物安全监督小组2.4 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三、生物安全风险评估3.1 风险评估原则3.2 风险评估流程3.3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与审批3.4 风险控制措施四、实验室生物安全4.1 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类4.2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4.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4.4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4.5 实验室消毒与灭菌五、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制品管理5.1 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制品的采购与验收5.2 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5.3 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制品的使用与处理5.4 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制品的登记与备案六、生物安全培训与教育6.1 培训对象6.2 培训内容6.3 培训方式6.4 培训考核与评估七、生物安全事件管理与报告7.1 事件分类与报告时限7.2 事件报告流程7.3 事件调查与处理7.4 事件总结与改进八、生物安全监督检查8.1 监督检查内容8.2 监督检查方法8.3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8.4 监督检查记录九、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9.1 设施与设备分类9.2 设施与设备维护与保养9.3 设施与设备更新与改造9.4 设施与设备使用与培训十、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0.1 应急预案编制10.2 应急预案演练10.3 应急物资储备10.4 应急响应流程十一、生物安全信息管理11.1 信息收集与整理11.2 信息共享与交流11.3 信息保密与安全11.4 信息更新与维护十二、附则12.1 制度的解释12.2 制度的修订12.3 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2.4 制度的生效日期本制度旨在规范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各部门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2010(第一版)2010年1月11日发布 2010年1月20日实施庄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放编号: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2010(第一版)编制人:于进勋等审核人:于德和批准人:许华伟发布日期:2010年1月11日实施日期:2010年1月20日持有人签字: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本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和本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ZHCADC-PCW01-2010~ZHCADC-PCW28-2010(第一版),经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月20日起实施。
中心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确保所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中心主任: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一日目录ZHCADC-PCW01-2010 实验数据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ZHCADC-PCW02-2010 实验室保证和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程序ZHCADC-PCW03-2010 实验室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ZHCADC-PCW04-2010 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程序ZHCADC-PCW05-2010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和离岗程序ZHCADC-PCW06-2010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ZHCADC-PCW07-2010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ZHCADC-PCW08-2010 实验室试剂、耗材、个人防护装备采购程序ZHCADC-PCW09-2010 实验室计算机数据资料的管理程序ZHCADC-PCW10-2010 实验室门禁卡管理程序ZHCADC-PCW11-2010 实验室生物因子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程序ZHCADC-PCW12-2010 实验室样品检测检验程序ZHCADC-PCW13-2010 实验室良好内务行为规范程序ZHCADC-PCW14-2010 实验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ZHCADC-PCW15-2010 实验室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规范ZHCADC-PCW16-2010 实验室记录管理程序ZHCADC-PCW17-2010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管理程序ZHCADC-PCW18-2010 实验室制定所有使用材料的安全数据单(MSDS)ZHCADC-PCW19-2010 实验室菌(毒)种管理程序ZHCADC-PCW20-2010 实验室气溶胶污染控制程序ZHCADC-PCW21-2010 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程序ZHCADC-PCW22-2010 实验室消毒剂的使用和配制程序ZHCADC-PCW23-2010 实验室消毒程序ZHCADC-PCW24-2010 实验室防止高风险和危险材料失窃的程序ZHCADC-PCW25-2010 实验室安全计划制定程序ZHCADC-PCW26-2010 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ZHCADC-PCW27-2010 实验室控制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工作的程序ZHCADC-PCW28-2010 实验室意外事件(故)、职业性疾病控制程序1 目的保护实验室机密信息和知识产权。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HYEY -PGC-2016(第二版)2016年1月11日发布2016 年1月20日实施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HYEYPGC0-2016目录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HYEYPGC02-2016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HYEYPGC03-2016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HYEYPGC04-2016实验室检测样品接收HYEYPGC05-2016样品检测操作规程HYEYPGC06-2016电气设备操作规程HYEYPGC07-2016实验室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HYEYPGC08-2016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HYEYPGC09-201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HYEYPGC10-2016实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HYEYPGC11-2016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1目的制定检验科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规程要求4.1进入程序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入(避免将外衣与工作服混放),穿上工作服,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方可进入实验室。
4.2退出程序工作结束后,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将一次性口罩、手套、鞋套等放入指定容器。
先用0.5%新洁尔灭对手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肥皂洗手。
在指定区域脱下工作服,必要时进行紫外消毒。
实验室人员退出实验室后,必须将实验室入口门关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1目的为保障检测实验的顺利进行,规范采样程序,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采样过程中产生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内采集、处理动物样品。
3职责3.1采集检测样品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扩散,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处理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3.2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不可擅自做出超出本规程的操作,所有实验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负相应的责任。
4过程要求4.1工作条件4.1.1具有采集、处理样品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4.1.2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4.1.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扩散的措施;4.1.4具有保证检测样品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一整套程序文件
一、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二、保证实验室诚信度的管理程序
三、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四、记录管理程序
五、文件控制程序
六、计算机使用管理程序
七、安全计划管理程序
八、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
九、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程序
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十一、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十二、持续改进程序
十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
十四、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程序
十五、安全岗位管理程序
十六、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十七、健康监测管理程序
十八、消耗品采购和验收程序
十九、菌(毒)种使用管理程序
二十、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管理程序
二十一、BSL-3实验室使用申请与审批程序
二十二、BSL-3实验室安全使用管理程序-
二十三、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
二十四、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和维护程序
二十五、实验室设备去污染和维护程序
二十六、废弃物处置操作程序
二十七、样品采集、接收、保管程序
二十八、危险材料运输管理程序
二十九、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及应急处理程序
三十、化学品安全使用及泄漏应急处理程序
三十一、电气设备安全使用及故障应急处理程序……三十二、消防安全及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三十三、防水和其他自然灾害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程序三十四、BSL-3实验室人员紧急撤离程序
三十五、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报告程序
三十六、对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的程序
三十七、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工作程序
三十八、实验室终末消毒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第一版)2017年7月10日发布 2017年7月10日实施如皋高井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第一版)编制人:黄贵兵审核人:夏高峰批准人:高瞻发布日期:2017年7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7月10日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年第424号)、《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审核通过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第一版),经高井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批准,现予发布,自2017年7月10日起实施。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确保所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院长:高瞻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目录1 实验室保证和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程序2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3 实验室良好内务行为规范程序4实验室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规范5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管理程序6 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程序7 实验室消毒程序8 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1 目的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保证操作人员自身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
3 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3.1.1负责制定有害材料的实验活动规范,维护兽医实验室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1.2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保持其现行有效,并不断改进,使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3.1.3 贯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
3.1.4监督实验活动,及时纠正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不规范行为。
3.1.5 监督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
3.2 实验室工作人员3.2.1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2 试验有关的生物材料不得私自对外宣布、公布和交流,做好对其保护工作。
4 过程要求4.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将安全工作行为准则向全体实验室人员宣贯。
4.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该准则,并提出合理的修改、补充建议。
4.3 监督检查当发现员工有违背实验室的安全行为准则时,应立即进行制止并纠正,如实填写《违反生物安全工作登记表》,视其情节轻重对其批评帮助、警告,情节严重者上报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4.4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安全实验室基础知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的培训。
5 相关记录5.1 年度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表5.2 实验室员工生物安全培训记录表5.3违反生物安全工作登记表1 目的建立实验室人员教育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熟悉工作环境、安全操作程序,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
3 职责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
4 程序4.1培训对象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4.2 培训内容生物安全实验室基础知识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的法律法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及消防、急救等方面的知识。
4.3 培训计划实验室负责人提出培训、考核计划,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实验室要妥善保管培训和考核的相关档案。
5 相关记录5.1年度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表5.2 实验室员工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记录表1 目的规范实验室内的良好内务行为,使实验室时刻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状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控制。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内务行为规范,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内务行为的监督、检查与纠正。
4 过程要求4.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4.2工作区必须时刻保持整洁有序,试剂材料摆放有序不影响正常工作。
4.3工作场所不得放置大量的一次性材料,以免影响工作。
4.4工作区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如个人物品等)。
4.5工作结束后,及时清理使用过的设备和工作台面,保持设备和台面的正常工作状态。
4.6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等资料放在实验室工作人员随手可及、且不影响实验室整洁和实验操作的地方。
4.7 发现不良内务行为时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4.8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保持良好的内务行为。
发现不良内务行为时应立即纠正。
5 相关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表1 目的规范对生物源性材料的操作程序,防止生物源性材料的泄漏,污染环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源性材料的操作。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生物源性材料时均应严格按本程序执行,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进行监督。
4 过程要求4.1 在处理、检验和处置生物源性材料时应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4.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以尽可能降低污染人和周围环境为标准,正确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合理使用防护屏障,预防个人暴露。
4.3 实验室样本应完好无损。
若收到的样本包装容器有损坏或泄漏,则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样本以防止漏出或产生气溶胶。
4.4 禁止用嘴吹吸移液。
4.5 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
实验室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尽量使用替代品。
4.6 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
4.7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都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以安全方式处置。
4.8 实验室内操作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全过程须做好个人防护。
4.9 摘除手套后彻底洗手消毒。
5 相关记录违反生物安全工作登记表1 目的规范实验室化学品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使用和安全监控,避免化学品和危险品对人员或环境造成危害。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化学品及危险品的管理。
3 职责3.1 实验室设专人负责化学品及危险品的领取、发放、保管和处置。
3.2 实验室工作人员按相关程序领用、正确使用和处理。
4 过程要求4.1 化学品和其它危险品的安全存放及处置要求4.1.1 化学试剂须严格按其性质(如剧毒、麻醉、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品等)和贮存要求分类存放。
4.1.2各种试剂均要求包装完好,密封,标签完整,内容清晰,贮存条件明确。
放置时要注意将标签向外,以便识别。
4.1.3搬移化学品时,必须使用托盘或手推车辅助,以免容器爆裂引致化学品泄漏。
4.2 实验室危险品的使用4.2.1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化学试剂和危险品时须填写登记表。
4.2.2实验室内的化学试剂及化学品用后必需盖好,并立即放回原位置。
4.2.3实验室配备化学品回收专用废物桶,对废弃化学品应按其性质进行冲洗、中和、稀释、消毒等无害化处理。
4.2.4化学药品和危险品使用后的废弃物要集中处理。
5 相关记录危险化学试剂使用情况记录1 目的规范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确保实验室实验工作的生物安全和正常开展实验研究,保证环境和实验室人员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置。
3 职责3.1 专人负责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置。
3.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
4 过程要求4.1 实验室内产生的一切废弃物、垃圾等都要分类集中装在可靠的密闭容器内。
必要时进行高温、高压无害化处理。
4.2 利器废弃物必须置于专用利器盒后一起装入消毒袋,防止发生伤人事故。
4.3 污染物必须放在坚固的、可密封的盛具中(如带盖不锈钢筒),及时送到洗涤消毒室,不允许在实验室内暴露放置。
4.4 有毒有害化学药品、试剂等需由实验人员经化学方法无毒处理后排放,或收集后统一处理。
4.5不宜实验室内进行消毒的物品(如大量的诊断试剂等)、动物组织等直接装入消毒袋中,用胶带封口,贴好标签,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后,再焚烧、深埋或统一送往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5 相关记录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1 目的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逃逸,保护实验室和环境的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实验室日常消毒与终末消毒。
3 职责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
4 过程要求4.1 日常消毒4.1.1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带有生物危险因子的废弃物及污染材料由实验人员负责统一高温高压消毒。
4.1.2每次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要用蘸有消毒液的湿抹布擦拭生物安全柜台面及使用过的设施设备。
4.1.3实验人员按照相应程序对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消毒处理。
4.1.4实验室日常清洁前进行喷雾消毒。
4.1.5有感染性因子的溢出或溅洒时,按照意外事件的控制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4.1.6进出实验室及实验结束后,要严格进行洗手和消毒。
4.2 终末消毒4.2.1每完成一项病原检测实验之后,要采用过氧乙酸熏蒸对整个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4.2.2实验室和生物安全柜适时采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全面消毒。
1 目的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程序,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人员、空调系统、水电、仪器设备、文件管理状态的检查,及废弃物处理等程序执行情况的检查。
3 职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检查计划。
4 过程要求4.1 安全检查程序4.1.1 安全检查小组按安全检查计划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4.1.2 检查要落实到每个环节并记录检查结果。
4.2 检查内容仪器设备、防护用品、消毒灭菌、电气设备、门窗水电、内务检查、废弃物处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3安全检查完成后,填写生物安全检查表,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并归档。
5 相关记录5.生物安全检查记录表。